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二次元资本元年激战正酣,BAT如何布局?谁能称雄?
2015年被誉为“二次元资本元年”,这一年里,业界巨头纷纷投入巨额资金,策略手段层出不穷,资本浪潮暗涌不息。那么,这些巨头是如何进行战略布局的?他们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最终,谁能笑到最后?通过分析3家巨头和2个关键要素,我们将揭示2016年二次元经济的发展趋势。
3家大佬资本之战硝烟四起
看BAT如何布局二次元
2015年下半年,市场整体陷入资本寒冬,然而二次元领域的融资却呈现出逆势增长的态势。据艾瑞的数据统计,2014年二次元融资额达到了1.62亿元,而到了2015年,这一数字更是飙升到了5.46亿元以上,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同年8月,奥飞以9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有妖气,此举成为中国动漫行业规模最大的并购案例。在这场二次元资本的较量中,硝烟已经弥漫开来。
作为互联网界的巨头,BAT于2015年正式加入了这场竞争。然而,由于这三家公司的市场定位、资本布局各有千秋,它们在二次元经济领域的策略也各有差异。以二次元经济的核心内容——动漫视频为例,BAT三家公司呈现出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具体如下——
腾讯——垄断用户+出品原创国漫IP
艾瑞发布的《2015年中国二次元用户报告》揭示,2015年二次元用户总数达到了2.19亿,这一数字中包括了6000万的“核心二次元”动漫文化爱好者以及1.59亿的“泛二次元”动漫娱乐参与者。
相较于从电商领域起步的阿里巴巴和从搜索业务发家的百度,腾讯公司凭借其QQ平台及游戏等互动、娱乐业务的起源,天生携带着“泛二次元”用户的基因特质。
腾讯视频的用户群体展现出显著的“泛二次元”特点,其中,一种显著表现是,在娱乐领域,更贴近生活的“青年国漫”成为了流量大户的核心视频来源。与此同时,国内最受欢迎的二次元平台Bilibili(简称B站,其市值已超过17亿人民币)代表了习惯观看日漫的“核心二次元”用户群体。自2015年起,经过大规模融资的B站开始进行品牌重塑,引入了诸如《火影忍者》等众多正版日漫。而腾讯对B站的注资,则实现了对“泛二次元”与“核心二次元”用户的全方位覆盖和绝对掌控。
从“大腾讯”这一视角出发,原创顶级IP的全方位产业链开发始终是其核心战略。腾讯视频推出的动画IP、阅文集团打造的文学IP、腾讯动漫开发的漫画IP、腾讯游戏运营的游戏IP,以及企鹅影业和腾讯影业制作的影视IP,这五大IP共同构筑了腾讯的IP体系,并且彼此之间相互促进与联动。
2015年11月,腾讯视频正式发布了“青春国漫剧场”这一动漫投资新业务。2016年,公司直接参与了14个创投动漫项目,其中不乏与阅文集团共同投资的《斗破苍穹》、《全职高手》等热门IP。产业链的拓展覆盖了动漫、游戏、影视、文学等多个领域。这一举措势头强劲,将内容、市场和商业化策略一网打尽,直指全网领先的“二次元平台”地位。
阿里——深耕PGC+引进日漫IP
相较于腾讯在投资收购时的审慎态度,阿里在2015年10月展现了其“财力雄厚、遇良机便果断出手”的风格,以35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优酷土豆。在此之前,仅仅两个月前,优酷土豆便以3亿人民币的大手笔投资了B站的老对手Acfun(以下简称A站)。与腾讯打破壁垒,重点推广国产动漫的策略不同,优酷土豆坚持投入巨资引进日漫顶级IP如《火影忍者》和《银魂》,并且利用优酷的UGC(用户生成内容)和PGC(专业生成内容)特性,试图实现内部“泛二次元与核心二次元”的全面布局。
百度——版权覆盖+流量为王
爱奇艺,作为百度集团的一员,堪称是率先涉足动漫视频领域的平台。它对国产儿童动画以及日本新番动画等领域的投入毫不吝啬,这为其积累了丰富的内容库。例如,爱奇艺曾以超过2亿元人民币的巨资购入日本热门IP《海贼王》。2014年,随着视频平台PGC内容逐渐崭露头角,爱奇艺也顺应潮流,设立了动漫创投中心。然而,截至目前,该中心仅推出了《灵域》等寥寥数部创投作品。爱奇艺通过大量购买版权并覆盖了片库,同时也在尝试制作动漫IP,从而构建了对二次元市场的布局。
腾讯、阿里、百度在2015年已分别完成了各自的二次元战略部署,那么为何在资本环境严寒的当下,这三家巨头仍旧激烈争夺二次元市场?他们此举背后的动机究竟是什么?让我们通过以下两个关键词来揭示原因,进而揭晓这场争夺战的胜者将是谁。
Keyword 1:
把握关键人群——90后用户
谁赢得了二次元,谁就赢得了年轻人。
谁赢得了年轻人,谁就赢得了未来。
为何企业热衷于争取二次元用户群体?究其根本,这是因为BAT巨头所追求的是那些已经预示着互联网发展方向的年轻一代——90后青少年群体。那么,这些二次元用户究竟有何魅力,让我们通过一些具体数据来一探究竟。
众多青少年群体中,每三个年轻人中就有两个是热衷于二次元文化的用户。
作为电视媒体领域的权威机构,央视在《朝闻天下》这一节目中,对二次元文化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
央视新闻报道,根据艾瑞数据,我国泛二次元用户群体已膨胀至2.19亿,其中90后和00后占据了95%以上。艾瑞的分析揭示,二次元用户中男性与女性比例约为6比4,他们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其中,81%的用户是学生。随着动漫IP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二次元用户群体持续扩大,平均每三个年轻人中就有两个是二次元用户。
庞大的观众基础已转变为二次元产业最坚实的支撑。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揭示,在25至30岁的二次元爱好者中,半数人每年在ACG领域的消费额高达2000元。
众多动漫迷的涌现,二次元消费群体的迅速膨胀,加之政策层面的有力支持,我国动漫产业的总产值正持续上升,预计2016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2)一度被忽视的蓝海用户,动漫用户与影视综艺用户重合度低。
腾讯DMP的数据揭示,母婴、食品饮料、日化以及消费电子这四大关键行业,其受众中90后所占比例普遍超过40%,他们普遍喜爱动漫,且与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的观众重叠度不高,因此90后已成为品牌不可忽视的消费者群体。
Keyword 2:
把握关键策略——识别爆款IP
正如前文所述的BAT在二次元领域的布局,腾讯和阿里均采取了“借助泛二次元和核心二次元平台,培育IP”的统一策略。然而,如何辨别IP、筛选IP、孵化IP,以及如何迅速打造出“爆款IP”,这些因素决定了最终的胜者。
首先,IP必须具备自主性;只有当IP拥有充分的自主性,它才能展现出灵活多变的商业应用前景。
尽管《海贼王》这一日本热门漫画IP在点击量上超越了国产漫画《十万个冷笑话》,然而,由于与日本方面的沟通费用长期居高不下,使得《海贼王》在创作上的独立性相对较弱。因此,关于游戏、周边产品以及广告植入等商业化权益,必须逐一与不同的合作伙伴进行洽谈,而这些努力往往如同泥牛入海,效果不明显。
《十万个冷笑话》这一接地气的原创IP项目,因其原创性质,虽然体量不大,却展现了极高的灵活性和广泛性,这两方面都明显超越了引进的IP。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可以得出原创IP相较于引进IP更具优势的结论。
其次,若要打造出高质量的知识产权,首要任务是关注内容本身;观察我国现状,互联网文学与大型投资商的结合,不失为一种普遍接受的协作方式。
第三点涉及商业模式的转变。首先,依托用户生成的UGC二次创作,推动UGC融入IP主创的PGC环节,从而提前获得市场反馈和粉丝基础积累,对传统的制作与播出模式进行革新,进而提升IP的存活率及市场认可度。
此外,二次元IP为广告主和授权商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价值,诸如创新性的广告嵌入手段、贯穿整个产业链的广告代言合作、为已进入竞争激烈游戏市场的厂商提供的新选择、以及为传统厂商开辟的新授权形象获取途径,这些均构成了“2016二次元经济”所面临的多重机遇。
结语
用户数量高达2.19亿且持续攀升,消费实力也在日益增强,中国二次元经济正稳步向前,势头强劲。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为代表的资本力量纷纷涌入这一领域,使得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战火硝烟弥漫。
通过已实现的“泛二次元与核心二次元”平台战略部署,BAT资本将致力于培育原创的“爆款”IP,以此撬动庞大的90后用户群体,进而构建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竞争力。
腾讯已先行一步,阿里正全力冲刺,而百度仍在摸索前行,究竟哪一家能笑到最后?未来是属于二次元世界的。毫无疑问,2016年中国的二次元经济已迈入爆发阶段,究竟哪一家能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赢家,将是2016年互联网经济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