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 老年网红对话年轻人:陪伴让老人也能享受数字化生活
B站老年网红和他们的网络生活
又一年重阳节,哔哩哔哩老年网红江敏慈在哔哩哔哩上与年轻人对话。并不是老年人不愿意接触新技术,而是他们需要年轻人更多的耐心。在视频中,她谈到了周围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恐惧。有些人觉得学不会用,不敢用。不过,她觉得只要有年轻人的陪伴,老人就可以多尝试,过好自己的生活。江敏慈他们都知道,“粉丝”指的是喜欢自己的人,屏幕另一边有很多年轻人在关注他们。
10月23日,民政部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进入适度老龄化阶段。信息时代,老年人如何参与数字化浪潮一直是热门话题。缺乏使用技能和文化程度低限制了老年人对智能产品的使用。专家认为,让老年人充分参与并享受数字生活,不仅是社会责任的要求,也是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必然举措。未来,数字化、智能化程度更高,社会各界应加大力度培养老年人的数字化生活习惯。
●南方日报记者徐冕实习生林欣桐、刘思敏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正在拥抱网络世界。
6个月的新手UP主、90岁老人江敏慈受到37.4万粉丝的青睐。而她19岁的孙子豆豆(化名)担任UP主已有2年,粉丝仅有2.4万。
在视频网站哔哩哔哩(以下简称“哔哩哔哩”)上,UP主是指上传视频、音频等内容的人的名称。豆豆没想到,江敏慈会在B站这个“后浪潮”文化聚集地“走红”。
三年前,江敏慈在老年大学学会了使用电脑。从开关电脑、打字、上网,她越学越顺手。 “如果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我总是问别人。”视频中,江敏慈讲述了她的手机支付过程。 “老板说哇,阿姨你真棒!”她高兴地竖起了大拇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2.54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今年9月,我国60岁及以上网民比例占10.3%,约为9680万人。目前仍有超过1.5亿老年人处于信息时代的边缘。他们生活在城市和农村,离互联网并不遥远。关闭与否。
从拥有智能手机到学习如何“扫描”,许多老年人正在努力弥合数字鸿沟。依靠子孙的数字反馈可能是老年人打开新大门的关键。
90岁的蒋敏慈、83岁的王栋、72岁的陆正毅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偶然走上网络,走红。他们似乎又重新获得了网络世界的最佳状态。年。
江敏慈收到B站发来的10万粉丝卡后,感到自豪和高兴。
1 广东UP领袖江敏慈:年轻人就不能当UP领袖吗?
来自广州的江敏慈老人通过视频分享了他的亲身经历。有的网友想起了自己的长辈,也有的网友钦佩老人的青春心态。冒险精神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江敏慈的不服老的行为俘获了年轻一代。她的一个视频《我不是年轻人可以当UP主吗?》上线以来,浏览量迅速突破500万。
在广州体育西老小区,90多岁的江敏慈坐在自家卧室里。没有专门的灯光,没有额外的收音机,孙子手持,老人上镜头,UP主《敏慈与永恒》在线。
明奇说话很慢,跟不上快速的弹幕,但每一个字都非常清晰。她问观众:“你们猜我多大了?”紧接着年龄这个话题,明奇侃侃而谈。那是七分半钟。她的一个视频《我不是年轻人可以当UP主吗?》自今年4月上线以来,浏览量迅速突破500万。
江敏慈通过视频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从抗日战争到70年前的学生时代,再到1985年第一个全国教师节启动仪式……江敏慈的回忆已经成为B站眨眼间。上的热门视频。这位年近九十的广州老人,今年变得如此“红”。
当我打开明奇关于不老的视频时,屏幕上充斥着“你好奶奶”之类的问候语。通过网络,老人的记忆和生活逐渐与年轻人分享。
敏慈因为孙子豆豆而成为UP的老板。那天,江敏慈看到豆豆在房间里录制视频,好奇地发了出来。她偷偷记下了孙子登录的网站名字“哔哩哔哩”,下载了这个应用程序,浏览了两三天后,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成为UP主。
此前,江敏慈曾打算写一本自传,但她忘了写笔,而且旧照片太少。但在B站,她只需要对着镜头讲述,她的故事就变成了视频,这正是她想要的。
很多观众看到现在的江敏慈面对镜头的技巧极其娴熟,却不知道六个月前,当她提出这个想法时,她的孙子就给她泼了冷水。 “年轻人在的地方怎么会有老人来玩呢?”豆豆说道。江敏慈有些恼火,“奶奶教了你这么多东西,你现在却连帮助奶奶都不愿意了?”
豆豆听了这话,心软了,答应帮忙。就这样,《敏慈不老》正式上线。数字的飙升意味着流量和粉丝。如今拥有37万粉丝的江敏慈,堪称B站上的“网红”。
然而,江敏慈一直不明白什么是“走红”。直到走在大街上,一个年轻人过来打招呼:“你是敏慈仙人吗?”走红后,江敏慈感觉自己和年轻人的距离拉近了很多。
江敏慈算得上是一个“任性”的“网红”——视频不定期更新,很少有特定主题,“因为这要看我孙子什么时候有空给我拍”;但江敏慈也是一位认真的UP主。她怕录制视频的时候忘记讲什么,就写了一个故事大纲,拿在手上边读边讲。当遇到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物品时,她会提前用手画出图表,或者在镜头前贴出旧照片。
至于聊什么,江敏慈很少纠结,时间已经帮她选择了。她记忆中最难忘的日子,就是她最想讲的故事。但时间也冲淡了老人的记忆。江敏慈经常回忆起自己入学的年份、老师的名字等具体细节,但拍视频时却想不起来了。
这一刻,她忍不住叹了口气:“我老了。”屏幕另一边,年轻观众通过“弹幕”回应:奶奶不老!
面对科技改变的生活,江敏慈的困惑或许是大多数老年人共同的担忧。在镜头前,她讲述了自己担心手机里的钱不知不觉消失,却又如何在疫情期间学会扫二维码支付。 。江敏慈“接轨互联网”的脚步并未停止。最近,她正在学习如何独立设计、拍摄和编辑视频。
王冬收到B站一张10万的粉丝卡,想用它来做项链。
2 山东UP老板王东:把送礼花的钱还给别人
山东老人王东的视频并不是专门设计的。为孩子们做饭,他总是有一种幸福感。不管拍不拍视频,王栋的生活和其他农村老人一样简单、朴素。正因为如此,观众在这里产生共鸣,为长辈找到情感寄托。 “红不是目的,录音更有意义。”孙子王乐说。他只是想留下老人生命中最真实的片段。
“大家好,我的孙子回来了,我今天给孙子炒辣子鸡!”红砖水泥板搭建的切割台前,老人举手打招呼,腼腆地笑了笑。这就是83岁的王冬眠。在互联网上说出的第一句话。
王栋曾是山东枣庄宜城农村的一名厨师,多次烹制村里的“流水宴”。虽然年纪大了,但他仍然喜欢为后辈做饭。农家院、水泥灶是他展示厨艺的舞台。
然而,在孙子王乐回到农村之前,王东有着和所有留守老人一样的担忧,总是盼望着孩子们的电话。
2019年春节,王乐回家乡过年。王东再次要求孙子不管多忙,每周给家里打一次电话。但春节过后,王乐依然没有太大变化。一个月后,王乐给我打电话说:“你想想,我这个年纪,你还能给我打多少电话?”王乐听后,心里一阵难过。他想,是的,你还能给我打电话多少次?于是2019年4月,我干脆辞去了城里的工作,回家陪爷爷。
在农村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王乐想为老人留下一本“视频相册”——他拍摄、编辑了老人做饭的视频,上传到B站,与在外打工的家人分享。现在,王乐又回顾了第一段视频。过渡是粗糙的、摇摇欲坠的,而且一点也不专业,但却打开了老王家记忆相册的主页。王乐的父母和叔叔催促他更新,他的家人成为《农香大野江》的第一批忠实粉丝。
镜头里,日复一日地记录着北方老人最质朴的农村生活,种地、养鹅、做饭……王栋每天凌晨四五点起床,在菜园里忙碌到中午。 。王乐有空的时候,就带着饭去拍视频。
视频一开始,王冬就向屏幕另一边的“孩子”打招呼,一一讲解制作美味佳肴的每一步。视频结束,盛宴上桌了。王冬眯起眼睛,笑道:“再见,孩子们。”
从招牌辣子鸡、红烧肉到炸鸡腿,王乐帮爷爷买菜谱,每天更新,一个又一个的美食视频。王乐表示,视频并不是专门设计的,爷爷给孩子做饭总是有一种幸福感。不管拍不拍视频,王栋的生活和其他农村老人一样简单、朴素。正因为如此,观众在这里产生共鸣,为长辈找到情感寄托。
当《孙子》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后,王冬渐渐明白了网络上的一些事情。他知道“粉丝”指的是喜欢他的人,屏幕另一边有很多年轻人在关注他。网络生活逐渐成为街坊邻里的话题。每次向村民提起这件事,老人都会得意地微笑。当B站送出10万张粉丝卡时,王栋也想把它们变成奖牌,时刻挂在身上。 “他想让所有人都知道他是UP主。”王乐说。
在王乐的眼里,他的祖父王栋依然有着老一辈的真实。去年夏天,有两位粉丝专程到村里看望老人。王冬心里一喜,但又担心自己大老远跑过来太贵,便把王乐拉到一边说道:“人们开车是烧油的,买东西也是花钱的。”网上有粉丝想要送礼物,他也总是这么做。提醒王乐,“把钱还给别人。”
视频已经更新了快一年半了。 《老人与村庄》拍了一整年,有些内容逐渐开始重复。王乐也想过丰富视频的内容,增加更多的题材,但当他想起拍摄的初衷时就放弃了。 “红不是目的,录音更有意义。”他只是想留下老人生命中最真实的片段。
使用手机的老年人王东,对智能手机等新鲜事物依然充满好奇。王乐所在的枣庄农村距离市区不远,背山面水,常住人口1000多人。现在大部分都是留在村里的老人。有一天,王东买菜回来,对孙子感叹道:“现在科技太棒了,买东西用手机拍一张照片,钱就过去了,你觉得钱怎么过去的?”
面对老人对互联网的兴趣,王乐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解答,这也让王东逐渐了解了互联网、移动支付等现代科技产品。有孙子王乐在身边,王栋跨越数字鸿沟会容易很多。
动漫女性与卢正芳所塑造的传统形象完全不同。
3 福建UP主卢正毅:视频发布后,他守在手机前看弹幕。
看到好评,卢正义常常腼腆地微笑,感叹木雕技艺并没有被年轻一代遗忘;而对于网友们说他的雕刻不好的评论,他也是心胸开阔,对于从未接触过的新事物不太擅长。是正常的。只是下次雕刻的时候,他会花更多的时间去琢磨人物。新一代的正直和老一辈的追求完美会擦出相互欣赏的火花。
在认识阿伟之前,陆正毅是一位距离互联网不远的福建老人。
此前,卢正义只用智能手机观看莆仙剧。每天空闲的时候,我就打牌、听戏、弹奏乐器。而现在,网络另一端的数百万“二次元”粉丝正在焦急等待他的新作品。
“我叫陆正义,是一名年轻的木匠。”视频中,头发花白的“小鲁”戴着黑色圆框眼镜,身穿灰色背心,偶尔穿一件印有瑞克和莫蒂的文化衫,自称二十多岁。七,因为他27岁就拿起凿子学木雕。视频中,他操着福建口音,说着网络热词,像个调皮的老顽童。
今年5月以来,72岁的“小鲁”借助凿子,从木头上“取出”了数十个二维人物(动漫人物模型)。他的账号“陆正毅的雕刻时光”在B站拥有超过126万年轻粉丝。
做木雕的“老二次元”,因为年轻人的主动,与互联网有了联系。
阿伟(化名)是一名摄影师。他曾经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过一些木雕艺术家的视频,这些视频将工匠们描绘得贫穷、生活艰难。这让他有些不甘,“中国的传统工艺不应该这样传播。”经介绍,他找到了72岁的木雕工匠卢正义。
卢正义是一位手工艺人,生活在福建莆田仙游。他已经七八年没有做木雕了。由于动漫人物的造型与传统木雕完全不同,面对参观者阿伟的要求,他只担心自己做不好。年轻人喜欢的动漫女性角色都是大眼睛小鼻子,很多男性角色都是爆炸头。这对于只雕刻过关公、佛像、菩萨等传统形象的卢正义来说是一个不小的突破。
在好奇不同代际审美差异的同时,陆正毅决定尝试一下年轻人喜欢的东西。阿伟和他一起观看卡通片断,研究卡通人物的表情。
制作动画木雕的视频上线后,关注度远远超出了陆正义和阿伟的预期。短短几个月,在B站就拥有了数百万粉丝。
陆正毅每次拍摄视频,都会留下一件木雕作品。到目前为止,陆正毅最满意的是九月雕的孙悟空。这个角色来自今年热门的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与以往影视剧中金光闪闪的孙悟空相比,悟空在游戏中的形象更加冷酷。
这段电影般精美的游戏视频让只知道《俄罗斯方块》的陆正毅感到惊讶。他深刻地意识到科技的飞速发展。有雕刻《西游记》等中国传统形象的经验,陆正毅自以为信心十足,但仍花了近一周的时间打磨作品。阿伟对悟空每次的不羁神态和飘逸的头发感到满意,但陆正义还是要求更加努力,力求完美。视频刚发布的时候,他就守在手机前看评论。看到别人的夸奖,他心里稍稍松了口气。
在阿伟的帮助下,传统工艺赶上了新潮流。 72岁的陆正毅正在开始新的职业生涯。他学会了在哔哩哔哩上与网友沟通和互动,并且更频繁地使用智能手机。
“阿伟,网站上的币是用来做什么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