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师特质难复制,ACGN领域个性与受众群体微妙关系解析
即便是最为平凡的画师,无论其技艺如何普通,风格多么普遍,他们终究会展现出一些独一无二的个性,这种特质不受画师所处的发展阶段所影响,无论是他们处于艺术生涯的初期、中期,还是风格已经确立的后期。这一浅显易懂的真理,在传统美术界以及ACGN领域内都同样适用。青璃@艾欧动漫为本文作者。
个人风格若越显突出,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其吸引的观众范围。众所周知,《格尔尼卡》和《哭泣的女人》均为世界知名画作,但并非所有人都能领略到毕加索立体主义画作中那种充满活力的个性表达,尽管毕加索的成就或许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极具冲击力的个人风格。在ACGN领域的画作中,这种特质与个性表现得更为细腻。
ACG文化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文化现象,其中各类作品的根本立足点在于能否得到目标观众的认同,这包括与时尚潮流、社会趋势以及公众审美观念的紧密吻合。这种契合度无疑成为了决定插画师作品受欢迎程度的关键要素之一。一位技艺纯熟的秋叶原系插画师,纵然缺乏鲜明的个人特色,也能在业界立足,继续发展;在此基础上,那些既形成了独特风格又不失大众喜爱的画家,往往能够获得成就和名声。深崎暮人,一位典型的秋叶原风格画家,其作品在人体构图方面并无特别之处,然而在色彩运用上却独树一帜,他颠覆了传统萌系绘画中色彩搭配轻盈、画面高亮的风格,以深沉而饱和的色彩描绘美少女,这种出人意料又似乎在情理之中的创作,意外地赢得了市场的热烈追捧。
(相较于正统萌系,深崎暮人的作品可以用浓墨重彩来形容)
但市场并不允许你的个性过度生长,除非你选择放弃部分市场。
因此,当一位画家独具一格的风格异常鲜明时,他们往往难以迎合大众的审美标准。像深崎暮人那样,仅凭一幅画作就能装裱出售,价格高达数万甚至十几二十万日元,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然而,值得庆幸的是,二次元画师所依赖的并非仅仅是他们的画作本身。ACGN产业虽然作为流行文化中的一个相对小众领域,但其产业链的规律和价值却十分显著。画作的价值往往可以通过其附带的元素或与之相关的部分得到提升,从而被更广泛的公众所接受。正因如此,许多著名的漫画家尽管他们的画风并不吸引人,甚至显得有些奇特。
接下来要说的南方纯,就是这样一位个人特色十分鲜明的画师。
南方纯,这个名字或许对非百合爱好者或东方文化追随者而言较为陌生。2014年春季播出的动画《恶魔之谜》的原作,正是出自南方纯之手。她大约在2006年左右开始以百合漫画家的身份崭露头角,起初在《百合姬》杂志上连载《南波与海铃》,后来转至角川集团旗下的杂志继续连载《恶魔之谜》,该作品目前已告一段落。南方纯对同人活动情有独钟,尤其钟爱以东方题材为背景的活动;此外,她还涉猎游戏原画、轻小说插画等领域。作为一名女性画师,她在P站的ID是209109。
众多南方纯的粉丝,均被她那极具个性的绘画风格所迷醉。在风格定型之后,南方纯的画作中人物轮廓鲜明,线条流畅且苗条却蕴含着力量,她偏爱描绘无表情、狂放、邪气等面部神态,整体风格明显倾向于耽美风格。然而,由于她的绘画主题多围绕女性,这使她笔下的角色散发出一种独特的中性帅气之美。在内容上,南方纯完全是万年百合爱好者,不论是商业作品还是同人创作,几乎都聚焦于百合这一主题。她运用耽美画风来描绘百合题材,这种极端风格的融合,使得南方纯在众多百合画师中显得格外独特。
每位画家在初始阶段都无法立即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一过程需要时间的磨砺与塑造。
南方纯质的演变,表现为一种从淡雅温润向深沉刚劲的转变,然而在这一演变轨迹中,却经历了一次显著的剧变,而这次剧变恰好出现在2007年左右。
这张插图摄于2006年,展现了南波与海铃的形象,从中可以明显感受到画面的明亮与甜美,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气息,人物形象圆润可爱。
这幅描绘美咲的画作创作于2008年,与两年前相比,人物比例、线条运用以及脸部绘制手法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若不加以说明,恐怕难以相信它们出自同一画师之手。
总体而言,在2008年那个阶段,南方的个人风格已然确立,人物线条方面至今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自那时起,最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上色技巧上;其间,可以将2011年他担任原画的《孤独少女的百合物语》游戏视为一个分水岭。
2009至2010年间制作的同人画作,其画面给人以温馨之感,色彩明亮,然而,这一阶段的南方画作在纯色表现上并未达到理想效果。在色彩处理上,虽然采用了高亮度和高饱和度的上色手法,但暗部灰度偏高,使得阴影部分无法与色块完美融合。有时,底色透出的灰色使得画面显得不够干净;而一旦打上高光,则往往会对高灰度阴影造成较大覆盖,导致画面层次感减弱,显得过于平面。第二幅图已经亮到了“飘”的地步,画面并不协调。
在这幅画中,色感问题特别明显;由于调色失误,画面中的恋人的肤色显得过于偏黄,甚至给人一种病态的感觉。
2011年,孤独百合的原画依旧保持着那种明快而温馨的风格,在讲述治愈系纯爱百合的故事中,这样的绘画风格显得尤为贴切。然而,在这一年,南方纯同人创作的上色手法却出现了转变,呈现出一种深邃且锐利的色调。
应当认为,2011年标志着南方纯风格艺术成就的真正开启。在这两幅画作中,黑色在混合色和纯色部分占据了显著比例,通过大面积的纯黑色块来处理画面中的暗部,没有渐变过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常情况下,那些阴影浓郁、色调偏暗的画作往往给人以“厚重”的视觉感受,如前文所述的杉菜水姬的画作,以及深崎暮人的作品亦然。然而,南方纯在处理阴影时所采用的技巧,却给观者带来了一种“坚硬”的独特感觉。换言之,这便是在层次与对比之间,更倾向于对比而舍弃了层次。就如同那杯辛辣的伏特加,入口时带来的是爆炸般的强烈冲击,然而回味起来却显得较为单薄。正因如此,南方纯的画作能够迅速吸引人的目光,却并不具备持久的观赏价值。
自2011年起,南方纯在保持了相对稳定的艺术风格,同时吸纳了更多技艺。其线条变得更为粗放,画面中融入了素描的排线技巧。在着色上,开始运用厚涂技法,纯色块的阴影有所减少,而渐变效果则更为显著,整体层次感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
2017年的大型祭祀活动新出版的刊物封面,笔触清晰可见,线条的强调十分突出,在百褶裙部分采用了厚涂技法,整体呈现出一种强硬的风格,多种绘画技巧的融合,共同营造出一种类似木刻版画的独特气质。
这幅作品在色彩搭配上尤为引人注目,整体呈现的风格已初显浮世绘的特色。
多样的技巧确实能够拓宽画师的创作领域并提升作品的质感,然而,掌握这些技巧本身却变得更加复杂。究其本质,“博”与“杂”的差异,关键在于对技巧的控制能力。或许当前南方画坛正处于一种破旧立新的探索阶段,尽管进展显著,但就观感而言,青璃本人仍旧偏爱2011至2013年间那种纯净且稳定的画风。然而,那些一成不变的事物终将让人感到厌倦,而在混沌中的不断探索,恰恰正是通向新生的必要牺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