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网络社会研究秋季课程:二次元文化测试,你是真的二次元吗?
本文是中国传媒大学2019年秋季课程《网络社会研究》的小组作业(上),各组同学从“网络大众文化”的观察入手,以网络话语的形式进行写作,聚焦网络社会中的大人物与小人物、技术与工具、教育与生活、赋权与越轨、族群与文化、结构与变迁等,并借此试图“大象般”地感受网络文化的符号特征与时代精神。
如果你每天都上哔哩哔哩,你是不是个二次元达人?你还记得注册哔哩哔哩时问的100个问题吗?你真的知道这些问题的所有答案吗?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测试来检查你的二次元内容。
10 个主题:宅男、中二病、扩张、WOTA 艺术、FFF 团体、抑郁、橙子、汽车、困倦的茶、替身攻击
01
宅男
回答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取答案
OTAKU(宅男)是指对动画、漫画、游戏等作品沉迷、热衷或精通的人,他们不仅对二次元文化十分狂热,而且对二次元文化有着很深的理解,把对二次元文化的研究当成一门专业的事情。
02
中学二年级
回答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取答案
形容日本男生病态语言行为的俚语。这个阶段,他们会有一些很夸张的妄想行为,比如想象自己其实是一个叫黑炎使者的超自然生物:“被黑炎吞噬吧!”
03
扩张
回答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取答案
起源于2D粉丝交友时使用的流行语,是扩充好友列表的简称,通常在扩充好友列表时会明确地写上自己的个人信息和爱好,凸显自己的个性,表达方式的语气也很“可爱”。
04
WOTA 艺术
回答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取答案
是演唱会等现场活动中引人注目的加油方式之一,通常是少数人的集体行动,可以很好地活跃现场气氛,也有独立的荧光棒舞和喊口号等行为。
05
FFF集团
回答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取答案
出自轻小说《笨蛋测验召唤兽》,书中不受异性欢迎的学生组成了FFF团体,这是一个评判男性情侣的异端组织。现在单身网民经常用它来调侃情侣。
06
沮丧
回答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取答案
治愈的反义词,形容作品会让观众感到压抑和失落。例如《魔法少女小圆》的前几集温暖治愈,但后来剧情突然反转,充满了黑暗和压迫,让治愈变成了抑郁。
07
橙子
回答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取答案
从《柑橘~Citrus Scent~》开始主角从同父异母的妹妹身上闻到清爽的柑橘香味,从此向百合敞开了心扉。现在经常用它来挑逗女孩之间甜蜜而微妙的氛围。
08
车湾
回答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取答案
类似于“东方”的词语,指同人游戏《东方Project》及其衍生的漫画、小说等作品。喜爱东方系列的粉丝被称为“东方粉丝”或“Chewan粉丝”。因为作品已不再知名,所以也被称为“老粉丝”。
09
困倦红茶
回答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取答案
能让人睡眠的迷幻红茶出自作品《仲夏夜之梦》,因为作品漏洞太多,催生了一大批玩梗的梦鬼,看到视频里的红茶就会留言说这是“催眠红茶”。
10
站立攻击
回答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取答案
出自《JoJo的奇妙冒险》,替身是精神力凝结而成的形象,拥有替身能力的人被称为替身者。网友们经常用“这是替身攻击”来形容一些不按常理出牌的事情。
“二次元”等级对照表
0-2
3-4
5-6
7-8
9-10
二次元小白
透明的
君的二次元应该要开播了
高端家居人群
动漫大师,得罪不起,得罪不起
做完这些题目,你对自己有没有更清晰的认识呢?
你有没有发现,微信好友里,不少人的头像都和二次元有关?聊天时,经常会出现“嘤嘤嘤”、“草”、“中二病”等字眼。买钥匙扣时,你经常会选择二次元形象吗?不管你是不是二次元爱好者,二次元已经悄然走进了你的生活,从小众扩展到大众。
《动漫及二次元人气营销价值白皮书》中提到了一些数据,2018年中国网络漫画市场规模33.5亿,中国网络动漫市场规模127.9亿,泛二次元用户规模达到3.5亿,并且还在快速扩张。这从哔哩哔哩不断涌入的“老阿姨”、“怪叔叔”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和谐、活跃、互联互通的“Z世代”用户社区。
网络动漫产业规模图
2019年12月27日,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联合阿里妈妈发布《IP消费影响力》,迪士尼、海贼王、小猪佩奇三巨头位列前三,排名前五十的几乎都是二次元IP。其中,赚钱老大哥迪士尼IP衍生品覆盖方方面面,电影、主题乐园、游轮、服饰、出版物、音乐剧、玩具、食品、生活用品、电子产品等应有尽有。由此可见,不只是影响力规模,二次元产生的经济效益也不容忽视。
图 1. IP 消费影响
不仅在中国,ACG热潮也席卷全球。2018年日本全产业规模突破2万亿日元,海外收入近1万亿日元,攻势迅猛,近5年来持续增长。《千与千寻》自2010年首映以来已重映5次,全球累计收录3.48亿票房。2016年上映的《你的名字》进一步在全球引起轰动,总票房达3.6亿美元,而同年的《美国队长3:内战》仅有11亿美元。动画电影能取得如此高的票房,说明ACG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突破了人们此前对其“小众”、“年轻”的认知,走入大众的视野。
二次元产业为何能迅速破圈、蓬勃发展,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与其自身的符号构建密不可分。
二维的符号建构
符号是代表其他事物的东西。它既是物质实体,又具有心理效应。例如,商店招牌就是一个符号,消费者看到招牌就会立即想到这家商店。
01
文字符号
二次元世界的发展自有一套文字符号体系,其独特性让“圈外人”望而生畏。其中,有粉丝自发创造的二次元用语,如“X桑,我家乡的SAKURA开张了”,也有直接取自作品的词语,如《灌篮高手》中的“教练,我想打篮球”,《笨蛋测验召唤兽》中的“烧死所有异性”,《JoJo的奇妙冒险》中的“欧拉欧拉”和“穆达穆达”。这也是圈外人难以融入“二次元胖宅男”交流的原因。
同一个文字符号也有多层含义,很多文字符号既有表层含义,也有深层含义。比如“川先生,我家乡的樱花开了”这句话,其表层含义简单,是“先生,我家乡的樱花开了”,但其深层含义其实是对日本人或日本迷的嘲讽,“日本的樱花开了,你该回日本了”。再比如“闲充”这个词,其表层含义是“现实生活中生活充实的人”,但深层含义上,“闲充”这个词经常被二次元用户用来嘲讽那些热爱三次元生活,与他们差别很大的人。因此,对同一个文字符号理解深度的不同,就分化了二次元群体,也成为了二次元爱好者在交流过程中判断对方是否“资深”的条件之一。
02
视觉符号
从传播学角度看,视觉符号是通过视觉传递的符号,不同于非语言符号,它以“感知通道”的塑造为建构符号的主要方式,二维的视觉符号主要为服饰、人物等周边产品。
二次元粉丝们经常感叹手办价格昂贵,却又忍痛“买”。这与手办的制作精细,以及背后蕴含的丰富寓意息息相关。大部分手办工厂采用半成品白模作为初始材料,需要经过手工打磨、组装、上色等一系列复杂工序,难度远高于一般的模型制作。正因为制作难度高,造型更符合原型二次元人物,手办也因此更加生动,更能作为视觉符号传达清晰明确的信息。同时,作为二次元粉丝最接近动漫人物形象的可拥有物,手办也承载着粉丝们对二次元形象的喜爱。拥有手办让他们心理上更加肯定了自己对这个形象的所有权,将内心的喜爱外化为物件的所有权,所以最终“买”也是必然。
宅男家里的摆设橱窗图片,过年期间顽皮小孩子不能碰的圣地
二次元服饰最早出现在动漫、游戏等作品中,通常华丽炫酷,但缺乏实用技能,但这些服饰在二次元文化中却极具代表性和象征性,因为它们拥有不同于三次元服饰的独特外观和属性。二次元服饰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拥有相同服饰的人有着相同的兴趣,喜欢相同的文化。此外,二次元服饰还有不同的风格和分类,比如水手服、萝莉服等差异化风格,各自都有不同的圈子,因此服饰符号也让二次元圈子内的区分更加细致。
03
礼仪行为符号
美国社会学家米德提出的“符号互动论”认为,事物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影响,往往不在于事物本身所蕴含的世俗内容和功能,而在于事物本身相对于个体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事物的象征意义来自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关系。
二次元圈内线上线下团体经常举办比赛、展览、社区成员聚会等活动,将泛二次元用户与二次元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用户通过这些聚会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比如,每年一度的萌战、燃战虽然是投票选出纸人,但都会掀起一股热潮,席卷各个二次元社区,被粉丝们津津乐道。再比如,Comiket作为日本最大的同人展,为二次元粉丝们提供了交流的场所,每次的参观人数可达55万人次。更引人瞩目的是粉丝们对初音未来演唱会的热情。在著名虚拟偶像“初音未来”的大型演唱会上,在这个“宗教狂欢”的现场,粉丝们手舞足蹈,头戴助威“发披肩”,为舞台下方的虚拟纸人呐喊助威。 整齐的摇晃频率、整齐的口号,是一种仪式感极强的集体活动。
图:一进门Comiket就挤满了人
COSPLAY 也可以称为二次元世界的“嘉年华”,展会上美少年、美少女们身着“奇装异服”带你走进 2.5 维空间,甚至已经成为国际盛事,例如 WCS(WORLD COSPLAY SUMMIT)就吸引了众多国家的参与,今年和去年澳大利亚和墨西哥分别夺得冠军,前年中国也夺得了第一。
任何有意义的符号只有在特定的场景中才能准确表达其意义。虽然这些展览、演唱会、比赛等都是在为人工创造的虚拟人物或作品加油打气,但参与者在消费这些符号的过程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同时也消费了这些仪式行为符号背后的二次元文化。
04
字符符号
二次元世界凭借其独特的形象魅力,创造出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但与电影艺术不同的是,二次元人物符号会被粉丝们当做神一样崇拜,如同追星一样产生宗教狂欢现象。在每一个二次元粉丝的心里,都住着几位Waifu(老婆)和Husbando(老公),虽然都是几笔勾勒出来的扁平人物,但在二次元粉丝的眼里,却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粉丝们会购买喜欢的动漫人物的真人大小的抱枕,就像拥抱真人一样,会去萌战、燃战为他们投票,哪怕这些比赛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和效果。他们会在道道记账APP里把对象设置为动漫人物,仿佛在和他们跨维度聊天……二次元人物符号的魅力可见一斑。
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很多人物描述,都是以二次元人物形象来表现的。比如大家都说“这个萝莉好可爱”。萝莉是二次元作品中常见的设定,甚至衍生出甜美萝莉、校园萝莉、哥特萝莉等不同类型。比如《蔷薇少女》中的水星光、《吉野之空》中的春日野空,都是著名的哥特萝莉。此外,还有《新世纪福音战士》中以绫波丽为首的一批动漫人物,将“三无少女”的人物设定推到了风口浪尖。此后,不少作品竞相设定了面无表情的少女角色。 傲娇、病娇、中学生、元气少女、姐姐系……二次元世界的人物符号被贴上标签,却不失作为不同角色的独特光彩,深得粉丝们的喜爱甚至崇拜。
《蔷薇少女》哥特萝莉水星光与真红的图
第二维度的含义
二次元符号建构的逐渐丰富,也与二次元意义的传播密切相关。
01
圈内意义分享
依靠群体的力量,是二次元世界意义传播的特点。每一种文化都是由个体——社会成员组成的,人们在交流中必然会形成一定的社交圈子。二次元文化当然也有自己的“宅男”,二次元世界意义的传播从这里开始。比如AcFun的用户喜欢在群里称自己为Acer,他们在交流时会用A站上创建的“朱俊画质”。比如“朱俊画质”的起因,是因为ID为“朱俊”的用户经常投稿一些画质极低的视频。久而久之,Acer就用“朱俊画质”来形容画质低劣的视频。在与其他二次元爱好者交流时,他们也把这个词挂在嘴边,最终实现了整个圈子内意义的共享。BiliBili可能是国内发展最完善的二次元文化社区,并打造了独特的品牌文化,发展了自己的粉丝群体。 时至今日,就连B站的铁杆粉丝也很难记得BiliBili最初来自于《魔法禁书目录》中上条当麻的一句话“放电少女”。二次元爱好者们聚在一起,用作品衍生或网友自创的二次元话语进行交流,在圈内无意识地强化了二次元文化的意义。
通过圈内社交体系的创新与推广,助力了ACG文化在圈内共享意义。在ACG世界里,二次创作是其最有力的传播方式。比如同人志的存在,就大大加强了粉丝对ACG作品的忠诚度。粉丝们会为喜欢的作品、CP创作同人漫画、小说、甚至游戏,并积极传播,不厌其烦地向朋友问“要安利吗?”日复一日,即便原作已经完成,粉丝们还能再创作一万年——“一郎才是真人,久保带人不过是个画师,对《死神》懂什么?”二次创作对ACG文化的传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高桥留美子、CLAMP、足立充等人也创作过同人漫画……是的,就连《武士道》的作者足立充也不能幸免。 二次创作不仅给二次元作品带来了附加值,让无数粉丝参与到共同创作中,也激发了粉丝的参与感,保持了二次元文化的活力,粉丝们也因此自发地在圈内分享着不断更新的文化意义。
02
意义的扩散与裂变
从用户角度来看,随着二次元文化的发展,很多“圈内用语”的含义逐渐向外扩散。比如《魔法少女小圆》中,朋美在说完“已经没什么好怕的了”之后,头和身体就分离了。《龙塔》中,人家说了“打完这场仗我就回老家结婚”就立刻死在战场上了。此后这几句话就经常被圈内圈外各路网友用来表达“死亡flag”、预示角色死亡的台词。《龙珠》中,赛亚人察觉到地球人的情况说了“战斗力只有五的渣男”,后来这句话也经常被网友用来调侃对方、嘲讽对方“太弱了”。 《Fate系列》中前两位Lancer角色的运气设定均为E,因此有“Lancer一直都是幸运E”的说法,“Lancer”和“幸运E”也成为了网络上形容厄运的常用词汇。此外,许多源自二次元世界的梗也流传到了圈外。如今,这些二次元圈内的词汇已经发展成为网络空间中家喻户晓的流行语。
图为《龙珠》“战斗力只有五的败类”
与此同时,在二次元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很多词语也脱离了作品本身的意义,延伸出了新的象征内涵。起初,小猪佩奇只是英国学龄前电视动画片《小猪佩奇》中的一个卡通人物,但这只长得像吹风机的小猪不仅发展成了“娇滴滴的猪猪女孩”,还因为有网友晒出了自己反差萌的粉红猪小妹纹身,随后“小猪佩奇纹身,为社会人鼓掌”的标语开始流行,小猪佩奇也成为了“社会人”的代名词。还有“动起来,提奥”,在二次元语言中使用频率非常高,起初只是动画片《机动战士高达》中的一句台词,但现在只要加载图片时网速太慢,粉丝们就会立刻变成二年级生,“提奥,快动起来,提奥,你怎么不动?!” 这些都是二次元世界独有的符号趣味,也正是这些符号意义的裂变,让二次元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图片表情包“动起来,西奥”
03
对民族文化传播的影响
二次元文化的影响力超乎我们的想象,它早已不再是我们印象中的亚文化,许多东西方文化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二次元文化的影响,二次元文化逐渐成为各国文化输出的一大途径。这一点通过几个例子就可以看出来。《罗小黑战记》就是把古代妖怪恶魔放在现代环境中的故事,题材新颖,加上原画精美,不仅在国内受到关注,在日本也广受好评。日本文化凭借二次元文化传播力,在世界各地收获了大批粉丝。《海贼王》、《名侦探柯南》、《龙猫》等作品早已成为我们了解日本的主要途径。美国超级英雄、迪士尼人物也从漫画发展到电影等等,在大受欢迎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向世界输出了英雄主义。
在国家文化传播层面,二次元文化可以帮助国家文化“走出去”,但在借用二次元文化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自身的文化自信。在西方,有“日本迷”、“Wapanese”等词汇,相当于我们中国所说的“精日”。一些沉迷于日本二次元文化的个体,会对日本文化产生高度认同,向往去日本“朝圣”,甚至有人会在政治立场、意识形态、价值观等方面向日本靠拢。这是一种不太可取的行为,喜欢某种文化就把自己塑造成该文化的代言人,未免太过浮夸。吸收二次元文化中好的部分,融入自己的文化,做出改变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多元包容,进一步帮助自己的文化走出去,这才是一个国家在文化传播与发展中应有的态度。
图2:日本国内外动漫产业收入(单位:亿日元)
外表
过去几年,二次元文化在中国扎根,中国二次元产业的迅猛发展不可小觑,国产动漫游戏作品在国内外屡屡获得巨大成功。这些积极的发展信号,让业内人士、所有了解二次元产业的人士,更有理由对二次元文化充满信心。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二次元文化还会继续蓬勃发展,在世界文化版图上占据重要份额。
喜欢二次元文化的粉丝主要以年轻人为主,二次元文化代表着年轻、活力、新鲜,代表着对新鲜事物能快速接受的态度和能力。我们可以发现,在全息投影技术刚刚兴起的时候,动漫人物立马就站在了演唱会的舞台上。随着3D、4D、5D技术的发展,游戏产品也在不断更新迭代。未来,科技还会不断影响和推动二次元文化的发展。
比如一个非常颠覆性的变化是AR、VR、MR等虚拟现实技术开始推动二次元世界与三次元用户的深度融合。粉丝与虚拟角色的接触与交流将不再停留在图像、声音对人的冲击层面,而是通过不断更新的技术,让用户身临其境地融入到二次元世界中。当二次元人物与世界的真实感不断提升时,用户将拥有更强的代入感与互动感。
据腾讯2019年《00后研究报告》显示,在单一的二次元世界里,00后最喜爱的两位偶像分别是洛天依和初音未来。而随着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不断更新完善,更加逼真的二次元世界是否会加深粉丝的沉浸感,让粉丝们更加难以分辨现实与虚构?
勇于创业的00后 - 腾讯00后研究报告2019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二次元文化的传播范围会越来越广,二次元已经通过符号建构给年轻人带来了深刻的影响,90后、00后的世界对二次元文化充满了宗教般的狂热,从初音未来演唱会就可以看出来。
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未来,但可以肯定的是,二次元文化的发展既有前景,也有挑战。二次元世界的未来需要每一位从业者、粉丝共同去创造、去守护,这是虚拟世界存在的规律,也是二次元世界最大的魅力所在。
队员
徐倩-数字媒体艺术
王素媛-数字媒体艺术
张悦-互联网资讯
邹梦琪-互联网信息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