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次元 正文

Master Love:二次元作品中玩家与角色的情感羁绊

二次元 2024-06-16 146

你好,请爱上我(x

你是否曾经:想过走进屏幕,与游戏中的角色建立浪漫的联系;

还是更喜欢欣赏剧中角色以及他们如何合作踏上一段奇妙的旅程……

而说到“玩家对于角色的情感”这一问题,二次元作品因受众群的特点和需求不同,衍生出了各种派系,其中《主宰恋爱》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NGA论坛关于Master Love的讨论

图片来源:NGA

不可否认在现在的双人环境下,关于恋爱大师的讨论可谓是百家争鸣,作者是一个崇尚Love&Peace的纯真可爱二次元人士,因此本文内容全是堆砌铠甲,不包含任何Tata开场,力求0添加剂的纯天然。

由于《主愛你》在科普上清晰易懂,但在实际讨论中却异常激烈,因此笔者不禁想问,当我们在谈《主愛你》时,我们到底在谈什么?

注:本文将仅限于笔者所熟悉的、更偏向男性的御主恋爱游戏,不涉及御主恋爱、偏向女性的乙女游戏用户需求,如有不同意见,欢迎理性讨论。

1.我们在谈论什么?——Master Love玩家圈和游戏理念

2. 网络亲密关系从何而来?——爱大师设计的基础设施建设

3.回归《爱的回归》:主人公的爱的脉络将走向何方?

4. 超越二巡——除了饺子,还有什么可以加醋呢?

1.我们在谈论什么?

——作者眼中的Master Love玩家社区与游戏理念

1)“我”、爱、以及“在我们面前”,主爱由什么组成?

Master Love这个概念源自游戏《Fate/Grand Order》,指一个角色的属性/标签,代表着角色对玩家的爱意。据笔者在网上观察,原神里的上里彩香、真格、晓等角色,《Fate/Grand Order》里的四位盾女友等都是Master Love角色。

随着二次元玩家情感的加深,“主子恋”这一概念的内涵也逐渐扩展,不再只是简单的人物设定,而是变成了一个涉及剧情设计、主角定位、游戏受众等多重因素的分析视角。笔者认为,当下对“主子恋”的讨论往往包含以下三个维度:

① 玩家主体——我是谁:

“我”在剧情中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我只是故事发展的见证者,还是直接的推动者?这个主题看似和爱情无关,实则却是主宰爱情概念下的“战场”。如果玩家没有机会在重要事件中发光发热,展现自己的魅力,角色对主角的感情就很容易显得单薄。

图片来源:《深空之眼》十月调查问卷

②角色设定——当然要有爱情:

从这个角度来看,主爱是最接近其原始定义的,主爱角色通常明确而专一地向玩家表达爱意,或直接而热烈,或间接而含蓄,这种表白总是让人心动不已。

真璃月的读心链剧情出自:《深空之眼》

③游戏定位——将军恋爱or大师恋爱:

一般很少有游戏会官方公布自己的目标受众,但玩家们经常会忍不住讨论这款游戏是普通向还是主线向,有没有盟约系统,可以抽到的角色性别等等,这些都成为了游戏定位的一部分。

有趣的是,除了《Celeste》和《NIKKE:胜利女神》之外,其他经常被讨论的Master Love游戏例如《碧蓝航线》也大多是近几年才加上的标签,算是对这种概念普遍流行的一种反叛。

对于我这样的“原教旨主义”大师恋爱游戏玩家来说,认定一款游戏是否为“大师恋爱游戏”,必须经过层层严格筛选——

角色关系,没问题

剧情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没问题

匹配系统,没问题

这样才能被冠以Master Love的称号,以至于有时候会出现“过了这么久,竟然没有一款游戏可以被称为Master Love游戏”的尴尬局面。

2)每个人有千张面孔:《大师恋爱》的观众是谁?

笔者认为,丰富的Master Love理念对应着多元化的受众,无论什么类型的玩家,都能尝到自己想要的滋味:

爱情大师的不同观众关注图片来源:作者制作

主恋爱目前的核心受众趋向于无限细分,但整体特征相似,他们更喜欢定位明确的“主恋爱游戏”,包括誓约系统、全女性角色等机制层面的支持,故事围绕玩家展开,大部分角色都让玩家有好感和喜爱。

主恋的次要核心用户,并不执着于机制的排他性,而是喜欢塑造生动的主恋角色。正如《Fate/Grand Order》既能容纳CP党,又能容纳主恋党,只要塑造好角色,建立起角色与玩家之间的关联,就能收获这部分用户的认可与喜爱。

3) 味蕾就是宝藏:爱情大师的观众想要什么?

虽然Master Love的粉丝们有不同的喜好,但在社交媒体、论坛和群成员的讨论中,我观察到两种一致的声音:

① 注重情感需求:想和喜欢的角色永远在一起

少女前线玩家对“主角中心化”的讨论 来源:百度贴吧

玩家体验二手游戏的动机多种多样,但“我”与角色之间的情感联结是二手游戏动机中最简单的需求之一。粉丝支撑着二手游戏社区中的大部分内容,也让二手游戏呈现出独特的特质。

《网络空间的爱情事业》一文2]对《原神》《Fate/Grand Order》等多款游戏的玩家社区进行了民族志调查,得出玩家追求的“是与无数角色的‘羁绊’,以及喜悦、激动、激情、遗憾或悲伤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体验就是玩家崇尚的‘羁绊’。”这一结论证明,较为严肃的2D手游玩家有着强烈的情感需求,而这种需求他们并不一定愿意在开放的互联网领域直接表达出来。

有这种情感需求的玩家在一定程度上是沉默的,也形成了一个相当大的群体。目前,大师恋爱爱好者表达的呼吁之一,就是正视并满足玩家这种层面的情感需求,让角色主动积极地表达自己对与玩家“羁绊”的喜悦与认可。

② 玩家状态的回归:是“我”,不是相机

二游社区的火爆带来了一个甜蜜的烦恼:如何让玩家有参与感

随着玩家在性别、年龄、性格等方面的分布越来越广泛,为了让更多玩家更容易参与进来,一般二手游戏中主角的特征(包括性别、性格特质等)愈发模糊。

一方面,一些能够与角色形成羁绊的经典元素在前两部作品中已经消失、淡化,比如殿堂级皮肤:新娘,誓言系统等。

表达对主人的爱的常见方式来源:作者制作

另一方面,人物性格模糊之后,只维持善良、坚毅等出厂设定的主角很难在剧情上提供张力,主角既定的剧情很难让各类玩家产生共情,最不错误的策略是让玩家充当摄像机,看着性格鲜明的人物支撑故事。

但对于“希望角色与我有羁绊”的《主恋》玩家来说,只在舞台上看角色之间的精彩互动,却不能与角色共舞,这感觉并不好。目前《主恋》粉丝的另一个呼吁是提高玩家在故事中的地位,让玩家深入角色的精神世界,与角色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

2. 网络亲密关系从何而来?

——爱大师设计的基础设施

1)Master Love 基础设施:这些玩法构建了经典的 Master Love 2 游戏风格!

对于大师恋爱爱好者来说,什么样的设计才算是符合他们需求的大师恋爱设计呢?笔者总结了一些塑造玩家与角色关系的常见路径,即大师恋爱设计的“基础设施”。

① 质押制度

很多二次元游戏都有结合玩法与情感表达的好感度系统,通过与角色互动,可以提升好感度,解锁文字、头像、语音等,让你们的关系逐渐升温。

《碧蓝航线》誓言系统 来源:碧蓝航线WIKI

如果想和喜欢的角色“确认关系”,好感度系统将会升级为誓言系统,其中包含戒指、婚纱等诸多提示,在二游初期被广泛使用。

②言情小说的“省略法”

一般第二人称射击游戏往往以奇幻为背景,因此角色与玩家之间的“羁绊”基本都是通过构建世界观-经历事件-培养感情来形成的。《Master Love》游戏可以大大省略经历事件的文字,让玩家在三分钟内就能开始一段爱情故事。

恋爱大师的故事省略模式出处:作者制作

以《碧蓝档案》中的优香为例,当我们按照新手教程点开之后,就能进入她的live2d剧情,看到她红着脸,得意洋洋的说着以下的话语。此时,玩家与角色之间的关系已经达到了领先于剧情发展的亲密程度。

优香回忆馆剧情来源:《蓝色档案》

2)概括之路:一般来说,在第二场比赛中拥有这些也会让你感受到“被爱”

① 文字游戏

以《崩坏3》中的歌曲为例,它的设定就是以寻找“伴侣”这一祖训为主题,通过设定让我们能够和角色快速进入暧昧状态,降低与角色进入亲密关系的剧情门槛。剧情也借用了“伴侣”一词的二重性(既是设定,又与现实中的伴侣一词相关),通过路人缘来调侃和展现这段感情的甜蜜。

曲启明好评剧情来源:《崩坏3》

② 奉献(生命)

角色往往会为了玩家做出巨大的牺牲(或尝试),比如FGO中文维基百科中关于四位盾女友的描述:“一般来说,成为盾女友公认的条件是曾经为藤丸立香牺牲过生命/赠予过重要的东西等”。

3)别踩雷区:爱情也有原则

①安全感:爱情是确定的,不是摇摇欲坠的。

目前主恋派的对立面往往是CP派,这种对立带有潜在的暧昧性。一个角色可能既没有主恋,也没有官方CP,甚至与爱情毫无关系。这种对立的本质在于对角色爱情不确定性的恐惧,而原本被认为是主恋的角色突然出现CP,就是这种恐惧最直接的体现。

同样,如果一个深爱玩家的角色在新版本中冷遇玩家,也会造成危机感,给玩家提供安全感是销售《主爱》的重要一步。

②距离感:理想爱情VS现实关系

相比于数量众多的《主人公恋爱》角色,二线游戏很少有玩家与角色“确认恋爱关系”,即便是较为纯粹的《主人公恋爱》游戏,“誓言”系统等概念也有些模糊,大量使用“文字游戏”。

笔者认为保持距离感有两点好处,一是便于拓展,在实现多重誓约、多角色主恋时避免现实道德因素的干扰,玩家可以同时成为多个舰娘、人形的“誓约对象”。

另一方面,二手游戏的普遍付费方式往往是角色提取,伴随着幻想的世界设定,总会形成常见的人物数量+世界观的横向拓展。

商业模式决定了角色内容有限,一旦玩家与角色的关系突破暧昧层次,进入现实恋爱,玩家就会很快发现角色内容与互动模式的匮乏,对于角色的过滤器也会被轻易且迅速打破。

操作方式导致的角色创建限制来源:作者自制

3. 回归“爱的回归”

——主爱文化将走向何方?

当然,之前的讨论大多是静态的,关于玩家为什么喜欢《主人公恋爱》。从这个时间点回头看,《碧蓝档案》等《主人公恋爱》等逐渐火爆的《主人公恋爱》等其他形式的《主人公恋爱》元素也获得了成功。它们的形式截然不同,但蕴含着类似的底层趋势——我们知道我们需要“角色恋爱”,也更愿意表达对角色的喜爱。

爱大师的进化需要。资料来源:作者本人

①媒介特异性:《二游》继承了动漫和手游的双重媒介属性,喜欢二游角色和喜欢动漫人物没有本质区别,但动漫人物为什么会吸引我们呢?

押井守曾在采访中这样评价旧剧场版的EVA:“EVA上映后,旁边正在解手的高中生向同伴感叹,‘虽然无法理解,但绫波没死也算是一种解脱。’他们不需要演出的任何干预,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东弘树则提出了数据库消费的概念,指宅男消费的是那些商业化的可爱符号组合,而非完整的故事。

从手游角度来看,其拥有高度独立于剧情的角色、凌驾于剧情之上的游戏系统,对可爱符号的抽象化、诱导化程度远超以往讨论的动漫媒体,形成了更大的数据库消耗空间。

② 游戏量增加:经过几年的发展,玩家对二手游戏市场渐渐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除了积累消费萌物建立自己喜爱的数据库,也见证了不少游戏的停服、爆仓、冷清,他们不再像“初恋游戏”时那样毫不犹豫地投入二手游戏,而是更加谨慎,甚至变成了“职业”,为收益变化而绞尽脑汁。

③普遍扩大:小圈子变成大圈子,原来的二次元玩家不再是唯一的服务对象,主播们对于喜欢的角色没有CP被赋予,或者自己感兴趣的角色类型可能一年也轮不到自己感到不安。

很多厂商追求受众广泛、人气旺、用户群均衡,这就让原本的宅男群体被视为“反正你总会花钱”的红海,而不是偶尔发几张福利插画就能吸引更多人的蓝海。

从长远来看,这个用户群体的痛点并没有得到满足。

④ 游戏外因素:就业焦虑、网络敌意、缺乏社交,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一种普遍的不安感。与追求游戏中宏大的叙事和跌宕起伏相比,一些二游玩家更喜欢在更加轻松自在的游戏过程中,舒舒服服地吃顿饭,收获情感价值。

这些潜在的趋势共同构成了当下部分大师级爱好者的心理,玩家的不安感导致“自我修养”的需求迅速上升,不期待宏大的杰作,不期待不可预知的舞台挑战味蕾,而是将口味人性化,希望有更直接的服务元素。

作为天然利于数据库消耗的游戏媒介,玩家在玩了一段时间后就能形成喜欢的角色形象,而不必在意剧情本身的预设。大量好感度系统中跳跃的亲密度,意味着我们清楚自己想要的是在暧昧状态下传递出的情感价值。至于如何勾搭,Who Care 吧!

这种跳过剧情的《大师恋爱》数据库消耗,是厂商态度、玩家立场和情感价值需求混合而成的产物,也暗示着《大师恋爱》爱好者除了寻求角色的喜爱之外,可能还在寻求厂商和用户群体的喜爱。

4. 超越第二轮

——除了饺子,还有什么可以加醋?

在另一本小册子中,押井守说道:“男孩希望同龄的女朋友能够接受自己的一切……他们试图建构一种世界观,让这个被欲望扭曲的世界变得更加合理。”

在一般游戏和恋爱大师类游戏中,奇幻世界观设定就像饺子皮,是逃避现实爱情难题、让爱情欲望合理化的手段,而与角色的情感联结则是饺子的醋。那么,该如何加醋呢?

① 期望餐饮——快、好、省

识别你的受众。例如,在男性玩家占绝对多数的游戏中,角色与玩家的互动方式更加明显性别化,快速、高效、经济地提供玩家感兴趣的内容。例如在《NIKKE:胜利女神》和《蔚蓝档案》中,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服务谁,也了解玩家的心态和痛点,这使得它们在玩家中既受欢迎又受到好评。

笔者认为,如今的二次元游戏已经不再是一个追求“原来你也是二次元”共性的小圈子,而是不同游戏个性鲜明的大圈子,了解受众是喜欢醋、饺子还是辣椒油才是重中之重。

② 违背预期——出乎意料

笔者认为,《完了!我被美女包围了》的火爆,并不是爱情故事本身的成功,而是“抽象”意义上的成功。其逻辑类似于一年多前抖音视频在哔哩哔哩的爆红。观众看到标题就好奇:这么土的东西,怎么会这么火?然后点开发现,其实还挺有意思,又臭又香,于是就消费了。再者,类似的土味爱情游戏很难这么火,因为第一眼的反差感已经不存在了。

但它提供了一种基于期望违背的大师恋爱要素贩卖方式,即向不寻求优秀恋爱内容的用户提供及格级别的大师恋爱。

Master Love:二次元作品中玩家与角色的情感羁绊

再比如《英雄联盟》中备受好评的灵魂莲华剧情,作为一款Moba游戏,玩家们没想到里面会出现这样的内容,剧情很简单,但作为皮肤配套活动,却让观众眼前一亮,证明了观众期待管理的重要性。

灵魂绽放锐雯剧情来源:《英雄联盟》

两种看似矛盾的策略,本质是一样的,预期迎合是找到对应的受众,预期违背是绕过用户心墙,两者的核心都是尊重当下年轻人对爱情和情感连接的渴望。

结论

回顾数十年的二次元历史,无论是青春洋溢的校园、危机重重的近未来,还是光彩夺目的异世界,人物之间的情感联系始终是二次元的主旋律之一。

抛开人气、潮流等冰冷的数字,《恋恋》的底色早已根植于二次元世界的历史之中。不同的萌系符号、性格、主题来来去去,主恋党与CP党之间的战争硝烟也总会平息。无论是塑造主恋还是人物之间的CP,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对角色与玩家的诚意与尊重。珍惜自己角色的创作者,不会让角色成为按照运营数据在CP与主恋之间摇摆的傀儡。笔者相信,被认真对待、完整生动的角色,终究会超越时间,受到玩家长久的喜爱。

参考

向上滑动阅读↓

1]. 萌娘百科:玩家恋爱/大师恋爱

2].杨欣. 网络空间的“爱情交易”——“二次元手游”玩家数字身体与情爱张力研究J]. 新闻工作者, 2023, (07): 65-77. DOI:10.16057/ki.31-1171/g2.2023.07.005

3].月女友·盾女友-Mooncell-FGO中文维基由玩家打造

4].董浩基.动物化的后现代主义

5]. 【翻译】押井守谈EVA与庵野秀明——Bilibili()

6].TV2]Licorice为何超越Madoka,掀起原创动画革命?TV2 XJBTalk]

7]. 【番外】押井守对《新世纪福音战士2.0+1.0你能(不能)前进》和《还记得爱情吗?》的评价_bilibili_bilibili

先前的建议

‍‍

本文是未来信号空间站]大学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

曾经我们追寻过的那些好看动漫,你想让谁做你的恋人?
« 上一篇 2024-06-16
清华大学吧和北京大学吧为何改头像?与晓美焰和鹿目圆香有关?
下一篇 » 2024-06-16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