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二次元之旅:从米哈游总部到主题商场,探索中国二次元之都的独特魅力
期末考刚结束,小土自称“二次元特种兵”,他坐高铁直接前往上海。他先去到《原神》的诞生地米哈游总部进行打卡,接着前往游戏博物馆,最后前往几个二次元主题商场去“吃谷”。在小红书上,类似的“上海二次元路线攻略”有超过 45 万篇笔记。
寒来暑往,没有什么能够阻碍“同好”们为了热爱而付出努力的脚步。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CCG)、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哔哩哔哩线下嘉年华(BilibiliWorld)等这些顶级的二次元展会都在上海举行,这座城市被很多年轻人当作中国的二次元之都。
上海拥有大量知名 IP,具备多元的业态,集聚着产业,消费也十分蓬勃。上海在打破“次元壁”方面的探索在全国乃至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这为上海创造了独特的城市文化氛围,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爱之名,二次元文化消费创造情绪价值
2024 年的最后一天,上海有一百多位年轻人。他们在游戏博物馆的电子烟花中跨了个年。这个年是“赛博”年。
晚上 7 点的时候,预约购票的玩家开始陆续进入场地。其中有很多是刚刚忙完一整天工作的白领。红白机的魂斗罗和超级玛丽,老台式电脑的《仙剑奇侠传》以及《反恐精英》,80 后和 90 后在熟悉的游戏界面中找回了远去的童年记忆;00 后在博物馆里,于莉莉丝游戏《剑与远征》联动的“月桂小酒馆”吧台前品尝特色酒水;在场内活动区,一群人围坐在一起观看 B 站跨年晚会,另一群人正玩得酣畅地玩着卡牌桌游,还有几位联机游戏的玩家在现场进行 PK,场面十分热烈。
2024 年 12 月 31 日晚上。有一百多位年轻人。他们身处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中国音数协游戏博物馆。一起跨越了一个“赛博”年。
年轻人萍水相逢,在这一刻更像是认识多年的老朋友,他们围绕着喜欢的游戏有说不尽的话。这样的场景生动地诠释了二次元的魅力:能够暂时抛开生活琐事,在精彩的虚拟世界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从而创造出情感共鸣和情绪价值。
中国音数协游戏博物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开馆第一个月的客流量接近六千人次。博物馆负责人周伟笑着说,有一家 8 口特意从北京飞来打卡,也有来自日本和法国的客人。大概这就是对游戏的热爱吧。
在如今年轻人越发追求情绪价值的情况下,“爱”能够转化为极为澎湃的生产力和消费力。不过,这是以具备足够强大的创新力为前提的。
在被称作“中华商业第一街”的南京路步行街上,百联 ZX 创趣场被一众老字号所包围,显得格外特别。这里的周边商品丰富多样,漫画、动画、游戏、网文的周边一应俱全,吧唧、卡牌、手办、扭蛋也应有尽有。商场汇聚了 40 多家二次元品牌店,其中近七成是上海首店、全国首店甚至全球首店。这些是 chiikawa(吉伊卡哇)。日本有许多关于它的产品。没想到上海也有。扭蛋机旁,一位外国小哥兴奋地对同伴说道。
百联 ZX 创趣场的前身乃是老牌商业项目华联商厦。在 2023 年,它经过翻新改造,变成了二次元主题商场并重新开业。据相关统计,在 2024 年的 1 月至 11 月期间,百联 ZX 创趣场的销售同比上升了 76%,其单日的最高客流达到了 9 万人次。13 岁的“小紫头”与同学花费 200 多元,购买了一些国产动画《时光代理人》的周边物品。平时会用零花钱进行理性的“吃谷”行为,家里人对此比较理解并且给予支持。她表示,爸爸妈妈是在看动漫、打游戏的过程中长大的,他们也喜爱购买手办和盲盒。
80 后周翀旸是看着龙珠、奥特曼、变形金刚长大的。他没想到有一天会把二次元玩成事业。他成为了 KOTOBUKIYA 中国首家线下旗舰店的店长。周翀旸说,相较欧美和日本,中国的二次元市场还很年轻,不过规模庞大,整个行业充满活力,他看好它的发展前景。
上海是中国二次元实体商业空间浓度较高的城市之一。许多国内外知名 IP 会举办见面会、快闪活动以及互动体验活动。这些活动带动了展览、演艺、旅游等关联性消费。它们成为推动城市文化消费的一股新势力。
二次元本土化,讲好“中国故事”
上海凭借其海纳百川的城市基因,将各类二次元业态汇聚在一起,并且逐步成为二次元创业的热门之地和优势之地。
在杨浦区五角场,2009 年从二次元开始发展的 B 站正借助 bilibiliGoods、BilibiliWorld 等把 IP 商业拓展到线下。在徐汇区漕河泾,有 150 多家游戏公司驻扎在此,其中包含被称作上海游戏“四小龙”之中的三家,即米哈游、莉莉丝、鹰角。在普陀区长征镇,以及浦东新区张江高科、静安区灵石路周边都存在二次元产业集群,这些集群涉及网游、手游、电竞等不同的领域。
一位二次元爱好者将自己 COS 成日本著名虚拟歌手初音未来的样子,然后在 bilibiliGoods 门店购买相关的衍生产品,这是张梦洁所拍摄的场景。
上海方面,这些知名企业以及产业集群呈现出一种聚合的态势。这种态势助力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有助于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上海文化品牌。同时,它们组团“出海”,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今年春节前夕,《原神》里的“海灯节”再次上线,此“海灯节”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新角色“蓝砚”既能唱山歌,又擅长藤编创作。在过去的几年中,全球玩家在“海灯节”期间可以观看舞狮,欣赏花灯,放飞风筝,并且能在动画剧情中了解到剪纸、木版年画、皮影戏等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最出圈的剧情 PV 是《神女劈观》,它将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与流行音乐元素相结合,取得了全球总播放量达 1.5 亿的成绩。Sensor Tower 报告表明,在《原神》移动端的全球营收里,70%是来自海外玩家的。游戏正在成为海外年轻人了解中华文化以及聆听“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1 月 24 日,《原神》的第五个海灯节在全球范围内上线了。这个海灯节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上海是全球多元文化交汇以及创新的前沿之地。索尼、万代南梦宫、宝可梦、世嘉、动视暴雪等这些全球知名的企业,它们都在上海设有分支机构。这些行业的巨头把全球的技术和创意带到了中国,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本土从业者的创新活力,如今有更多的中国本土二次元 IP 正在崛起。
2024 年底,“奈娃家族的糖果派对”快闪店的全国首站在上海展现出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吸引了超过 20 万人参与到这个活动中。2020 年,国产的原创宠萌 IP“奈娃家族”正式开始出道。它以 5 只可爱的比熊为原型设计出卡通形象,在那些早已成名的海外大 IP 如史努比、帕恰狗、玉桂狗、线条小狗等当中闯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出潮玩,还上了综艺;推单曲,又开了咖啡店;还联名了国货品牌……在中文全网粉丝突破 200 万,微博累计阅读量超过 20 亿之后,下一步,这群中国“小狗”也有了去海外市场闯荡一番的想法。
这些二次元公司都致力于将更多的中国 IP 打造为世界 IP。
出圈破圈,打破“次元壁”发现更多惊喜
通常来讲,二次元产业主要是围绕着漫画产业、动画产业、游戏产业以及周边衍生市场。在上海,“泛二次元化”的现象正在蓬勃发展,并且带来了更广泛的潮流时尚方面的消费。
2024 年 12 月底,百联 ZX 创趣场有了升级版,即百联 ZX 造趣场在杨浦区五角场开业。创趣场的商铺定位是以二次元衍生品销售为主,而造趣场则致力于打造二次元生活方式。造趣场引入了诸多品牌,其中包括“三坑”服饰(汉服、洛丽塔、JK 服),还有妆造美瞳,以及二次元主题咖啡、餐饮,同时还有密室、剧本杀等文娱新业态。
百联ZX造趣场2024年底在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开业
上海的二次元产业链上下游正在加快整合的步伐,努力打造完整的生态系统,持续推动着创新发展,最终展现出了那种能让全国乃至全球都为之瞩目的“吸金”能力。除了在消费领域,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期待的是,二次元与三次元之间的壁垒正以一种具有颠覆性的方式被打破。
米哈游和上海瑞金医院合作搭建了实验室,双方针对“难治性抑郁症脑机接口神经调控治疗临床研究”项目一同努力攻关;波克城市推出的“快乐视界星球·视觉训练系统”取得了中国游戏行业数字疗法的首张注册证,当下已在超过 200 家医院得以落地应用,用于辅助治疗儿童弱视。
游戏从诞生起就一直是新技术、新应用的“孵化器”和“试验田”。上海头部游戏公司的这些创新探索持续推动着数实融合与跨领域应用,在文化传承方面释放出更丰富的价值,展现出更积极的形象;在医学诊疗方面释放出更丰富的价值,展现出更积极的形象;在教育科普方面释放出更丰富的价值,展现出更积极的形象;在环保公益方面释放出更丰富的价值,展现出更积极的形象,同时也为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赋予了力量。
上海徐汇区漕河泾有 150 多家游戏公司在此安营扎寨,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游戏产业集群。
市场在扩大,科技在进步,认知在改变,上海的二次元产业不断拓展其内涵外延,也在创造更多社会价值。然而,仍有一些短板需要亟待解决,像原创 IP 的产品力、营销力与国际 IP 存在差距;具备国际视野和专业经验的二次元复合型人才较为紧缺;各种新消费业态以及亚文化潮流给市场监管和社会治理带来了新挑战。
破题方面,上海处于领先地位。比如在游戏音乐这一专业细分领域,国内高校目前大多没有设置相关专业,致使人才的行业适配性不高。上海音乐学院正打算开设游戏音乐训练课程,并且与米哈游共同建立引入业界导师的培养机制。像这样的校企联动人才培养方式,很多上海的二次元企业都已经参与到其中了。
2025 年上海两会期间,很多代表委员针对二次元经济提出了意见建议。这些建议包含增加举办漫展、游戏展等二次元展会的频率。还包含将更多商场、景点、文博场馆与二次元文化进行融合。同时也包含出台更多政策来鼓励和支持二次元产业的创新创业,以及加强版权保护等方面。
上海市人大代表燕红忠说,他是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燕红忠表示,二次元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文旅部门、商业部门以及城市规划等有关部门协同联动。推动文化产业创新,需要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共同努力。并且要在全球城市网络中打响“二次元之都”的上海城市品牌。(实习生王鹤霖对本文亦有贡献)
半月谈记者:张梦洁
原标题《中国的“二次元之都”何以是它?》
*本文为《半月谈内部版》2025年第3期内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