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丧文化!别让它伤害孩子,家长们快醒醒
这篇文章是我特意为大家撰写的,目的是帮助大家消除误解,或者洞察那些假装悲伤者的真实面目。
在动笔之前,我要强调一点:确实存在众多年轻人真正患有精神疾病。然而,本文旨在探讨那些在年轻群体中流行的消极文化现象,即所谓的“丧文化”,特别是那些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请大家阅读本文时,务必注意这一点!精神疾病并非简单的神经质,更不是年轻人无病呻吟、装模作样。若处理不当,不仅感情受损,更严重的是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家长们,请觉醒吧!
今日我所目睹,有人发帖称其“不属于自身之躯”“身陷囹圄”。从客观角度分析,此乃一种病态心态,精神分析学认为其源于周围压力及不公待遇等因素。然而,我对这一点持有不同见解。
这种思想是青春期过度关注自我,而忽视将思考与个人经历和实际行动相结合,从而产生的虚无主义观念。它表现为内心深处对自我、世界以及一切事物意义的怀疑。这种现象源于对存在主义哲学的过度沉迷,尤其是对悲观存在主义哲学的深入研究。
存在主义哲学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其核心观点可概括为“存在先于本质”。你的个人定义源于你在人生旅途中的经历与体验的累积,而非单纯的主观臆测。人生的意义则源于你的实际生活状况、你的社会角色以及你的梦想(即你的个人定义)。过分沉溺于对这一切的深思熟虑,却忽视了现实社会的复杂多变性(即普遍存在的非恶性混沌状态)和其不可预测的特性,便可能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沼。
虚无主义可作如下阐述:对一切客观真理和主观判断提出疑问并予以否定,无视其存在的合理性,仅仅局限于个人狭隘的思想领域。更进一步地,与人类整体、社会及世界割裂开来,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进而导致精神上的不健康状态。
需要指出的是,虚无主义并非全然消极的哲学观念,然而目前我所接触到的虚无主义均呈现出消极的一面。而积极的虚无主义观念则能辨识真伪,区分是非,它代表了一种独特的存在主义流派。
关于虚无主义,有位网友曾言:思想上应简化,行为上则应丰富。持续行动,确保你的思想与实际生活、经验相契合,避免过度沉迷于抽象的思索,比如人的生命价值等问题。尽量避免深究,通过实际行动积累人生经验,你终将领悟到自己的生命意义。牢记一句名言:“上帝已死。”关键不在于沉思,而在于放手实践。然而,务必避免行恶。
这是一种常见的观念误解,接下来,我将阐述另一种观念上的误区:悲观主义。
悲观主义无需多言,其含义一目了然,解决之道亦广为人知。然而,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是悲观主义的一种变体——犬儒主义。
必须明确指出,此处所提及的犬儒主义并非指古典时期的虚无主义,即所谓的κύων,而是特指现代形式的犬儒主义。
现代犬儒主义主要表现为对世事的不满和玩世不恭,对于社会公告、专家评论以及长辈的言论等,不论其真实性如何,都抱有一种轻蔑的态度。同时,它还秉持着悲观主义的观点,在嘲讽他人和他物时,展现出一种“洞悉一切”的冷漠姿态。
对于这类情况,无论我如何开导,都显得徒劳无功;唯有通过亲身经历磨难,深入社会现实,才能逐渐摒弃身上那些文艺青年的不良习气。
说了这么多,有人会问:这和丧文化有关系吗?
有。
丧文化本质上是对这种思想的一种扭曲展现,一种广泛传播的潮流,比如自残等现象,甚至有人专门为了这种行为而采取行动,这与真正的抑郁等精神疾病截然不同,而且这种行为是完全错误的!对于那些可能会看到这篇文章的人来说:这并不能使你持续与众不同,没有人愿意与那些消极的人交流!无论你多么与众不同,最终你还是在伤害自己,你终将走向成熟,届时你将因过往的所作所为而感到羞愧,就如同你不愿意让别人看到你孩提时代的日记本一般。
这种思想观念的起源究竟在何处?事实上,并非源于手机和网络,亦非源自日韩文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当代青春期少年内心的那份空虚。
这是一个变革迅猛的时代,今日备受青睐的事物,明日可能就会消失无踪。正值青春年华的青少年,正处于人格和世界观塑造的关键时期,然而,这个变化极快的时代却让他们感受到了一种断裂感。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虽然我对心理学所知甚少,不便在此班门弄斧,若有对此有深入了解的专家,欢迎在评论区给予指导,我将不胜感激——存在一种可能性,年轻人可能会走向极端,进而催生了现下的极端丧文化现象。
或许有人会提及“二次元文化”与“宅文化”,实则它们不过是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下,娱乐文化的一种新兴表现形式,本质上与歌舞、各类读物并无二致。有人将此类文化视为文化入侵,实则这是对概念的误解,文化入侵是指对语言文字及历史的侵犯,而二次元文化作为一种兴起不足三十年的新兴流行文化,又怎能对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产生动摇呢?不过这充其量只是年轻人闲暇时的娱乐活动。中央也明确指出,热衷于二次元文化的人并不等同于所谓的“汉奸”,在面临真正的国家利益问题时,他们必定会站在国家这边。因此,我们无需对此过度解读。
因此,我们必须让孩子体会到世界的天然魅力,唯有如此,那些迷失方向的孩子才能深刻意识到自己的过失,才能找到回归正途的道路。单纯的说教只会加剧矛盾,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