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玩梗传统古已有之,老年间戏迷票友或为上古二次元粉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摘要ID:ipress
那源自于成熟与超然的洞察,他们所采用的虚拟语言,实际上是对现实世界沉重严肃的种种现象,进行了一种戏谑的表情或狗头表情的映射。
二次元粉丝热衷于玩梗,这实际上是一种传统的做法。在我国,这种风习源远流长,自古就有。
二次元,若要借用书卷气一番——即指平面媒体,诸如动画、漫画以及游戏——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独特的世界。
您会问了:没有动画、漫画和游戏之前,哪来的二次元呢?
虚构的叙事作品、绣制的连环画、以及口述的评书,同样可以形成二次元文化。因此,从理论上讲,在动画、漫画和电子游戏尚未普及的我国老年时期,那些热衷于上古二次元文化的爱好者,实际上就是热衷于戏曲和曲艺的戏迷和票友。
您还真别觉得不乐意:这两者的相似之处,比您想象得多。
动漫迷们热衷于cosplay,爱好者们甚至可以自行装扮成完整的角色,亲自登台表演一番。
有些ACG二次元爱好者沉迷于虚拟世界,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刘宝瑞先生有一段单口相声《书迷打砂锅》,其中有个书迷整天念叨“秦王马踏淤泥河”,这种行为就像是疯狂等待更新而变得痴傻。
ACG二次元爱好者不仅对声优和偶像情有独钟,昔日戏迷中,为了痴迷于梅兰芳先生而狂热追随者亦不在少数。
有人或许会问,ACG的虚拟世界又如何,戏曲的境界难道不更加飘渺吗?然而,实际上,中国戏曲所构建的宇宙观,其空灵程度与ACG的二次元世界并无二致,都是想象中的自由翱翔。若以现实世界的逻辑来审视,戏曲的世界观简直充满了浪漫色彩:历史上,又有哪位人物能像京剧演员那样,说话做事间不忘手舞足蹈,即便是出征的大将,也不会携带那种象征性的护背旗。说到虚构历史,京剧中的《红鬃烈马》一折戏,便创设了一个虚构的朝代,虚构了薛平贵这位皇帝——这可不是动漫二次元特有的虚构手法哦。
因此,若仅就对于“平面媒体所塑造的虚构领域”的迷恋而言,那些资深的戏剧爱好者以及热衷于ACG次元文化的粉丝,他们的情感投入程度并无太大差异。
ACG二次元爱好者与戏迷票友之间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喜欢使用行业内特有的言语,以及玩一些梗。对于不了解他们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他们所说的一切都是难以理解的行话,甚至觉得他们根本不会说正常的话;而有些人则可能会天真地认为,只要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行话,比如“死死团”、“同步率”、“枪兵幸运E”、“好人卡”等,就可以被视为一个合格的二次元爱好者了。
并非如此。
许多人存在一种误解:仿佛二次元爱好者深陷于二次元世界,无法分辨现实与虚拟。然而,实际上,绝大多数二次元爱好者,都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在虚构的领域中寻求真实感,那是愚蠢的行为。他们的这种清醒,可以从一个现象中看出:所谓的“ネタバレ”或“neta”、“捏他”,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台湾所谓的“梗”,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哏”。
熟练的二次元爱好者,往往不易被二次元或三次元的剧情所打动。他们早已领略过众多叙事作品的煽情手段,以至于现在面对此类情节,他们能够保持冷静,甚至面无表情:当有人宣称“打完这场仗就回老家结婚”时,一般观众可能会因此动容,而那些经验丰富的二次元爱好者则会不动声色地评论道:“哦,这人在立flag,看来他恐怕要遭遇不幸了。”每当一位女性角色充满活力地登场,引发普通观众发出“好可爱啊”的赞叹时,那些对二次元文化了如指掌的粉丝便会迅速识别出她的可爱特征——诸如“呆毛”、“眼镜”、“刘海”等等。
因此,众多二次元爱好者,常在夸大其词的模仿与不动声色的表现间徘徊——嗯,所谓的无口少女和三无少女,都被视为二次元文化中的可爱特质——故而,那些经验丰富的二次元爱好者,往往不会过分张扬地炫耀自己的喜好。简言之,他们并不轻易接受那些宏大的叙事,也不容易被那些故作庄重的表情所打动。众多动漫游戏作品深知如何取悦资深的二次元爱好者:它们更倾向于舍弃劳神费力的宏大叙事虚构,转而提供一些经典梗和调侃,以此引发他们的会心微笑。
戏迷与票友亦然。那些经验丰富的戏迷,早已不再因某部戏而感动得泪流满面。聆听《霸王别姬》与《四郎探母》,他们不会因虞姬之死而落泪,也不会被杨四郎与老母的对话所触动。他们关注的,是音律的节奏,是唱腔的韵味,是那些技术化的细节。
老相声的忠实粉丝,他们注重的是表演的节奏感和力度,而且这些资深相声迷们还拥有自己的行话:他们热衷于谈论笑料、节奏、基础、技巧、以及如何融入表演。无论是新学的还是熟悉的曲目,对他们来说,都是百听不厌的曲艺享受。
二次元爱好者,实际上与众多小众领域的忠实粉丝——诸如热衷于传统曲艺的粉丝、痴迷于古典音乐的粉丝、对冷门运动或球队情有独钟的粉丝等等——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他们并非无法区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反而对虚拟世界情有独钟,以至于对现实世界是否认同他们的这份热爱并不十分关心。他们所使用的那些行话或黑话,本质上是一种身份的识别方式,用以区分“你是普通的爱好者还是忠实的粉丝”,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防护的手段——许多二次元爱好者都曾无数遍地遭遇过以下的对话:
嘿,你也对二次元情有独钟啊,我同样对二次元有着浓厚的兴趣。我曾观看过《七龙珠》的前两卷,记得里面的小悟空是手持金箍棒的,对吧?
“我儿子也喜欢二次元,所以你把手办借给他玩几天吧!”
我对二次元文化也颇感兴趣,然而,日复一日地沉迷于动漫之中似乎显得颇为乏味,毕竟,我们还是应当关注现实生活。
在大众眼中,二次元爱好者显得颇为奇特。毕竟,现实世界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三维空间,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从理论上讲,人们似乎都应当沉浸在现实生活之中。然而,二次元爱好者并非对此一无所知,但这恰恰是他们与众不同的微妙所在。
2016年,世界已发展至这样一个阶段:众人达成了普遍认同,每个人均能自主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二次元作品在复杂性和细致度上达到了新的高度,为二次元爱好者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元的宇宙,让他们在其中尽情探索。二次元爱好者深知“应当如此”与“实际如此”之间的差异。他们认识到世界的本质是真实存在的,然而,他们并不赞同这样的观点:“既然世界是真实的,那么我们便应当彻底地遵循现实世界的逻辑。”
二次元爱好者能够明确区分虚拟的二次元世界与现实的三次元世界,然而,他们往往倾向于偏好沉浸于二次元世界。他们运用丰富的二次元词汇,既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又在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在许多情况下,二次元爱好者以他们特有的交流方式沟通,目的在于确保对方与自己处于相同的认知频率。
如同所有的小众爱好者群体,大家普遍渴望拥有一片相对纯净的领地,用以坚守和延续自己的兴趣所在。
因此,对于那些习惯于三维空间交流方式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觉得二次元爱好者显得有些古怪;究其原因,是因为你尚未真正融入他们的交流圈子。然而,对于众多二次元爱好者来说,这并不构成问题。对他们来说,一个理想的状况是:
每个人皆可与其愿意沟通的对象,采取他们所喜好的交流方式,同时维护自身的独立精神空间。
因此,基本的礼仪要求是:切勿随意将虚构世界的人物强行拉入现实——若现实世界已经足够理想、足够美好,那么也就无需刻意创造一个虚构的二次元世界以及那些令人怀念的趣事,让粉丝得以在其中寻求庇护。
最终,切勿轻视二次元爱好者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他们中的许多人,主动选择以二次元的方式进行日常沟通。这体现了一种成熟与超脱的理智,他们所使用的二次元语言,实际上是对现实世界沉重严肃氛围的一种戏谑表情或doge表情。
注:本文原标题《二次元粉的世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