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联盟:华佗之死引发的三国风云,你所不知道的历史细节
电视剧《军师联盟》(以下简称《军师联盟》)开播伊始,一系列变故接踵而至,为主人公司马懿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司马懿的妻子难产时,神医华佗前来为他剖腹产,挽救了母子的生命。权臣曹操头痛,召华佗为他治病。离开司马家时,华佗将他“毕生心血”的五禽戏图解交给司马懿,想为曹操开颅,劝他好好休息,却引起怀疑,最终被杀。观众很快得知,华佗忠于汉朝,参与了“夷代诏”阴谋,但他无意利用医术谋杀对手。
这些剧情展现了整部电视剧的特点:观众熟悉的人物,却又不同于通常的印象;故事总体符合传统的三国故事,但时间线、人物性格等细节明显经过重制;对汉末时期的日常生活、人物关系等都进行了精心的展现。因此,对这部电视剧的褒贬不一、吐槽纷纷展开。
2017年6月22日,《军师联盟》在优酷视频、江苏卫视、安徽卫视开播。在两大卫视上,《军师联盟》收视率不错,但不算惊艳。但在网络上,《军师联盟》却收获了非常热烈的关注。截至7月5日播出第26集,剧集总播放量已近27亿,弹幕经常密集到占满大半屏幕。
在拍摄记录上,《军师联盟》将自己定位为“古代传记片”。在《军师联盟》及其续集,总计可能超过80集的卷中,一个有点怕老婆的白面书生,会成为后人眼中窃国盗国的潜在大盗。既要刻画出人物的境遇和变化,又要让观众接受,对创作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军师联盟》2014年1月立项,2016年初开拍,拍摄了333天。饰演司马懿的吴秀波在剧本创作后期开始留长发,留了一年半。如果用假发,夏天的时候头发边缘的纱很容易散开,一散开整个剧组就得等很久。
拍摄三国故事是吴秀波的梦想。“小时候肯定喜欢关、张、赵、马、黄五虎将,30岁喜欢诸葛亮,40岁喜欢曹操。”年近50岁的吴秀波饰演司马懿,同时也是全剧的总制片人、戏剧总监。从资金、时间、人际关系,到销售、发行、后期制作,新角色给他带来各种压力,“有时候差点儿害怕。”
导演张永新记得,2013年,电视剧《马向阳下乡》即将杀青时,吴秀波问他:“你认识司马懿吗?”他的第一反应是:“你说的就是那个‘鹰眼狼眸’的司马懿吗?”2013年底,该剧正式开始讨论,并一度定名为《一眼千年》——主创们认为,正是司马懿那“鹰眼狼眸”的回眸,才让他和曹操结缘,并影响了后来的历史。
“简单来说,这部戏讲的是一个叫司马懿的人,一生都在练习五禽戏。”张永新说,五禽戏是贯穿整部戏的一个概念。剧中的虎、熊、鹿、猴、鹤五种动物,都象征着司马懿的一些特点——老虎心机深沉,猴子机灵伶俐,熊偶尔耿直,鹿身手敏捷善于隐匿,鹤则长寿。“特别像人在社会场域中的生存状态。”
“刘备叛乱!”
虽然忙于手头的微调工作,但张永新依然密切关注网络上的观众反馈,他在山东省电影电视制作中心工作多年,与孔笙导演合作过多部作品。
弹幕里展现的是观众对剧情最直接的反应,浸透着二次元文化的字句,有时候会在不经意间,揭开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剧中某个反派干着逆天的事情,大家集体发文“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人”。这句狠话原本是1994年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骂死王朗的台词,无意中在二次元界爆红,成为鬼片经典素材。大家惊呼演员名单里居然没有诸葛亮——司马懿的对手其实会出现在张永新正在剪辑的《大军师司马懿》后半部分,男主角是王洛勇。
于和伟饰演的曹操一出场就意外引起一片狂欢。2009年播出的电视剧《三国》中,他饰演刘备,荧幕上的评论充满调侃:“刘备造反了!”“刘备终于变成了自己讨厌的人。”于和伟也在微博上调侃:“原来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认出曾在其他电视剧或综艺节目中出演过的演员,成为观众们的一大乐事。翟天临饰演的杨修,与上月热播的电视剧《白鹿原》中饰演白小文的杨修一模一样。饰演徐庶的黄俊鹏,与前月热播的《人民的名义》中饰演陈海的黄俊鹏一模一样。孙权在《人民的名义》中饰演赵东来导演,荀彧在《琅琊榜》中饰演燕王爷。
以前张永新不太关注弹幕评论,现在却很喜欢这种互动:“嗨的背后是爱,如果我不喜欢,我为谁嗨?”不过,当看到有人发帖说七分钟内就放弃看剧了,张永新心里难受:“不喜欢的话,看完骂我们也可以,我们接受。”由个体组成的网络世界毕竟不会顾及个体感受,张永新还没适应。
也有评论说些严肃的事情。有人注意到杨修对刘真的评价其实是引用了钟嵘的《诗》,有人听到荀彧弹奏的音乐是阮籍的《醉》;也有观众讨论当时马镫、砖墙、大理寺是否应该存在。最容易引起争议的,还是关于剧集历史观、时间线的讨论,以及与小说《三国演义》和其他版本三国剧的对比。
《军师联盟》编剧常江很少接受媒体采访,5月底她在微博上写道:“历史影视作品就是要在通俗易懂、符合戏剧规律和能掐会算之间找到一个艰难的平衡点……比如一部时间跨度很长的剧,如果角色扮演者从小孩到少年再到青壮年,就很难看了。所以为了把重点放在故事上,把矛盾的人物一锅端出来,偶尔模糊一下时间跨度,调整一下年龄,首先是让观众满意,不能过分精准,吹毛求疵。”
曹操吐槽:画得真不像原作
常江是一位“85后”,似乎对三国故事情有独钟。他最近与作家马伯庸合作,共同编写电视剧《三国秘史》。《军师联盟》的剧本筹备了四年左右,至少写了五遍,其中常江亲自写了好几遍。剧本完成后,项目敲定,导演、演员也陆续到位。
由年轻编剧创作的《军师联盟》兼具青年文化或网络特色,时而轻松诙谐,让人忍俊不禁。《月评》开始前,一群青年男女翩翩起舞,宛如东汉末年的广场舞。主持人杨修,一个世家子弟,一上台,一群女粉丝高呼他的名字,仿佛今天是演唱会。墨汁干得很快,于是录笔者用口水沾湿了毛笔,导致嘴角发黑。郭嘉向曹操汇报“带诏”的阴谋,曹操纠正了他的发音:“带诏(四声)”。
导演张永新喜欢用“大事真如是,小事无拘束”这句话来形容剧中的汉魏风俗。女孩向男孩投掷水果“勾引”,灵感来源于西晋的帅哥潘安,据说他出门时常会带一车水果。张永新说,广场舞、投掷水果等细节的设计,意在“表现汉朝的活力和人性的释放”。
华佗为孕妇剖腹产,原型来自南朝史学家裴庸的《史记集解》,书中提到曹丕在位时,也曾发生过类似的剖腹产,母子安然无恙。特务机关以画像描绘监视内容,曹操抱怨:“画得真不像。”这一设计灵感来自南唐《韩熙载夜宴图》。作者顾闳中代表王李渔出席夜宴,观察韩熙载的生活状况。张永新认为,这是“戏剧范围内合理的戏剧想象”。
饰演曹丕的李晨在接受《莺莺读舍》采访时回忆,片场有一群高等院校的工作人员,现场指导礼仪、对白,如果有一句成语不合适,“他们就会叫停拍摄,说这是唐代才出现的成语,三国时期没有,然后就改剧本。”
张永新介绍,剧组的文史知识团队包括几十位专家、三国研究者和民俗爱好者。“我们研究了汉代画像石,看了当时洛阳的建筑形式,还研究了三国时代及之前的饮食习惯、酿酒技术,点什么样的蜡烛,主要是动物油还是植物油,和今天的蜡烛有什么区别。”谈起整理素材后产生的创意,他津津有味。
在他心中,汉朝的风度应该像那幅著名的《马踏飞燕图》一样,“昂首挺胸,蹄上扬,展翅欲飞”,在形象上体现为“质朴”。在司马懿中后期的居室装饰上,也体现出一些特点,“清冷的月光洒落,一枝红樱枝探进屋,旁边是灰色的秦砖汉瓦,一盏油灯近在咫尺。”
东汉风貌、魏晋气质构建起来,最终体现在人物身上,人物必须承载现代人的观念。
▲司马懿的“鹰眼狼视”。真人是不可能“像狼一样”的,吴秀波演起来,“只希望把这个人性里被压抑的东西完成。”(剧组提供图片)
现代人对于司马懿是怎样的看法呢?
史书对司马懿的评价并不高。《三国志》对他评价很高,《晋书》几乎把他写得完美无缺,《资治通鉴》对他的错误和残忍都给予了充分的评价。“蜀王伐魏”的观念在宋元时期十分盛行。在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几乎成了诸葛亮的陪衬。这种褒贬在后来的《三国演义》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三国演义》第39回,司马懿以文官身份出现在小说中,留下一行半的履历。第67回他再次出现,劝告刚刚攻下汉中的曹操趁势攻打刘备。曹操不愿“取陇而望蜀”,便没听从。司马懿当时已是主簿,在小说中出现的机会逐渐增多。
除了连载十余年的漫画《烈火雄心》外,司马懿几乎从未担任过文学作品的主角。他的形象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成为电视剧的主角,也得益于当代人和创作者对该人物的全新认识。
《谏师联盟》中,长寿的司马懿面对几代人,形成了父子、兄弟、君臣、朋友、敌人等不同类型的对立,构成了他性格和选择的依据,体现了他的特质和变化。发动“高平陵事变”,诛杀曹爽集团,平定魏王室“孤儿寡母”,奠定三国归晋的基础,也是不可避免的历史事件。
在剧集前期,司马懿最大的对手无疑是曹操,其“鹰眼狼视”是两人相遇的重要节点。司马懿极力掩饰自己的野心,几乎成功了。在他转身离去时,曹操扔下一把棋子,诱使他回头。司马懿中计,起初眼神阴险,但很快明白过来,又变得胆怯起来。曹操放司马懿离开,笑了起来,随后出现了一个白色棋子的特写,底部朝上,呼应了司马懿被看透的感觉,也暗示了此时的他角色还很单纯。
“鹰眼狼眼”后来被用来形容袁世凯。“鹰眼”指目光犀利,“狼眼”指像狼一样把头转一百八十度。“就像形容刘备,‘双耳垂肩,双臂垂膝’,那人肯定是个怪物。”吴秀波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狼眼”这种形象是不可能出现在真人身上的。“那一刻,我只想把这个人性里被压抑的东西完成。”
因为天黑,光线不适合拍摄,“鹰眼狼影”的镜头拍了七次。曹操与司马懿对峙的镜头拍完后,监视器后面的张永新对摄影导演说:“这个曹操拍完了。”当时,饰演曹操的于和伟刚进剧组三天。
剧中曹操的形象颇为复杂,身为诗人,他在府邸吹响风铃,吟唱“情郎君,心有不舍”;对妻子卞夫人抛媚眼,却传达出不得干涉政事的潜台词;对荀攸无法说明其叔父荀彧死因,只是干笑一声,耍无赖。曹操“可爱”且很有洞察力,他直言曾七次想过要杀了他,并告诉太子曹丕,司马懿不再是他的患难之交,而是一个臣子,“我孤身一人,不是白被人叫的。”
为了让观众普遍接受不同于传统形象的曹操和司马懿,剧中反复强调他们救世的志向。曹操对儿子曹植说:“比才华更重要的是你的仁爱,这正是你父亲所缺乏的……但愿几十年后,天下人能真正了解我们曹家的功绩。”司马懿则会对弟弟司马孚说:“你该做一些不违背初心的事,你该做一些比当官更好的事。”
他的仁心与初心总是被他的政绩所粉碎,“直到最后一刻,司马懿还在努力打赢这场人生大战。”吴秀波形容,所有戏剧矛盾都是由欲望引发的,而司马懿特别善于隐藏自己的欲望。
“高平陵事变”前夕,隐忍多年的司马懿决定发动政变,孤注一掷。他已是暮年,白发须发,一身红袍,独自站在荒芜的殿堂里。他说自己一生都是为别人当刀子,如今要当刀子拿手的人了。而那些势均力敌的对手,也早已离他而去。因为中间没有剧情,所以很难判断他是否违背了初衷。
点击下面蓝色字
下载地址:南方周末新版客户端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