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从经济到媒体,如何主次分明实现结构优化?
2016年1月4日,人民日报刊登题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七问》的访谈,邀请权威人士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全面解读和深度阐释。权威人士指出,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公式来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入手,用改革的手段推动结构调整,纠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供给侧改革不仅存在于经济领域,也存在于媒体发展领域。特别是对于当前的主流媒体和传统媒体,媒体供给侧改革应放在优先位置,以供给结构改善为主攻方向。当前的互联网用户、方式、需求、动机、渠道、文化生态与web1.0、web2.0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新现象冲击着网络舆情,影响着网民的社会认知和认同。适应这种变化,把握新一代互联网,了解他们的特点,满足他们的需求,纠正他们的偏差,是媒体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关键举措。
1. 新一代网民:部落化、社交化、娱乐化的认识世界
新生代网民是指伴随互联网发展而成长起来的群体,他们中不少人都是“互联网原住民”。与60、70、80后成年后才“上网”的群体不同,新生代网民从很小的成长阶段就开始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具体来说,新生代网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年轻化。从年龄结构上看,新生代网民主要以90后、00后为主,他们也是现阶段互联网的主体用户。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发展中心(CNNIC)的调查(见图1),1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我国网民总数的一半以上,新生代网民人数达3.5亿人。
图1:中国网民年龄结构
第二,部落化。与大众传播时代不同,在互联网渗透到生活各个角落的今天,小众化成为新一代网民的趋势。内容形式多样的APP及相关网站满足了新一代网民的个性化需求。
第三,社交化。据腾讯QQ发布的调查显示,53.61%的90后希望通过社交媒体与朋友沟通,40.89%希望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寻找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扩大朋友圈。19.1%的90后喜欢向所有人展示自己的状态和照片,56.1%的人在发布状态和照片时更有选择性。也就是说,75.2%的“90后”愿意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的信息。社交已经成为新一代网民使用互联网的重要目的。
第四,泛娱乐化。新生代网民在语言表达、互联网平台使用等方面表现出强烈的泛娱乐化特征,二次元、VR虚拟现实技术、手机游戏、手机视频直播、网络红人等娱乐的主要主体和主要客体都是新生代网民。
2、“wuli”上线:沉浸式体验场景传播大数据下的轻量交互
3月30日下午,人民网与上海文广集团联合推出面向90后个性化推荐的移动信息阅读客户端“wuli”。 “wuli”是90后使用的一个词,意为“我的”,90后经常用“wuli wuli”来表达自己喜欢的属于自己的事物。wuli满足了90后对“有趣、好玩、正能量”内容的需求,在海量内容整合、专业编辑精选、用户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内容推荐,以年轻人喜欢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富媒体形式提供热点新闻、趣闻、二次元、科技、娱乐等内容,适应细分化、差异化传播趋势。
“大数据+人工编辑”打造沉浸式体验与场景化传播。wuli强调基于海量内容整合、专业编辑甄选、用户画像大数据分析等个性化推荐,精准匹配用户行为,实现个性化推送;通过内容运营、活动运营、赛事运营、社交媒体运营等方式提升流量增长、用户参与度、打开率。此外,wuli以时间段为节点,设计“宅男”、“夜猫子”、“懒人”三种推送,根据用户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使用习惯,细分内容推出,让场景化阅读融为一体,为新一代网民提供沉浸式体验。
立体社交打破次元壁,实现话语体系内的轻量化互动。在内容类型上,wuli的内容以星座、明星八卦、时尚、动漫、电影、社会新闻、互联网科技等相对轻松或娱乐性的话题为主,并被贴上“八卦震撼”“增长知识”“低笑点”“二次元”“电影风”“爱玩机”“社交抖音”“星座控”“看视频”等标签;在页面设计上,黑黄配色的设计时尚有活力;在语言风格上,wuli的手工编辑特色十分鲜明,符合新一代网民的语言表达和使用风格;在社交功能上,wuli最大程度满足了新一代网民的表达需求。一方面,手机刷屏时,每一屏都有轻松活泼的调查问题,为新一代网民“有态度表达”的诉求提供了实现平台。另一方面,将原本广泛用于网络视频的“弹幕”元素加入到单篇文章的评论中,原本静态的评论内容以弹幕的形式“动起来”,即时感、参与感、社交性大大提升。此外,wuli还提供了“截图到头版”功能,也就是说,用户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制作成个性化的报纸头版样式,分享到微信、QQ、微博等平台,实现立体的社交互动。
创新盈利模式,“爆红”又“爆红”。据悉,wuli的目标是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用户,在此基础上形成媒体生态平台和用户流量平台,再逐步将流量变现。wuli在收入上也会有诸多创新,突破单一媒体广告变现模式,进军电商、O2O等多元商业方式,实现平台整体变现。
《吾里》的上线,是主流媒体共同探索舆论新阵地的新举措,是用主流价值观影响网络舆论生态的新实践,是实现媒体供给侧改革的新尝试。
3. 硬新闻、软传播的“中央厨房”为两会找到了“新客户”
据企鹅智库调查显示,58%的微信用户每天都会使用朋友圈,朋友圈已成为用户手机社交的主要平台,用户登录频率高、点赞活跃、喜欢看好友的日常生活。在微信用户中,18-25岁的90后新生代网民占微信用户总数的45.4%。可见,微信朋友圈已成为新生代网民获取信息、表达情感观点的主要平台之一。
为实现针对新一代网民的精准传播,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在两会期间推出“大餐”,将原本严肃的时政新闻以新颖的形式软化传播。
利用VR技术,为刚接触互联网技术的新人进行体验式传播。3月3日,全国政协开幕,人民日报客户端迅速上线VR作品《VR带你走进会场,政协会议这样开幕》,用户足不出户就能观看大会开幕式、大会堂内部以及政协委员起立唱国歌、听取报告的场景,是真正的360度沉浸式体验。当然,你还能清晰地看到哪位美女记者在刷手机,哪位委员在打瞌睡,谁的西装不好看,谁早上没洗头。该作品在微信朋友圈被广泛分享转发。利用VR技术报道时政新闻,对于一些新生代网民来说,既新鲜又有趣,满足了他们对VR技术的强烈好奇心。
H5热“菜”引爆新生代网民。正如人民日报社官方微信所说:“今年两会期间,如果你的朋友圈里没有收到总理的快递,那你一定加入过傅莹的群聊,或者跟着出租车司机和部长“辩论”过……这些让你眼前一亮的新闻产品,都出自中央厨房,也就是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摇一摇”能干什么?这对“90后”来说并不陌生,不仅微信,很多即时通讯工具也都有这个功能。摇一摇发红包、摇一摇好友、摇一摇大奖,被这些“互联网原住民”熟练运用。然而,中央厨房推出的“摇一摇听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原声带”H5,让网友们直接摇一摇手机就能听政府工作报告;来自微信官方的数据显示,超过50%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至少10次。在了解了微信网民的使用习惯后,两会期间,中央厨房推出了“实时云直播|朋友圈看两会”,把两会各大事件都放到了同一个产品里,通过实时更新朋友圈“状态”,“cosplay”两会值班编辑、三月会务小能手、两会摄像师等角色,实时呈现两会期间的重要活动和代表、委员的精彩发言,包括图片、文字、音频、视频和直播信号。这个H5可以自由点赞、随时更新,和朋友圈一样是少有的形式,上线6天后,总访问量已超510万。
此外,《总理给你来了一个神秘快递》《看!有人画了十三五规划》《傅莹邀你进群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十个新词,快学起来!》等H5页面表现不俗,一方面通过朋友圈传播,符合年轻人的媒介使用习惯,贴近年轻网民;另一方面也实现了硬新闻的软传播,将新一代网民转化为中央厨房的“新食客”。
4.关注新一代网民,研究网络流行语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语言成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为网民表达自我、表达情感、表达态度开辟了更多的途径,也给传统的汉语语言模式带来了新的影响。网络语言既不同于书面语,也不同于口语语,除了书面意义和口语意义外,还具有许多其他意义。自2014年起,人民日报网络舆情监测室连续两年推出《网络语言报告》,重点关注新生代网民在网络上的表达,研究他们的网络语言。一方面纠正其中的粗俗语言,另一方面试图通过呈现新生代网民使用流行语的特点,为媒体的供给侧改革提供思路。
“不要了、什么鬼、脑洞大开、操狗、CP、狗带、我们、DUANG、不玩了、就那样”等十大网络流行语,成为2015年舆情最高的网络流行语。统计显示,有些词并不是2015年的新词,而是在2014年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至今仍然流行。比如“颜值、单身狗、鲜肉、我要清静”等,占比约20%。这体现了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少数网络流行语一直保持着讨论热度,被网友们长期使用。这也提醒我们主流媒体,有些网络流行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传播力,适当、适度地使用网络流行语,不仅不会损害权威性和公信力,还能获得更多的新生代网民。
《2015网络语言报告》以人民日报为数据来源,发现2015年“也不反对的”在人民日报及人民日报海外版中被提及22次,“小鲜肉”出现11次,“键盘侠”被提及6次。主流媒体对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本身就代表着语言的社会传播赋能。主流媒体还赋予网络流行语更深层次的含义。例如,“键盘侠”原本是网友对网络上只会抱怨口水战的人的调侃。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不能靠“键盘侠”鼓励英雄做正义事》的评论后,“键盘侠”被赋予了舆论和道德层面的含义。
虽然新生代网民的影响力才刚刚显现,但90后、00后乃至更年轻一代的崛起,早已改变了当下舆论格局中的力量分布,原有的媒体供给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新需求。为了更好地拥抱互联网年轻力量,主流媒体正在尝试各种改变,从开发新APP,到调整现有渠道的内容发布,再到研究新生代网民文化,“对症下药”,直击要害。媒体供给侧改革的难点也在逐渐被攻克。当然,作为一项结构性调整,媒体供给侧改革除了已有的诸多尝试外,还需要更多的顶层设计和深层次变革。
(人民日报新媒体智库 周亚琼)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