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博雅,湖光塔影,构成了北京大学最经典的校园风景
无名的博雅与湖光楼影构成了北大最经典的校园风景。 在中国这样的顶尖大学里与顶尖学者一起学习日语是什么感觉? 本期我们采访了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金勋、马晓兵教授、李其南副教授、翁家辉以及学生代表聂小萌。
金勋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
理由一:前身京师同文博物馆已有70年悠久历史
北京大学日语教学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北京师范大学同文馆时代(1862-1902)。 1924年,北京大学增设“东方文学系”,专修日语,周作人任系主任。 1946年“东洋语言文学系”成立时,“日本朝鲜语言文学组”正式成立。 1949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日语专业本科生。 是中国大学最早的日语专业,也是我国最早的日语语言文学硕士专业之一。 1号(1978年),1986年成为我国第一个日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理由二:师资力量雄厚,专业各异
据李启楠老师介绍,日语系目前有15名专职教师,全部拥有博士学位,有在日本留学或任教的经历。 我们还聘请日本外教,为本科生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教授日语视听、听力、口语、会话、发音课程。
北京大学日语系每年招收本科生20人左右,实行小班精英教育。 此外,每年招收学术型硕士生约5名,翻译硕士生约30名,博士生6-7名。 “在本科教育阶段,大一、二年级大部分都是基础课,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到了三、四年级,学生开始教授了更多有关日本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课程。”李其南老师说,“日语系师资力量雄厚,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特长,在日语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例如,金勋老师主要研究日本宗教、思想史、日本民俗学,而滕俊老师在茶道和茶文化研究领域非常有名。还将讲授《日语概论》、《日本文化概论》、《日本现代文学史》、《现代文学作品选读》、《日语翻译》等课程。 “汉语”和“汉译日”课程。
充满活力的翻译硕士毕业生(学生刘畅提供)
理由三:日语学科设置最全面的翻译硕士异军突起。
“北大日语系目前有日语、日本文学、日本文化、翻译四个学科领域,也是国内同行业中学科最齐全的。” 金勋老师说道。 2011年12月,北京大学日语系获准增设日语翻译专业,开始招收翻译硕士(MTI),并成立日语翻译教研室。 负责翻译硕士的马晓兵老师表示:“我们送走了三批翻译硕士毕业生,他们也通过北大的平台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以今年的毕业班为例,不少学生在口译比赛等专业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我们在国内外也形成了固定的实习基地,如软银、资生堂、沃克斯应用等。日本我们在日本也有暑期实习项目,还和中国的人民网、新华网等单位达成实习协议,很多学生也申请到日本著名院校继续深造。东京大学等大学,甚至去英国、荷兰等欧洲国家就业情况也非常乐观。 比如,今年毕业的三期学生基本会在春节前确定。 有的学生考取公务员进入系统,如外交部、商务部; 有些学生就职于软银、资生堂、野村证券等日本知名企业。”
翻译硕士口译班学生刘畅今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即将到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工作。 她说:“在MTI这样注重实践技能的学科中,我们的中日口语和书面翻译能力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教授课程的老师都是翻译行业中最优秀的。 先锋专家,日常使用的培训设备也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各种工作场景,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第十二届北京大学国际文化节
理由四:国际交流遍布全球
北京大学日语系与日本多所著名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关系。 目前与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明治大学、法政大学、九州大学、名古屋大学等签订有校际交流协议。 “只要学生愿意,本科学习期间可以去日本做交换生半年到一年。” “有些学生也选择利用寒暑假参加学校其他项目,因为辅修或双学位课程比较多,我们每天都有短期交流。”李启南老师介绍。目前担任本科生班主任的她表示,学生对于去日本留学作为交换生并不满意,“学校和学生团体会提供很多机会,很多学生也会选择去欧美国家。 比如上一届的一些同学利用暑假去巴西、新西兰等国家进行短期交流。”
因此,每年都有很多日本学生来到北京大学。 学校设有中日文化交流协会等社团,定期为全校学生组织中日文化交流活动,举办中日学生歌曲大赛、日语配音大赛等。聂晓萌同学介绍: “中日文化交流协会每学期初都会举办交流活动,组织中日学生结成语言伙伴,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课堂之外与日本学生进行交流。” 始于2004年,北京大学国际文化节是每年秋季的一大活动。 国际文化节期间将举办游园会及展台展览、舞台表演、留学生演讲比赛、留学生十佳歌手大赛、摄影大赛等活动,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参加参与。 中国学生可以报名与国际学生一起准备和展示,并邀请各国大使到场。
“高端日本动画讲座”现场(古市雅子先生提供)
理由五:大学的学术氛围
翁家辉老师在北京大学本科至博士学习,毕业后留校日语系任教。 北大的学术氛围给她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去其他学校的时候,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这大概就是北大良好的学术氛围吧。校园里每天都有各界名人的讲座,学生们也有讨论和交流。”在校园。” 事实上,讲座是大学的重要学术资源。 也是学生开阔视野、把握学科发展、聆听不同学术观点的重要窗口。 浏览北大未名论坛网站,可以看到学校里每天都会举办各种大大小小的讲座。 李其南老师也表示:“我真的要感谢北京大学,它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人文气息浓厚,在文史哲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这是国内任何大学都不具备的。”
北京大学日语系每年还邀请日本语言、文化、文学等领域的学者、专家来系讲学或进行学术交流,其中包括金田一晴彦、加藤一跃、大江健三郎. 同时,日语系学生还将参与讲座的组织和准备,甚至可能有机会担任著名学者和院系领导的翻译。 此外,日语系翻译硕士目前开设“日本企业文化”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日本企业文化。 马晓兵老师介绍:“我们每月至少邀请一次软银、资生堂、日立、松下等日本知名企业负责人给学生讲课。”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动画图书馆(古市雅子提供)
理由六:动画资源首屈一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日本动漫,二次元文化也成为很多人选择学习日语的原因。 当高材生遇见二次元,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对于这些动画爱好者,北京大学日语系给予了大力支持。 自2010年起,日本语言文学系每年与日本明治大学合作举办两届“日本动画高端讲座”,邀请日本动画界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学者来讲学。 此前,活动已邀请了动画电影《美少女战士》导演几原邦彦、《机动战士高达》导演富野由纪、“漫画之神”手冢治虫的长子、“初音之父”手冢治虫伊藤美久、日本著名作曲家、音乐制作人菅野洋子等日本动漫界知名人士也以动漫文化为窗口,促进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
2013年,在第五届“日本动漫文化高端讲座”活动上,明治大学副校长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共同宣布,北京大学即将筹建北京大学分院国际漫画图书馆。 2014年,北京大学动画图书馆开馆。 据金勋先生介绍,动画库中目前有2万多部日本原创漫画,其中大部分都捐赠给了日本明治大学。 还配备了桌椅、电脑和一些动漫人物模型。 动画图书馆也成为北大动画爱好者的活动基地。
另外,在北大,说起动画,大家都会提到元火动画社这个名字。 元火动漫社成立于1998年10月28日,是北京大学的老社团,已有17年的历史。 元火动漫社最初是由几位漫画爱好者发起的创作者俱乐部。 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包括动画、游戏和轻小说欣赏、放映、cosplay、同人制作、电脑技术等活动的综合性爱好。 社区。 元火动漫俱乐部拥有众多会员,定期举办各类动漫放映、cosplay表演、晚会等活动。
未名湖风光
理由七:北大代表着无限的发展可能性
思想自由、包容。 这句八字校训生动地体现在北大课堂上,甚至在每一个北大人身上。 在北大校园里,有一首民间校歌《未名湖是一片海洋》传唱不已。 正如歌名所说,北大就像一片包容万物的大海。 日语系大四学生聂小萌说:“在北大,你将拥有无限的可能性。” 上课是北大的老传统。 查看课程表,任何教室的门都是向所有人开放的。 外部院系的学生挤满了教室。 这种事情在北大早已屡见不鲜。 同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广泛的校内选修课程,以及各种辅修和双学位课程。 跨学科和重大变化是很常见的。 “日语系也有很多转学生,比如德语专业、印地语专业,甚至还有物理、化学专业的学生。有的学生提前自学日语,甚至转学后可以直接上课。” 李启南老师说道。
“在这里,你会慢慢发现自己新的潜力。” 翁嘉慧老师说:“有的同学在大三留学的时候接触到了日本的法律知识,非常感兴趣,毕业后就报考了东京大学法学部。后来,有的在日本当了律师,有的学生毕业后去意大利学习奢侈品管理,现在是时尚杂志的编辑。”
北京大学还有数百个学生社团。 每学期伊始,繁华的三角地带都会举行一场盛大的招募活动,被称为“百团大战”。 文学社、无伴奏合唱团、自行车协会……甚至流浪猫关怀协会、素食协会,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兴趣。
理由八:燕园充满爱心,人才济济。
几十年来,北京大学日语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他们活跃在外交、教育等各个领域,为国家发展做出了贡献。 比如,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前国务委员唐家璇,前驻日大使徐敦新,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王小贤等。黄河月在胸。 受学校“包罗万象”的自由氛围影响,北大日语系的学生在毕业目的地的选择上也显得更加开放,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据李启楠老师介绍,日语系本科生毕业后,班里基本上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找工作,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在家读研,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在国内读研。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但国家不限于日本,每年都有不少学生选择去欧美留学。
此外,外交部等中央部委每年都会从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日语系选拔优秀学生。 综合成绩最高的学生可以赴日本学习一年,回国后参加外交部组织的公务。 参加考试。 通过考试的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部委工作。
燕园情如千结。 张璐是2012级本科生,今年是大四学生。 毕业后,他将在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继续攻读经济学和管理学硕士学位。 张璐认为,北大日语系与其他外语院校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学生的综合提升。 “第一,北大学科门类齐全,除了日语之外,还可以学习其他专业。很多日本学生主修经济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双专业。第二,北大每天都有很多讲座、演讲。讲师通常都是各个领域的杰出人士,他们的观点常常发人深省,有时一次讲座就会彻底改变我对某个领域的看法。 第三,北大日语系的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比较强。有些学校只注重语言能力的提高,而北大日语系则不会。把语言能力作为唯一的培养目标,同时也非常重视培养你独立思考的学术能力。”
焦博是2013级日语系硕士生,在北京大学度过了七年的时光。 “这七年里,我在这里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朋友们的欢声笑语和老师们的谆谆教诲。” “毕业季的时候,工作和论文的压力也让人觉得会更容易放弃。但此时,我内心深处仍然想着:北大,它教给我的就是‘ “眼里的水是黄河明月”,永远不会让一个人甘于平庸。离开北大,就意味着离开曾经的学生。给自己最好的待遇和庇护,去一个适合自己的地方。规则和一切都不同了,开始另一段人生旅程。北大的学生,因为在北大的美好经历教会了我拒绝任何形式的平庸。”
推荐
本微信帐号内容为人民网日文版独家内容。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文章评论
北京大学日语系以其悠久的历史、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学科设置,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环境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这里学习不仅能提升语言能力还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国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