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客直播史上最高纪录的姑娘,到底有什么魔力?
(☝点击阅读)
这两天,“舒米”们都在疑惑:整个朋友圈都是傅园慧,舒丹老师怎么不说她呢? 舒丹先生不喜欢游泳界的泥石流吗?
事实上,我和朋友们看过傅园慧采访视频的次数并不多,可能也就200多遍。
最新消息是,这位姑娘昨天在映客上做了一场直播,吸引了超过千万人次,创下了映客直播史上的纪录。
这个1996年出生的女孩到底有什么魔力? 是什么让她如此受欢迎?
今天,蜀丹君请来了我的朋友、写过很多好文章的《南方周末》评论员朱寻耀,与大家分享他的观点。
▼
里约奥运会开赛以来最大牌的名人,竟然就这样诞生了。
什么?
她,
夺得首金的不是张梦雪吗?
这不是孙杨被霍顿羞辱然后捧回金牌松了一口气吗?
她不是四次夺得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的跳水女王吴敏霞吗?
事实上,她到目前为止只获得了一枚铜牌!
傅园慧凭借她神奇的表情、二维脑回路和无厘头的“洪荒之力”几乎一夜之间席卷了中国主流社交媒体。
整个中国都为这个1996年出生的萌妹子、表情包王、泥石流迷住了。
有趣的是,傅园慧的出现,让几乎所有长期从事这个行业的评论家都陷入了恐慌。 他们原本准备在奥运会上再次提起这个老话题——
似乎与她无关
对于传统批评家来说——
她显然与国家制度无关,她的走红不是金牌崇拜的产物,她也不是中国人民民族主义狂热捧起的明星。 无论如何,评论家的陈词滥调与她无关。
对于主流来说——
她的存在也是令人尴尬的。 这个女孩倒是挺可爱的,但她在职业生涯中似乎并没有做出什么能与徐海峰、李宁、邓亚萍等奥运老将相媲美的惊天动地的事情。 过度夸奖她不是有错吗?
所以,你看到的情况是——
当局不知道该如何处置她
传统批评家不知道
于是大家一起尴尬又着急
这个女孩就像是从女娲留下的灵石中跳出来补天的孙悟空,在浩瀚的宇宙荒野中,活泼、妖孽、肆意;
仙界、魔界、人界,都是第一次面对这种仿佛来自外星球的生物,都不知所措。
我只能说你们国家的批评太陈腐,主流舆论反应太慢。 也就是说,整个主流社会都面临着一种源自互联网一代(90后、95后、00后)的趋势。 作为青年亚文化群体,他们仍然沉浸在传统的思维逻辑和评价体系中。
他们缺乏理解这一代人的愿望,也有不屑理解的傲慢。
傅园慧为何如此受欢迎?
主流的解释是她打破了民族主义的僵化面貌。
以前,中国运动员接受采访时,无论多大年纪,都能一秒变身外交官。 他们矜持、严肃、无可挑剔,很少有气质的释放。 然而,傅园慧的个性化语言和表达完全无视传统套路,自然不带任何装饰。 她的自由气质与中国社会个体解放的潮流相呼应,因此产生共鸣。
对于这个解释,我想说——
不能说不好,但是很不好,很轻,很自以为是。
中国人民的个体解放和自由化潮流早已超出了这两代人的事情。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奥运会上,出现了许多既有高水平又有超强个性的运动员。 邓亚萍、刘翔、林丹、孙杨都不敢发声,敢于评论,敢于展现自己的气质,不敢按套路打球。 个性化对于本届奥运会来说并不新鲜。
另一种说法是——
总的来说,中国运动员,或者说中国奥运会的历史,给人的感觉是悲伤和痛苦的。 就连幸福也是“痛苦压抑后的释放”,是“民族苦难历史记忆的释放”。
我想说的是——
这更是老生常谈,也是解释中国体育现象时最常见的解救民族疾苦的理论。
我在历史层面上并不反对这个理论。 中国确实背负着东亚病夫的历史包袱,有证明自己的冲动。 然而,这种试图重拾民族自尊的心态并没有在中国体育和中国国力的双重强盛历史中得到体现。 中国逐渐变得和平。
北京奥运会是一个转折点。 此后,中国人的百年心结基本解开了,至少在体育领域是这样。
这就是为什么我批评评论界面对于傅园慧的处理束手无策,充斥着陈词滥调:
批评者根本缺乏解释能力和研究动力。 随意地输入熟悉的理论确实令人失望。
那么我告诉你,傅园慧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首先,傅园慧的走红是一个意外。
如果那天她在采访中没有说出那句经典的话,如果央视导演没有给她预留这么长的采访时间,我们还会在里约这么无聊的地方,看着一群人发出无聊的声音。林丹身边。 每隔几天想一想,看看你赢得了多少枚金牌。 没有人会关注一个叫傅园慧的女孩,因为她从来都不是金牌热门。
然而,她看似偶然的信号为何会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是因为这背后有一个系统性的原因和必然性。
我的解释是,这是因为社交媒体主导了中国舆论,社交媒体的整体审美和传播G点越来越二维化。
有必要解释一下第二维
(即二维世界,如动画、漫画作品)
▽
在我看来,第二维度不仅指机械的虚拟世界,还指在这个虚拟世界中形成的独特的话语体系、审美体系、语言体系、表达体系甚至价值体系。 它的本质是三维世界的想象,即去除现实维度后的现实世界。
漫画、卡通、小说、游戏以及一些影视剧都在进行二维构建。
大多数年轻人,尤其是90后、2000后,几乎生活在二次元中,而他们的父母显然在三次元世界中更有安全感。 如今的中国,整个社交媒体已经越来越被二次元文化占据,因为它是年轻人的文化,年轻人在成长,他们的亚文化最终也会成长。
傅园慧是二次元世界里第一个撞到G点的人。
各种社交工具上的微信公众号图文、表情、动画都是典型的二维载体。
傅园慧的恶魔表情,与表情融为一体的恶魔笑声,与笑声融为一体的恶魔大脑旋转,都完全符合二次元世界的审美体系和身份体系。
对于傅园慧的二次元粉丝来说,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意义!
“洪荒之力”这个词能解释什么呢?
不要谈论时代或政治。 傅园慧是我们世界的。 当我们看到她时,我们就能集体高潮。 就是这么简单。
意义消解
感官的愉悦
虚拟社交互动中的人类意识
二维世界中的点有时对于三维世界中的人来说并不容易到达。
从终极意义上讲,二维世界与现实世界不存在根本冲突,也无法取代现实世界。 它实际上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
当然,沉浸在二维世界中的人可能会做一些奇怪的事情,但总的来说,即使是年轻人也能快速在现实和虚拟之间切换通道。
第二个维度的影响其实是更微妙的方面,比如语言习惯、社会风格、审美趣味、阅读兴趣等。 当然,它也会模糊人们的现实感。
毕竟人都有一定的时间。 如果你在一个世界呆久了,你就无法适应另一个世界。
我想说的是,随着二次元世界的人越来越多,未来这个世界一定会出现一些奇怪的社会热点。
三维世界中的人们不必想当然地从传统的角度来解释它。 意义和传统本来就不属于后现代性。 在二维世界里,他们可能只需要解体、戏仿、无意义和脱离现实的虚幻之美。
我猜傅园慧本人就是一个二次元生物。
中国体育代表团中大概不少90后都像她一样,但依然遵守三维世界的现实规则。
大家并行的做着自己的事情,却没想到,傅园慧这个全身每一个细胞中出现的二次元人,让三维世界的大人们都傻眼了。
这是二次元文化逆袭主流的一个极为成功的案例。
你们这些奇怪的叔叔们,就觉得傅园慧可爱吧。 不要误入那个奇妙的二维世界。 这不是你玩的地方。
舒丹君说
“舒米”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原本小众的二次元美学,正在悄然影响着主流文化圈:
以前你知道四大门户网站豆瓣、知乎,但现在你会发现,很多话题都是从“二次元人”聚集的A站、B站开始流行起来的;
昨天,偶然看到壹心理学创始人黄伟强先生发表的一条评论,我觉得很有见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