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少女》:青春期的躁动和热血,一直是影视题材“毒药”
音乐与梦想,青春期的躁动与激情,一直是影视题材的“宠儿”,也是容易因批评与赞扬而两极分化的题材“毒药”。
国产电影中的“青春”,要么是残酷浮躁,要么是黑暗不可思议,没有打斗、堕胎、没有性,还有成年人居高临下、评判的面孔; 或者留给一个秃头男人在酒桌上推着一杯酒。 换个杯子,让杯子互相碰触,发出梦碎的声音……
我们很难在银幕上看到青春的“闪光”。
“闪光少女”就是能够测试“毒”并闪耀光芒的人之一。
《闪光少女》的故事发生在一所音乐学院,该学院分为民间音乐和西洋音乐两个教学区。 两个教学区用铁栅栏隔开。
民族音乐和西洋音乐的学生互相看不顺眼,无事可做就闹事。 只有学习扬琴的女主角陈静迷恋学习钢琴的师兄王文,没有任何反应。
西方音乐学生通常认为自己对民间音乐是冷漠和蔑视的。 为了吸引王文的注意,陈静决定重新组建解散的民间乐队,做一桩大事。 不过,连民乐系的学生都对自己没有信心,更别说他说对陈静有信心了。
于是陈静最好的朋友尤兆建议他尝试窥探502宿舍,这是学校里最神秘的宿舍,这里也充满了学术民间音乐。
502宿舍的由来是什么? 原来502宿舍里住着一群二次元女生——学阮的贝贝、学琵琶的塔塔、学二胡的英在、学古筝的千智大师。
为了撬动这群“民乐奇才”,陈静只能动用他的最后一张王牌——人物。
最后,这支即兴乐队开始敲锣打鼓,在漫画展上获得了很高的人气。 然而在学校里,民族音乐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甚至宣布取消民族音乐的招生。
不服气的民乐学生决定和西方音乐来一把“硬钢”。 结果,他们以《百鸟留凤》的唢呐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并邀请西洋音乐在全市流行的儿童音乐会《紫禁城之战》中演出。 “……
这是打破二维和三维之间障碍的旅程的开始。
“墙”从何而来?
简单来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不同文化之间也是如此,大众文化和小众文化之间的差距就更大了。
电影中用民间音乐与西方音乐之间的铁栅栏来形象地表现了文化之间的差距。 其他学生眼中的502宿舍,体现了大众文化与小众文化的差距。
打一巴掌并不能改变什么,这种隔阂也不是任何一方独立意识的产物。
与大众文化相比,小众文化充满了太多的神秘和未知。 在乌合之众集体意识的影响下,对群体外世界的偏见和误解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加深。
如果小众文化只是把自己锁在自己的象牙塔里,试图以封闭的方式保护自己,只会加深这种误解,加深“有色眼镜”。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502宿舍门上写着“人类撤退”
在陌生人眼中如此,在朋友和家人眼中也是如此。
他们认为应该是这样的,能吃的就是——
吃不上饭,对于很多扎根于自己世界的青少年来说,恐怕是一盆冷水。
我们都曾被大人指责为“不合群”,但我们却对自己的“群体”不屑一顾,甚至认为它毫无用处。
至于他们认可的用处——奥数、小提琴、跆拳道……似乎只要精通各个领域,就一定能成为世界首富。
在世人眼中,财富、地位和尊重就是成功。
就连爱好也分为三链、六链、九链、鄙视链。
但无论是兴趣还是文化,都没有人站在制高点,所以没有什么优越感或者自卑感。
音乐节上,由这群“怪人”组成的“2.5次元乐队”大放异彩。
或许《闪光少女》对于二次元文化的刻画并不是那么真实准确,甚至还包含着对人物的夸张和象征性的描述。
但至少,通过《闪光少女》,向主流流行文化传递了一个信号:二次元不是怪物,小众爱好也不逊色于任何人。
无论是二次元、古风、还是民乐,这个世界五彩斑斓的色彩之美,正是因为它不将每种色彩分开。
张嘉佳在《从你的世界路过》中说过:看到新鲜的东西就别说做作。
别看到二边的笑话就说你疯了。
看到文风就别装X了。
看到诗不要抱怨。
当你看到意识流时,不要说自己愚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 如果你不喜欢它,那只能说明它不是为你准备的。
你不必接受它,这就是自由。
但蔑视和批评,转向另一种世界观,只能表明你的无知和专断。
我一直认为“奇怪”是一个褒义词。 它与这个世界不同。 这不是一件伟大的事情吗?
过着平庸的生活,让世界变得黑白分明、毫无生气,这难道是一件好事吗?
希望《闪光少女》的光芒能够唤醒那些不肯听、装睡的人们。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