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动画外包产业:神秘国度的二次元闷声发大财
Coolplay Lab 原创作品
01:朝鲜,旧 2D
你能想象朝鲜人已经深度涉足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很多国家的动画领域吗?
作为世界上最为神秘的国家之一,冷峻古板的朝鲜似乎与年轻人爱看的二维动画毫无关系。
将军在看着你.jpg
然而现实总是如此的反差,在常年紧张的朝鲜半岛,朝鲜的动画外包产业却悄然发家。
据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38北”项目近日披露,自去年底以来,该项目的调查人员陆续在一台废弃的云服务器上发现大量动画核心制作文件。
从这一项目的名称不难看出,其任务是严密监视朝鲜。
据透露,该朝鲜IP的废弃服务器由于配置错误并未被密码锁定,里面的任何文档都可以随意访问,而这些动画文件则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文件中收录了一系列动画制作原图及半成品制作视频,这些涵盖中国、日本、韩国、欧美等尚未开播的动画系列,其中不乏大家熟知的热门佳作:
1.亚马逊 Prime Video 的超级英雄动画《无敌少年》第三季
2. HBO Max 的超级英雄动画《奇迹之子伊亚努》
3. BBC 儿童动画片《海底小纵队》的制作过程
4.该文件名为“猫”,属于日本Ekachi Epilka动画工作室
5、无法辨认名称但属于大连木童动画有限公司的动画手稿。
6.新日本动漫《魔道具大师 Dariya Hazumu Kanai》
于是,无论是亚马逊还是HBO,都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我不知道,我不确定,我们拒绝发表评论。”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首先这些核心原画在内部很难被泄露,更何况已经流入朝鲜服务器,亚马逊、HBO 的内部管控真的会这么自如吗?
其次,这些原画上有大量韩文和中文的注释,就算他们想否认是被朝鲜黑客盗取的,现在也没什么机会了。
此级别的原画将仅在生产单位之间转移
最后为了挽回面子,他们只能坚称自己没有将业务外包给朝鲜,同时又声称其转包的中国和韩国动画制作工作室可能在这家美国公司不知情的情况下,再次将业务转包给了朝鲜。
即便整个事件带有一种“外包罗生门”的黑色幽默,但我们也不难从中窥见朝鲜在国际动漫外包产业中的特殊地位。
02:《暗影动画强者》
由于朝鲜独特的画风,谈到朝鲜的动画产业,人们很容易将其定型为政治宣传风格。
有年代感的画风
但由于朝鲜能够广泛参与全球分工,我们不能低估朝鲜动画的制作水平。
这里不得不提朝鲜动画的最高(也是唯一的)战斗力力量——SEK(韩国科学教育局)。这个“工作室”位于平壤一栋16层的办公楼里,是朝鲜唯一一家制作甚至外包动画的单位。
2020年11月27日朝鲜新闻中出现的SEK大楼
该工作室对外称其为SEK工作室,对内则称为“朝鲜4.26动画电影制片厂”。以下名称变更时间顺序显示了其国有背景和特殊地位:
说到改名这件事,这家人还真是能闹啊。
从1962年起,“4.26”就开始连续制作动画作品,早期的作品如《生机勃勃的田野》《兄弟将的故事》《小猫和小狗》等都带有浓厚的科普和思想宣传色彩,毕竟这些动画当时主要服务于朝鲜本土观众。
4月26日金正日“题名”访问后,朝鲜当局为赚取外汇,决定让动漫产业走向世界。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的“走出去”不是粗暴的外包,而是拥有著作权的联合制作。
在出口以及与欧洲合拍多部动画之后,《4.26》终于有了成名的机会——它协助法国一家工作室拍摄了经典科幻动画电影《甘达之星》。
保守的朝鲜仍能拍出激动人心的科幻场景
这部1988年上映的影片是动画大师雷内·拉卢完成的最后一部故事片,曾获戛纳评审团大奖,对后世影响深远。
得益于这次成功的合作,来自欧洲乃至亚洲国家的动画订单纷至沓来,《4.26》自然也乘胜追击,后来不仅帮助老客户法国制作了《七海游侠柯多》等经典作品稳住了口碑,还逐渐把目光瞄准了欧亚市场以外的美国。
细节丰富,动作流畅,足以展现《七海游侠科尔多》(2002)的制作功力
虽然朝鲜目前与美国处于高强度的对抗之中,但是美国道乐是实实在在的外汇,而且利润丰厚,毫不寒酸。
由于朝鲜与美国的关系一直不太融洽,美国的订单无法像欧洲的订单那样直接加工,因此朝鲜借助此前的全球客户资源,开始用多层外包作为掩护。
自己接不了单,就先让欧洲、亚洲的动画公司接单,然后凭借自己在业内的人脉和口碑,“4.26”就成了一个为了钱干活的“影子画师”。
但由于“暗中绘画”的特殊属性,所有美国项目都只是寥寥数语就被揭露出来,一来他们不能也不敢署名,二来公开承认也不会给整个分包线的所有公司带来好处。
但现在看来这一切已不再是秘密
因为《4.26》片酬低,制作水平实在可观,为了钱,大家都是装糊涂的高手。接美国订单的公司在转包时假装不知道朝鲜公司的身份。反过来,SEK也假装不知道接手的是美国动画。我们愿意拿钱干活,鲁迅跟我周树人有什么关系?
正因如此,很多人误以为SEK签下的《狮子王辛巴》是其成功从迪士尼手中窃取的重大成果,但狮子王的IP内容并非版权狂魔迪士尼独有。
1995年在欧洲首映的《狮子王辛巴》很早就被引入中国,甚至成为很多人的童年回忆。它和迪士尼1994年的电影版《狮子王》都是受作家拉迪亚德·吉卜林《丛林之书》的启发,但一个是意大利的MondoTV出品,一个是美国的迪士尼出品。
除了《狮子王辛巴》,SEK还在欧洲制作了《风中奇缘》的电视版
前者因SEK署名而得以确认,但后者并未像近期一样泄露原始制作图纸,也不敢透露具体工作内容,即便不少人(包括美国监管部门)怀疑“4.26”曾参与迪士尼《狮子王》的制作,但这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个都市传说。
不过,由于“4·26”常年在美国河边行走,不少“湿鞋”的细节也相继被曝光。
在现有的多篇报道和分析文章中,无论是采访人员透露的线索,还是调查人员发现的线索,都表明朝鲜一直在悄悄耕耘美国动画市场。《辛普森一家》《忍者神龟》《飞出个未来》《降世神通》等国产动画,均有“4.26”秘密参与。
多层分包的逻辑虽然简单,但当时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需要特定的中间商和中介国家来搭建“分包桥梁”。2007年《亚洲时报》的一篇专题报道,或许能揭开其中的玄机。
朝鲜制造
进入千禧年后,随着欧洲传统动画市场的弱化和亚洲动画产业的爆发式发展,大量动画制作订单逐渐回流至东亚国家,与朝鲜接壤的中国、与美国关系密切的韩国成为理想的中介国家。
中韩两国“复合身份”的中间人更是起到撮合作用,比如促成朝韩动画领域首次合作的两位关键人物——申智勇和金晶。
《沈清女王》(2005年)是朝韩蜜月期第一部合拍的动画电影。
申能俊是韩裔美国人,1985年回到首尔,创办了AKOM动画工作室,主要承接美国本土动画的制作。其最知名的客户就是《辛普森一家》,从1989年第一季开始就负责动画外包,总共负责了200多集的制作。这也是后来《4.26》参与这部动画的原因之一。
金敬出生于中国(国籍尚未公布,但极有可能是韩国人),与朝鲜保持了20多年的经贸关系,不仅帮助朝鲜向韩国销售商品赚取外汇,还在平壤拥有自己的餐厅,此外还在新加坡经营公司,持有新加坡绿卡,可见实力不俗。
两人不仅在北京当面洽谈合作,在动画制作过程中,还特意让《4·26》的工作人员从平壤直飞北京参与项目,有时一呆就是几个月。后期,这些动画项目横跨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
这感觉就像是韩国电影“间谍”里的情节——20 世纪 90 年代,韩国和朝鲜在北京发生的秘密竞争。
在《特工》(2018)的剧情中,伪装成韩国商人的情报人员与朝鲜对外经济委员会负责人在北京展开合作对抗
金某在采访中大方承认了这一模式,他利用与朝鲜的关系让“4.26”贡献人力,而申能俊导演则利用韩国片场的渠道接美国订单,这期间真正的商业交易都是用他名下的中国或新加坡公司来伪装的。
采访人:“这些动画项目有在美国播出过吗?”
金:“哦,那可真不少,我已经参加过差不多 7 场了。”
虽然金导演没有透露具体的项目名称,但申导演面对的是美国客户,因此只能用官方的口吻澄清道:“据我所知,朝鲜没有制作任何美国动画。”
“4.26动画电影工作室”制作记录
作为外包的老手,沈导巧妙地利用了“Made by”和“Made in”的概念漏洞:
“作为一部迪士尼版权电影,如果迪士尼欧洲公司而不是迪士尼美国公司将《狮子王》分包给朝鲜制作,那么这并不算与美国公司的交易。”
而且很多朝鲜画家都是直接在国外创作,因此根本就不存在“朝鲜制造”的问题。
沈能俊(2015电视采访) PS:以上采访内容来自亚洲时报,请不要与此图混淆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动画外包成为行业常态,内部降价、压缩工期越来越普遍。因此,在巨大的制作压力下,层层分包背后有人有鬼并不重要,只要能按时交付作品就行。
如今,只要他们不公然违反制裁条约,监管层面的所有人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我国东北目前已经有成熟的朝鲜动漫外包附属产业,幕后中间商的门槛也在逐渐降低。沈阳、吉林、丹东、延吉等地与朝鲜有业务往来的外贸公司,都在对接这类业务。毕竟地缘优势和语言优势在那里。
《熊出没》和《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都逃不过朝鲜人的手掌心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让朝鲜动画团队选择直接在网上接单,制作人员利用VPN切换欧美国家的IP地址,冒充当地公司甚至是数字游民开展业务,或者直接远程控制国外电脑,彻底规避IP地址被查的风险。
就在去年,美国执法部门披露,一些朝鲜人员每月支付400美元,让匿名人士将他们的四台笔记本电脑远程托管在美国。这些朝鲜人员通过远程桌面软件控制电脑,然后直接连接到美国互联网。虽然这种方法看起来很粗暴,但调查人员在对IP地址进行追溯时,才发现该IP地址来自美国现有的网络提供商。
最好的黑客擅长拔掉网线,而最好的 IP 偷看玩家则直接连接到
有这种吃苦耐劳的外包精神,难怪这里成为朝鲜重要收入渠道之一。据SEK北京代表处代表徐英哲和在“4.26”工作近20年的资深员工金成哲(化名)介绍:
SEK是朝鲜少数能直接从事外贸业务的公司之一,自1985年至今,SEK已生产了250多部外包动画片,1996年至2003年间,其海外订单净收入高达2.08亿美元。
只有朝鲜人才能赚到这些血汗钱。
03:将军的画家
朝鲜动漫外包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就像田忌赛马一样,技术比“4.26”好的,价格就高很多;价格比“4.26”低的,也不比别人做得好,这样朝鲜就能抢占中游细分市场。
《4·26》绝对是同价位性价比最高的一部,首先制作品质不会因为预算而打折扣。
在数位板上绘图
不管委托方预算紧张与否,朝鲜动画师们还是会尽全力保证最高的品质。比如上文提到的“甘达星人”的前作《原始星球》,就因为制作成本压力而被迫转移到捷克斯洛伐克。巧合的是,最早一批“4.26”画师在1950年代完成学业后从这里回国,为朝鲜动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神秘的缘分之下,后来还缺钱的《甘达星人》却和《4.26》一拍即合,用很少的钱实现了双赢。
天天画将军画像,朝鲜很难不打下扎实的美术功底。再加上该公司有多年二维动画制作的技术经验,坚持传统手绘制作(客观上受技术和设备限制),给客户一种捡了便宜的美感。
与时俱进的 SUV 将军画像
比如在动画流畅度方面,朝鲜所采用的帧率不会低于12帧,在很多动作场面中甚至可以达到24帧。如今很多动画都在采用“一画三画”的方式(每秒使用8张图,同样采用24帧,但一张图留三帧)以降低制作成本,但朝鲜可以以更便宜的价格逐帧(即一画一画)制作24帧手绘,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大量的资金。这种专业精神才是真正的“动画大师”该有的样子。
对于海外市场,他们的年产量达到8000分钟,每周可以产出153分钟,即便以主流的“一拍三”保守计算,每年产出的画作总数也能达到384万幅,实际数据只会比这个还要大。
如果要用这种方式制作动画电影,只有 3D 时代之前的迪士尼和泡沫时代的日本才有钱。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动画迷怀念那个时期成本低廉却又令人震撼的手绘画面。即便美国和日本的公司并不缺钱,但这种制作方式在 2000 年之后也因成本过高而逐渐被市场淘汰。
《皇家宇宙部队》(1987)每一个渣男都是手绘,拍摄直接搞垮了日本制作公司
如果回到成本和服务的问题上,我们只能说使用它并且珍惜它。
相比主流动画工作室,“4.26”确实无愧于制作工作室的称号。据2014年官方公布的数据,整个“4.26”一共有900名工作人员,而且这还是因技术迭代而缩减人数之后的数字。此前最高的人数曾超过1600人。其旗下有11个“联合制作组”,这是一般动画工作室难以达到的规模。
在手绘制作的时代,人力是最大的开销,在“军团”里操作的朝鲜画师实在是太廉价了,就算邀请他们到中国工作,工资也只需要支付正常人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但技术和专业度只会比中国人更有竞争力。
“4.26”早期的logo很有制度感
比如朝鲜是少数还支持寄送纸质手绘稿的外包供应商,即便现在都用上了数位板,《4.26》还是能把一箱箱的画稿寄回给客户,这足以让国内原教旨主义动画师们感慨万千。
2010年由沈阳春秋动漫文化耗资2100万(声称)出品的国产动画巨作《雷锋的故事》,此刻肯定是满头大汗,毕竟距离朝鲜这么近,要是早知道找“4.26”帮忙,各种补贴都能拿到,产出也不会太差,也不至于后来被诟病“高投入低产出”。
这部动画纯粹是侮辱雷锋
如果客户不挑剔的话,朝鲜除了动画绘制,还可以提供全流程外包,包括剧本创作、后期配音。由于没人敢找他们做这些,配音部门基本就交给自制动画了。
而且朝鲜动画外包还支持先验货再付款,作品好才付款,这才是真正的契约精神,请给五星好评吧。
用韩语给美剧配音该是多美的场景啊
在动画人才储备方面,朝鲜的艺术选拔和培养体系为动画发展提供了稳定、持续的供给。
在“4.26”工作的动画师们,学历都非常高。这是因为朝鲜在美术领域的人才培养是金字塔结构,每次只让最优秀的学生晋升。因此,这些人几乎都是从朝鲜中央(主要是平壤美术大学)和地方美术院校中选拔出来的。
工作室不仅有内部动画培训学院,每年还选派三五十名年轻人到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学习先进的动画技术,学成归来后担任其他人员的老师。近几年,他们主要在国外学习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希望从手绘制作转型到电脑软件制作。
朝鲜前领导人金正日是一位资深电影迷
不仅如此,“4.26”还是朝鲜唯一可以观看外国影片的单位,因为领导层认为,只有学习外国电影,才能拍出更好的作品,最终才能赚取更好的外汇。
“4.26”设有片库,专门的电影采购人员长期在海外采购新片,及时寄回国内,片库内容更新很快,片库中电影众多,但无色情片,技术人员仍在不断学习、模仿美国动画,迪士尼动画就是朝鲜动画一再模仿的典范。”
普遍认为朝鲜动画师对内被剥削,对外又被压低工资,太惨了,但如果是在朝鲜,这绝对是一份体面的工作。
影视城快速发展时期,正值朝鲜最惨烈的“艰苦行军”时期(1994-2004),在这场旷日持久的饥荒中,如果你在为国家创造大量外汇的“4·26”工作,你的家人肯定不会饿死。
《间谍》(2018)是近年来少数几部直接描绘朝鲜大饥荒的电影之一。
此外,朝鲜当局十分重视艺术家的级别和待遇,被评为人民艺术家和功勋艺术家的待遇更是优厚。随着级别的提升,艺术家的工资、福利和创作条件也会提高。一些有突出贡献的人民艺术家还能享受个人工作室、专用车等特殊待遇。
“四·二六”虽然是集体创作,但作为历经三代将军悉心呵护的部队,整体待遇肯定要优于平壤普通工人,因此直接与他国工资水平进行比较未免有失公允。
作为一名“人民播音员”,李纯吉的顶级待遇正是朝鲜文艺界社会地位的一个缩影。
当然,朝鲜动画这几十年的发展也有其不正常之处,虽然成功摆脱了世人眼中的刻板印象,但并未打造出自己独特的竞争力,明显处于衰败状态。
首先,没有IP输出,外包纯粹就是计件工作。创作IP的欲望被“主体意识”所制约,自制动画永远也摆脱不了地道朝鲜特色。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个戴着主体徽章的正经大叔端坐着画动画美少女在海外项目里,这种混搭已经够硬核了。
SEK Studio 2018动画演示屏幕
其次,动画制作功底扎实,但审美和风格明显落后于时代,尤其是现在进入了3D动画时代,过去2D时代,设备有限,还是靠技术和人力攻坚克难,而3D项目设备技术门槛更高,限制也更大,所以《4.26》的重心还是在2D上,其3D品质还是赶不上它在2D市场的地位。
更糟糕的是,AIGC技术的发展正在彻底改变朝鲜画师的生活。因为如今朝鲜的外包项目更多的是“画间补图”,简单来说,他们变成了“人画补图”,依靠手绘完成关键帧之间的动画,但这项工作现在越来越多地由AI来完成。朝鲜的劳动力再便宜,也没有AI便宜。
3D质量不如最好,但比最差要好。
手绘确实很厉害,但画质永远赶不上日本、美国当年的手绘电影,缺少的是核心思想和设计创意。而且一个国家接的中间绘画项目越多,在产业链上就越边缘化。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几乎没有一部朝鲜制作的动画成功出口到海外。几十年前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了。
04:金币的全球性爆发
将军不会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除了军火贸易、输出外劳,朝鲜还有更多非常规的创汇渠道,比如动漫外包,毕竟连“人机”都变成了旅游景点来卖门票,朝鲜在创汇方面的想象力真是惊人。
平壤大型团体体操表演
同样在艺术领域,朝鲜仍然可以通过出售绘画和雕塑来赚钱。
动画制作基地为“4.26”工作室,绘画、雕塑则由“万寿台创作社”牵头,并与军队属下的“白虎创作社”、文化部属下的“中央美术创作社”、外展总局属下的“三池渊创作社”等各大美术创作社团合作,联合输出作品。
在绘画方面,各大创作社团都有“创汇目标”,因此在朝鲜对外展览总局的运作下,无论是有人来参观,还是他们出国到世界各地推销作品,他们都会积极出售画作。
朴容哲的油画作品《导弹》(1994-2004)现被收藏家乌里·希克收藏
毕竟对于外国人来说,朝鲜基本上带着一层神秘的光环,尤其是带有浓郁朝鲜特色的山水画、人物画、主体思想画,所以很多专业收藏家、投资者都会以“文化交流”的名义去朝鲜采购商品。
此外,由于近年来朝鲜知名画家的作品呈现明显的升值趋势,更多人加入了拍卖收藏大军。
在雕塑方面,Mansuade工作室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海外扩张,其出口项目有一个特别的名字——Mansuade海外项目(MOP),主要客户在非洲和中亚国家。
位于万寿台的领袖雕像是万寿台艺术工作室最大的标志。
由于政党A非常清楚,随着将军的个人晋升,朝鲜的雕塑能力必须非常强大,其次,预算确实不足。
曼苏达(Mansudae)最著名的海外项目是非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纪念碑,这是世界上最高的纪念建筑,该建筑于2010年在塞内加尔首府达卡(Dakar)完成。
此外,许多非洲领导人更喜欢朝鲜制作的雕像。
至于IT领域,朝鲜黑客正在窃取世界各地的比特币等虚拟资产,而朝鲜的IT外包技术自1980年代就降低了。
朝鲜的IT外包的基本运营逻辑与动画外包没有什么不同。
现在,朝鲜人通过简历内容扭转了欧洲和美洲IT的刻板印象
尽管出现了封闭的朝鲜,但目前,朝鲜实际上是全球贸易的。
“一年的痛苦”描绘了1994年的金il-sung的葬礼
一方面,这些朝鲜工人从外国人员认为乏味和无聊的外包工作,只收到了微薄的工资,所有这些工资均为将军做出了贡献,没有得到应有的应有的适当待遇。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在美国领导的长期镇压下,朝鲜实际上在诸如动画外包和软件外包等低端行业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这是许多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在类似的经济水平上都没有的。
如果它可以进入全球贸易体系而不会干扰,则可能会低估潜力。
参考:
1. 38北部学到的东西
2.亚洲时报
3. Wiki
4.北京新闻。
5.南部周末:“在朝鲜,他们可以观看好莱坞大片;动画师谈论朝鲜动画业”
6.路透社。
7. Unit42。
CoolPlay Lab 编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