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二次元》开播从前人“尸骸”自信出征
5月23日晚,网络综艺《我爱2D》正式上线。 作为国内首档二次元选秀节目,该节目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和二次元爱好者的关注。
二次元文化消费群体的购买力从未被低估。 国内二次元消费群体数量已达2.6亿。 这个数字甚至是二次元文化发源地日本人口的两倍。
“二次元”因其巨大的吸资潜力,成为文化巨头的投资标的。 2015年以来,至少有17档二次元网络综艺进入市场,但播出数据普遍很差。
不过,从今年4月开始,《我爱2D》(腾讯视频+洛水传媒)、《次元明星计划》(水晶荔枝+芒果TV)、《超次元偶像》(优酷+芒果娱乐)三档2D节目综艺节目密集上映,制作公司均为行业巨头。
是对尚未开发的二次元综艺市场的又一次考验,还是吸取了前辈“尸体”的教训后的自信出发? 或许我们可以从首部推出的《我爱二次元》中找到一些答案。
《我爱2D》简直就是一档针对2D达人的选秀节目。 它与以往二次元综艺的显着区别就体现在嘉宾的选择上。 以前二次元综艺的嘉宾都是二次元文化圈的明星,外人根本不认识他们。 这也使得节目本身过于垂直,只能吸引少量的二维观众,缺乏向三维延伸的能力。
《我爱2D》不仅选择了2D文化圈的明星作为参赛者的领军人物(性质类似于歌唱选秀节目中的导师),还邀请了陈赫和孙艺洲两位3D明星加盟节目。
从首期节目来看,这两位三维嘉宾的选择不仅考虑了嘉宾设置的平衡,也对吸引三维明星粉丝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陈赫是三维明星,对二维非常了解。 他是二次元和三维节目之间的重要桥梁(类似于近年来频繁出现在各大漫画展会上的明星coser王东城)。 他添加了二维网络多样性和现实世界连接。
孙艺洲是一个不懂二次元的三维明星,但他却有着陈赫所没有的重要作用,因为他其实是所有不懂二次元的三维观众的化身。
节目中他从旁观者的角度提出的一些问题,正是三维观众感到困惑的地方。 他对二维才艺表演的反应是真实的,并且与三维观众产生共鸣。 从突破维度障碍、引导人们关注多元文化的深层角度来看,孙艺洲才是真正的桥梁。
虽然《我爱2D》吸取了以往失败例子的一些教训,但它能否超越以往的网络综艺,真正突破次元壁垒呢? 还是无法逃脱二次元群体圈地自娱自乐的后果? 从第一期节目来看,虽然节目力求通过二次元、三次元明星的混搭来增加传播力、扩大受众群体,但节目的核心内容——二次元才艺展示,其实是很难吸引三维观众的持续关注。 毕竟,文化界限是真实且不可避免的。
《我爱2D》才艺板块分为歌唱、舞蹈、舞台晚会、不可描述四个板块。 这些选秀节目的内容很多都源自ACG(Animation、Comic、and Game的英文缩写,是动画、漫画、游戏的总称)文化产品。 不了解这些文化产品的观众很难理解和欣赏选手们的才艺表演。 。
巨大的隐形眼镜、夸张的妆容、清晰可见的假发、华丽多变、难以理解的服装,不符合三维观众的审美,无法给他们带来美妙的视觉体验; 一些基于二维“模因”的节目也给三维观众带来了很大的理解困难。
比如,第一期节目中,选手“鹿二胡”用二胡演奏了二次元著名舞曲《浩浩荡荡》和《净土》的合奏,赢得了二次元的疯狂掌声。恋人。 本次表演的一大亮点是,选手们用二胡这种传统乐器,生动地模仿了原曲《强者》中喘息、呻吟的女声。
听到原曲的二次元观众自然就“到了这一步”,而普通的三维观众却因为听不懂而难以欣赏。 这在节目中就有所体现,不懂二次元歌曲的嘉宾孙艺洲以为选手们在模仿马的叫声。
选手团体《邻家恐怖男孩》的舞台剧体现了游戏的更新,表达了对《街头霸王》游戏、街机和童年的怀念。 不玩游戏的观众不会受到影响。 节目中的其他宅舞和舞台剧表演也反映了同样的问题,“圈内人欢呼雀跃,圈外人则一脸迷茫”。
总的来说,与之前的尝试相比,二次元选秀节目《我爱2D》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从弹幕中可以看出,确实有一些根本不懂二次元的三维观众在观看节目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而,更多的二维观众正在消费这个节目并自娱自乐。 “只有懂XX的人才能懂”之类的评论时不时出现。 《我爱二次元》的形式能否吸引三维观众的关注,还要看后续节目的效果。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作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