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新飙外语爆火,声音表演艺术的魅力究竟有多大?
实力演员赵立新的一段视频,在多首外语演唱、多个配音角色无缝切换的视频,让他一炮走红。赵立新的发音圆润清晰,情绪表达准确,气息控制自如,对不同类型的角色有着超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展现了专业演员的艺术功底,尤其是声音的演绎之美。如果说被公认为话剧界实力派演员的赵立新还只是偶尔在综艺节目中露面,那么张杰、夏雷早已借助《中国好声音》一举反超,凭借《恋与制作人》等多部热门网游的配音,在千万游戏玩家、二次元爱好者心中占据了高位。
要知道,“声、形、台、演”一直是表演艺术的“四字箴言”,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声音”。声音在人物塑造中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声音的“错位”或“缺位”对艺术表达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随着人们对声音表演艺术的好奇与关注度空前高涨,这些问题被一一提出来。
用歌声的力量诠释“什么是好的表演”
当观众受够了荧幕上的“蹩脚演技”和抠门替身,就有了现场演技大赛;因为用“一二三四五”代替台词的“数字男”“数字女”太多,影视剧配音实力派艺术家纷纷“浮出水面”。近期,不少电视剧都启用演员代言,直击演艺的本质和乱象。“演员演戏不配自己的声音,是一种倒退,演员不仅要靠表演和身形还原角色,还需要磨练自己的声音。”知名演员张铁林说。
的确,赵立新在“网红”视频中给出的“配音表演”堪称教科书级。他先是挑战乔真的经典桥段,重现配音片《魂断蓝桥》中罗伊向玛拉求婚的片段;随后“风格”大变,用“土气英语”略带地方口音诠释《功夫熊猫》中的阿宝;随后又在话剧《父亲》中大秀长篇高难度独白……他在“配音片风”、迪士尼原声与话剧舞台表演之间无缝切换,游刃有余。
“有些台词就像藤蔓一样,很容易就掉下来,看着‘你能流利地说我们的话吗?’让我热血沸腾,深吸一口气,咽下去,嚼碎,再像牛一样咀嚼,直到能用同样的傲气看着它们。”面对《父亲》这部剧四五万字的台词,赵立新只有斗志和冷静。“你让我看提词器吗?要是我用那个东西,我就不用在圈子里混了。”与其说是自信,不如说是演员职业道德的自尊和自我提升。
从配音电影到网游、动漫,《中国好声音》迎来新舞台
年轻网民喜欢用“好到耳朵都要怀孕了”这句话来形容专业演员声音的魅力。这虽有夸张之嫌,但也体现了人们对声音表演艺术的热爱。在配音电影的“黄金时代”,优秀的配音演员与偶像明星一样被大众所熟悉和喜爱。然而,年轻一代对配音和声音表演艺术的理解,大多是从动漫、游戏的世界开始的,与上一代有很大不同。
近日,《恋与制作人》手游成为国内游戏市场最大的“黑马”,上线不到一个月,下载量就突破710万次,月流水3亿元。张杰和夏雷是《恋与制作人》重金特邀的两位配音演员,他们之前的“爆款”作品是位列2017年国产定档动画第一名的《全职高手》。曾经“默默无闻”的配音演员借助游戏平台获得了明星的号召力。《恋与制作人》的很多玩家也记住了这些游戏之外的“好声音”。夏雷的微博粉丝早已突破20万,拥有自己配音工作室的张杰粉丝更是多达73万。
“有声”产业的爆发并非一日之功。2011年以来,国产动画进入高速增长期,“十一五”末期,产业规模不足百亿元,2017年总体量接近1500亿元,覆盖1.4亿用户。游戏产业的爆发力更是惊人,去年我国游戏产业整体营业收入达2189.6亿元。庞大的市场规模催生了完整的文娱产业链,为“优质有声”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市场空间。定格动画、网络广播剧、有声小说、同人创作等催生了一大批“有声工作者”,他们通过互联网、社交网络的传播,迅速扩大知名度。
两三年前,在夏雷眼中,国内配音界的不少人都沉浸在“配音片的光辉不再”的情绪中,所做的“工作”大多是“对来料进行简单的加工,很少有艺术创作”。如今,互联网、游戏行业给了他们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粉丝的喜爱与互动也让他们有了不断提升专业水平的动力。甚至不少民间配音爱好者或配音团体也逐渐从“业余”走向“专业”,让“好声音”队伍更加年轻化、更加蓬勃。
摘自《文汇报》
幕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