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动漫迷谈日本动漫影响力,近年难见现象级作品?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日本动漫作品,几乎人人都能列举出若干部耳熟能详的例子,其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由此可见。26岁的杨明明是一位资深的动漫爱好者,她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大约在2009年那段时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飞速进步,她开始接触日本动漫,并且成为了《名侦探柯南》的忠实追随者。她注意到,日本动漫后来不断涌现出一些极具影响力的作品,并且成功建立了电影制作、周边销售等动漫产业化体系,但是最近两年,日本动漫中虽然偶尔会有一些小范围受欢迎的作品,却很难再看到像《名侦探柯南》《哆啦A梦》《灌篮高手》那样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了。
日本动画协会于2021年11月公布的《动漫产业报告2021》显示,日本动漫行业在过去十年间持续扩张,然而这一增长态势因新冠疫情的爆发而遭遇阻碍。2020年,日本动漫产业的市场体量达到2.4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178亿元),但与2019年相比下滑了884亿日元,降幅为3.5%。
日本动漫行业近年难以诞生现象级佳作,缘由何在?在东京一家动漫游戏企业任职的刘元舜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尽管每年仍会诞生几部相对成功、备受瞩目的作品,例如《间谍X过家家》《莉可丽丝》等,但日本动漫行业整体发展现状已不复昔日之兴盛,衡量作品价值的标准也随之改变。人们过去常以画面水平、故事情节、声音效果等标准来评价一部动画是否出色,如今却更倾向于参考网络社交平台上的热度来衡量。
邹龑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日本动漫产业如今不再像过去那样兴盛,这与纸质杂志的衰落也密切相关。以往,读者购买一本纸质杂志时,不会只关注《灌篮高手》这一部作品,还会顺便浏览其他内容。因此,头部作品能够带动其他作品不断探索,最终催生出更多优秀作品。然而,在新媒体时代,读者上网时只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无法带动新作品的产生。日本动漫产业的核心问题在于创新变得更难了。”邹龑说。
日本动漫市场整体规模呈现收缩态势,这种趋势在具体企业层面也有所显现。根据《日本经济新闻》所载内容,调查机构日本帝国数据银行今年8月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揭示:在参与调查的309家动漫制作企业中,有39.8%的公司在2021年度的最终结算中出现了亏损,这一亏损企业的比例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饭岛大介作为日本帝国数据银行信息统合部的负责人指出,日本动漫制作公司的从业人员整体年龄在四十五岁左右,这些骨干人员将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逐步离开岗位,然而新人的补充却暂时无法满足需求,导致日本动漫制作行业的整体水平有可能会出现下滑。
刘元舜谈到,一部优质动漫需要众多专业人士协作才能完成,所以投入的人力成本很大。然而日本动漫产业目前收益不高,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加入这个领域。他指出,如何持续招揽人才,一直是许多日本动漫制作企业感到困扰的问题。如今,许多年轻人投身这个行业,更倾向于是因为对动漫本身怀有浓厚兴趣。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