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能随时陪同孩子上网课相联系的骗局
受疫情影响,全国学生纷纷开启网课。 但由于家长无法时刻陪伴,孩子警惕性较低,近期与学生网课相关的诈骗事件频频出现。 一些骗子主动添加好友。 一些骗子因为未成年人辨别力和自制力不足而陷入网络诈骗的陷阱。
不久前,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人民检察院发布公告称,受疫情影响,中小学生普遍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家接受在线教学。 他们缺乏父母的监督,很容易受到网络欺骗。 不法分子利用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防范意识淡薄的心理,将学生拖入QQ群或微信群。 这些团伙通常打着“给福利、回扣”的幌子,声称消费低、报酬高或金额小但金额大。 赚钱的机会引诱中小学生根据其指令,用家长的手机、电脑扫描指定的二维码进行转账。 已举报的案件已造成学生家长共计经济损失27万余元。
目前,检察机关已向惠州市惠阳区教育局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加强防范网络诈骗的宣传教育,为学生在线学习提供法律保障。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检察院近日也发出案件警示,提醒学生和家长在使用网络社交软件交流时提高警惕,注意识别QQ群、微信群中的信息,不要接受陌生人发送的任何付款链接。 以及转账二维码。
有法律学者指出,近期多起未成年人被QQ群不良信息欺骗、造成经济损失的案件,反映出QQ群管理存在大量漏洞,给用户网络安全带来隐患。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银江:在学习这类社交软件的过程中,(学生用户)可能会不小心点击QQ群,或者(学生用户)可能会搜索一些相关的(信息),如果他一旦进入,然后(网络平台)你就自动跳转,或者自动向学生推荐欺骗性信息,可能他的识别能力本身就弱,那么你的平台当学生的权益或者家长因为没有履行这样的审核义务而受到伤害,我认为你们平台必须承担相关责任。
搜索学校QQ群居然被推荐为交友群和游戏群
网课诈骗屡屡得逞的背后,既有不法分子不断翻新诈骗套路的原因,也有网络平台本身存在问题导致用户上当的原因。 记者发现,一些拥有大量用户的网络社交平台为了盈利而忽视管理,导致一些有害内容很容易传播给未成年人。
在近期针对学生的网络诈骗中,以QQ为代表的网络社交软件是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的主要工具。 记者在数据统计平台发布的下载榜中看到,近三个月来,QQ软件在多家手机应用商店的下载量均呈现上升趋势。 在华为平台上,QQ下载量达到47亿次。
拥有大量用户的QQ已成为许多学校选择的在线交流工具。 但记者发现,中小学生在使用QQ群时很容易接触到不良信息。
记者在QQ“群搜索”栏进入该幼儿园,出现了大量特定于该幼儿园名称和地址的群。 记者点击进入一个名为“邵阳县河波乡仰天苹果幼儿园”的QQ群主页,看到了“认证机构”、“团体标签”、“团体所在地”等信息。
当记者点击“群地点”栏目时,页面立即跳转到一个名为“群聊信息-周边”的场景,页面顶部放置了“视频约会”、“约会房间”等栏目。 记者点击“官方视频交友”栏目,进入直播视频交友平台。 页面上方特别提示:“当前房间为公共房间,非群组成员可以加入。”
在视频交友直播间,页面显着位置放置了发送礼物和奖励的选项。 QQ还提供充值渠道,最高充值698元。
有教育信息化研究人员表示,将学校、班级等搜索关键词与直播交友群体进行关联,很可能是QQ平台利用网络用户数据的相似关联,以增加自身及其广告用户的活跃度。 但针对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平台不加区别地进行推荐和匹配,涉嫌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唐亮:如果这些不当内容与未成年人的学习浏览习惯存在显着相关性,那么很明显,未成年人被诱导浏览这些不当内容,比如交朋友。 这样的倾向。
除了视频交友群与学校群挂钩外,网络游戏群也通过QQ主动推荐给学生用户。 记者在QQ群中搜索“一中”、“实验小学”等关键词后,发现了大量学校类型的群。
点击进入一个名为“威信县一中”的学校QQ群后,记者发现,页面上除了显示群号、姓名等信息外,还标注了一个名为“相关推荐”的群信息列表。 。 “王者荣耀”、“二次元”、“都市约会”等群组都推荐给用户,点击即可加入。
相关法律学者指出,根据《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条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网络社交平台的主体责任受到限制。 无视法律法规的网络信息推广也将面临法律追究。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伟:根据我国规定,对于游戏群体、交友群体等社会群体,包括实名制,未成年人应该有管理准入门槛验证。 ,他们没有这么具体的门槛,这意味着他们的管理职责不到位。 一是平台的管理职责不到位,二是社区的创建者,包括版主、管理员,职责不到位。 ,所以这是违法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