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卡少女樱二十周年纪念活动掀起樱之狂潮,CLAMP 抢钱御三家地位依旧
自1996年开始连载的《魔卡少女樱》迎来20周年,正式开启了各种纪念活动。从推出新漫画连载、20周年纪念画集、名家手办到与甜品店或化妆品的联名周边,11区的二次元业界各方面都迎来了新一轮的樱花热潮。
*Area 11以动漫《Code Geass:叛逆的鲁路修》的世界观为蓝本,其中日本被不列颠尼亚帝国(不列颠尼亚源自神圣大英帝国)吞并,并被赋予数字11。Code Geass的角色设计也是由CLAMP创作的。
那些一边逛街一边甘愿吃土的宅男们也只能感叹说,论赚钱,CLAMP确实是能进三甲的。
*三家赚钱的公司,凭借着优秀作品所积累的情怀和口碑,让人忍不住打开钱包,除了CLAMP,还有美少女战士、福音战士等各种续集和周边。
《魔卡少女樱》中的木之本樱是CLAMP创作的经典角色,随着动画的播出,她成为了深受宅男喜爱的疗愈姐姐形象,也是很多人童年里的经典萌系角色。
/CLAMP 出道时期的 JoJo 和 Gaiden 同人小说,以及最近的 Saber 同人小说/
CLAMP,日本顶尖漫画团队,出道于1989年,从同人志、商业杂志发展到顶级商业漫画,可以说出道近30年来,他们见证和创造了横跨二次元动画、漫画、游戏等领域的各种可爱元素。
“同仁志”源于革命年代最流行的词语“同志”。
日本虽然是资本主义社会,但二战后赤潮冲击,使得1960年代的学生运动格外动荡,带有政治色彩的学生社团除了直接的政治抗议运动外,也会出版表达社团理念的书面刊物,也就是同人志,即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创作和出版的书籍和刊物。
随着政治运动的平息,漫画、动画、游戏等领域所形成的亚文化继续使用“同人志”一词,并大大发展了同人志的规模,成为定期的同人志展览。自发创作、自筹资金运营和自给自足的爱好成为了同人志的代名词。
/国内扇子展/
反映宅男日常生活的动画成为热门题材,例如《现视研》(2002年)、《幸运星》(2005年)。因此,很多动画在动画中都设置了“作为宅男去参加CM粉丝大会,看着动画中的宅男角色去参加CM粉丝大会”等写实的情节。
早期的同人志只是普通的印刷品,载体类型多为绘画或文字。如今,已拓展至各种跨媒体,如视频或3D动画、音频或游戏。而且,随着同人志创作范围的扩大,“在已有原创作品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同人志版权与内容纠纷也日趋尖锐。
一些以写同人小说起家的作家也热衷于为自己的商业作品写同人小说:
不过迪士尼系列或是《亚尔斯兰战机》和《银河英雄传说》的原作者田中芳树却明确反对粉丝创作。
/一些未成年人色情作品/
日本也出台了各种法律,保护原作者的版权,限制未成年色情作品的泛滥。比如《东京都青少年养成条例修正案》于2010年通过,只在东京地区执行,并非全国性法律。它对所有的二次元创作都施加了意识形态上的限制,这对动漫、漫画、游戏等同人及商业领域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事实上,虽然该修正案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值得肯定,但法案否定其他非主流思想的做法过于保守落后,遭到出版界的抵制,有出版社甚至讽刺性地出版了一本名为《非真实少年读物》的书,提出合法萝莉等各种概念。
如果单纯论可爱的角色,小樱并不是CLAMP唯一的经典作品:
可爱并不只是长相好看不好看那么简单,丑萌和萌萌的都一样受欢迎,甚至还有猥琐萌这种有点破坏世界观的审美取向。
“萌”是近二十年来才出现的新词,诞生于千禧之际,对应中文“萌芽”的意思,迅速被创造出来并传播开来,不知不觉间已成为一个主流词汇。
最早使用“萌”这个词,可以追溯到1993年NHK的《天才少年》节目。Sagisawa.Moe在这档长期播出的儿童综艺节目《天才TV》(类似CCTV的《大风车》)的单元动画环节《恐龙星球》中扮演女性角色。由于故事以冒险为主,每当危机发生时,故事中的人物都会对着监控画面担忧地大喊“萌”!
/《恐龙星球》并不是一部标准的动画,而是手绘与3D动画、实景特效相结合的实验性影像作品。/
此起源说,得到自称“宅男大王”的冈田敏夫的支持,在他所著的宅男学入门理论著作《宅男的神秘之路》中,也有专门一章论述萌的起源,《萌え萌え!》。
/冈田敏雄曾任 Gainax 社长、东京大学讲师,被誉为“宅男领袖”、“宅男教主”,其思想和个人生活备受争议,但在宅男学术研究领域的地位却备受认可。/
在小野光司2002年连载的《凉宫春日的忧郁》中,“萌”已被明确定义和使用;在京都动画2006年播出的《凉宫春日的忧郁》中,凉宫还在认真地诠释和传播“萌”;在2007年的《幸运星》中,“萌”这个词已然被运用得炉火纯青。
如今,“萌”一词已变成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组合,甚至还有“应该将‘萌’一词分解,将10月10日定为‘萌日’”的说法。
萌,MOE,萌え,在日语中与burn、燃え谐音,最早词源来自于刺激热血的格斗漫画《明日之丈》(《千叶》在香港译作《铁拳流浪者》)。
在《明日之丈》的结尾,“矢吹丈”以燃烧的姿态,“将自己的生命燃烧殆尽,只剩下雪白的灰烬”。虽然这一场景在后来的很多动画、漫画中被恶搞,但“燃烧殆尽”的极度激情,对漫画创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燃烧系列”这个名字由此而来。很多作品都能让人感觉到热血沸腾、青春燃烧:比如说超时空要塞系列、高达系列、讲述宇宙机甲格斗的勇者系列。也有运动类的,比如说高桥阳一的《足球小将》、井上雄彦的《灌篮高手》等等。这种二次元的作品让人内心如同燃烧的火焰般热血沸腾。
萌系风格的出现,是用来形容“角色太可爱,让人不禁热血沸腾,仿佛恋爱了”的情绪。归根结底,虽然起源不同,但内心的激动是一样的。萌系并不只是单纯的可爱或漂亮,而是角色的某种特质,让观者产生认同感,从而产生激动。
令人热血沸腾的“萌”是由女性形象的转变而形成的。80、90年代的动漫界对于“萌”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当时动漫界普遍存在着一个最理想的女性漫画人物排名,而占据这个排名的往往是美丽、温柔、治愈、俏皮的女性,比如音无京子、贝尔丹蒂、鲇川圆、拉姆等,她们的魅力往往体现在与男性角色的互动剧情中。随着《EVA》中女神绫波丽的出现,萌的定义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
2002年,小樱成为2ch论坛第一代萌女王,也就是公认的最可爱女角色,她只是一个精力旺盛、健康的小学女生,对世间有着各种误解和烦恼,但独立坚强的性格却打动了观众。
在一个完全没有明显男女爱情线的故事里(告白之后就结束了,前期几乎都是可爱的小暧昧),却能收获一致认可。不得不说,在可爱中,女性的魅力被分离出来,在故事中不再被视为男性的附庸。
在后来的《柊火神》(《幸运星》)、《中野梓》(《轻音少女》)、《巴真美》(《魔法少女小圆》)等故事中,男性角色都很少,而选择这些角色纯粹是因为角色本身很可爱。
/柊镜/
角色设定的可爱近些年渐渐成为了一种刻板套路,一些热门角色被设定为特定的可爱属性,常见的诸如沉默、傲娇、眼镜、异色等可爱属性,都能成为特定领域宅男、烂女的致命弱点。
“沉默”这个性格来自于女神绫波丽的基本属性,而绫波丽大多也是“三无”性格,即沉默寡言、缺乏表情、心胸封闭难以捉摸。长门雪的可爱,源于前期“三无”性格到后期“三无”性格的反差。可爱并不只限于女性角色,朽木白哉等拥有“三无”性格的男性角色也极受欢迎。
/朽木白哉/
朽木白哉拥有混合属性,沉默寡言却实力强大,热爱BL又有着奇妙的反差审美,因此人气极高。《盗墓笔记》中人气最高的人物当属张起灵,除了伪装外,大多数状态下都是沉默寡言的。正是因为他非常节俭,偶尔说出的几句台词,也能让读者热血沸腾、可爱不已。
傲娇是指为了掩饰自己的害羞而行为强硬、傲慢、反复无常的人的同义词。
“教科书型傲娇”是指某个角色表现出了最经典的傲娇行为。比如在帮助别人之后,脸红着说“只是顺便说一下,我不是故意要帮你的,你别误会。”即使是对面是敌对的同性角色,说出“我不是想救你,但你必须死在我手上”也是标准的傲娇性格。
傲娇角色大多是猫眼型、双马尾、金发/黑发、性格傲慢的角色,她们通常能力超群或为家境殷实的年轻女性。
“嘴上说不,身体上诚实”是傲娇最明显的特征,旁人看到这种前后矛盾的样子,觉得很可爱很有趣,也明白了傲娇的可爱之处。
傲娇的重点是高傲之下隐藏的风骚,而傲娇的对立面则是有精神疾病的病娇。因为相比于隐藏感情的傲娇,病娇一般从一开始就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并彻底地落实到行动上。极度的自私、排他性和精神上的伤害性是病娇的特点。
很多病娇角色一开始看起来都是纯情的,比如我妻由乃(未来日记),外表看似优秀学生,其实内心阴暗。“粉色就是阴暗”、“眯着眼睛就是怪物”。外表粉嫩柔弱,或者笑容满面却不知道内心在想什么的角色,是病娇角色出现较多的设定。
/恶魔泽洛斯/
Fuhei 源自日语,意思是“外表光鲜,内心邪恶”。这个词兼具积极和消极的含义。它被广泛用作可爱的属性,例如《秀逗魔导士》中的恶魔 Jelloth:
/恶魔泽洛斯/
病娇的萌点类似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病娇会用不正常的手段来表达爱意,而爱意的对象如果表现出这样的行为,就被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症,指犯罪受害者对犯罪者产生认同感的情感。这种萌点可以在二次元美人设下建立,但在现实中将其诉诸法律才是更健康的。
眼镜萌,顾名思义就是指戴眼镜的角色属性,一般戴眼镜的角色都是多极的,要么沉默寡言,沉稳禁欲,要么混杂着魔性、腹黑属性,是烂心肠的绅士风度,要么就是单纯无害。
/《鬼眼镜》/
在这方面,文字冒险游戏《幽灵眼镜》可谓是将眼镜的可爱之处充分融入其中,眼镜的反光、冬天眼镜起雾或是摘下眼镜时的变身,也是百看不厌的剧情。
/《鬼眼镜》/
可爱的种类繁多,无法一一列举,但反差是可爱的基本设定,视觉判断与角色实际设定的反差,让角色产生好感,成为可爱的基本来源。
在商业化的动画、游戏业界,为了取悦观众,萌点设定被过度使用,导致作品除了空洞的萌点之外,再没有任何内涵,这被称为无用萌。
废萌作品是没有剧情内容,单纯靠萌和杀戮来吸引观众的商业作品的代名词。(杀戮:一般指动漫作品中“出乎意料”的场景,杀戮的内容很多时候主要是为了挑逗观众,满足观众的性欲。)
/《偏执战士》/
如果你想了解“浪费可爱”这个概念,推荐阅读小野寺光二的《妄想战士》,这是一部2002年的恶搞漫画,无情讽刺了各种为了可爱而可爱的老套剧情,或者大和田秀树的《大魔法门》,里面的魔法少女用肢体语言讽刺了宅男对可爱魔法少女的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我的几个朋友》乍一看像是后宫题材的故事,但无论是内容还是人物设定都相当有看点。只是据说作者竟然在全攻略路线上都以暴毙收场,让不少读者怒评为垃圾作品。其实开放式结局还是见仁见智吧。
/“我的朋友很少”/
卖情色、后宫题材的作品经常被嘲讽为无用、垃圾,为了强行加一条男主路线,只剩下可爱点而没有剧情匹配的各类妹子确实显得单薄又尴尬。
但如今无用可爱这个概念已经被滥用,一些特点鲜明但可爱程度不一致的作品很容易被贴上无用可爱的标签。《LoveLive!》、《舰队Collection》等都曾被贴上“无用可爱”的标签,引发争议,在二次元圈引发大规模的攻击和抨击。在如今提倡多元化发展的世界里,无用可爱只能作为一个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术语,不能轻易作为评判作品的依据。
随着初代萌王小樱进入20周年,二次元世界对于萌的热情也日益高涨。最近如果要夸赞一部新番,“可爱”已经满足不了大众的需求。二次元世界开始用“毒”这个原本是贬义,现在却转而用正面的词来夸赞它:
由于喜欢的作品被反复观看,“洗脑周期”一词被转化成非常引人注目的“毒瘾”描述,也暗含了对主流社会将亚文化称为“电子海洛因”的讽刺。
如果你对二次元世界感兴趣,想体验萌感的话,可以开始尝试被誉为2016年最强(萌)毒的《ギリギリeye,ギリギリmind》。这原本是一首歌里的副歌歌词,不断重复产生怪异的洗脑效果,出自4月系列Macross的插曲《いけないトーダーライン》(禁断之境),如燎原之火般吸引了各类瘾君子。
/《禁地》/
只要多呼吸(听)几次,你就能体验到一种新的可爱,再见!
5月7日:《非洲三万里》获奖名单
叮~叮~叮~叮~叮~
昨天收到《非洲三万里格》纸质版的学生们是:
1. 持续教育
2. 秒
3.彩虹
请将您的“姓名+手机号码+邮寄地址+邮编”发送至Textjun
每周猜单词活动继续进行
近日,我们邀请到台湾著名学者“老毛叔叔”来帮大家解读汉字
如果你想通过一个词窥视生活
你可以把你的“性别+年龄+问题+需要解构的汉字”发给我们。
例如“男性17岁询问学习成绩”交给文字主后台
每周我们会选择七个单词
关于这个词解释的文章将于下周一发布
透过文字探寻历史的起源,透过解读让你微笑。
文章评论
非洲三万里的获奖名单公布,展示了学生们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教育的重视,通过每周猜单词和汉字解读活动,老毛叔叔等专家学者的参与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也让我们在文字中探寻历史的起源与智慧。透过文字探寻历史的起源,这样的活动让人受益匪浅、回味无穷!
非洲三万里的获奖名单公布,展示了学生们对知识的追求和热情,通过每周猜单词活动和对汉字的解读,老毛叔叔不仅帮助我们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也让我们在文字中探寻历史的起源与生活的意义所在。透过文字探寻历史的起源,这样的学习体验既有趣又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