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预售开启,发疯文学出圈,商家趁机推出相关周边产品?
极目新闻
我深知自己不配享有提前发货的待遇,毕竟大家都在积极发货,而我却连催促时都显得格外谨慎,成了众人眼中一个滑稽的笑柄。我也清楚,自己并不符合提前发货的标准……近期,随着双11预售活动的启动,消费者与客服之间的沟通和催促发货的言辞迅速成为热门话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并被戏称为“疯狂文学”。
“发疯文学”是一种极端夸张、混乱且情感充沛的文风。伴随着“发疯文学”的迅速走红,一些商家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商机,将目光转向这一领域,依托网络平台推出了满足特定群体需求的周边商品,例如“发疯文学贴纸”、“发疯文学手机壳”、“发疯文学T恤”以及“发疯文学表情包”等,这些产品的销量也相当可观。
有人感慨,一旦熟悉了在年轻人中颇为盛行的“发疯文学”,便仿佛踏入了一个神奇的新领域;同时,也有人疑惑,为何大家都不按常规出牌,不进行正常的交流?如此一来,这场风行的“语言盛宴”究竟能保持多久的热度呢?
相关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
10月20日,我购置了一件衬衫,卖家保证在一周内发货,然而时至今日已过十天,货物仍未送达。恰巧我邂逅了“发疯文学”的相关内容,于是便尝试了其中的方法。肖女士居住在武汉光谷软件园周边,她向记者透露,自客服早上8点开始工作起,她陆续向对方发送了超过20条信息,每条信息都竭力展现出自己处于狂乱状态。起初,客服以格式化的标准回复应对,但随后转变为人工回复,内容变为:“即刻为您催促”“已为您加急处理”“48小时内确保发货”。
肖女士将此晒到了朋友圈,并配文“没想到发疯文学还挺管用。”
用“发疯文学”催发货 (图片来源:小红书@皮皮qiqi)
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如小红书、豆瓣、微博等进行搜索后,发现这类“疯狂文学”的内容相当丰富。
“发疯文学”是一种风格独特、情感充沛、表达方式夸张且缺乏条理的文风。这种文风源自于豆瓣小组上一段以“我不发疯我说什么”开头的文字,随后它逐渐演变并形成了所谓的“发疯文学”。根据网友的总结,当人们试图实现某个目标时,他们可能会向他人发送一段“发疯文学”来达到目的。
你为何不对我回应?为何你又以那套陈词滥调来搪塞我?你曾关心过我的心情吗?我为何如此引人发笑。
你只是放声大笑,却未曾体会,未曾理解我此刻的痛苦有多深重,我对此感到极度厌恶,就像一头狂怒的野兽在无情地撕裂我的心灵。
“没事我不重要,我只是一片凋零的落叶,随着风飘落”……
与以往盛行的“废话文学”等风格迥异,“发疯文学”似乎应用范围更广,尤其在与客服交流、与队友游戏对谈等场合中尤为常见。“‘发疯文学’确实管用,我曾与客服争执了好几天,一番‘疯言疯语’之后,我的需求立刻得到了解决。”有网友这样分享经验。
有商家趁势推出周边产品
“发疯文学”之所以迅速走红,许多网友归纳出了其创作的关键技巧:首先,文章篇幅需冗长,洋洋洒洒,使得读者难以忽视;其次,文章逻辑需混乱无章,句式构造不必讲究,关键在于营造出强烈的气势。
部分商家洞察到这一潜在商机,纷纷将目光转向该行业,并利用网络渠道,及时推出了符合特定消费者需求的相关周边商品。
一款在售“发疯文学”贴纸(淘宝App截图)
10月30日,极目新闻记者通过网络检索发现,诸如“疯狂文学贴纸”、“疯狂文学手机壳”、“疯狂文学T恤”以及“疯狂文学表情包”等商品在市场上热销。
记者目睹了一款由60张描绘林黛玉疯狂场景的文学表情包贴纸,这些贴纸上印有诸如“平时我对你说的话你都不当回事”“若我当真,恐怕会悲痛欲绝”等字样……其售价介于5.99至7.5元之间,月销量超过300份。不少买家在评论中表示“觉得很有趣所以购买”“贴在手机壳上效果很好,笑得停不下来”等等,由此可知,以“好玩”为目的的消费者并不在少数。
武汉的一位00后女孩小刘购买了这类表情包,她觉得这些表情包价格合理,在聊天时增添了不少乐趣。她表示,当聊天对方没有及时回复时,她会发送一个表情包,内容是:“你恐怕是累了,竟然对我如此应付。”而如果对方未能履行承诺,她又会发送另一个表情包,写道:“看吧,你又开始描绘美好前景了,若是我真信了,恐怕要伤心欲绝了!”
记者向数家类似网店的客户服务人员进行了咨询,对方透露,“发疯文学”相关周边商品正持续更新,并且每周都有新品上架,建议感兴趣的消费者关注动态。然而,当提及是否存在侵权争议时,客服并未给出明确回应。
在众多网络视频博主的作品中,许多人刻意融入了所谓的“疯狂文学”元素,旨在吸引观众的目光。
专家:适度运用“发疯文学”也未尝不可
“发疯文学”周边产品是否涉及侵权?
湖北好律律师事务所的陈亮律师指出,若将某部著作中的人物言论或剧照用于制作商品并销售,一旦该著作仍处于版权保护期,且商家未事先获得著作权持有者或电视剧制作单位的授权,此举便可能构成对其著作权的侵犯,并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那么,“发疯文学”又能否成为沟通利器呢?
经历了一阵疯狂之后,“发疯文学”的走红也引起了众多网友的深思。许多人认为:“网络环境与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平台在内容监管上同样肩负着责任。在网络世界中冲浪应当保持警惕,这种以情绪宣泄为特点的语言虽然具有娱乐性,但也可能对我们的语言环境造成污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