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次元 正文

哪吒之魔童降世:史上最丑哪吒,今夏暑期档的真·爆款

二次元 2024-06-18 172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少量剧透,介意请勿阅读。

高高的发髻、刘海、烟熏妆和上翘的鼻子。

他双手绷着裤腰,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

喜欢恶作剧的无敌破坏王拉尔夫。

幸好,有了这个史上“最丑”的哪吒,今年暑期电影季不会那么沉闷无趣。

经过两场大型预告,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尚未正式上映便已收获爆棚口碑。

豆瓣评分8.7,淘票票评分9.6,猫眼评分9.7,今年首部国产院线电影《899》获得满分。

微博上的催泪推荐次数,丝毫不亚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当年的成功。

这样才称得上是一部真正的、统一大众观影口味的大片。

01

1961年的《大闹天宫》、1979年的《哪吒闹龙王》是上个世纪国产动画的两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格的自觉捍卫者,它用孙悟空开辟了新天地,用哪吒恢复了辉煌。

中国动画已经一步步走向世界一流水平。

一个在天上作怪,一个在海里作怪,他们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最具叛逆精神的两个代表,注定了他们在荧幕内外都会不平凡。

剧中他们上天入地,痛打当权者;

剧外,他们见证了“中文学校”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繁华过往。

▲《大闹天宫》大圣大战哪吒

半个世纪后,中央电视台动画师田晓鹏以《大闹天宫》为灵感,创作了《孙悟空之大圣归来》。

四年后,弃医从艺的饺子以《哪吒闹龙王》为灵感,推出了自己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同样令人惊叹的成功,同样令人兴奋的夏天。

有人质疑,为何国产动画总是依赖传统题材?

但我觉得,新时期中国动画的光芒,是属于孙悟空和哪吒的,就是这样一种有仪式感的传承。

▲孙悟空和哪吒联手宣传,太惊喜好玩了!!!

同一个神话渊源下,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诠释。

与《大圣归来》类似,《哪吒之魔童降世》对于人物设定、人物关系,以及故事内核都做出了相当大胆的改编。

孙悟空的高大身材和哪吒的阴暗烟熏造型都力图突破以往艺术形象的束缚。

乍一看似乎很难接受,但看得越多,反差就越大。

尤其是哪吒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比孙悟空更加丰富生动。

恶作剧时带有恶灵的魔童属性:

当我对世界感到失望的时候,我感受到超越年龄的怨恨和忧郁:

▲这个表情真是太赞了

当然,他也有孩子特有的天真、脆弱和孤独,只是他很少表露而已:

生动的表情勾勒出了一个假装冷漠以抵抗内心孤独的死孩形象。

他不再像之前的“少年英雄哪吒”那么开放、友善。

这个悲伤的哪吒,一开始就刻意和观众保持了足够的距离。

当他那份孤独、纯真、热情的本质渐渐剥落显露出来,想起他那些倔强、不屑、调皮的瞬间,我们的共情和感触就会成倍增加。

▲他还只是个孩子啊!

此外,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也更符合当前的类型叙事。

孙悟空与江流儿从传统的师徒关系,变成了可爱小孩对叔叔的偶像崇拜;

哪吒与敖丙从单纯的仇人,变成了一胎生两个孩子的双胞胎。

天地灵气孕育了能量无穷的混元珠,经元始天尊炼制成灵珠、丹药。

灵珠转世可大有裨益;魔丸转世为人,祸乱人间。

本应是灵珠转世的哪吒,却因反派的捣乱,意外沦为魔王,三年后天劫而亡。

被囚禁在深海炼狱的龙族盗取了灵珠,注入龙蛋之中,希望敖丙能够带领龙族走出苦海,加入天族。

红蓝CP,冰与火的相遇,是命中注定的仇人,也是“世上的另一个我”。

他们也因身份而承受着来自世界的歧视,背负着父母“正道”的期望。

于是,同类之间天然的吸引,让他们虽然不知道对方的身份,却也互相欣赏,成为了好朋友。

这对互为镜像的“双胞胎”,其戏剧张力远超普通对手。

▲网友自制,莲藕糕CP真火爆

要塑造一个成功的英雄形象,除了赋予他独特的性格和势均力敌的对手之外,还要有他的坚硬之处和柔软之处。

所谓硬核,就是对人体感官最快、最直接的冲击力量。

每当谈到英雄题材、热血沸腾的国漫时,最让人激动的永远是英雄的觉醒与蜕变。

这一刻太帅了,太刺激了,太燃了,足以把所有观众的情绪推向高潮。

孙悟空和哪吒的确用精湛的造型设计和扣人心弦的视听语言让这一刻值得期待。

震撼的时刻不仅仅是依靠特效实现的,更是故事本身具备了足够的情感能量。

起到唤醒作用的感情力量正是英雄的弱点。

失意的孙悟空,始终有江流儿无条件的爱慕与信任;自我堕落的哪吒,始终有不放弃他的父母。

最终唤醒他们的,是人世间最温柔、最纯粹的情感奉献。

江流儿掉落的孙悟空玩偶,以及李菁的一句“他是我儿子”让人心碎,让人泪目。

对于一个英雄来说,情感上的软弱往往比高喊使命更感人。

为了让哪吒的情绪更加站得住脚,这一版的李靖和尹夫人被彻底改造了。

尹女士从一个胆怯无助的母亲变成了一位英勇的职业女性。

她与哪吒踢毽子的场景完美地描绘了一位忙碌的女CEO试图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场景。

一直被视为封建父权制代表的李靖,没有了以前重面子、专制压制的作风。

相对于尹夫人宽松的教育方式,李静则严厉却又善意。

他默默的付出甚至成为了影片最大的泪点,并直接促成了哪吒的蜕变。

“父慈子孝”的大转变,也引发了部分人的反感:

如果哪吒不“断肉归母,断骨归父”,那他还叫哪吒吗?

为什么要用五千年才出现一次的哪吒来讲述一个也可以适用于其他角色的故事呢?

甚至有人认为,哪吒从反抗男权到挑战命运、改变命运的转变,是一种艺术水准的倒退。

这种负面评论引起了我内心的一个大疑问:

为何我们对哪吒“割肉去骨”的悲剧如此着迷?

哪吒要反抗父权吗?

我想答案就在于不同时代哪吒形象的变化。

02

哪吒的形象源于印度佛教中的守护神,他的梵语全名是Rakjuva,又译为哪吒库瓦拉。

在佛经中,哪吒是北方天王毗沙门天王的王子,其职责是守护佛教、保护众生、抵御邪恶。

当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了便于中国人接受,哪吒的形象也随之演变。

南宋时,唐朝大将李靖被神化为毗卢遮那,哪吒作为毗卢遮那的王子,从此成为华夏子民的后裔,并逐渐由佛教神灵演变为道教神灵。

直到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才以商朝灭亡、周朝兴起的历史背景重新塑造哪吒的形象。

重生为陈塘关李家三子的哪吒,开始带有鲜明的世俗色彩。

“肉球分开,跳出一个小孩,通体通红,脸色白如粉,右手带着金镯,肚围一块红绸,双目金光闪闪,是一位降世圣人,出现在陈塘关,是姜子牙的先遣官,灵珠子的化身,金镯为‘乾坤圈’,红绸为‘混天绸’。

如果我们谈论没有父母、独自生活的孙悟空,我们总会把他与命运、自由等宏大而悲壮的词汇联系在一起;

而哪吒这个生来怪异、不受父亲待见的孩子的形象,则让我们更多地去介入“家庭”、“亲情”等世俗话题。

▲1999年电视剧版《莲童哪吒》

然而,神话人物的艺术形象和我们民间的联想却不存在固定的对应关系。

随着改编作品出现在不同的时代,它们的艺术形象以及公众对它们的联想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艺术形象的演变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仅仅是一定时代意识的投射。

正如1995年的电影《大话西游》,周星驰赋予了孙悟空当代社会动物的内涵;

2000年的小说《悟空传》中,金鹤载把悟空塑造成了一代迷茫年轻人的代表。

他们解构了上帝的庄严与伟大,转而探索人类更为隐秘、更为细微的内心世界。

孙悟空不再是一个翱翔云端的超级英雄,而是与当代青少年心中的某种深沉的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相交叉。

哪吒也一样。

1979年的动画长片《哪吒闹龙王》上映时正值文革末期,整个社会弥漫着解放思想、呼唤人性的氛围。

哪吒从一个有着强大背景的转世神灵,蜕变成一个惩恶扬善、敢于担当的少年英雄。

在《封神传奇》中,他不介意杀害无辜的人,并多次以命运作为盾牌:

“我并非轻人,我是灵珠子,受玉虚府之命,来到人间。”

在《哪吒降龙》中,他杀死三太子并不是顽童之举,而是因为恶龙先吃了人。

面对四大龙王淹没陈塘关的威胁,哪吒为救父母和陈塘关百姓,自杀身亡。

哪吒之魔童降世:史上最丑哪吒,今夏暑期档的真·爆款

它虽然带有悲剧色彩,但也是孝与义兼备的英雄行为。

哪吒“莲花生大士”后,立即向龙王复仇,为百姓除害。

因此,《哪吒闹龙王》体现了进步时代人们真善美必将战胜假丑恶的美好憧憬。

2003年,中央电视台的动画片《哪吒传奇》进一步巩固了哪吒作为“驱魔少年英雄”的积极基调在无数90后心中的形象。

▲我们的朋友小哪吒

如今,公众对于《哪吒闹龙王》中那场著名的自杀戏的感受,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狂风暴雨之中,面对邪恶的压迫,面对父亲的撤退,白衣孩子独自面对着无尽的黑暗。

“爸爸,我会把你的骨肉还给你的,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哪吒眉头紧锁,泪流满面,倒在剑下。

这是一个无辜男孩在面对他无力改变的世界时为自己辩护的最后一搏。

于是,为父为民而悲壮的牺牲,化作了不肯与世界和解的坚决与悲痛。

▲如此决然的一幕发生在一个孩子身上,更让人震惊

当孝道、兄弟情谊已经无法弥合子女与父母之间的隔阂时,原生家庭便成为全民讨论的话题。

哪吒孝顺、正直的英雄形象,逐渐让位于其“割肉报母、斩骨报父”的悲剧定位。

现在我们对哪吒有了新的认识。

哪吒虽然是灵珠转世,但本质上还是一个心智尚未发达的无知小孩。

现在,他只是一个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小孩。

所以他拔掉龙筋,剥掉龙皮,杀了敖丙,羞辱了龙王,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根本不考虑后果。

作为一个父亲,李靖除了一次次将儿子赶出家门以逃避责任之外,从未反思过自己的教育方式,也没有为哪吒的错误承担任何责任。

那副无奈伸手推卸责任的样子,让现实生活中不少所谓“问题少年”父亲的膝盖痛。

对于一个在儿子出生时就想要杀死他、在儿子成长过程中没有承担任何教育责任、在他死后将其转世泥身砸碎的父亲来说,李菁在观众心目中一直是个没心没肺的父亲形象。

而哪吒却是正直正直的人:“每个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小孩子怎么能给父母添麻烦呢?”

哪怕在龙筋被拔出的时候,他心里想的也只是“为父亲穿上铠甲”。

按照现代人的情感感受,哪吒的“割肉去骨”,表面上看似“报答父母恩情”,但实质更像是“从此以后我不欠你什么了”,断绝一切联系。

恩情既然已经还了,想报复就报复,想报仇就报仇,想报怨就报怨。

《封神榜》中哪吒弑父的情节,就是在哪吒割下自己的尸骨归还给父亲之后发生的。

见哪吒骑着风火两轮,手握火枪,神色与先前大不相同,李靖大惊,问道:“你这个畜生!你生前作恶多端,死后又回来找我麻烦!”哪吒道:“李靖!我的骨肉已经还给你了,我和你再无瓜葛,你为何要上翠屏山鞭打我的金身,焚烧我的宫殿?我今日就要捉住你,报鞭之仇!”

▲太乙真人:你们人类就是这样有父亲的吗?

哪吒自杀,将父母之精归还父母,并杀死父亲,拥有上古神话人物中最罕见的叛逆色彩。

我们对哪吒激进情节的着迷,不仅仅是对悲剧本身的美丽和快感的着迷。

对抗父权制、反思血缘关系更需要这个符号。

蒋勋在《孤独六讲》中写道:

“记得小时候看过哪吒把肉身还给父母,成为游魂,最后找到跟父母无关的东西当做自己的肉身。我隐约觉得那是我最想做的背叛,我不想有血缘关系,血缘关系是我最大的负担和束缚。”

可以说,哪吒身上体现了我们这些受儒家孝道文化熏陶的人对于“父母恩情”的厌倦,甚至厌倦。

▲TVB陈浩民版哪吒

父母养育我们的恩情,让我们时刻心存感激。

这种亏欠感使得我们的父母对我们施加一切权力甚至压迫看起来是“理所当然的”。

大到吃几碗饭这样的小事,大到婚姻、事业这样的大事,孩子都有可能成为父母意志的执行者。

这种控制的本质大多隐藏在“我这样做是为了你好”的幌子之下。

社会上层出不穷的青少年自杀、亲子暴力等新闻,就是家庭关系不健康的最直接体现。

更多的情况是,像《十三年》或者《都挺好》里那样,父母在日常琐事上对孩子进行暴力管教,或者给孩子造成终生的心理创伤。

这一切让我们反思:原生家庭的核心到底是什么,爱情,还是权力?

03

《哪吒》中的李家关系是相当理想化和现代化的改编。

夫妻俩恩爱,父亲严厉,母亲慈祥。

三年后面对天劫,阴夫人对哪吒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他能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

他们甚至建议李靖辞去官职,带他去周游世界。

李靖想尽一切办法,为哪吒找到解除天咒的方法。

他从未放弃引导哪吒走上正路的可能性,因为他不想让哪吒一生混日子。

▲比如利用“VR”消耗多余的体力,训练精准打击

以前哪吒闹事,李氏夫妇就生气,让他承担后果。

如今,李菁夫妇正在尽最大努力为哪吒想办法,解决问题,承担责任。

以往李靖都会责怪哪吒破坏他陈塘关将军的地位;

如今,李靖要利用自己将军的身份,来弥合哪吒与民众之间的隔阂。

在世人眼中,哪吒是一个给世人带来灾难的怪物,但在他们眼中,哪吒只不过是一个贪玩的孩子。

他们为儿子被排斥感到难过,也理解他渴望被认可的愿望。

在当下“原生家庭之苦”被热议的舆论环境下,《哪吒》选择塑造新式父母形象,不仅仅是对父母观众的善意展现,更是对主流价值观的回归:

它使人们回想起母亲对孩子的爱、关怀和牺牲,这些早已逝去的记忆。

当我们疑惑原生家庭的核心是爱情,还是权力时,《哪吒》给出的答案是“爱”。

这份爱战胜了世人对哪吒的偏见,也战胜了申公豹的恶意挑衅。

它让哪吒在世上有了值得信赖的基石,从而给了他探索世界的可能和勇气。

当父权压迫解除之后,哪吒真正的压力唯一来自于内心的挣扎。

防止自己陷入偏见:

控制你的过度权力:

积极选择自己的命运:

所谓命运,并非决定哪吒生死的天罚,而是他最终决定成为怎样的人。

这是一个叛逆英雄成功树立自己价值观的过程。

不同于《哪吒闹龙王》中作为完美受害者的悲惨哪吒,这一版的哪吒开始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面对成长的困境。

前者让我们对外界因素对青少年成长造成的压迫和伤害感到愤怒,后者则让我们更加关注青少年成长的内在动力。

当哪吒最终挣脱“反抗男权”的命运时,转而展现一个“外星人”如何面对孤独、自我怀疑和人生抉择。

由此所得到的反省,丝毫不亚于哪吒“自杀弑父”的反省。

哪吒的自我对抗,与他对抗男权同样宝贵。

创新的改编、流畅的叙事、幽默的笑料,《哪吒》不仅是中国动画的骄傲,更是多数国产电影无法比拟的全能选手。

影片正式上映1小时29分钟,票房收入即突破1亿元,毫无疑问成为今年票房最大的黑马。

早在预告阶段,《哪吒》就吸引了大批忠实粉丝。

尤其是哪吒与敖丙的“双生设定”,更是成为了史上最火的二次元CP——敖丙CP。

看来,这一次他们还是逃脱不了“红蓝从来都是绝配”的定律。

眼尖的同学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这张海报里的敖丙怎么变成Q版了???

那并非是仙侠萧十一君PS过的图片,其真实身份是《梦幻西游》手游与《哪吒》的联名海报。

这个“Q版敖丙”其实就是《梦幻西游》里的人气人物——“龙太子”。

《梦幻西游》手游的世界观源自《西游记》,可以说和《哪吒》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游戏的主角龙王子,与敖丙一样,是才华横溢、蓝发亮丽的龙族之骄子。

成年版的敖丙在我看来也一样“很可爱”!

不过他桀骜不驯、好胜的性格倒是更像哪吒,而且他所使用的武器也和哪吒的火枪很相似。

简直就是傲骨之灵和哪吒的酷炫结合啊~

而《梦幻西游》手游也为此次合作专门上线了【哪吒征龙王】新服,欢迎大家来玩哦~

更重要的是!

有一个好消息等待着所有迫不及待想要为《哪吒》票房贡献力量的观众——

与《哪吒》联合推广的《梦幻西游》手游将在其官方自媒体上赠送2000张电影票。

只要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并按照《梦幻西游》指定规则参与活动,就有机会免费观影!!!

同时,《梦幻西游》手游也开启与万达院线联名合作,参与活动有机会免费获赠全年电影礼包,分分钟把电影票带回家!

还在等什么?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梦幻西游》手游,来一场夏日约会吧!

- 结尾 -

互动主题

哪吒没有“割肉归母,断骨归父”,是好还是坏呢?

如何贡献

微信后台发送“提交”,查看提交要求

聪明人藏嘴于心,愚蠢人嘴显于心:爱不是感动而是成全
« 上一篇 2024-06-18
国产乙女游戏出圈,背后隐藏的新潮流你知道吗?
下一篇 » 2024-06-18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