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未成年大佬的强拆战术:6分钟定胜负的罕见玩法
经验丰富的《王者荣耀》玩家也得承认,以下这些场景着实罕见:
进入选英雄的界面后,一开始就有人着急起来,说“别练手”“选会玩的英雄”;要是有人想重开一局,他们就直接打开麦克风说“求求你,别浪费时间!”
一场排位赛,前期需要积累金币,需要积累经验,需要有战术配合。这场排位赛短则十几分钟,长则焦灼半个小时。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玩法,叫做“强拆”。在这种玩法中,常规的打怪刷经验都顾不上了,就连被敌人打到残血也不回“老家”。一位玩家形容道,在他眼看局势完全被压制的情况下,队友“像疯了一样去偷塔”。在他们的推动下,胜负分界的时刻可能会在第 6 分钟就到来。一波团战后,如果处于劣势,就会直接选择投降,绝不会留恋战斗。
他们是《王者荣耀》中的“未成年大佬”。焦躁的情绪隐藏在急切推塔的效率之中,仿佛随时都要呼之而出,只想着把一个多小时掰成好几瓣,多赢几局。他们沉浸在一局游戏的策略里,也沉浸在陌生队友间短暂的默契中,那便是从前的快乐。
2021 年 8 月 31 日,依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的要求,网络游戏“史上最严防沉迷”系统正式上线。自此之后,那些实名认证为未成年人的账号,仅能在周五、周六、周日以及法定节假日的 20 点到 21 点这个时间段进入游戏。在允许未成年玩家上线的第一个周末,能够流畅服务超过 1 亿日活用户的《王者荣耀》出现了崩溃的情况。
“最严防沉迷”政策让王者峡谷的情况如同东非大裂谷一般:成年和未成年被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区分开来。过去,《王者荣耀》等游戏具备“对局保护”机制,这种机制允许未成年玩家能够完成最后一局后再下线,以此避免因强制退出而对游戏公平性和体验造成影响。然而,为了严格符合新的规定,确保实名登记为未成年的账号能在 21 点准时下线,“对局保护”机制被去除了。
未成年玩家不想成为“一小时选手”,他们想尽各种办法去突破限制,然后偷偷地溜进峡谷。黑灰产不断滋生和蔓延,而破解技术也随着政策的收紧而不断进步。
单机游戏到网游,再到手游,关于游戏如何影响未成年人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严令既带来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引发了反弹。
2011 年,韩国成为世界首个对未成年人实施“游戏宵禁制度”的国家。2012 年,在 600 位接受调查的青少年当中,约有 40%的青少年通过盗用成人身份证号的方式,避开了“游戏宵禁制度”。2020 年 4 月 1 日,日本香川县推行新政策。该政策规定,未满 18 岁的未成年人在工作日玩网络游戏的时间不得超过 60 分钟,在周末及节假日玩网络游戏的时间不得超过 90 分钟。将近一年之后,进行回访调查发现,日本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状况呈现出不降反升的态势。
没有政策能把未来和过去的状态完美切割开。
中国的“防沉迷系统”从诞生伊始就更为精密。其机制由全世界规模最为庞大的技术工程力量进行设计。它还连接了全国的身份信息系统。并且绝大多数的游戏战场都集中在腾讯和网易这两家公司,这样更利于进行自上而下的管理。
小朋友们在“回到游戏”这件事上所展现出的才智,常常让大人们感到惊讶。最终,被禁止在游戏之外的,往往是那些最“乖”且最容易被发现的孩子。
游戏能够抓住人性的弱点,并且成年人也常常难以自控,会沉浸在其中。与网游相比,手游更加容易获取并且更为便利。免费、简单以及达到极致的激励策略,是《王者荣耀》能够吸引上亿日活用户的重要因素。
有些小孩离开游戏后还能看到更丰富的生活。而有些小孩则没有太多选择。在游戏中,一次获得 MVP、升高段位,对于他们来说,是年轻人生里最容易触碰到的,也是最能凭借自己能力得到的快乐。
破解方法一天一个价
这种事应该趁早去处理,因为还有时间。启明给我发了一个微信号,他说昨天找那个人解决的这件事。
在一个交流关于破解《王者荣耀》人脸识别的群里,启明之前一直处于“潜水”状态,然而此刻他突然变得活跃起来。每当群里有人提出问题时,他必定会回答上几句。
问题有相似之处:“购买的账号无法通过人脸验证该怎么办?”“被恶意地绑定了他人的信息该怎么办?”“马上就要开学了,无法让家人帮忙进行扫脸了该怎么办?”
启明今年 17 岁,此前就有躲避防沉迷限制的经历。在 2020 年 10 月,他花费 500 元购买了一个经过成年人实名认证的账号。他经常从晚上 11 点开始玩游戏,一直玩到凌晨 1 点或 2 点,并且从未被发现。
9 月初,启明登录游戏后,账号弹出了人脸识别提醒。他从群里获取到一个卖家的微信,这个卖家提供破解技术。一天之后,启明花费 80 元,使得自己在游戏里的身份变成了“刚满 18 岁”的人。
对抗“防沉迷系统”的黑灰产在各种平台上一直以不同的代号存在着。
在百度贴吧,几乎在每个求解人脸识别的帖子之下,都有人留下微信或者表示能够帮过。
破解服务的售价有几十元的,也有几百元的,价格不等,真假难以分辨。如果你和我一样,是刚进入“破解灰产地带”的新手,那么即便你再精明、再小心,也很难确保自己不会上当受骗。
我首先避开了两个坑。一位卖家声称,只要提供微信密码,就能够将实名认证信息从未成年改成 21 岁,并且不会收取费用,只需帮忙打一个代练的号。结果,好多人因此遭遇了被盗号的情况。一位在赛博世界“给人当爹”,他在腾讯成长守护平台创建了一个家庭小组,将账号加入该小组,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再把账号移出,就可摆脱防沉迷限制,有玩家在网上称自己被这种方法欺骗了。
我在百度贴吧中挑选了一个看起来最为可靠的进行交易。对方宣称自己能够传授破解人脸的技术,并且表示“教程 788 元,设备 588 元,全教会”。在他近半年可见的朋友圈内容里,几乎全都是成功案例的展示。
“最严防沉迷”这一举措使得这一行的发展越来越艰难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就不能继续干下去。他向我暗示让我不要担心,还说腾讯在更新技术,我们也会更新技术。
沟通了两个小时之后,我给他转了 88 元,这是单次破解人脸限制的费用。他点开了转账链接,就在系统提示已经收款的那一瞬间,他把我拉黑了。在我投诉诈骗进行举证的时候,我看到了他的用户签名,是“腾讯粑粑我爱你”。
防沉迷措施变得更紧了,打击黑灰产的力度也加大了,破解人脸识别的价格在一天天地上涨。9 月 7 日,启明提醒我赶快去处理,他说:“今天听说破解人脸识别的价格要 100 元了。”然而在两三个月前,仅仅需要 20 元。
启明介绍给我的卖家 K 具有典型性。他主要以卖游戏账号为盈利方式,对于破解之事只是随缘对待。K 发消息时用字极少,除了询价的信息外,其他基本不回复。即便在收款时,微信支付不断弹出风险提示,他也不会进行解释,而是摆出一副“信不信由你”的姿态。
K 不能保证一定能够破解成功,即便出现失效的情况也不会退款,最多只会回复一句“官方升级了,我也没有办法”。这意味着默认在你掏钱的时候就已经接受了这是一场极为不对等的交易。无论政策变得多么严格,K 总是会有“新方法”。
交了 120 元后,K 给我发来了腾讯旗下另一款游戏《欢乐斗地主》的登录码,并催促我快点扫码。一天过后,我在《王者荣耀》里的实名认证信息变成了一个来自河南平顶山的 18 岁少年,从那之后就再也没有触发过人脸识别。
一位技术人士持有这样的观点:这个方法能够起效,是因为两款游戏的实名信息可以相互联通,然而后台的监控却并非同样严格,“他们察觉到了这个漏洞”。到发稿之时,这个方法已经失去了效果。
另一种主流的破解方式是把真实的人脸照片制作成能够眨眼并且能够点头的视频,然后利用这些视频来通过验证环节。有一个卖家曾介绍说,当下在手机上借助美图秀秀等软件就能够完成这种制作。在此之前,此类方法在防沉迷系统面前几乎可以被认为是“绝对可靠”的,然而到了今年 9 月,情况发生了改变。
9 月 13 日,启明的假身份无法再隐瞒。他在 18 点 18 分开始了一局游戏,并且赢得了胜利。当他想要玩下一局时,触发了人脸识别。他随后联系了 K,询问这是怎么回事,然而他只得到了“和谐了”这三个字。
这一晚,他的状态变得很颓,不停地唉声叹气,与一周前刚破解成功时的样子截然不同。第二天,他在群里开始疯狂提问。每当看到有人提及“解决方法”,即便对方根本不回应,他依然会连续发出三四条“教教我”。
9 月 15 日,《王者荣耀》的实名认证进行了再次升级。对于即将满 18 岁的用户,增设了运营商验证这一环节,并且必须输入本人实名的手机验证码。与此同时,在搜索联系人 / 群功能方面,已经将“人脸识别”“防沉迷”等词进行了屏蔽。
启明所买的游戏账号一直呈现为离线状态。过了一周,我瞧见他在群里突然“艾特”某一个人,接连发出三十条消息,既质问又责骂。
“那人骗我 99.99 然后跑了。”
一位即将 18 岁的女孩的游戏梦想
今年夏天,17 岁的小舞定下一个目标。她要拿到“荣耀王者”的称号,以此作为自己玩《王者荣耀》五六年的纪念。“荣耀王者”是最顶级玩家的称号,要先达到最高段位“最强王者”,然后再打出 50 颗星。
高二暑假,这是高中毕业前最后的放松时间。此时一切条件都刚刚好。她最擅长的英雄貂蝉,玩得越来越顺手。只要发挥正常,她十有八九能成为 MVP,并且战绩能超过同段位 99.87%的玩家。
整个赛季中,打得最为满意的一局是那次逆风翻盘。对方在 7 分钟时就推到了我们的水晶。我成功地躲掉了他们所有的技能。在经济比对方差很多的情况下,我持续输出。15 秒内实现了四杀。那感觉真的好爽。
小舞的游戏账号一直与妈妈的实名信息相绑定。今年年初,首次触发了人脸识别。她心想:“看来我这个被遗漏的人终究还是会被发现啊。”为了避免之后每次扫脸都要去找妈妈,她将实名信息改成了一起玩时认识的“表哥”的。每当弹出人脸验证时,就去找“表哥”,基本上都能很快得到回复。
防沉迷系统会检测注册人的身份信息。据腾讯游戏官方所说,曾有技术人员通过观察自己孩子的手指,把按压力度也纳入到识别策略当中。这样做帮助他们找到了冒用成年人身份的小玩家。
他说:“我当时已经在心里问候腾讯祖宗十八代了。”
新赛季到了,她连账号都登不上去。
一位腾讯游戏人士透露,“全天巡查”功能抓到了小舞。这个功能就如同隐藏在游戏中的哨兵,能够随时进行巡逻,拦住那些疑似未成年的用户并盘查他们的身份。该功能于今年 8 月正式上线。
聊起游戏时,小舞的表达欲很强,她很自信,说自己是很多人眼中玩游戏最厉害的女生。这种快乐是看剧和追综艺所无法给予的。她曾经有过追星的经历,“花了钱却什么也没得到”。然而,打游戏是“自己在进行思考,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得成就感”。一次次的胜利战绩,还有英雄的战力,以及进入市级、省级前 100 名所获得的标牌,都被她当作“属于我个人的真正的荣誉”。
小舞家里有三个孩子,她是唯一的女孩。她从小就很要强,有着“不希望在任何方面比别人差”的想法。
刚开始玩游戏的时候,她由于不熟悉操作而坑过别人。有一回,一个男玩家骂她:“这游戏就因为有你们这样的女生才变得不好玩了。”她非常生气,立刻将他屏蔽了。之后,她认真地观看“干货型视频”,钻研主播们的思路和装备。
她记得拿下人生中的第一次“五杀”,也就是在短时间内连续击杀对方五个人的时候,她突然开麦“呵”了一声。正在聊天的两个队友愣住了一下,然后问道:“貂蝉,你是女的?”每当让男玩家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时候,她都会觉得很得意。
一个人出国读书之后,游戏成为了这个小留学生几乎仅有的情绪发泄途径。独自漂泊在外所产生的压力、孤独以及迷茫,都被一次次地完美化解。她曾经毫无顾忌地通宵玩游戏,尽管成绩还可以,但精神状态却变差了,于是主动戒了一年半的游戏。直到去年,当她确认自己能够控制对《王者荣耀》的依赖时,才将其重新下载回来。
如果一个东西我无法掌控,那我就不会去触碰它。她的语气显得很克制,也很理性。她认为大多数青少年做不到这一点,那么政策是否可以去限制那部分人呢?又凭什么去限制一个我自己能够掌控的东西呢?
游戏运营方代为管理的这一政策让部分家长感到不满意。微博 CEO 王高飞先是表达了理解,接着提出了质疑,他问道:为何这个时间限制的权限要高于家长的设置呢?我家孩子的监护人到底是我还是游戏运营方呢?
图:微博 CEO 王高飞针对成长守护的发言。
一位长期对未成年保护工作予以关注的专家提出:这样去管理孩子,有询问过孩子的意见吗?这样做是不是将孩子的娱乐权给剥夺了呢?
腾讯游戏没有在任何官方渠道就专家的质疑给出回应。
不能上号的日子显得很空洞。小舞开始参与打麻将,她表示“感觉就像是回到了 20 年前”,话语中满是自嘲的意味。还有那么一天,她实在是无聊到了极点,于是去吃口香糖,接着又去数一个口香糖能够吐出几个泡泡。她说道,“我自己都觉得很搞笑。”
小 “行骗专家” 的冒险记
齐天对防沉迷系统针对小学生的管理这件事不太满意。他说:“小学生一旦被限制,我就失去了快乐!”
齐天几乎一整天都在进行游戏活动,仿佛不需要睡觉一般。他经常在凌晨 2 点到 3 点的时候还在玩游戏,早上 6 点到 7 点依然在线。他会轮换着玩《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原神》这几款游戏。他有一套自己识别小学生的办法,并且认为只要使用这套办法就能准确地逮到小学生:这些小学生喜欢争抢打野的位置,在游戏输了之后喜欢推卸责任,还喜欢用语音转文字的方式来骂人。他对这些小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屑。
在群里,齐天宣称自己是大三女生,其头像为一个二次元少女。而在私聊时,他才表明自己实际上 14 岁。在众人面前掩藏身份这件事让他感到得意,他说:“我还骗过男的跟我网恋呢,哈哈哈。”
上小学的时候,齐天开始使用妈妈的手机来打游戏。每当他重新拿到手机,都能发现游戏软件被全部删掉了。之后,他学会了把游戏藏到文件夹很深处的地方。
齐天成为资深玩家已有 3 年,他积攒了不少“行骗”的伎俩。
初中住校时,他为了装病,吃完午饭后就立刻让自己吐出来。这样折腾了一个星期,最终被诊断出患有胃病。他还曾把热水瓶放在头上,营造出反复发烧的凄惨模样,然后回到宿舍哭泣,说自己想家。他说“想家不是因为妈妈,而是因为手机”。其中最长的一次,他给自己创造了两个星期的病假。
他成功骗过了腾讯游戏的防沉迷系统,并且顺利闯过了一道道不断升级的关卡。
刚玩《王者荣耀》时,系统有提示,说如果填实名信息,就能获得皮肤体验卡,那里面恰好有他喜爱的英雄李白的“千年之狐”皮肤。他觉得“挺帅的,可自己又没钱买”,于是就绑定了自己的身份信息。过了一段时间后,账号被“防沉迷”了。他说:“那时候不懂,知道吧?当时特别想骂腾讯,感觉自己被骗了!”
这次经历让齐天曾短暂地舍弃了《王者荣耀》。然而,当身边有人的段位提升到白银、黄金时,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心想:“看人家的段位挺高的,特别帅气。那时候要是谁上了钻石,就感觉像是大佬了。” 提升段位成为了明确的目标。一旦遇到“很菜的队友”,导致他的段位从黄金又掉回了白银,他就会气得把手机掰弯。
未成年账号有定时长限制,已经无法满足齐天的上分需求。他在快手上寻找修改游戏账号实名信息的方法,一开始看到推荐的内容都是关于花钱帮忙改的。过了半年后,算法自动给他推送了一条视频,内容是点开钱包,更换实名验证信息,然后再回到游戏,就可以畅通无阻了。
前提是寻得一个成年人的身份证号。在妈妈去上班之际,齐天悄悄地去翻动柜子的抽屉,最终找到了户口本,而户口本上恰好有身份证号,接着就进行了修改。
2018 年的下旬之时,防沉迷系统正式与公安权威数据平台相连接。并且开启了人脸识别这一功能。齐天再度被关注到了。
认证了妈妈的实名信息后,就只能找妈妈进行刷脸操作。因为爸爸对互联网存在不信任,所以不让刷脸,还说“万一是传销之类的骗你钱可怎么办?” 于是,他只能趁着爸爸出门的时候,去想办法让妈妈配合,也就是去“攻略”妈妈。
妈妈问这是什么,他说有用的。妈妈再问会不会被刷钱,他说不会。他除了说“有用的”,还编过“老师让下载的”,也说过“我朋友都弄了,你不给我弄是不是很尴尬”,他自己觉得这个理由很奇葩。
齐天研究过借助照片来进行人脸识别的方法。他会挡住照片旁边的字,让身份证在镜头前前后移动,还会各种尝试不同的角度,偶尔能够蒙混过关。然而,随着人脸识别技术持续升级,这种办法很快就失去了效果。于是,他只得再次去找妈妈,请求妈妈眨眨眼。
家长已经因为一次次的央求而失去了耐心。从 9 月开始,人脸被频繁地弹出来,所以当他走过去的时候,妈妈就能够知道他要做什么,“喊一声,把手机拿过去,扫完,就可以了。”
他的描述让我对妈妈的“听话”程度感到惊讶。我问道:“为什么妈妈再也没有拒绝过你呢?”
“我妈就不管我。” 他答。
40 岁的 “未成年人”
时间变得越来越紧迫。起初是每天限定玩 1.5 小时,接着变为 1 小时,如今只有在周末才有固定的 3 小时可以玩。高宇在近三个月亲身经历了监管的持续加强,他的心情从愤怒逐渐转变为麻木,心中想着“只能任人宰割罢了”。
高宇是一名外企的 40 岁员工。他和 12 岁的儿子共用一个《王者荣耀》账号。今年 7 月的某一天,儿子独自在家玩游戏。在游戏中,儿子第一次遇到了实名校验。儿子当时“稀里糊涂”的,就填了自己的身份证。之后,这个账号就被认证为未成年人了。
高宇对各种官方平台进行申诉恢复的尝试,所得到的回复均为无法做到。他平日里没有太多应酬,朋友圈也较为狭窄,“唯独喜爱玩游戏”,几乎将玩《王者荣耀》之后推出的所有皮肤都集齐了。近期,他的妻子陪伴儿子回老家读初中,留他一人在北京独自居住,守着一个被限制的账号,那种感受“简直就是痛不欲生、欲哭无泪”!
高宇为了寻找恢复账号的办法,第一次使用微博。他在相关超话里进行申诉,还发了近 30 条内容来吐槽现状。他在微博上看到很多成年人有着相似的经历,有的是被孩子误操作导致账号被限制,有的是被盗号找回后绑定了其他身份信息,有的是总被疑似是未成年玩家而频繁弹出人脸。
官方没有给出解决办法,然而为了完成赛季战令并拿到限定皮肤,每当到了可以玩的时段,他就会抓紧时间去做任务,就好像一个傻子那样。
尽管经历了多次技术上的升级,防沉迷系统依然存在难以做到完美的情况。对于一个被认证为成年人的账号,究竟是由谁在掌控,很难每次都做出准确的判断。
腾讯成长守护团队有规定,员工每周必须打够 3.5 小时游戏,目的是深度了解游戏,同时观察是否有孩子在规定以外时间上线。若没完成任务,就需要承担处罚。一位产品经理将游戏账号给孩子玩,此行为被纳入防沉迷系统的监管,这使得她每周只有 3 小时游戏时间,无论怎样都无法完成部门规定,最终只好认罚。
腾讯游戏对未成年防沉迷的探索起始于 2007 年。在那年暑假,对于想要玩《三国》的未成年人而言,如果他们输入了真实身份信息,其账号就会受到限制。并且,每天游戏时间如果超过 3 小时,游戏的经验值等收益会减半;若超过 5 小时,收益则为 0。
正式推进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保护措施则是将近 10 年后。
2017 年的前两个季度,《王者荣耀》在全国 App Store 应用收入排行榜中处于首位。同时,它也是全球下载量最多的 iOS 手游。媒体上频繁出现关于未成年沉迷《王者荣耀》的报道,比如“17 岁少年连打 40 小时《王者荣耀》诱发脑梗”,还有“13 岁男孩玩王者被批评后跳楼,刚苏醒就要登录游戏”,这些报道使得腾讯游戏的舆论压力大幅增加。在这一年,腾讯主动加快了自 2016 年就开始的防沉迷机制的探索进程。
被抓住的小孩数量越来越多,腾讯成长守护团队也成了被未成年人重点关注和对待的对象。官方公众号后台时常会收到各种谩骂,客服每天都要多次重复拒绝未成年玩家解绑要求的话语。有的孩子会通过用镜子透视、利用荧光粉去抓取家长在屏幕上留下的指纹等方式,来倒推支付密码等相关信息。
其中存在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情况:有一个女孩以家长的语气请求取消账号的防沉迷限制,客服让她出示“本人与身份证合照”,她却发来一张身份证以及正在睡觉的妈妈的摆拍照片;还有另一个孩子,在听到客服说即便父母来电也不能解除实名认证后,说道:“白白下载了一个变声器。”
他们回到游戏中
更严的限制让破解黑灰产迎来新的行情高点。
有人专门在高中和大一新生群体中“招人”。一般来说,只需 100 到 200 元的红包,就能获取到一个即将 18 岁的未成年人的身份证信息和手机验证码。在 K 那里,隔天成年的身份证信息的报价,相较于一个月前的 800 元,已经涨到了 1500 元。倘若未成年买家需要后续帮忙进行验证,那么还需要再额外支付 188 元。
9 月底,启明找到一位差几天就满 18 岁的未成年人。他从对方那里购买了身份信息。如果要验证人脸,就让这位“朋友”帮他刷脸登录。之后,启明又在群里开始活跃起来,还说“朋友给过的”,语气再度变得轻松且老练。
《英雄联盟》和《DOTA》是即时多人在线竞技类游戏,相比之下,《王者荣耀》大幅简化了玩法设计,降低了操作门槛。它减少了技能键,通过虚拟摇杆降低了对操作精度的要求,还设计了“自动施法”等功能。一些游戏技能不足的小玩家渴望更轻松地赢得游戏,而《王者荣耀》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让人上瘾的游戏设计,对于玩家而言是如同黑箱般的存在。玩家难以确切知晓背后实际使用的技术,然而却很难不被卷入其中。
一些人的亲身经历如下:连胜之后必定会遭遇连败,这能激发斗志;低水平的玩家会被安排一些能轻松获胜的局;如果好几天不玩,等再次开始游戏时,一定能够畅快地赢上一把,他们猜测这是系统想要挽回那些“弹性用户”。另外,《王者荣耀》每月平均会推出 4 到 5 款新皮肤,这也是吸引玩家上线和进行消费的重要因素。2021 年的除夕夜。牛年限量皮肤销售十分火爆。这种火爆的销售情况还曾使得服务器出现异常。
认识启明的第四天,当我明确表达自己“很菜”时,他依然坚持要收我做徒弟。
他发来了一张师徒任务表,这张表很详细。他说明了每天需要打满的局数,以及达到这些局数后可以获得的积分。他非常迫切地想要把那款专属皮肤奖励给顶级师傅。他盘算着,如果自己有五个徒弟,大概两天左右就能够完成任务。
自己打游戏 “有手就能赢”,想收徒弟却很难。
2020 年,启明从湖北老家转学到了广州。他只读了一年书,今年 6 月便辍学了。之后,他在亲戚家的服装厂帮工。在这几个月的裁缝学徒生涯中,他“被针打中过两次,被切线刀切中过一次”。
爸妈在周边服装厂熨衣服,工作地点离启明很近。然而,他们常年值夜班,一家人的作息时间相互交错,所以很少有沟通的机会。上工时,厂房里信号不好,很难上网,这导致他与过去的同学几乎都断了联系。只有到了午夜回到家,这个外号“羊羔”的沉默男孩才又变回他最擅长的英雄杨戬,话也多了起来。
那几天我们保持着密集联系,在那几天里,我一天能够收到启明的三四条消息。他不停地催促我一起打游戏,说“你跟着我就行”,还说“看我嘎嘎乱杀”。他特别想当师傅,显得那么自信。
2018 年 5 月,腾讯成长守护团队曾设计出一款名为 WeTeam 的产品,其目的是促进亲子沟通。这款产品鼓励家长和孩子自行约定游戏时间,并且如果孩子遵守约定,家长可以通过该产品给予奖励。然而,上线一周后,开发团队得到的数据反馈让他们很受打击,因为真正通过 WeTeam 完成奖励的家长仅有个位数。
半年后,WeTeam 被更新为“家庭守护”方案。此方案只保留了家长绑定账号以及查看、管控的功能。而那些引导亲子平等沟通、让孩子自己定规则的功能则不再存在。
失败的防沉迷案例背后,往往能看到家庭的问题。
1979 年,加拿大研究人员布鲁斯·亚历山大进行了一个关于成瘾的实验。他把两组老鼠分别放进不同的笼子。这两个笼子都为老鼠提供了食物和水,同时也提供了吗啡。其中一个笼子里的老鼠处于狭窄的空间中独自生活。而在另一个笼子里,老鼠有玩伴,有玩具,并且活动空间是前一个笼子的 200 倍大。
结果两组老鼠都会去饮用具有成瘾效果的吗啡水,其中关禁闭的老鼠饮用的吗啡水数量比生活快乐的老鼠多七倍。
老鼠并非人类,亚历山大所做的“老鼠公园(Rat Park)”实验存在争议。后续只有一部分实验能够重现类似的结果。然而,这个实验依然是一次重大的突破,它向人们揭示了环境对成瘾所产生的影响。
未成年人在游戏中容易成瘾。这不仅是一个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学方面的问题。众多的学术研究已经对此进行了佐证,即低收入家庭的孩子相较于家境更好的孩子,会花费更多的时间盯着屏幕,并且玩游戏的时间也会更长。
现实世界中,机会资源从来都不是均匀分布的。然而在电子游戏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王者并获得荣耀。高价皮肤仅仅只有有限的加成,对于大部分玩家而言,即便不在游戏中花费大量金钱,也至少拥有公平上场的机会。
齐天一直处于防沉迷系统之外,过得逍遥自在。到了 9 月秋收时节,爸妈让他帮忙收玉米和花生。他觉得又累又晒,只干了半天就休息了。因为这个缘故,他总是被妈妈责骂,并且还被断掉了话费。
“我是家里的逆子。” 他说。
但每当进入王者峡谷,给自己爱玩的英雄孙悟空换上最新出的《西游记》皮肤后,齐天在对手眼里就变成了“吃化肥长大的”,发育极为迅速的打野之王,能够引领整个队伍的进攻节奏。
经过近两个月的接触,我能感觉到齐天有着对成年后独自生活的期盼。他说:“要出去看看大世面,想知道大城市跟俺这农村到底有什么区别。”他还表示不想再当土狗了。他计划去大城市开奶茶店,可马上又改口说要去大公司,并且强调只要别压榨员工就行。他觉得可以先当保安,然后“通过努力当上大老板”,要是不行就“老老实实地打扮自己去寻找富婆”。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