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的意思 (索引是干什么用的)
本文目录导航:
索引的意思
索引意思是指检寻图书资料的一种工具。
1、索引介绍
在关系数据库中,索引是一种单独的、物理的对数据库表中一列或多列的值进行排序的一种存储结构,它是某个表中一列或若干列值的集合和相应的指向表中物理标识这些值的数据页的逻辑指针清单。
索引的作用相当于图书的目录,可以根据目录中的页码快速找到所需的内容。
索引提供指向存储在表的指定列中的数据值的指针,然后根据您指定的排序顺序对这些指针排序。
数据库使用索引以找到特定值,然后顺指针找到包含该值的行。
这样可以使对应于表的SQL语句执行得更快,可快速访问数据库表中的特定信息。
当表中有大量记录时,若要对表进行查询,第一种搜索信息方式是全表搜索,是将所有记录一一取出,和查询条件进行一一对比,然后返回满足条件的记录,这样做会消耗大量数据库系统时间,并造成大量磁盘I/O操作;
第二种就是在表中建立索引,然后在索引中找到符合查询条件的索引值,最后通过保存在索引中的ROWID(相当于页码)快速找到表中对应的记录。
2、索引发展历史
主要功能是为人们准确、迅速地获得文献资料提供线索性指引。
常见的索引主要有报刊论文资料索引、文集篇目索引、语词索引、文句索引、关键词索引、专名索引、主题索引等。
索引最早出现于西方,主要是中世纪欧洲宗教著作的索引。
18世纪以后西方开始有主题索引,至19世纪末,内容分析索引被广泛使用。
中国的索引出现较晚。
一般认为,明末傅山所编的《两汉书姓名韵》是现存最早的人名索引。
清代乾嘉时期,章学诚曾力倡编纂群书综合索引。
20世纪20年代,随着西方索引理论与编制技术的传入,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索引编制与研究才蓬勃展开。
1930年钱亚新发表《索引和索引法》,1932年洪业发表《引得说》,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索引理论、技术已迅速发展起来。
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技术被运用于索引编制。
此后,机编索引的大量出现,使索引编制理论、技术、索引载体形式发生了深刻变革。
SQL标准中没有涉及索引,但商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一般都支持索引机制,只是不同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索引类型不尽相同。
索引已经成为关系数据库非常重要的部分。
它们被用作包含所关心数据的表指针。
通过一个索引,能从表中直接找到一个特定的记录,而不必连续顺序扫描这个表,一次一个地去查找。
对于大的表,索引是必要的。
没有索引,要想得到一个结果要等好几个小时、好几天,而不是几秒钟。
索引是什么意思
索引,实质上是数据库中的一种特殊数据结构,它就像书籍的目录,对表中特定列或多列的值进行物理排序,形成一个包含值的集合和指向这些值在物理数据页的逻辑指针列表。
通过索引,我们可以快速找到所需数据,就像根据图书目录找到相应页码一样,显著提升了数据查找效率。
索引的主要作用包括:首先,它能加速数据检索,尤其对于频繁查询的列;其次,它有助于维护表之间的引用关系,确保数据一致性;此外,对于排序和分组操作,索引可以减少所需的时间。
索引类型大致有三种:普通索引,不设定唯一性限制;非聚集索引,表记录的物理顺序与索引顺序可以不同;以及修改索引,允许对已有的索引进行重命名等操作。
在使用索引时,需要注意到:任何列都可以作为索引的基础,但并非所有列都适合;建立索引前应进行性能测试,以评估其对查询性能的影响;同时,过多的索引会增加数据库的维护负担,因此应适度使用,避免过度索引。
了解索引的工作原理和使用策略,对于优化数据库查询性能至关重要。
更多详细信息可以参考网络百科中的索引(数据库术语)。
“索引”是什么意思?
在数据库系统中建立索引主要有以下作用:
(1)快速取数据;
(2)保证数据记录的唯一性;
(3)实现表与表之间的参照完整性;
(4)在使用ORDER by、group by子句进行数据检索时,利用索引可以减少排序和分组的时间。
1.大大加快数据的检索速度;
2.创建唯一性索引,保证数据库表中每一行数据的唯一性;
3.加速表和表之间的连接;
4.在使用分组和排序子句进行数据检索时,可以显著减少查询中分组和排序的时间。
1.索引需要占物理空间。
2.当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增加、删除和修改的时候,索引也要动态的维护,降低了数据的维护速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