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的披甲率为何没有日方那么高?
大甲的大袖一般比小袖更细、更笨重,打理起来比较困难。 上述缺陷可能会更加明显。
另一方面,蒙古重骑兵也是由小块制成的铠甲组成的。 从防护面积和形状来看,蒙古铠甲明显比大铠甲覆盖得更严密,贴合度也好很多。
但蒙古人的装甲率可能没有日本人高。 你怎么能看到它?
一方面,蒙古人在外作战,远洋运输铠甲并不方便。 另一方面,很难调集大量重甲骑兵前往朝鲜海岸。 参加战争的许多士兵不是蒙古人,而是汉人和朝鲜人。
这些现场招募的士兵的装甲覆盖率自然不如蒙古军主力。
▲左为日本射箭练习,右为蒙古射箭练习
论武器,那个时代的武士讲究“弓马之道”,使用一人高的弓。 蒙古人使用的弓较短。
双方虽然都依靠弓箭和马匹,但战斗方式却截然不同。 日本武士喜欢连发射击,精准狙击对手。 蒙古人发起掩护火力打击,一排人齐声射箭。
蒙古军队还拥有许多跨越时代的先进武器,比如火药武器、回火炮等等。 但也要看到,蒙古军在两次入侵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实现登陆,很多大型武器的威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日本现代射箭比赛,铁盔日本弓箭手和他的箭。 在相同的拉力和箭重下,日本弓的威力比英国长弓大。
日军双方多次发生肉搏战。 从肉搏战来看,日本刀比蒙古刀更胜一筹。 有夸张的记载,元军的大刀和日本刀互相砍伐,一碰就断。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日军虽然有很多劣势,但仍然可以与蒙古军抗衡。 日军打败元军绝对不是单靠“神风加持”。
02. 攻击蒙古军团
您如何评价描写元日战争的作品的思想? 那么至少我们必须首先定性元日战争。
笔者认为:对于日本人来说,蒙古人就像漫画《进击的巨人》中的巨人一样,吃血、杀人、无法交流。 蒙古人唯一能听懂的语言是长弓和巨箭的咆哮声,与他们讲道理的首选方法就是先把他们赶回大海。
对于武士来说,好的圆寇就是死的圆寇。
▲忽必烈远征日本
你怎么能看到它? 看看蒙古人对日本的态度。 忽必烈征服了大部分已知世界,意图吞并八荒之后,变得越来越嗜血暴力,热衷于杀戮。 对日战争充分展现了此时蒙古人的残忍和疯狂。
在普通人眼里,日本就像鸡肋一样鸡肋。 忽必烈为何执意要除掉它? 急不得吃热豆腐啊! 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几百年前入侵高句丽的隋炀帝,或者数百年后入侵苏联的希特勒。
事实是:一个不公正的暴君始终只追求永远当皇帝的虚名。 所谓忧民,就是怕几天之内“水翻船”; 一个不公正的国家,从来只想享受野蛮人的崇拜。 幻梦,所谓富国强军,就是可以理直气壮地喊出“纵然远去,必杀之”的资本!
蒙古统治者就是这样一群人。 征服就像毒品。 他们接受得越多,就越上瘾。 哪怕他们拥有数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他们也不会放过海对岸的小岛。 忽必烈多次派使者到日本。 面对霸道条件,日本以“无理”为由拒绝接受。
从1271年建立元朝称帝那一刻起,忽必烈的野心就愈加嚣张。 他们不顾谋士的阻拦、勇士的严阵以待、先锋队的严阵以待,绕着朝鲜半岛转了一圈,也没有发现优质马场的报告。
▲忽必烈汗(1215年9月23日—1294年2月18日)
忽必烈认为,统一日本是实现元帝国崛起的重要任务。 元帝国想要在国际事务中拥有发言权,想要打压其他国家,所以不能允许一个岛国唱反调!
由此,忽必烈开始了强军计划。 与过去蒙古军团武装到牙齿的时候相比,现在整个蒙古帝国都在忙着建设粗制滥造的工程。
蒙古作为陆地霸主,对海战还是陌生的。 为了打造远东第一支舰队,很多人被欺骗“成为大元帝国996的一员是福气”,加班加点建造。 最终的结果是:考古发现表明这些船只不适合航行。
忽必烈根本不懂造船,但他却渴望成功。 被元人逼迫的汉朝工匠,积极性不大,只是敷衍了事。 建造的船只大多数是内河航行的平底船。 不知道忽必烈看到万帆驶向蔚蓝大海时作何感想?
▲元帝国首次征服日本
你认为自己受到了上天的眷顾,还是认为蒙古帝国拥有日本以前没有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地压榨其他民族? 作者并不知道这一点,却被他的傲慢逗乐了。
俗话说,一个人不可能在同一个地方倒下两次,但元军却可以两次被风暴吞噬。 是什么蒙蔽了蒙古人的眼睛?
过去,蒙古人的军纪非常严格,出征前都会检查每一个细节。 后来,这些舰艇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巨大的设计缺陷。 第一次跨海战役中,蒙古人退到海上的一个原因就是遭到了战士的抵抗。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弓箭等物资没有了,只能撤退回国补充物资。
▲日本为防御元军再次入侵而修建的“元口炮台”
过去,蒙古人非常重视情报,善于利用各国内部矛盾联合起来。 然而,在第二次跨海战役中,他们甚至忽视了日本调集了大量士兵,筑起足以阻挡登陆部队的石墙的重要消息。 十万大军分两路渡海,拥有巨大的数量优势。 然而两拨人马却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窜,最终被一一击溃。
从历史上看,一次发射数万人是一件大事。 忽必烈在人力上并不吝啬。 他的元帝国继承了中原秦社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率”。 在建筑工程中,老百姓的生命就像城墙上的一块砖、投石机上的一块石头。 船上的钉子或木板是消耗性资源。
另外,与前代不同的是,他的元帝国将游牧民族凶猛的狼性注入了传统的秦社会。 从此,元帝国控制下的每一名士兵,都与蚁巢中的兵蚁和蜂群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雄性蜜蜂或雌性螳螂的配偶存在的意义,就是成为通过自我毁灭建立新世界的代价。
▲元军进攻
让蒙古人蒙蔽了双眼的是汉朝的秦制。 蒙古的崛起始于游牧民族为了生存和开拓世界而像野狼一样的掠夺。
然而,元帝国除了像欧洲人那样南征北伐时,除了杀戮之外,无法给自己的领土带来新的东西; 它也不能像满族那样吸收被征服民族的力量为自己所用。
从诞生之初的侵日战争我们就可以看出,元帝国就像狼和狗的杂种,但它没有狼的力量和狗的温顺; 狼的野心和狗对人的统治力的特点融为一体。 一百年后他去世并不奇怪。
▲暴风雨中的元军舰队
如何评价元帝国? 虽然作者不喜欢武侠小说,但我觉得《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对成吉思汗的话确实可以概括:“杀了那么多人,流了那么多血,占领了那么多土地,在到底有什么用?” “当然有好东西,而且也很棒,只是你们南征北战,尸横遍野,有罪无罪还很难说。”
不知道忽必烈在他的超级帝国梦想破灭后,是否还想过他的祖先在蒙古草原上自由放牧的日子。 人死后,只需要一个小小的空间来埋葬他。
当忽必烈和他的元帝国到达权力顶峰时,他们贪婪地吞下了大象。 膨胀起来的大元梦气球,只是被武士刀尖轻轻一刺,瞬间就瘪了,变成了……关于皇帝新装的千古笑话。
03.武士之魂
1274年,壹岐岛。 卫兵平池隆正一遍又一遍地擦拭他的太刀。 周围的士兵虽然看上去疲惫不堪,很多人都缺胳膊少腿,遍体鳞伤,但他们看上去依然坚毅。
撞击城门的声音越来越大。 对于昏昏欲睡的守军来说,这是死亡的鼓声。
孩子们在他身边哭泣,妇女们谈论着幕府的威严,并声称援军很快就会到来。 但平池隆知道不会有更多的支持。 日本现在正处于国破家亡的边缘。 尼菩萨渡河时无法自救。 壹岐岛和对马岛只能自生自灭。
▲元帝国第一次东征
但尽管如此,平隆此刻也没有想过退一步,更何况以当时的导航技术,不可能将岛上的所有居民毫发无伤地带回大陆。 更重要的是,武士的字典里并没有“退却”这个词。 就而言,他们的身后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天皇居住的地方,神国——日本,壹岐岛上的武士没有退路。
他们就像是斯巴达的三百阵亡将士,像螳螂一样挡住滚滚而来的敌人骑兵。 只要能为当地战友争取片刻喘息的机会,他们就死而无憾。
平景龙与身边的战友对视一眼,拿起手中的长弓就冲了出去。
刚走出几步,握弓的手就软了——蒙古人将之前俘虏的老弱妇孺的手掌刺破,奸淫虐待,并用绳子从手掌的孔中穿过,把它们拉在一起,当作人肉盾牌——这是蒙古军队常用的方法,历史上很多地方都有记载。
平井金塔卡知道,在之前的海滩战斗中,战士们的精确射击让蒙古人吃了不少亏,所以才想出了这个肮脏的伎俩。
▲平景龙一家在主城自杀
最终,平井高和他的部下拔出刀剑冲入敌阵,展开肉搏战。 很快,他们就被比自己多几倍的人群吞没了。 平井高嘉撤退到城堡内自杀。
当这些战士的灵魂提升时,他们会看到什么?
他们会看到,在随后的大陆登陆战中,少比家族的武士们充分发挥了“一马出击”的战术,给了最显眼的元将刘富恒(据说身高2.1米)高),面部射液。 蒙古人遭受惨重损失后,进展受到遏制。
▲镰仓将军检阅上阵的武士
他们还将看到,未来会有更多的武士接替他们的位置:在第二波入侵中,对马岛和壹岐仍然充当对抗蒙古军队的前哨; 他们还将看到他们的同事改进了他们的装备:战士们按照蒙古角弓制造了沉重的藤弓,并且将建造一座石墙。 这座极简主义远东长城的坚固城墙将挡住元侵略者的浪潮。
石墙后精心修筑的缓坡,为武士骑马狙击蒙古官兵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最终,一位名叫竹崎信长的武士将他两次卫国的记忆画成了漫画风格的“蒙古攻画”字样。
▲日本海军攻击元朝舰队
在这部传世佳作中,你可以看到,在元侵略者的第一次进攻中,各族勇士相互支援,奋勇杀敌。 在元侵略者的第二次进攻中,将蒙古人赶到海上后,勇士们主动搭上了小船。 进行追击。
小船上的座位都坐满了。 竹崎吉昌多次尝试加入进攻队伍,但均被拒绝。 最后,他终于闯关,加入了突击队。 他激动得连头盔都忘了带。
蒙古两次入侵,元军未能深入日本内地。 他们在海上漂流时遭遇暴风雨,伤亡惨重。 不过,无论有没有这两场大风暴,元军的失败都是板上钉钉的事。
▲日军在海滩上的激战
入侵日本可以说是蒙古人打过的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根本没有体现出武器、战术、组织的优势。
不仅是忽必烈,就连很多现代人也无法理解,一个松散的封建国家为何能够在外敌面前团结起来。
事实上,像元帝国这样的秦式社会,虽然看上去很壮观,但实际上是严酷和残酷的。
但封建制度下的武士阶层,如欧洲骑士或日本武士,却有着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以及对乡村的热爱。 日本和欧洲社会看似松散的组织下,却充满了一种自发的秩序。 和凝聚力。 没有永久根基的游牧民族或帝国的小公民如何能理解这种力量和美丽?
▲元军在惊涛骇浪中奋力求生
所谓神风特攻队,不过是日本寺庙找借口证明自己感动了上天,为抗击元侵略者做出了重大贡献,以向当局索取奖励的一种方式。 然而,失败者将其用作遮羞布,胜利者则将其视为“上帝对自己的祝福”。 光环。 真正保护日本的,并不是和尚所说的神风。
正如游戏《对马岛之魂》中的主角津津通过追寻“引导之风”找到前进的道路一样,武士道就是引导众多日本武士击退来犯之敌的“神风”。
04.坐姿不要太歪
那么,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对马之魂》是否伤害了中韩两国人民的感情?
笔者认为,无论是中国、日本还是韩国,蒙古人都是压迫者。 上述蒙古士兵的强奸、羞辱和掠夺行为不仅在日本屡见不鲜,在中国和韩国也屡见不鲜。
▲关于《对马岛之魂》的疑问
蒙古人入侵日本期间,强行征召了许多中国人和朝鲜人。 当元侵略者第二次入侵时,就连中国人和朝鲜人都被迫缩短孝期,就连囚犯也被减刑,迅速加入了蒙古人的行列。 人类对星星和海洋的计划已经破灭。
所以,只有共同的仇恨,没有“伤情”。
想来想去,笔者还是不明白为什么韩国人对这款游戏感到不爽。 如果对马岛是韩国领土,那为什么韩国政府不表态,只有庆尚南道议会在欢呼呢?
▲韩国禁止销售这款游戏
既然杀蒙古人是对韩国人的侮辱,那么韩国人拍《南汉山城》这样的抗击满族的电影是在侮辱自己吗?
如果说蒙古军队中有很多强征的朝鲜人,那么批评蒙古人就等于批评韩国人,那么二战时日本军队中有很多韩国慰安妇,那么韩国人要赞扬日本皇军吗? 这是一颗玻璃心还是一颗微妙的心?
▲有些人连面子都不想丢
至于那些玩吹哨人的中国人,我想如果他们能遇到一个真正的元朝蒙古人,他们可能会说:你是能处理一流人事务的两条腿羊吗?
事实上,对于我们的祖先来说,他们在“大汗和皇帝”的号召下走上了不归路。
▲文天祥能活吃你
在狭窄的手工作坊或发霉的小屋里,在“左鞭右刀”的包围下,他们体验到了什么叫“被元人统治,只想死”。
他们不会想到,几十万人被扔进海里喂鱼后,“数万村民一起哭泣,即使是鬼,他们也很高兴”。 但他们大概只是希望天上有比赛,对抗元寇,一起加油!
(超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