二次元文化:从亚文化到主流文化的崛起之路
两年前,一篇《从非主流到AB站》的报道,让资本市场将二次元文化引入,二次元文化也因此被定义为“亚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B站的火爆,还是Pokemon Go的火爆,都向我们证明了二次元文化是无法被掩盖的“亚文化”。在人类普遍需求的“意向”和90后成长的“势头”下,二次元文化凭借其辐射力、渗透力,甚至颠覆力,成为了如今的主流文化。
第二个维度的“意义”:根植于人性的普遍需要,是一种精神态度。
从字面意思上来说,二维世界代表的是平面的世界,与现实世界相对应。
“次元”是“次元”的意思。早期的日本动画、游戏作品都是由二维图像构成,画面是平面的,所以被称为“二次世界”,简称“二次元”。与之相对的则是“三次元”,也就是现实世界。
从内涵上看,第二个维度根植于人性的普遍需要,是一种精神态度。
外表至上。二次元是人类想象出来的一个美学世界,包含了对美和外表的极致追求,用各种渴望的表现形式冲击观者的视觉感受。同时,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夸张的。行为被夸张,美丽被夸张,丑陋被夸张到极致,邪恶也是如此。
自嘲精神。苦笑的表情,常见的有注定孤独、满腹忧伤、厌倦爱情、友情终结等。自嘲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是对人生不如意无奈的呵欠,也是谦卑的表达方式。
娱乐精神。别把事情看得太严肃,把生活当成一场游戏;第一次看电影叫“首胜”,第二次看叫“通关”,遇到尴尬的事叫“开门方式不对”,遇到奇怪的人叫“技能点不对”,遇到好事叫“好结局”等等;因为娱乐生活才是重头戏,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了娱乐生活。
有爱,有情感共鸣。情感共鸣是文化消费的重要目的。2015年发布的二次元用户报告显示,63.4%的用户能在二次元世界里找到共鸣、治愈和爱情。对个人而言,二次元空间存在于精神境界,是让目标受众逃离琐碎日常生活而向往和沉浸其中的虚拟奇观。
二次元的“潮流”:借90后成长,不断以核心群体辐射扩散
90后成长历程中,90后成为二次元文化的最佳代言人。90后正处于文化品味和消费偏好形成的关键时期,物质生活相对富裕,所见即所得的信息,现实孤独感强烈,消费主义盛行+消费主体个性化,人与人之间界限感产生。90后以自我为中心,寻找同伴,发酵了二次元文化。二次元文化与90后的成长共存。
新兴群体带动二次元市场增长。目前,我国90后已达1.7亿人,“泛90后”(包括00-05后,具备一定消费能力)已达2.5亿人。数据显示,我国核心二次元用户(近半年内每周至少观看一次动漫的人)已达3000万-4000万,泛二次元用户(近半年内每周至少观看一次动漫的人)约1亿人。从淘宝二次元商品成交笔数来看,2015年相较2013年有300%的大幅增长,19-22岁年轻人贡献了1/4的订单量,远高于其他品类。
在90后的帮助下,二次元世界从核心群体不断向大众文化扩散。随着90后逐渐成为社会中坚力量,00后开始在社交媒体发声,二次元世界在主流文化中崛起。另一方面,弹幕网站、搞笑内容制作者、原创网络平台等将推动小众文化向大众语境渗透,二次元世界也不断从硬核群体向周边辐射。表情包、表情包、吐槽、脑洞也成为大众娱乐的日常。
风暴来袭,行业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动漫产业:从质到量,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过去产业依赖政府补贴,市场化程度不够,“量”的制作瓶颈已经到来,精品IP需求凸显。
从产品内容来看,正在从婴幼儿向青少年/全龄化转变。婴幼儿的问题是目标受众只有儿童,比较狭窄,而儿童成长太快,容易“厌旧喜新”。后端商业模式单一(玩具、文具),付费来自家长口袋,天花板明显。从全球电影市场来看,青少年/全龄化动画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视类别。截至2015年11月底,在全球电影票房排行榜TOP25中,动画作品占据4席,漫画改编的真人电影占据5席。2016年第一季度上映的《功夫熊猫3》和《疯狂动物城》掀起了观影热潮。
制作水平不再是瓶颈,核心需要解决的是创作问题,从追求画面美感到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小门神》《大鱼海棠》等作品画面精美,制作技术与国外大作没有明显差距,但在世界观的构建、故事的流畅度和完整性、人物设定和性格展现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未来观众会越来越不满足于简单的二元对抗和精细描绘的场景,而是倾向于消费人物的情感。作品需要通过人物形象和叙事手法,引起观众的情感和共鸣。
IP全产业链及货币化体系初步建立
动漫产业通过2014年到2016年的发展(有妖气等公司凸显原创、微博加速连载漫画等轻内容消费、AB站聚集粉丝),产业链初步搭建完成。爆走漫画、大圣归来、十万个冷笑话等尝试全产业链,动画-大电影-游戏-周边开发的体系逐渐建立。
从目前的行业生态来看,还处于发展初期,除了BAT和部分上市公司依托视频网站/漫画社区/网络文学平台的大流量和自身雄厚的资金,其他ACGN行业相关公司规模都比较小,行业内对优质IP和经典形象的价值尚未进行深度挖掘,完善的IP变现能力需要产业链上成熟的玩家,以及一流的IP研发、收购能力,以及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布局意识。
次生外围生态系统的崛起
随着产业链不断成熟,二次元世界的周边生态也在逐渐显现。例如,全国范围内有数十万个二次元兴趣小组,小组是硬核用户的聚集地,也是二次元内容创作、信息传播、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核心组织形态。过去这些小组更像兴趣小组,但现在它们有了明显的商业诉求,有的进行了大胆的商业尝试,从小二次元圈子拓展到2.5次元/三次元的大圈子。例如,知名cosplay团体304完善了艺人培养体系,成为知名IP的官方COS合作伙伴,成立了电影子公司,在产业下游布局。
从模式上看,我们看好从核心环节出发并不断拓展,长期有潜力演变为全产业链的项目。
上游内容制作:核心在于IP的创作与培育。优质IP的打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完整的世界观、丰富的角色设计、持续的内容、跨媒体的商业运营,最终成为被市场验证的用户情感载体。对于早期项目来说,不可能面面俱到,更多取决于团队的创意、世界观的吸引力、种子用户的喜爱程度(付费率)。
中游内容平台:关键在于IP聚合能力和系统化的孵化运营能力,建立垂直群体内容消费场景,打通下游影视、游戏、衍生品变现渠道。
清流投资超能部,看重其整合优质社区资源与内容,与用户建立深度连接,同时有机会成为一款“江湖”与社区养成类游戏。
下游衍生品市场:国内衍生品市场尚不成熟,动漫衍生品占总产值的30%左右,而在美国这一比例已达到60%-70%。衍生品开发,首先产品需要设计感强,制作精美,避免同质化;其次要注重与粉丝的情感互动,延长衍生品的生命周期。
从海外经验看,迪士尼、万代等行业巨头在核心环节建立领先地位,进而结盟打通全产业链,核心创作研发IP能力加上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和多元化的IP收益构成了护城河。
在团队选择上,我们更喜欢有商业头脑的二次元铁杆粉丝。
二次元领域的创业者,需要是行业爱好者,在行业中浸淫多年,深刻理解用户需求,同时需要有良好的商业嗅觉和开阔的视野,能站在行业生态的角度思考问题,有效整合资源,有较强的梳理局面能力,具备“高维思考,低维进攻”的能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