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弹壳:推特新业务,让你的炮弹充满二次元气息
夜鏡丨文字
虽然今天是我作为Palu进公司的第三天,但我显然还没想起来自己来工作站干什么,最后只能凭直觉打开百度贴吧。
没想到的是,一个星期没见,论坛里那个长得帅、声音甜美的小伙子彻底变身,开始疯狂发“二次元炮弹”。
这件事情虽然看起来很抽象,但是其实仔细想想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
就在一周前,Twitter 上有人开始了一项名为“二维子弹壳”的战时新生意。
这个业务操作起来还是比较简单的,具体流程大致是这样的:买家通过私信下单,付款之后,博主会根据买家私信的要求,在弹壳上画上相应的图案和文字,最后以回图的形式发给买家。
买家需要注意的是你想画什么以及不同档位需要的押金,根据博主提供的价格表,在榴弹炮弹上画文字需要30欧元,在迫击炮弹上画文字需要15欧元。
如果觉得单纯的画图太无趣,你也可以选择发射这个“二维炮弹”,不过发射需要另外付费,除了DIY费用外,还需要花费200欧元才能解锁炮弹发射的视频。
嘿,世界上所有的 2D 人都喜欢这个!
事业成功打响后,这位网红接到了不少订单,把《寒蝉鸣泣之时》中的“古留手梨花”、《幸运星》中的“泉此方”、《Fate系列》中的“Saber”画在了卡带盒上。
很多人找他预约,评论区经常有人抱着动漫人物过来礼貌地询问价格。比如下面这位就直接拿出《东方Project》里的铃木玩偶,问发帖人能不能画出来。
发帖者对此的回答很简单:“你付钱,我抽奖。”不再废话。
如果故事按照通俗的剧本发展,接下来就是被迫奔赴战场的年轻人和自己热爱的二次元世界的故事了……但其实如果顺着时间线往前翻的话,就会发现海报作者对ACG根本就没啥兴趣。
他从今年一月开始在贝壳上写字,熟悉流程后,他很快开始在推特上收集签名和留言,每次收费20欧元。
这位网红早期发布的言论大多偏激、含蓄,但这并没有阻止其进一步传播。在获得更多关注后,他开始拓展业务,而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接触到了二次元世界。
在他商业转型初期,他绘制了几个在欧美广为流传的MEME形象,例如猫阿克。
不久之后,他又接到了其他的委托,在贝壳上画上了“桐人渚”。
“桐人渚”是《BA》中的角色,其主动技能是对范围内的区域进行轰炸。
由于技能动画与其上绘制的弹壳产生了微妙的巧合,知道其中联系的人将其带到了中国,发起人的弹壳代写生意开始在中国铺开,受到的关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国内很多朋友看到这种行为都会觉得有些可笑,虽然在贝壳上画二次元形象很搞笑,有时候还能和人物来点场外联动,但这毕竟是战场,再厚的滤镜也难以抵挡战争的残酷。
但我们一旦把这个故事的二维滤镜拿掉,你会发现这个故事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从文章一开始到这里,我其实一直在回避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在推特上经营DIY壳牌生意的格里沙·普京。
虽然他在俄罗斯,但他并不是俄罗斯军人,他标榜自己是“俄罗斯飘带、人道主义援助志愿者”。
对于二次元世界,格里沙普京其实根本不关注这些东西,他对这些贝壳的态度很简单,就像前面截图里说的一样:“给我钱,我就画画。”
有人曾问他为什么画这些日本动漫人物,他的回答很直接:“因为有人出钱。”
显然,GrishaPutin并不关心这些图片的来源,也不关心评论的内容,毕竟他投稿的内容夹杂着各种语言,需要一定的门槛才能看懂。
人们之所以避而远之,是因为格里沙普京在海外的主持功力是出了名的,如果你在Reddit里输入他的ID,立刻就会跳出一堆帖子,魔性程度丝毫不亚于论坛里的变装教主“米仙山”。
一些根本不认识格里沙普京的路人可能会好奇地询问与他相关的内容,而这种无意的询问很快就会成为论坛口水战的导火索,转眼间就演变成了几百层楼高的大骂。
-我是新来的,所以我不知道为什么每个人都讨厌他?
——我好像刚刚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
格里沙普京的故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传奇,他早年是《钢铁雄心4》的顶级主播,长期沉浸在游戏中。然而随着俄乌战争的爆发,鲜明的政治立场导致其直播间被封禁,社区口碑一落千丈。
大约一年前,格里沙·普京接受俄罗斯某雇佣兵组织的邀请,前往该组织总部玩了大约4个小时的《钢铁雄心》。
那时他只有16岁
在这场直播中,格里沙·普京用自己安装的Mod向观众演示了俄罗斯如何打败北约。《钢铁雄心4》的开发商Paradox曾一度想停止他的直播,但最终因为平台和托管问题不得不放弃。
所以《2D炮弹》的本质其实就是一桩普通的生意,跟2D世界没有很强的关联,就跟一年前的《乌克兰炮弹写作》一样,看着乌克兰人做直播,把“我是上里彩夏的狗”塞进炮筒里然后发射出去,这件事所有的娱乐性其实只停留在字面意义本身上。
在人们深究“2D炮弹”的鼻祖之前,大多数人都将其与早前在网上流传的“战场贴纸”联系起来。
一时间,一把贴满贴纸的AK47,在运动相机的拍摄下,光影模糊的画面,在推特上迅速传播开来。
很多人都认出了枪上的贴纸是属于谁的,包括《K-ON!》的“秋山澪”、《碧蓝航线》的爱宕、《Hololive》的“玛莉波乔”。
这款通过短视频爆红的枪,还是第一次将“二次元”与“现代战场”如此逼真的联系在一起。
透过这把枪,我们可以看到战争的冷酷和残酷,也可以看到一个普通人的孤独和无助。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随着战争的加剧,那些与我们年龄相仿、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也被迫奔赴战场。
这是一个让人笑不出来的话题,没有人能解释清楚其中的因果,大多数人更多的是无力感,所以最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的基本上都是对这个世界的同情,夹杂着一些美好的祝愿。
同样,前段时间“bilibili吧”上有个帖子,里面有人挖出了2012年的一篇论文,上面记录了巴勒斯坦战争期间陪伴孩子们的动画,都是家喻户晓的,《足球小将》《宠物小精灵》《灰姑娘》……而排名第一的,就是《猫和老鼠》。
由于时效性问题,该帖子随后被版主删除,但我仍然记得里面零星的几条回复,如同一年前出现的那把贴满贴纸的AK-47,大多是感叹和祝愿。
面对战场映照出的残垣断壁,我们总是更愿意释放善意,用同理心送去美好的祝福。
但奇怪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变得更加微妙。
在俄乌战场战事最激烈的那段时间,总能看到类似《战场2D》这类模仿战场贴纸题材的视频,几十条视频里可能只有一两段战场片段,大多是欧美论坛Reddit或推特上分享的军人居家照片。
仅存的那点同情心正在被消耗,旁观者视角的温暖也没有了,这导致出现了更多娱乐题材的笑话和像格里沙·普京这样的人。
格里沙普京真的在战场上吗?应该没有。他2006年出生,16岁就在雇佣兵大楼里直播,还没成年呢。
不过他已经学会了把二次元元素涂在弹壳上并从中获利的技术,享受着战争与二次元元素的对比。这样的人,真的没有必要去深究那些愿意给他打赏的二次元的内心,毕竟战争金钱和同情心是两个互相矛盾的选择。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让大家多了解一些幕后的琐碎,以便我们在以后的交流中能更有诚意,不再因为好奇“2D”与“战争”有什么联系而激动不已……最后回想起来,总觉得有些抽象。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