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文化崛起:从亚文化到主流文化的变革与未来趋势
文/苏湛
有人称,二次元正逐步开始崛起。有人称,二次元必定会成为下一个流行文化。有人称,二次元已然逐渐脱离“亚文化”,正朝着主流文化迈进……
不可否认,这几年动漫创造出巨大商业价值,二次元也创造出巨大商业价值,半次元同样创造出巨大商业价值,网红创造出巨大商业价值,游戏视频直播也创造出巨大商业价值……这些所谓的“小众”文化在互联网长尾理论的指导下,让它们逐渐走向主流,为大众所喜爱和接受。
数据表明,95 后在二次元文化领域的渗透率高达 70%。随着 95 后消费能力的提升,许多行业人士都认为二次元文化必定会成为下一个流行文化。那么,二次元距离真正的主流领域到底有多远呢?
我们对二次元有什么误解?
业内人士称,如今大家提及的二次元概念较为笼统。二次元已然成为年轻、流行、酷且潮的代名词。然而,用二次元来指代年轻的流行人群是存在问题的,因为其中涵盖的人群以及他们喜爱的领域存在很大差异。此词的滥用,在蹭影响力的同时,也彰显了二次元的影响力。大家都畅想了二次元成为主流文化的故事,也畅想了二次元带来巨大商业和投资机会的故事。
其实,核心二次元人群的规模是很小的,核心二次元产业的规模也是很小的。那么,我们究竟对二次元存在着哪些误解呢?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个在二次元产业链市场中比较基础的词,这也是一个划分根本的词。
入圈词:NACG
请明确你需要改写的具体句子呀,没有看到横线下的句子呢。
N 是轻小说,在日本年轻人中很流行。它的主要特点是纸质书本为轻量纸,每页文字不多,大多是剧中人的对话。这种模式让轻小说更有场面冲击力且轻松易读,阅读目标明确,阅读成就感倍增。其主要写作题材多为魔幻、校园、恋爱等青少年喜欢的题材。
C 是漫画。90 年代初,大部分中国的书报亭和书店都有各类黑白漫画书出售。当前在中国,漫画有以下几种形式:有黑白漫画;日本的大部分是故事类漫画;还有四格漫画;以及条漫,这类在移动平台上较为多见。一般在漫画的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几种角色,包括漫画家(主笔)、漫画助手、漫画编辑。漫画家通常是创意的源头,这些创意涵盖故事、人物、世界观等方面。漫画助手对于漫画家提升效率起着核心作用。漫画编辑则是漫画面向市场和受众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
A 是一部动画。通常在谈论动画时,在“中二”这个年龄阶段,人群明显被分成了两拨。14 岁以下的动画内容被称作子供向动画,14 岁及以上的动画内容被称作少年(少女)向动画。
顾名思义,子供向动画的特点在于题材较为低幼。因为其受众年龄较小,所以播出渠道通常会选择在电视台以及视频平台。而少年(少女)向动画则与之不同,无论是周边产品方面、影视剧方面,还是游戏方面,其开发的空间都较为广阔,后端的变现模式较多,正因如此,前端的内容就可以进行更多的投入,从而使得产量和品质都能够得到提升。
G 是一种游戏。包括游戏的制作、游戏的发行以及游戏的渠道。在国内的产业链中,游戏的发展相较于漫改而言,资历要深厚得多。
要强调的一点是,二次元是由当前主流的动漫内容(大多为日漫和日本动画)衍生出来的一种文化。在这当中,用户存在着一道转化的过程,并非所有动漫内容的消费者都是二次元用户。繁复多面的二次元文化,并非在短时间内形成的。80 年代起步,90 年代培养,20 世纪以来快速发展,二次元文化才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和影响力。
近年来互联网具有开放和便利的特点,这大大加快了二次元文化的传播与扩散。它使得二次元文化的内容更容易被受众获取,同时也让受众之间以及创作生产者与受众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和通畅。百度、腾讯、阿里都已经进入这个领域。有人表示,谁能够赢得二次元群体,谁就能够赢得今后 5 到 10 年的核心用户。这成为了巨头们的一个当下的战场。
BAT挤占二次元
有望进一步拉近二次元与主流文化的距离
1、庞大的社交讯息反馈,让腾讯最先捕捉到二次元
活跃的社交后台数据能够成为最好的趋势风向标。群的数量以及活跃度,基本上体现了热度和规模容量。这些使得腾讯成功地捕捉到了先机。2012 年,腾讯动漫成立,其主打原创国漫。如今,腾讯动漫平台在线连载的动漫作品总量达到了 27000 多部。签约的作者人数超过了 700 人。有逾 1000 部作品的漫画点击率过亿。有 200 部以上的漫画作品阅读量超过 10 亿。有超过 20 部的动画作品播放量突破了亿。
腾讯内部除了腾讯动漫外,动漫、腾讯视频、企鹅影视、腾讯影业等部门涉及动漫二次元业务。腾讯内部各平台相互打通资源并联合运营,例如腾讯动漫与腾讯视频开展合作,每年共同孵化 IP 的作品数量不少于 5 部;腾讯动漫和阅文集团进行合作,把知名小说 IP 打造为漫画作品。
腾讯在 BAT 中大概是最具优势的。其一,阅文、腾讯动漫以及腾讯视频构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其二,二次元群体不但与 的用户群高度一致,而且与腾讯游戏的用户群的重合程度也很高。新近由 动漫升级而来的二次元社区是“波洞星球”。它在开掘社区,也在开掘 UGC 内容,以此帮助用户参与动画内容创作,实现 IP 孵化。同时,它还在开发周边衍生品、IP 手游、出版物等二次元产业下游产品,以完成变现。
腾讯的投资版图中,其与 B 站的合作值得一提。腾讯一举成为 B 站的第二大股东,双方构建了深度联合机制,这必定会加快二次元 IP 的开发与转化进程。可以明确的是,腾讯向来在做产品方面很擅长,它成功推出了《魔道祖师》《狐妖小红娘》等多部头部动漫 IP,这些 IP 受到了市场的欢迎,不知接下来,它能否妥善处理好二次元情感社群的运营事宜。
2、爱奇艺从买番狂魔到全产业链追赶内容原始容量
百度旗下的爱奇艺视频成立了动漫创作公司。2015 年 12 月 10 日,它宣布了加速开发动漫 IP 的战略。在综艺、电视剧、电影之后,动漫成为爱奇艺的一个重要内容板块。自制动画以及番剧成为平台未来长期布局的重点。爱奇艺在整合动画、漫画业务时,通过投资控股以及与海外头部动漫公司合作,吸引了大量优质内容和内容供应商入驻平台,其中包括对翻翻动漫的投资以及与知名漫画家米沙签约其原创漫画作品《隐世华族》等。作为后发平台,爱奇艺动漫在漫画内容供给方面一直存在不足,曾经被二次元爱好者称作“买番狂魔”,也就是购置独播版权的大户。
爱奇艺为了保障平台动漫 IP 的孵化能力,向产业上游进行挖掘。它深度布局轻小说领域,与轻文轻小说、不可能的世界、SF 轻小说、轻之文库等平台组建了“轻春联盟”。同时,它还与日本最大的轻小说网站 DeNA 达成了 IP 共享合作,以便从优质轻小说中开发有潜力的动漫作品。
目前,叭哒的策略是借助内容聚合平台来达成商业变现。用户在叭哒可以一次性体验轻小说、漫画、动画、社区等各类内容。尽管单个内容板块的实力并非强劲,但聚合起来依然能够促使付费转化。在爱奇艺的版图里,叭哒是爱奇艺以头部动漫内容作为驱动,专门为 Z 世代用户推出的娱乐分享互动社区平台。自身在内容上过于弱势,内容差距短时间内难以补足,所以先拓展二次元社交。资深人士觉得,发力社交的本质是为后续的内容创新争取时间。
爱奇艺尽管来得比较晚,但其在动漫领域的“野心”是很大的。它的目的是通过对内容源头进行布局,来打造包含轻小说、漫画、动画、漫改网剧、漫改网络大电影、二次元直播、游戏、二次元社区等在内的一整条全产业链生态。爱奇艺的高级副总裁耿聃皓在 2019 年的爱奇艺世界大会上说,爱奇艺会持续进行创新,包括动漫内容的表现形式以及类型方面。爱奇艺未来有计划推出诸如 VR 动漫、互动动漫、竖屏动漫等各类动漫内容。
目前,爱奇艺通过将综艺转化为漫画的形式取得了一定效果。爱奇艺推出了一档选秀综艺《青春有你》,之后对其进行了漫画化改编。目前,《青春有你》漫画已更新至 20 话,人气值达 5.1 亿,收藏量为 31 万,跨次元 IP 的试水首战取得了胜利。
3、阿里大文娱跟随梯队,实力抢拼超级IP
阿里大文娱体系里,阿里影业和优酷都在动漫领域进行了布局。2015 年,阿里影业启动了全球青年电影人发掘行动。该行动计划在未来三年投入 10 亿元来聚合产业资源,以扶持年轻力量。其中包含打造动漫人才孵化机制。像漫画领域、动画领域、设计领域、特效领域等在内的各类人才,都有机会通过市场竞争而崭露头角。拿下《你的名字》网络版权的是优土。
2018年,阿里文学投资了两家动漫公司极光动漫和神居动漫。在付费阅读等方面也有成功实践。神居动漫曾把阿里文学的两部头部 IP 作品,即《圣祖》和《诸天纪》改编为漫画。在这些作品中,《圣祖》上线仅仅四话,其人气就突破了 2000 万。投资动漫公司这一举措,让阿里文学在网络文学 IP 动漫化方面具备了更显著的优势。
另外,阿里借助优酷持有 A 站 33.87%的股份,并且是 A 站当前的最大股东。在动画自制方面,优土有着较为良好的表现。在备受好评的《少年锦衣卫》之后,漫改剧《镇魂街》源自有妖气上的超级 IP。阿里文学也在二次元领域进行着尝试。2017 年年初,阿里文发起了二次元小说征集活动,该活动目前仍在进行。其中有一个要求是,主角的年龄要在 18 岁以下。这一点直接表明了阿里文学对二次元用户的预期是 00 后。
他们与 AB 站有所不同。他们对于二次元的定位更为宽泛。他们要求具备“将网文特点与漫画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土生土长的小说模式”。并且他们的人物特点鲜明,适合进行漫改和影视化。
可以肯定的是,二次元行业再次进入高速发展期。目前,二次元市场现有的用户正以 30%的增长率持续增长。并且,核心二次元作品拥有极为忠实的粉丝。在这类作品的 IP 衍生方面,其用户规模会逐渐扩大。此外,泛二次元用户和核心二次元用户能够相互转化,用户的粘性会进一步提升。
可以说,二次元是优质的头部内容赛道。二次元业务能够吸引年轻人,还能丰富内容生态,正一步一步地对内容布局产生影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