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口碑崩坏却商业成功,背后原因令人深思
口碑的巨大崩塌,伴随着巨大的商业成功,这就是《原神》现在的状况。
崩坏,本义指事物的毁灭,引申为精神崩溃或道德败坏,也可指与常人相反的思维方式。
随着《原神》全平台公测,原本信心满满的米哈游或许迎来了至暗时刻。
原因很简单,作为米哈游倾力打造的一款开放世界角色扮演类游戏,《原神》上线不久,在各大应用商店的评分就暴跌至3分左右,玩家口碑崩塌。
反观iOS各类榜单中,《原神》位列免费榜第一、畅销榜第二,热度还在不断攀升,超过了《荣耀》,4.2的高分。
《原神》的营收情况目前仍是一个未知数,但根据知情人士在网上流传的泄露图来看,《原神》首日营收就达到了5500万,考虑到《原神》自全平台开启测试以来,就一直是免费游戏,连续多日霸榜,如今的流水会更高。
巨大的商业成功无法掩盖口碑的崩盘,对于米哈游来说,2020年的冬天或许来得有些早。
《原神》第一波口碑崩盘,源自9月15日PC端无限内测。
必须承认,在《原神》公测开启之前,米哈游就已经把玩家们的期待值拉得非常高了,至少看起来官方对这款即将发布的游戏是充满信心的。
此前网上流传的一张米哈游校园招聘 PPT 照片中,《原神》被贴上了“3A 品质”的标签。与《原神》一同亮相的,还有另一款恋爱推理游戏《未定》。事实上,米哈游确实已经定下了全平台推出《原神》的目标,甚至会在 PS4 上推出,未来也会在 NS 上推出。但先在 PC 上推出这款游戏的决定,多少让人有些意外。
争议从此刻开始。
在游戏世界中,不同平台、不同游戏的玩家之间存在着一条不可调和的鄙视链,而手游则处于鄙视链的最底层,不幸的是,本质上仍是手游的《原神》触及了单机和主机玩家的厄运。
在宣传之初,《原神》就把开放世界当成了噱头之一。但对于单人游戏玩家来说,开放世界早已司空见惯。与《塞尔达传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原神》的开放世界漏洞百出。
随着《原神》登陆PC,前来游玩的玩家中,有一部分是玩惯了《巫师3》、《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等开放世界游戏的玩家,据说能与《原神》相提并论的作品,恐怕都是《巫师3》级别的大作。
可惜的是,今年却发生了《黑神话:悟空真人试玩》的意外事件,让国内玩家对于国产3A游戏的期待再一次燃起。
更为不幸的是,知乎上一位miHoYo员工的一次“自信满满”的发言,有意无意地引出了《原神》与《黑神话:悟空》的比较,在这名员工看来,《原神》在《黑神话:悟空》中所展现的技术水平甚至要高于《黑神话:悟空》。
那么,拥有更强技术能力的miHoYo能否将《原神》打造成3A游戏呢?
或许可以,但事实并非如此。
抛开开放世界这个壳,《原神》依然是一款把盈利点放在抽卡上的氪金手游,对于玩惯了买断制的单人玩家来说,这是最不能接受的雷点。
进入游戏后,随着剧情的推进,玩家会从系统获得三个四星角色。目前游戏中只有四星和五星两种品质,四星是最低品质。抽到五星角色的概率低至0.6%,所以出现了大手笔玩家投入了8万左右,还是没抽完所有角色的奇怪现象。
五星角色的掉落率到底有多低,从《原神》初期账户的成交价或许就可以看出来。
可以看到,9月15日开服当天,五星角色克晴的初始账号就被以500元的价格售出,因为克晴的人气超高,她有昵称“氪晴”。
《原神》原版码不仅在国内热卖,在日本也依然有不少买家,售价150元的原版码能卖到650元。
对于自己创建账号的“真正”玩家来说,《原神》也不够友好,不少玩家在论坛上抱怨连连,有的甚至创建了50个账号,每个账号抽15个,却依然没有出现五星角色。
作为一款付费赢钱手游,上线之初既没有赢得付费赢钱大佬们的心,也没有让一波硬核玩家望而却步,同时还引发了习惯了买断制的玩家们的吐槽,游戏在初期受到了不少诟病。不过昂贵的首充费和火爆的首充“产业”,也间接证明了《原神》的火爆程度。
归根结底,市场有最终决定权。
在miHoYo重点打造的单机体验部分,《原神》的表现同样乏善可陈。
不可否认,《原神》的世界观颇为深刻,但游戏的操作模式决定了它不可能像单机游戏那样一次性更新全部剧情,即便是玩家目前能够体验到的剧情,也只是整个故事初期的一小部分。单从剧情体验上来看,《原神》还未到达故事的高潮部分。
主世界部分,目前仅开放蒙德、璃月两个区域。
问题就在这里。
开放世界是其引以为傲的探索性,但在《原神》中却没有施展的地方。客观地说,《原神》所展现出的技术水平确实在很多日系二次元单机游戏之上。我们来和今年发售的《创世之轨迹》做个简单的对比。
《原神》与《创世轨迹》的比较
作为久负盛名的《轨迹》系列的最新作品,《创世之轨迹》场景建模依然比较粗糙,人物与环境的融合有些突兀,建筑贴图的质量也依然不尽人意。《闪之轨迹》并不是一款开放世界游戏。
相比较而言,《原神》的开放世界无论是技术水准还是建模精准度都要高出不少,其二维画风和整体环境融合的非常和谐,细节部分也和整体风格很好地统一了起来,相当成熟。
《原神》与《创世轨迹》的比较
不过,原神开放世界太过空洞,当玩家度过新手期,进入“日常任务”阶段后,开放世界的存在感就大打折扣,日常任务依然停留在清野怪、帮助NPC等传统网游任务产出素材的套路,是消耗每日体力获得奖励的模式。虽然《原神》的宣传主打开放世界,但在游戏形态上,并不像《阴阳师》等游戏那样用心,没有区别。
《原神》虽然可以联机游玩,但是没有PVP内容,玩家收集材料的唯一目的就是培养角色,如果说《阴阳师》为玩家提供格斗技能是为了不断加深对游戏的理解,那么《原神》为玩家提供多种格斗技能,可以帮助玩家加深对游戏的理解,《原神》在这方面表现要差很多,它的最终形态会往《FGO》的方向发展。
可惜的是,和单机游戏一样,《原神》的开放世界里依然有很多资源(比如宝箱)等待玩家探索。然而宝箱里能得到的奖励往往只是微不足道的蚊子腿。世界关卡需要玩家不断探索开放世界。对于很多玩家来说,开放世界已经成为了增加额外工作量、浪费时间的负担。
技术并不是决定游戏体验的唯一因素,从游戏内容上来看,《原神》还远远不能算是一款优秀的单机游戏。
如果说PC玩家并不是《原神》的目标用户,那么9月28日全平台测试之后手机玩家的不满更能说明问题,正是因为手机玩家的不满,才导致《原神》没能等来口碑的逆转,导致全面崩盘。
最具代表性的问题首先出现在苹果手机上。
《原神》刚开放预下载的时候,App Store显示支持的机型甚至包括了iPhone 5S。然而当iPhone 8用户兴致勃勃地下载《原神》时,却被游戏系统告知无法运行,最低机型已经改为iPhone 8Plus。要知道,《原神》的安装包已经达到了8G,玩家们的失望和愤怒可想而知。
此次事件以米哈游紧急开放《原神》支持机型而告一段落,但事件背后隐藏的更大问题,是让即将进入《原神》世界的苹果、安卓玩家感受到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如果没有PC版对比的话,手机玩家的反应可能没那么强烈。但当安卓手机720p的屏幕呈现在眼前时,强烈的反差刺激着玩家的视觉神经。终端也限制了帧率,玩家只能接受30帧的流畅度,哪怕你的CPU是骁龙865。
除了画质稍差,不少玩家还被手机发热、电池耗电过快等问题困扰。苹果平台虽然不锁定分辨率和帧率,但优化还是一团糟。机型限制或许是优化不足导致的无奈之举。
除了优化之外,《原神》手游版还进一步放大了触屏操作的弊端,这对于主打开放世界的《原神》来说尤其糟糕,手机屏幕导致的视野狭窄,进一步放大了操作上的问题。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原神》,移动平台的动作游戏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问题,在刚上线PC平台时,操作上暴露的问题尤为突出,《原神》手游版距离《塞尔达传说》至少差了一个手柄。
其实,用《塞尔达传说》的标准来看待《原神》也很难怪玩家,玩过这两款游戏后不难发现,《原神》借鉴了《塞尔达传说》不少元素,甚至被不少玩家指责抄袭。
米哈游是一家擅长被指控抄袭的公司。
《崩坏3》中的女主角琪亚娜,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猎天使魔女》中的贝优妮塔,在游戏早期版本中,也有同名的系统“魔女时间”。
大家所熟知的八重樱就借鉴了《鬼泣》中的大量招式,而且相似度之高让人惊叹。
在B站UP主石垣ピネス ...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鬼泣5》发售之际,知乎上却出现了“鬼泣5抄袭崩坏3”的话题。
其实,中国影视制作向来以擅长设计打斗场面著称,袁和平、程小东等知名武术教练更是蜚声海内外,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借鉴的对象。
相比影视行业,游戏行业缺的不是技术,而是态度。
米哈游另一款游戏《未解之谜》也陷入抄袭风波。
首先是官方发布的游戏PV,与《逆转裁判》的镜头移动略有相似,女主“持不同意见”的场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逆转裁判》中的“不同意见”,对此,可以参考B站UP主周三乃月发布的视频《米哈游新作《未定案件档案》PV与《逆转裁判》的对比,非常直观的对比。
在流传出来的第一批测试音乐中,游戏中审判时播放的BGM与《逆转裁判》中审判的BGM有几分相似,此事引发不少音乐UP主将该曲转录下来用于对比,目前官方已表态将放弃这首歌曲。
可以看出,米哈游因涉嫌抄袭引起诸多争议后,并没有法律证据证明抄袭的存在,但随着舆论的发酵,米哈游的游戏得到了广泛的讨论,而米哈游作为受益者,只需要保持沉默即可。
除非真凭实据出现。
崩坏3 4.3版本新活动“罗斯玛丽的话语”被发现抄袭SCP系列文案,事件曝光后,崩坏3官方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删除了疑似抄袭的文案,并正式道歉,事件才得以告一段落,避免进一步升级。
如果说上述涉嫌抄袭的游戏都比较小众,不足以引发广泛讨论的话,那么在《原神》撞上《塞尔达传说》之后,事情就逐渐超出了米哈游的预期,走向了失控的深渊。因为《原神》和《塞尔达传说》十分相似,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今年年初,外媒就曾放出过两款游戏的对比视频。
作为主要推广市场,国内的相关讨论也是不绝于耳,早在去年《原神》首次曝光时,知乎上就已经出现大量关于《原神》抄袭《塞尔达传说》的讨论。
对于游戏公司来说,口碑有时候并不是那么重要,腾讯、网易等大公司,包括EA在内,无一不是“千夫所指”的对象,被“千夫所指”也证明了这些公司的成功,以及其作品巨大的影响力。
米哈游之所以愿意承担风险,甚至不惜牺牲名誉,或许与其上市的失败有关。
近日,证监会公布的《2020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终止上市公司名单》显示,米哈游主动撤回上市申请材料,其排队三年的上市梦破灭。
招股书中的风险提示强调,米哈游对于《崩坏3》IP的依赖过高,如果《崩坏3》后续运营不佳,米哈游的业绩将受到较大影响。
显然,为了改善公司的收入结构,《原神》和《未决案件档案》是米哈游为了改善公司收入结构而做出的探索。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米哈游屡屡卷入抄袭丑闻,对于一家抗风险能力不强的公司来说,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借鉴经过市场检验的游戏模式。
与此同时,《原神》所赋予的使命还不仅限于此。
近日,华为游戏中心、小米游戏中心宣布无法提供《原神》下载服务,背后原因是渠道收益分成尚未达成一致,截至目前,VIVO、OPPO的应用商店也已无法下载《原神》。
在国内安卓平台,分销商的分成比例一般为50%,而苹果商店的分成比例为30%,即便是分成比例较低的苹果,也依然与Epic陷入分成矛盾,分成比例也引发了包括米哈游在内的多家游戏公司的不满。
现在似乎也解释了为什么米哈游会强行把《原神》先在PC平台上发布,在手游渠道遭遇阻碍的情况下,在PC上大范围宣传的效果立竿见影。
但代价也是巨大的。
或许,这是米哈游最黑暗的时刻,不能比原神刚开始的时候更惨了,游戏中存在的优化问题,都可以通过后续的补丁来解决。但在开放世界的游戏体验,以及后续的玩法更新方面,《原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原神》目前所拥有的品质,成为一款优秀的手游并不难,但米哈游的初衷真的只是做一款手游吗?
当我们剥去众多手游的外皮,发现它们内部都有着类似的氪金系统,而当一款又一款游戏被植入了各种氪金系统,导致原有的玩法变得碎片化时,玩家对于游戏公司来说意味着什么?手游对于整个游戏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中国人口太多,任何数字乘以14亿都是非常庞大的数字。对于米哈游来说,能从浩瀚大海捞到一瓢水就足以维持生计。或许他们的做法没有错,但《黑神话:悟空》的制作团队依然坚持做一款买断制的单机游戏,更值得敬佩。
可惜,拥有技术实力的miHoYo却没有做出更让人钦佩的事情。
口碑崩盘的《原神》正在证明中国市场强大的花钱能力。
即使米哈游陷入泥里,它依然可以仰面游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