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文化追求:从二次元到泛文化的多元发展
人类对于文化的追求从未停止过。
无论是“山河异地,风月同天”的热议,还是客厅里一夜爆红的《云崩地》,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前者是经典记忆,后者是次元文化的开始。两者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趋势:这一代年轻人对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而且多元化。二次元文化突围,泛文化崛起。
据说,这一代年轻人比上一代人更爱国,对国产品牌更认同、更消费。事实上,这一代年轻人也更加热爱文化。虽然他们的文化大多起源于二次元,但很快就开始多元化。从二次元开始,逐渐拓展到古风、手工艺、摄影、美妆、二手书、时尚、手册、古诗词、民俗等领域。可谓百花齐放。
以B站为参照,这意味着泛文化社区将成为一条很好的赛道。虽然二次元可以包罗万象,但它毕竟诞生于ACG,有自己鲜明的特点。非二维文化——比如意大利壁画、手工艺品、游记等——需要一个可以组成独立军队的交流共同体。只有这样,泛文化才能自由生长。
在二维共同体中,泛文化是一个子集;在泛文化共同体中,二维共同体是一个子集。它们彼此交叉,偶尔共鸣,却又独立成长。这将使它更加辉煌。
中国有这样的泛文化共同体吗?一些。网易旗下LOFTER就是这样一个社区,也是目前该领域唯一的大型社区,拥有800万+兴趣标签。目前已聚集2000万活跃用户、4万+创意LO主以及数百万明星粉丝站。 7000万注册用户中,1995年以后出生的年轻用户占比超过80%。
氪金一代
吴晓波多次提到,他参加过一次景德镇瓷展,展会有两个展厅:前厅是大师展,后厅是青年工作室展。他用了五分钟的时间,很快就穿过了前厅,却在后厅里徘徊了两三个小时。前厅的每一件瓷器,从形状到图案——花鸟竹鱼,都在画册上见过无数遍,但后厅的作品却发生了很多变化。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景德镇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数以万计的人悄然聚集。他们被称为“京漂”,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应届生,大部分是与陶瓷相关的工作者。
年轻一代一直被视为“氪金”一代。但事实上,他们早已完成了从“氪金”到“氪文化”的转变。当老一辈人还迷恋王阳明、曾国藩、花鸟虫鱼时,他们对文化的兴趣已经进入了更广阔的天地。除了二次元,还有汉服、民俗、戏曲、诗歌甚至历史,应有尽有。
除了中国的,还有外国的。
老一代人更看重文化传承,但年轻一代对此并不满意。他们也想创造,所以越来越多的手工艺品店开在商场里。数万年轻人涌向“瓷都”景德镇,4万+创意主人们齐聚LOFTER,无一不是扎根于此。
他们想要创造、想要交流,所以自然而然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基于兴趣的文化共同体。线下,一座座文化小镇蓬勃发展;网络上,泛文化社区崛起,成为二次元社区之外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文化源头。最终影响整个消费市场乃至商业文明的发展方向。
年轻人对文化的浓厚兴趣,倒逼品牌和平台不断进化。五福集、故宫元宵、文化年历、专题展览的出现,都是年轻人对文化的渴求而生。为了赢得年轻人的喜爱,品牌和平台纷纷爱上他们。
进入现实
年轻一代正在将文化带入现实。文化不再是一堆旧文件中的一行字,也不再是博物馆里的一件藏品,而是一种触手可及的日常事物。出现了各种展览。
漫画展、特展、快闪店纷纷走红。
LOFTER自有展览品牌“LOFTER开放展厅”推出了一系列好玩、有趣、有意义的展览。比如“城市晚安帐篷”生活艺术展,将那些不愿入睡或睡不着的人带入“晚安”后的世界,治愈他们麻木的生活。
每一个展览都是幻想的具体体现和无数心灵的相互温暖。在展会上,我们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同甘共苦的同路人。 B站跨年晚会之所以能够引爆各圈,除了精彩的节目和有趣的UP主之外,最重要的是“终于等你了”的喜悦。终于有一个真正懂年轻人的党了。
策展的过程就是将梦想变为现实的过程。参观展览的参观者感到他们并不孤单。有同样想法的人很多,甚至有人把它变成了一个展览。
去年,LOFTER举办了一场名为“有才大会”的活动,汇聚了在平台上默默书写梦想的创作者。会上,发布了面向广告主的“LOFTER人才计划”和“LOFTER出圈计划”。一句话概括就是:想办法帮助LO业主变现。
“我们希望创作者在LOFTER上有一个很好的体验,除了为爱发电之外,还包括帮助他们实现商业价值。” LOFTER相关负责人表示。
实现商业价值只有两种方式,一是甲方爸爸买单,二是粉丝买单。但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平台能否将用户兴趣转化为消费。
这里有一点特别值得一提。
本质上,年轻人的文化爱好大多是从消费开始的。如果你喜欢某样东西,就存钱买它,然后研究它背后的故事,甚至是技术。二次元文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喜欢动画——爱上绘画——开始COS——做衣服——学习摄影。许多年轻人就是这样开始研究汉服和汉文化的。
消费塑造文化,文化能否引领消费?
次元风暴
答案是肯定的。
国内有故宫淘宝,年文创收入15亿;在国外,有遍布世界各地公园的迪士尼,也有曾经统治科幻电影市场的漫威。所以真正的问题不是文化能否引领消费,而是文化如何引领消费?关键是如何实现。
变现的方式有很多,但要继续变现,必须坚持两点:一是扩大圈外影响力,二是巩固内容本身的价值。后者是前者的基础。
李子柒在YouTube上比BBC和CNN更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她的内容足够硬。如果你长期观察她的视频,你会发现她每个视频的时间跨度都很大,这对于一个创作者的耐心和项目管理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在泛文化领域,LOFTER能够脱颖而出,是因为它看重内容本身的价值。
LOFTER的用户主要是1995年以后出生的人。极光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11月,LOFTER上25岁以下的用户占比88%,女性用户占比87.1%。这群人其实有很强的“消费意愿”,喜欢什么就愿意花钱。但目前,LOFTER并不急于套现。
显然,LOFTER有着更高的志向。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消费塑造文化并产生兴趣。年轻人的泛文化本身就有其消费属性。围绕这个兴趣追踪消费其实并不难。如果是这样,泛文化可以成为一项不错的生意,但不会很好。有市值93亿美元的哔哩哔哩站在那里,LOFTER怎么肯做生意?这不是网易的风格。
泛文化和二次元一样,具有很强的“出圈”价值。这意味着泛文化有机会与多种不同场景融合。所以我们看到LOFTER热衷于策划各种不同的文化,并由此形成了三大品牌项目IP:疯狂旅行团、不闭门展厅和不规则青年挤在一起。策划了许多线上线下受欢迎的活动。
除了策展之外,LOFTER还尝试与IP合作。比如,他们和南派三叔一起组织了8月17日的偷米节,拍摄了国内首部漫威粉丝纪录片《不负英雄梦》。
泛文化与二次元一样,可以在内容上形成次元风暴,在不同圈层形成强大的势能。在这股势能中,蕴藏着更美好的未来。泛文化共同体正在成为一条黄金轨道。虽然LOFTER成立已有数年,但泛文化社区腾飞的时刻才刚刚到来。注重内容的LOFTER占据了领先地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