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世代购买力差撑不起车市发展,中年群体或成消费主力
近期中国汽车市场持续低迷。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年轻消费群体的缺乏,导致了中国汽车市场的购车能力存在差距。受此影响,整个汽车市场的发展一直比较低迷。因此,推动消费发展,车市应聚焦主流中年群体,进一步丰富中年群体的购车需求。同时,关注中老年群体的购车需求,进一步提高汽车市场在主流消费群体中的渗透率。至于Z世代,作为新一代群体,我认为其购买力比较差,短期内无法支撑车市的发展。
Z世代是美国和欧洲流行的术语,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人,也被称为网络一代、互联网一代。它泛指互联网、即时通讯、短信、MP3、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科技产品。对一代人影响很大。
在中国,随着越来越多的Z世代步入社会并逐渐展现出强大的消费能力,对Z世代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性科学”。 Z世代有自己的文化标签和流行元素,有自己的圈子和聚集地,有自己的偶像和精神追求,甚至有自己的健康挣扎和看法。
1. Z世代距离汽车产品还很远
汽车产品从概念阶段到设计开发再到生产上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巨大的投资,短则两三年,长则三五年。准确把握核心消费群体对汽车产品和服务的倾向和偏好,不仅决定了未来车型的成功,也有助于汽车品牌将未来消费者的需求融入到现有的产品功能和服务中。
Z世代喜欢尝试新事物、追随潮流、热衷于智能产品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这意味着能够满足Z世代追求新奇、潮流的智能产品更有可能获得青睐。受欢迎。这些10岁至25岁的人群,平均年龄为17岁,短期内不会成为主要的汽车购买者。下一代车型肯定不会是为他们设计的。未来两代的模型可能会考虑他们的需求。
共享出行目前面临着严重的退化状态,这也是让汽车共享遭遇诸多挫折的问题。多数共享平台面临市场需求不足、城市资源环境得不到支撑等问题。城市和郊区大学等环境已成为汽车共享的重要场所。这就是为什么共享出行满足了 Z 世代在拥有车辆之前先试用车辆的需求。 Z世代使用过共享出行的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共享出行并没有明显影响Z世代的购车意愿,近一半的人会继续购买新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共享汽车仍然有一定的生存空间。
2. Z世代对进入二次元时代持谨慎态度。社交互动少的宅在家里的文化不利于汽车市场的发展。
据悉,Z世代单日使用手机时间为7.9小时,远超其他年龄段。 “用手机度过生活”逐渐成为一种常态。手机用户中,Z世代比其他群体更依赖手机原生应用,尤其偏爱以相机、主题商店为代表的美化功能应用。 Z世代相信外表就是正义,追求一切美好的事物。二次元是二次元亚文化圈的专业术语。它来自日语“二维(にじげん)”,意思是“二维”。早期的日本动画、漫画、游戏等作品都是由二维图像组成,画面是一个平面。因此,通过这些载体创建的虚拟世界被动漫爱好者称为“二维世界”,简称“二维”。同时,“二维”还有“想象”、“虚构”、“幻想”、“虚构”的含义。在日本动漫迷中,指的是动画、游戏等作品中的角色。相比之下,“三维(さんじげん)”用于指代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当前看家文化的加剧,造成了日本年轻人不愿更多社交和谈恋爱的局面。这是值得反思、必须改变的,因为日本目前老龄化非常严重。
3、缺乏亲友圈是社会趋势
Z世代获取汽车信息的主要渠道正逐渐从熟人圈子、传统汽车爱好者转向短视频/直播平台等互动社交平台。对Z世代购车有影响力的人群逐渐扩大到包括专业性和号召力极强的民间意见领袖或草根网络博主。这一趋势意味着汽车品牌的整合营销计划需要针对互动的社交平台和平台上活跃的意见领袖。
我很同意这个趋势,因为缺乏家人朋友圈是一种社会趋势。随着互联网改变了沟通方式,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沟通越来越少,真正的朋友越来越少。另外,工作变动频繁,职场朋友远不如老国企时那么亲切。很多朋友都是网络上的虚拟朋友,或者是不亲自交流的朋友,所以朋友圈的价值大大降低,而网络的价值却大大增加。网上购车信息也呈现明显趋势。
4、Z世代购买二手车的热情不高。
大约一半(47.3%)的 Z 一代考虑购买二手车,这与总体人口(48.3%)非常相似。但与其他年龄段相比,Z世代对二手车表现出更多的不信任,也担心转让交易中的麻烦和丢面子。对于汽车品牌和经销商来说,消除Z世代对车辆使用的担忧,降低二手车交易的复杂性,有助于提高年轻人对二手车的接受度。
价格透明、购车保障以及价格优势是美国年轻人喜欢购买二手车的重要原因。中国年轻人购买二手车的热情相对较低。这也减缓了车辆的普及。新车购买率较低,购买二手车的热情不高。因此,目前年轻人对汽车市场的贡献还很难达到欧美国家那么高的水平。
5、自主车企崛起是社会趋势
品牌认知度极大地影响着Z世代对汽车品牌的选择。目前,智能网联功能已成功在Z世代群体中建立自主品牌的品牌认知。相比之下,Z世代对于合资品牌的认知仍然比较传统。合资品牌需要在产品功能和营销活动上做出更根本的改变,以满足Z世代的独特喜好。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制造的工业产品目前在世界上越来越具有优势。尤其是手机等产品的崛起,不仅让Z世代的人们感受到了中国的力量,也让全国大部分的消费群体越来越摆脱了对外国产品的崇拜。
过去,中国早期购车消费群体的主要生活体验是日系或欧美产品比较强势。当年,中国制造业相对落后的时候,养成的汽车消费习惯是对日系、欧美系汽车产品的认可。这种趋势未来将会发生明显改变,所以对国货的信心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所独有的。这是中国实力的特点,也是中国实力的共同体现。
6、教育和就业改变Z世代购车节奏
2017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遭遇下行压力,核心特征是A0级车占比大幅下降,从2015年的23.6%下降到2017年的18%,呈现下降趋势。 2020年占比下降至12.5%,这意味着A0级车在整个乘用车市场的占比出现了快速、大幅下降的趋势。这种下降趋势的核心在于年轻消费群体购买力的下降。由于年轻消费群体是个人有车一族,他们对A0级车的需求比较高,而A级车是家用车的中流砥柱。因此,年轻消费群体购买汽车。呈现出急剧下降的趋势,所以近五年来尤为明显。
年轻消费群体购车能力下降的核心原因首先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年轻消费群体的总体人口比例正在下降。过去每年大约有3000万出生的一代人现在只剩下1493万人,所以整个年轻消费群体的数量正在急剧而快速的下降。
年轻消费群体购车能力下降的第二个原因是,由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受过大学教育的年轻消费群体数量大幅增加,导致就业年龄大幅推迟,普遍为至少23岁以后。这些就业人员很多都在北上广深等省会城市和核心城市,没有机会买车。有很多大学毕业的优秀人士想读硕士甚至博士,这导致购车群体进一步延伸,也阻碍了年轻人买车。因此,中大型汽车越来越多。
未来如何刺激Z世代的年轻人购买汽车,也是促进汽车消费,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让新能源汽车成为我们的私人出行空间,让我们的汽车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市场发展更好的空间是我们汽车市场发展的重要机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