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触少言专访:绘画激情的保持与音乐喜好的分享
同样的事情带来的厌倦感会让我对绘画的热情直线下降,所以我会时不时地下意识地改变我的绘画方法。
【大处档案】【作品展示】
【大触独家专访时间】主持人:欢迎少言老师做客大触近距离专访。先跟大家打个招呼吧!
大家好!我是少言,一个路过的混沌杂食渔夫。我喜欢绘画、音乐和摄影。很荣幸接受这个零距离专栏的采访。
主持人:您比较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些你最喜欢的歌曲吗?
目前我比较喜欢日本流行音乐,但其实什么风格都听(杂食性确实体现在各个方面)!
我想推荐reol的“mede:mede”和“MONSTER”。 Reol的歌声确实让我从初中开始就喜欢了很长一段时间。第一次听到她的声音,我真的很震惊。推荐这两首歌。我特别喜欢这首歌,所以一直循环播放。后来一听到这两首歌,我立刻就能回到我熬夜听歌做作业的时光(感觉就像音乐中的普鲁斯特效应)。
主持人:您认为摄影和绘画可以互相帮助吗?
这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我觉得摄影和绘画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是可以互通的。他们可以在构图、光影、虚实设计等多个方面互相学习。
摄影在捕捉某些瞬间时可以保留相对更多的细节,真实感更强。摄影中的用光方法、镜头透视、虚实处理手法、构图技巧,同样适用于绘画,值得学习。
绘画可以对一些想要表达的画面进行更理想的扭曲处理。笔触和质感也可以更加丰富多样。风格可以更多地基于个人的喜好和想象,也可以根据个人的经验、审美和情感体验来处理画面中的信息量,去除或简化一些不重要的部分,并形成适当的留白来突出您想要强调的要点。
这种处理信息量的思考也有助于提高摄影时聚焦重点的能力,也能提高自己的一些摄影作品的内涵。绘画中的很多构图思维或者色彩处理技巧也适用于后期摄影。但对我个人来说,摄影对绘画的影响可能更大。
主持人:老师什么时候开始对绘画产生兴趣并坚持下来的?
我对绘画的兴趣大概是从幼儿园的时候开始的,因为从那时起我就喜欢在家里的白墙上乱写乱画。到现在,家里的每面墙上都还挂着我的涂鸦……瞧,小学的时候,好乱好乱,都不好意思请班主任来我家做客。
关于如何坚持的问题,其实我并没有强迫自己继续画下去。我就是有一种莫名的想要画好的冲动和渴望,我觉得在画画中不断探索真的很有趣。如果我感觉自己在进步,就会有成就感;
平时压力很大的时候画画也是缓解压力的好方法,所以不知不觉中我就一直画画到现在。我觉得让我坚持到现在的兴趣都是我内心深处所热爱的,我希望能一直保持这份热情!
主持人:您说您比较擅长二维绘画,但是您的作品中还有很多其他风格也非常好。如何驾驭多种风格?
谢谢!我其实是一个很容易感到无聊的人,即使是我的画风。同一风格带来的厌倦感会让我对绘画的热情直线下降,所以我会根据最近所学的知识,时不时地下意识地改变一种绘画方法。我会练习并尝试各种技巧;另外,当我画不同的人物时,我会根据人物原有的特点,对画风做出相应的调整。也许这就是风格多样的原因。但事实上,我在探索过程中无意间画出的这些风格,并不一定是我能掌握和熟练运用的,所以不能说我能驾驭它们。然而,它们也巧妙地成为我自己绘画风格的一部分。
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风格多元化,第一点就是要多关注各个平台上年轻画家的教程或者经验技巧分享,多看多思考,然后记得找时间自己实践一下尽快地。保持这种捕捉和落实信息的能力,这样基本上每次画画都会给自己带来新的灵感。第二点就是可以尝试画不同风格的人物,用自己的方式来还原人物的某些特征。这样,你画出来的画风往往会和你习惯的画风不同。
主持人:您能给我们一些关于“如何找到自己的绘画风格”的建议吗?
我觉得绘画风格和个人的审美思维是有联系的,所以你可以多看一些你认为美的东西来增强你的审美积累,真正看到什么打动你的内心。这种情感体验和审美偏好会逐渐融入到自己的绘画中,成为自己绘画风格的一部分。
然而,整合并不意味着记住和重复相同的技巧。在吸收美丽内容的过程中,一定要记得简单思考一下为什么你感觉美丽,什么东西触动了你或者引起了你的共鸣。该信息必须由您自己处理并随身携带。只有拥有自己的思想,才能发展成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就个人经历而言,当我刚开始画二维纸人时,我不知道自己的绘画风格是什么。我就是喜欢临摹漫画里喜欢的场景,却厚颜无耻地说每次都不是我画的。我小心翼翼地把它画成“粉丝”或“二次创作”(抄袭不是很相似,但仍然是抄袭),因为它实际上很无聊,对我来说很难完全抄袭,所以我放飞了自己。但在这次临摹实践中,我也找到了更适合自己、更方便的绘画方法或者习惯。如何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绘画方法或者习惯,才是我在临摹中真正学到的东西。
后来慢慢接触了网络后,看到了更多,经历了更多。单纯的临摹也限制了我的表现,所以我尝试画更多我喜欢的东西。我画得越多,就越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有了过程和习惯,我就会逐渐脱离完全靠自己临摹和绘画。
主持人:您认为一部作品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
我觉得最重要的可能就是画面的节奏和平衡。对我来说,有一定节奏或者能够达到微妙的视觉平衡的作品会引起一种舒适感。我觉得这样的作品比较耐看,不会让我看过之后就忘记。
但抛开这一点,我更喜欢有情感表达、有一定内涵的作品。这类作品中不平衡的处理和混乱的节奏往往是亮点,而且有一种我喜欢的疯狂。
主持人:很多人在绘画的时候常常缺乏灵感。您认为我们如何才能快速找到并抓住灵感?
如果你想快速找到灵感,可以收集一些可以提供灵感的网站或者软件,这样当你需要灵感的时候可以更方便的搜索。国外推荐看Instagram、Pinterest,国内推荐看抖音、小红书。如果你对创作灵感要求不高,其实可以抓住眼前的一件或几件事,组合起来进行富有想象力的创作,也可以记录、想象、思考最近印象最深的事件。
如果你想捕捉自己的一些闪现的灵感,其实只要一想到就用文字或者涂鸦记录下来。有时间的时候,可以趁着还有印象,尽快勾勒出可以展开的想法。
最后,我实际上建议你在开始绘画时不要寻找灵感。每天的灵感积累非常重要。虽然我也收集了一些灵感材料,从来没有打开过,但它们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多时候我不需要刻意去把握灵感,自然会在合适的时候运用它。
主持人:老师在创作中对情感和气氛的表达控制得很好。您能分享一些如何营造氛围感的技巧吗?
从情感表达上来说,实际上就是对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进行一些微妙的变化。你可以把自己放在镜子里,把它们表演出来,然后画出来的时候你就会有很多领悟。
在气氛控制方面,我会想象如果是摄影,镜头下的场景会是什么样子,并注意是否符合人物的情绪,然后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使所画的气氛场景会更加完整。合理的。
从技巧上来说,其实需要熟练运用图层效果来处理光影和色调。例如,使用“乘”等图层效果来添加阴影或渲染场景的温暖和寒冷气氛。发光层或彩色滤光片层用于照明,并且颜色层用于照明。改变图片的整体色调等。
另外,我认为阴影比例大、光影对比强烈的画面更容易营造气氛感。添加更少但更精确的光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处理技术。
主持人:对于想提高绘画水平但主要依靠自学的朋友,您有什么具体建议?
第一点:多读书。多看自己喜欢的老师的绘画教程或者绘画流程,多看自己喜欢的东西,用自己的思维有针对性地学习技术和理论内容。
第二点:练习。看完教程后,你一定想办法利用自己现有的条件来达到类似的效果。总之,一定要自己画!这并不是说画作应该一模一样,而是说你应该从中获得一些个人的体会和体验。
第三点:思考。个人的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确实很重要。想想为什么别人或者你自己这样画,为什么这样画可能会更好,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画面看起来更精致等等。《东莞计划》和《花九九》等账户可以解释《东莞计划》和《花九九》中的思想和理论。画得很好而且很容易理解。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在各个平台搜索他们的账号,看看他们是否能提供帮助。你学会如何思考。但如果你不想花太多时间思考一些更本质的事情,那么你就必须坚持陈词滥调,多画一些。
最后,你一定要有动力去画得更好,不要让它烂掉!
【粉丝互动时间】 粉丝:我很想问老师一幅画是怎么画完的。时间久了我就觉得自己根本不想画了。
过了一段时间就不想画画了,这是人的本性!如果拖太久再看,就感觉审美变了,不知道从何下手,所以就有很多废弃的稿子。
我能完成的画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你对这幅画非常满意,根本停不下来。可以在短时间内一口气完成,顺其自然,画作就完成了;
第二种情况是,当一个朋友非常全心全意地催促我完成它,或者当有人表示强烈希望看到我完成某幅画时,那么我无论如何都会做,无论需要多长时间,无论我完成多少次。必须完成它。你应该尽力通过暂停和重新开始来完成这幅画。
粉丝:光与影! ! !少言老师的光影真的太棒了! ! ! !请告诉我如何点亮它!
谢谢!我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专业技能!现在很多时候我只是凭自己的感觉画画,觉得好看就画什么。
我的建议是看光影对比强烈或者光影色彩好看的图片、影视作品、音乐视频,这样积累光影的基本感觉,就可以大致知道什么样的光影了。光影的变化并不算太奇怪(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这样的,我不强迫自己画画绝对正确,追求绝对正确会限制自己)。
可以学习一些基础的素描知识,对打光也有帮助,比如明暗面的交集、灰色面、阴影等。有了这些区域的处理意识,可以帮助你塑造光影;然而,画纸上的人物实际上有两层意思。法式照明就足够了,可能只是阴影和照明,没有太多过渡。这种光影对比往往很强,很容易产生效果。您还可以学习如何使用“乘法”和“发光”层。乘法层用于绘制阴影,发光层用于绘制高光。
然后就是上面答案中提到的处理方法。我更喜欢让阴影占更大的比例来营造光影强烈对比的感觉,用少而细的光线勾勒出一些我认为可以稍微强调的地方。同时,如果没有具体要求,我认为用暖色来绘制受光面是比较容易的。例如,发光层采用橙红色照明。此外,大多数情况下阴影的颜色不是黑色。没有具体要求,我也不知道。如何选择阴影颜色?您可以使用蓝灰色在“正片叠底”图层上绘制阴影。
粉丝:是少言老师。我想请教老师如何练习人体比例。我画画的时候总觉得人体比例不好。
我其实偶尔会画一些草图,没有完全还原,主要是为了捕捉人体的比例和动作。我觉得很多关于人体比例的教程为了让人更容易理解而过于量化。例如,头部和身体有多少个,头部有多宽。仅供参考。我不认为这有太多限制。
说到画画,一些木偶软件(比如魔偶大师)对我画人体比较有帮助。在软件中,我可以自己调整木偶的动作作为参考。如果我想创建各种简单的透视图,我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自定义。调整角度和方位后,里面的人物模型比例基本正常,满足一般画纸人物的需要。但不建议直接追踪模型。最好把它放在一边以供参考。被描画的人体缺乏运动和松弛,会紧绷、僵硬。基本上一看就知道是描图模型。
那我想说,人体问题其实对新手要求更高。有些画家在练习人体后会逐渐形成个人风格。这个时候,人体比例的正确与否往往就不是很重要了。人体应受到重视和保留。其实他们基本都知道,一些看似错误的比例往往是为了凸显个人风格而刻意去做的。
不过建议新手循序渐进,不要急于越级,否则画面会显得不熟练,经不起太多推敲。
范:我感觉老师的调色很通透,颜色看起来很鲜艳。我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练习颜色的?
谢谢!其实我并没有刻意练习过颜色。我想到什么就画什么,让我开心就画什么。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稍后会调整。
如果你想知道如何画得更透明,我可以稍微讲一下。其实,应该注意同一色系中灰色系和饱和度高的颜色的搭配,使用大而相对均匀的色块。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浅一点的颜色。小的彩色光点。灰色的色彩会与高饱和度的色彩形成微妙而美妙的对比,小亮点可以让画面更加透气。
粉丝:少言老师! !我的女神! !请问老师有什么好的绘图构图方法吗?
(天哪!) 绘图时,可以适当利用一些辅助线,如井字分割线、黄金分割线等,用线条来帮助你确定大体的方向。作品;有了辅助线,你就可以思考你想要做什么。在哪里放置最重要的点,例如线条相交的位置或线条视觉引导的中心点或端点。
构图基本上是随着绘画的进展不断调整的,不必下定决心去改变。在调整的过程中,你可能会不小心放置到更合适的角度!如果你不想花太多的精力去思考构图,有一种构图方法是你最不用担心的,那就是中心构图方法,即把你想要的重点放在上面直接在画布中间突出显示。该组合物使用频繁,效果良好。
主持人:非常感谢少言老师的耐心分享。它充满了有用的信息。期待老师更多的优秀作品!主持人:本期《零距离》到此结束。朋友们,我们下一集再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