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文化破壁:原因、方式及影响分析
二次元一般是指动漫、漫画、游戏和轻小说所构建的虚拟世界和文化空间,而二次元文化则是指二次元群体在二次元世界中形成的独特价值观。自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从日本、美国等国家引进以来,二次元一度因文化入侵和版权问题而无法得到主流文化的认可,处于边缘地位。随着国家遏制引进、鼓励国产创新相关政策的出台,国产二次元产品开始发展。但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没有取得大的进展。二次元市场仍以日本漫画等国外作品为主,受众仅限于少数人。
随着早期二次元爱好者逐渐走入社会并获得话语权,激发了二次元与主流文化交流融合的“破墙”需求。本研究将围绕其中一种方法“二维民族主义”,分析“破墙”的原因,展示“破墙”的特征和影响。
01
“破墙”的原因——矛盾
逐渐获得主流话语权的二次元爱好者需要解决利益与国家认同之间的矛盾,是中国二次元文化“破墙”的根本原因。矛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二次元“不适合孩子”的刻板印象促使老师和家长反抗权威;
2、历史和政治原因导致部分民族主义者抵制日本二次元作品;
3、文化部门为了促进国内二次元的发展,对国外二次元的抵制,干涉了二次元群体的利益。
上述矛盾是早期二次元群体主动回避主流文化、建立“次元墙”的主要原因。但随之而来的是新一代二次元群体的不满,这也引发了“破墙”的问题。
“破墙”的次要因素还有很多,这里有两个:
1、二次元群体数量逐渐增多,已经成为难以忽视的一部分,以至于官方也在尝试利用二次元形式进行宣传;
2、二次元文化市场巨大,资本青睐推动“破墙”。
02
特征分析
本研究选择“二维民族主义”进行分析,理由如下:
1、出现早,比较成熟。它大致出现于2008年,用二维的形式表达2008年4月奥运火炬传递受阻。
2、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中核心价值观之一的爱国主义的融合具有代表性。
“二次元民族主义”的代表作是《那年那只兔子的那些事》(简称《那只兔子》)。通过对“Natu”的分析得到的主要特征如下:
1、二次元文化色彩丰富。 《那只兔子》将中国拟人化为兔子,消费象征性图像;采用“热血”套路,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2.主观感性的解释和表达。 《那只兔子》回避了很多历史争议问题,其解读停留在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上,对重大历史事实鲜有客观评价。
3、与主流文化良好融合。为了迎合主流文化宣扬的爱国主义精神,“那图”的表达方式处理形成了无可争议的一维国家认同,成功连接了二次元与主流文化。
03
“破墙”的影响
以“二维民族主义”为例分析其影响。
积极影响:
1、传播二次元文化的同时弘扬主流价值观,容易被大众接受,减少阻力;向反对者传递二次元群体的价值观和理念,加深对中国二次元社会的认识,有助于消除分歧。
2、利用二次元特征吸引年轻人,向他们宣扬主流文化价值观。
负面影响:
作品中构建的扭曲想象阻碍了对事物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形成,并可能导致激进的民粹主义表达。
可以采取对策来应对这种负面影响,比如创作者提醒受众该内容并非客观事实,与受众相辅相成等。综上所述,这种“破墙”的尝试利大于弊。
虽然它起源于国外,但随着各方的不断努力,随着它与主流文化之间的“次元墙”被破解,中国的二次元文化被赋予了更多的中国特色。 “二次元民族主义”是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二次元交流融合的产物。在弘扬主流文化认可的价值观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群体有机会接触中国二次元文化。网络青年亚文化也给了二次元群体更多宣扬二次元文化的机会和平台,扩大了中国二次元文化的影响力。但其不足之处也需要我们反思。娱乐与严肃的掌控、民粹主义的陷阱,都是需要关注的话题。
总体来看,中国二次元文化方兴未艾,未来可期。
怀念南山的悠闲
原作者|刘子安
编辑排版|王锐
回顾|林悠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