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原创文学,也就是中国轻小说
本系列从风险投资的角度大致讲解了二次元行业的发展和趋势。 本期我们聊的是原创二次元文学,也就是中国轻小说。
二次元原创文学到底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二次元文学可以分为原创轻小说和同人小说。
轻小说起源于日本,重点在于“轻”,即:①Young——针对年轻人; ②简单——内容有趣,大多采用动漫风格的封面和插图; ③轻便——A6大小的图书馆,方便携带。 日本轻小说(以下简称日本轻小说)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后,除了与生俱来的自然日本轻小说外,还受到成熟的传统网络文学的影响,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国轻小说。更一般的概念(以下简称日本轻小说)。 简称国庆),这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要对象。 虽然几个常见的国民轻小说平台对轻小说的定义不同,但其内容的核心仍然是年轻、轻松。
同人小说是指在漫画、动画等原创作品的基础上再创作的书面作品。 由于可以沿用原作的人物、故事情节或者背景设定,所以创作门槛相对较低。 然而,粉丝艺术的版权处于灰色地带。 此外,版权问题在法律上属于自诉案件。 同人作品的生死取决于版权方的态度。 商业发展的空间非常有限,因此本文不会过多阐述。
中国轻小说市场发展特点
从2005年至2016年的重大事件来看,国内轻小说市场的发展经历了几个特点:①形式化,盗版日本轻小说先培育市场,然后巨头介入重新洗牌市场; ②线上,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纸质媒体逐渐没落,内容消费从线下转向线上; ③原创性,由于引入日经需要支付高额版权费,日经市场一直被巨头(没错,就是腾讯)垄断,小公司只能另辟蹊径,创作原创作品,避免与巨头直接对抗; 同时,与进口作品相比,原创作品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发展潜力,是大势所趋; ④产业化,近年来国产动漫产业逐渐向好,国庆趁着这股春风,开始积极的IP运营和商业转型。
中国轻小说市场竞争
目前,国内轻小说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①传统网络写作平台,如起点并在网站上创建二维专区、成立子公司作为爱园的读者。 他们制作轻小说的优势在于相关产业链成熟、进入成本低; 它们的缺点是传统网络小说和轻小说的受众重叠度较低,二次元基因较弱,而且由于“商店”相对较强,资源更集中于奇幻和都市等渠道,不适合为了二维作者的发展。 有传言起点中文网二维频道被清理,导致大量作者离开。 快乐簿记成为了继任者,并因此建立了声誉。 目前各公司的发展趋势是,活跃时间不长,因此积累的作品不多,但都在积极试水。
②垂直型初创公司。 从2014年开始,相关企业陆续获得融资,并在2015年爆发,竞争比较激烈,也是国轻赛道上比较有竞争力的选手。 其中,发展势头良好的主要有SF轻小说、快乐书客、轻小说等。 虽然它们的规模没有大型综合性传统网络写作平台那么大,但它们在商业化方面已经做出了更多的探索。
③漫画平台和线下出版商,一方面与版权方合作引入资源。 比如,腾讯动漫和天文角川基本上垄断了《魔法禁书目录》《无头骑士》等比较出名的日本漫画。 轻型工程; 另一方面,在引进版权的同时,要培育本土原创,比如举办征文比赛。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这类玩家的重点都是引进和运营,但也不排除未来大力开发原创产品的可能性。
综合作品积累和商业发展两个因素,垂直创业公司在上述类型的竞争者中发展得更快。 下面我们对以下常见产品进行简单分析。
产品功能:标准网页书写系统+具有二维特性的模块X。 X包括壁纸、漫画、论坛等,起到为原创内容吸引流量、活跃社区氛围、提供内容衍生平台的作用。
内容构成:大部分平台的热门内容都比较宅男化,以异世界、无敌流、变性、少女控为主要元素。 腐败和女性向的市场潜力尚未被充分挖掘,但这也可能是由于国内内容限制或因为她们已经活跃在其他平台上。
盈利模式:主要以内容收费和内容衍生为主,与传统网络写作平台类似。 内容收费无非就是订阅、月票、打赏。 合同大多以作品为基础,范围从单一的电子版权、多种版权的组合,到完全的版权垄断。 最常见的就是签署电子版权并负责其他版权的代理。 内容衍生主要通过外包或合作的方式进行。 科幻轻小说和轻小说已经试水了漫画、音频、游戏和声乐。
中国轻小说市场未来发展
传统网络文学市场的二次元覆盖面存在缺口。 大版权时代,越来越多的轻小说平台转向原创作品。 国内动漫市场产能不足,因此业界将内容探索范围扩大到了文字。 毫无疑问,这些都将带动二次元原创文学的蓬勃发展。 但目前还不清楚它未来的路会如何走,未来会落在谁的手里。
首先,从产业发展来看,国内二维原创文学产业链受到二维和传统网络文学两条产业链的影响。 虽然已经形成了基本框架,但仍存在不少问题:①在内容创作方面,作品质量参差不齐。 一方面,这是因为创作者主要是中学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写作风格不成熟,想法新鲜。 另一方面,由于专业编辑较少,作品质量难以把控,最终导致市场题材整体偏低。 拥挤,审美低俗,充斥着龙傲天和软色情; ②内容衍生品方面,目前大多以漫画、网页游戏、广播剧等制作难度较低、成本较低的方式试水,尚未出现热门IP。 未来的问题将更加关注内容创作和内容衍生,即优秀原创作者和作品的发现和培养,作者和画家体系的构建和规范,以及如何更好地融入二次元行业。
其次,从竞争角度来看,传统网络写作市场成熟,创作者众多。 一些优质的内容可以用ACG来包装。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师》。 它是在网络文学体系下诞生的。 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轻小说,但在二次元圈子里却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各类粉丝层出不穷,由此衍生的动画、漫画也广受好评。 这就引出了两个问题:①前面我们说过,垂直创业公司在市场上发展迅速,但面对已经积累了用户、有资本优势的传统网络写作平台,他们能找到出路吗? ②这不仅仅是平台之争,更是轻小说概念之争——在中国特殊的土壤下,真的需要轻小说概念吗? 假设真的需要的话,我们该如何定义轻小说,或者说二次元原创文学呢? 都说乱世出英雄,但这位英雄会出现在哪个阵营、以什么形式出现,还需要时间给我们答案。
本系列分为三篇文章,目前已更新其中两篇。 对本系列第一篇文章感兴趣的童鞋可以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行阅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