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至今,二次元文化如何打破次元壁被主流接受
【文化评析】
2015 年,知乎的注册用户仅有几百万。就在那时,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怎样打破次元壁?”当时,这个问题的意思是怎样才能进入二次元圈层。时隔 6 年,尽管怎样打破次元壁依然是热点话题,但更多的是那些喜爱二次元的青年在询问:“如何才能让主流社会接受二次元文化?”以及“如何才能让主流社会喜欢二次元文化?”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二次元文化是一种与主流文化相隔离的、较为小众的青年亚文化,其主要形式包含动画、漫画和游戏。如果真的严格依据二次元的主要形式来进行界定,那么在国内,第一代二次元的爱好者可能是喜欢《铁臂阿童木》和《聪明的一休》的 60 后、70 后。60 后和 70 后就有可能成为二次元文化的原生代
事实上,二次元文化广泛流行至少具备 3 个前提条件。其一,互联网成为青年文化产品的传播工具。以二次元最早的“自留地”A 站创立的 2007 年为起点,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三四年。在那时,痴迷于《火影忍者》和《航海王》的 90 后青少年们,恐怕早已成家立业。这十几年过去后,90 后并未大面积出现自我封闭的负面心理。并且,90 后在 2020 年成为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坚力量。
第二是社会开放程度在持续提升。回顾当代流行文化的发展历程,从港台文化开始,接着到日系韩流,然后到欧美风,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以及国人眼界的逐步拓宽,青少年能够接触到越发多元的文化形态。一些二次元文化产品成为了宣传主流价值和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与传播工具。例如很受欢迎的《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有一些成年人看了之后深受感动,甚至热泪盈眶。
第三,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数以亿计的独生子女诞生。他们面临着课业的压力,并且缺少能一同外出玩耍的小伙伴。形式守旧过时的娱乐文化,无法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二次元文化具有“宅”的特征,这使得独生子女无需出门就能进行各种喜爱的娱乐活动。这种文化不仅满足了独生子女日常的娱乐需求,还为他们提供了互联网上的情感交流空间和资源交换平台。因此,二次元文化在独生子女比例较高的 90 后中悄然兴起。
必须承认,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后,如今的二次元文化只是青年文化生活的一部分。985 高校大学生中玩游戏的有不少,喜欢漫画的年轻人也能去听高雅音乐。同时可以说,二次元文化的发展反过来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复兴,早期动漫人物的 cosplay(角色扮演)与当下流行的汉服小姐姐,有着相似的效果。人们依然将二次元文化视为相对封闭且基于趣缘的文化圈层,这主要是因为代际隔阂、社会偏见以及价值判断的壁垒在起作用。二次元文化在社会中处于被边缘化的状况,然而喜好二次元的青年却在不停地努力,试图消除这种边缘化,打破次元壁。
实际上,流行许久且夹杂着日系风格、饱受批判的二次元文化是青年文化的一部分。同时,方兴未艾、充满传统文化底蕴、备受称赞的国风文化也是青年文化的一部分。可以将前者的流行视为后者破茧而生的重要基础,不少国风文化的践行者曾受到二次元文化的启发。并且,中国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重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青年群体可自主选择所喜好的文化内容,这是时代的进步。二次元文化的盛行,意味着青年文化在进行自我选择、发展和建构。主流社会应该正视青年亚文化产生的时代性,要充分认识到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获得身份认同和群体认同的重要性。
应当顺势而为,不要过度挤压青少年的存在空间,也不要恶意将他们的娱乐方式标签化。要用宽容的心态推动二次元文化双向破壁,一方面把二次元的内容呈现给主流社会,另一方面把一些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内容以二次元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方面存在一些较为成功的探索。动漫《领风者》讲述了“千年思想家”卡尔·马克思一生的传奇故事。该动漫在 B 站获得了 1000 多万次的播放量以及 62 万的“追番”数量。可见,二次元文化能够遵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原则,进而打造出破壁出圈的文化产品。这需要主流社会的成年人善于借助外物,将二次元、国风等文化形态当作载体,去宣传和弘扬适合青少年的价值理念,并且以青年人喜欢的方式,让青年人对主流价值给予高度认可。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