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电商工厂的缺陷:老板观念、互联网基因与反应速度
来源 |制造业电商
工厂的优势在于对产品的理解以及对供应链的控制和把握。但如果工厂自行进军电商,我个人并不看好!
那么工厂做电商有哪些缺点呢?
第一:很多传统B2B公司老板看不起甚至看不起B2C,不愿意投入其中。
第二:很多工厂主不懂互联网,没有互联网基因,对互联网有抵触情绪。
第三:企业反应缓慢,固守一些大客户。
我接触过几家从事手机配件的公司。他们这几年做得很好,主要通过阿里巴巴平台和线下展会销售产品。然而,随着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使用互联网的需求越来越大,很多企业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展会客户越来越少,老大客户退货订单越来越少,大量库存难以消化。
我们可以看到配件的特点是体积小,价格相对较低。顾客实际上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购买,小型零售店老板也可以在网上购买。
小零售商的特点是进货量小、频率高,不会为了小额采购而飞去展会。
因此,参展商都是大型批发商,但一旦电商采用电商+海外仓的模式,零售商就可以直接采购。大型批发商手中的渠道开始萎缩,库存出现。
因此,那些实力不是特别强、没有建立护城河、市场进入门槛较低的品牌很容易受到电商的挤压。
所以你明白了,这就是很多传统外贸公司订单下降的重要原因!
工厂不懂互联网,对终端市场的变化不敏感。
我身边的几个工厂老板都是靠大订单支撑整个公司的发展。即使是那些高尚的外贸经理也不需要去工厂。他们基本上一年365天都呆在家里,客户都来中国。只需向客户打招呼,并在客户需要时通过电子邮件跟进即可。根本不用去工厂,从上到下生活极其舒适。
然而,这个社会正在发生变化。很多传统企业主,因为不懂互联网,对终端市场的变化不敏感,对流量入口的转型不敏感。说白了,我们不了解用户在做什么、如何迁移、迁移到哪里、用户的行为如何。所以即使有一些收缩,也不会派队伍到前线收集终端信息。而是按照惯性粘住大客户,不关注网络上的小批发客户。
那么当出现大规模收缩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焦虑,开始思考解决办法。因为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供应网上小批发客户的企业一直在发展,电商+海外仓的模式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为什么小型零售商应该专注于小批量的大产品?千里迢迢造飞机、参加展览?因此订单并没有消失,而只是改变了渠道。
我想在这里补充一个小话题。小北之前去一家公司交流过。他们是一家名为宏杰物流的物流公司。这家公司的物流非常好。 Anker 30%的物流都是通过他们,他们的企业文化让我很感动。 (别看谁很强,生意怎么样?其实真正的核心在于人,在于团队管理,在于文化。这是一个高水平。保持吧。建立一个王国肯定比征服一个王国)希望以后有机会向大家介绍这个。
他们深圳公司有60多人。按理来说,物流公司的很多业务员并不需要太多的上网能力。不过,这家公司的员工互联网学习氛围浓厚,团队危机意识很强。其中很多90后的推销员都是通过网络接触新客户,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用户的行为以及用户的转移。无论我们是传统外贸工厂还是互联网公司,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
传统企业缺乏电商团队掌控能力
电子商务是一个比较新的发展方向,没有成熟的知识体系和案例库。所以,每个想做电商的传统企业都会面临:老板不知道怎么做,但只知道机会不能错过。就这样…..
管理团队不系统。一两个人只要学会一两个技巧就可以绕过去,但当网络环境发生变化时就不得不停下来。
老板管理电商团队就像管理外贸公司一样。电商团队应该是一个学习型团队。老板真是一个销售团队。每个人都忙于眼前的指标,没有人了解技术的变化。当一两个人做出成绩的时候,老板的财宝就不可思议了。他们无意将经验转化为知识,将知识转化为团队。一旦取得成绩,他们就固步自封,没有动力去学习和研究新知识。
广告代表了全部流量
传统工厂的优势在于产品以及对产品的强大控制力。然而,当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广告。如果你认为你有一个产品,你就应该引入流量,而你能想到的唯一引入流量的方法就是广告。于是因为老板不懂,就推着老板盲目投入几十万、上百万的广告费。没有转化,没有利润,甚至没有最终的数据。最后只有老板吃亏、买单~
那么你有没有看到,这就是很多传统外贸公司的现实,所以要充分认识自己,找出自己的实力,而不是想象我有多少钱,如果我做一些电商会怎么样……。这是绝对错误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所说的目前情况是基于大多数外贸公司的情况,但不排除一些外贸工厂一开始就在电子商务方面非常成功。这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时机!
比如很多很早就做平衡车的工厂(做平衡车赚钱的不是电商,而是工厂、物流公司、设计师)。他们非常准确地抓住了机会,并且可以立即享受到红利。还有一些在小众领域做得特别好,再加上平台流量大,很容易做。所以也有一些,但在互联网领域,这些只是幸运儿,并不代表绝大多数!
那么,你可能会问,如果工厂自己做电商不行,那么工厂与B2B电商公司合作是否可行呢?
为什么大部分传统B2B工厂都做不好电商?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做不好,你可以聘请电商团队或者专业的专家来运营!
好啦,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话题吧!
让我们澄清一下我们的想法。因为工厂有好的产品,但是因为我们自己做不了电商,所以打算找专业的专家(下面人员)来操作。
那么要操作什么呢?
正如我之前所说,深圳的很多卖家实际上依赖于平台,例如Wish、eBay、亚马逊、速卖通等。因为这里有强大的供应链和产品基础,所以很多人只需要将自己的商品放在这个平台上,而且由于平台比较早,有红利期,所以很多人对流量没有概念,知道它是很重要,但他们只是不操作它。
因为在平台红利期间,你不需要自己的流量。亚马逊和Wish等平台会为自己寻找流量。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做出一个好的产品。稍微好一点的是我正在做一些评论,这就足够了!
但未来不会是这样。随着平台用户数量的增加,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亚马逊还会继续花钱为自己购买流量吗?
没办法~
换句话说,淘宝、天猫还和以前一样吗?他们会花很多钱购买流量吗?不,如果有足够多的商家入驻,有足够多的用户了解这个平台,用户商家就已经可以形成自我增长了。这已经是一个良性且可改变的开始。
平台掌握了足够多用户的习惯,占领了流量入口。你不买我的东西也没关系。你的亲戚朋友每天都会在上面买东西。你不会受到影响吗?
举例来说,Facebook 目前拥有 10 亿日活跃用户和 15 亿月活跃用户。您认为 Facebook 会关心您的帐户吗?如果你的账户死了,它就会死。它不在乎。换句话说,中国目前还不是它的市场。
所以这两个例子就是为了说明很多人依靠平台的红利可以过上非常舒适的生活。一旦红利期过去,一旦平台竞争对手众多,寻找额外流量就不可避免。趋势,这是铁的事实!
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一步一步来,不提前预警,不提前安排流量,死守平台红利。最后死亡的概率非常高!所以说到底,除了产品,大家玩的就是运营,而运营玩的就是流量!每个人都必须有流动思维!
那么让我们回到主题。工厂找电商,希望电商团队专做运营,找流量,求曝光,专做产品!会出现什么问题呢?他会遇到什么样的人?
寻找平台运营商?寻找站外运营专家?什么样的人适合?
第一:平台运营大师
平台上的很多大牌,比如亚马逊、eBay、Wish、速卖通,都没有玩过流量。他们甚至不知道流量的基本分配模式,流量的渠道分配也不清楚。我和深圳有过接触。很多做平台的人没有流量概念,不知道怎么玩流量!随着竞争的激烈,寻找站外流量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你挖工厂,结果可能达不到你的预期。原因有以下三个:
各位大师们,扪心自问一下,如果现在让你出去自己跑一个产品,你能达到同样的水平吗?
第二:站外运营专家
市场上的很多流量专家实际上有一种单一的流量玩法。
在互联网上,很多玩流量的人都出身于草根。我不是说基层有什么问题。我,包括我自己,都是来自基层的。当今的互联网巨头很多都出自草根,包括蔡文胜、姚建军以及一大批早期的站长。但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后来并没有系统地提升自己早期的优势,仍然停留在小作坊里,依靠一两项技术来生存。然后平台严格,所以我想突破。如果突破不了,我就会改变策略。永远都是这样的循环……
玩流量的人都应该知道莆田流量是怎么玩的,绝对是全国的佼佼者。我自己和很多朋友都是莆田人,所以我们都知道怎么玩。
比如,在SEO初期,我随便堆砌关键词进行优化和排名,感觉就像天上下雪一样赚钱。后来我开始使用XR创建外部链接,生活过得很洒脱。以后随着平台越来越严格,做壳、网站镜像、劫持流量越来越难了……现在你看SEO都用以前的方法,肯定行不通。
再比如做SNS,在Facebook上创建标签,烧黑卡,做假品牌,加好友营销,群营销,包括现在烧真钱,Pinterest互钉,创建推荐关系链。我们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每个人的生活都极其滋润。其中的每一点,即使你是两年前开始的,也应该至少有一百万美元......
很多人可能认为这是天方夜谭,但事实是,一个站每天的营业额有20到4万元是很正常的。所以只要你掌握其中一种方法就足够了。
真的可以靠一招,过上富裕、富裕的生活。但问题是,这种举动往往需要和平台斗智斗勇,不断测试平台的漏洞和灰色地带,这样才能赚钱,但很累,而且每一步都是周期性的。
所以这个市场很多人只玩1到2种流量方式。流量布局真正系统、清晰的人不多,所以我说升级到蔡文胜、姚建军的人也不多。
显然,这种赚钱方式就是游击战。哪里能赚钱就去哪里,天天赚钱。很多运营团队从一开始就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和运营规划,草根精神十分明显。
下面是我博客上的留言板。我把它截掉,让大家感受一下这位朋友内心的感受:
可能有点模糊,原话如下:
2009年毕业后,进入一家小型电子商务公司,莆田类型(你懂的),老板+四个男生。从最早的SEO经验开始,我做过Yahoo Q&A、Tumblr、Worldpress博客、半原创文章、堆砌关键词和狂建外部链接。然后就去自建服务器邮件营销,购买海外邮件服务,然后10年开始进军SNS,先是twitter,facebook,然后linkedin G+,最后又回到facebook。随着公司的成长和发展,员工加入又离开,从文员到合伙人,然后老板决定放弃FP,打造正版平台,公司就解散了。
我和几个朋友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但是遇到了瓶颈,坚持了一年多还是没能继续下去。我研究过标签、群组、黑卡广告。我常常遇到一个问题,我就绞尽脑汁去研究、去克服。休息了两个月后,对手又出现了问题,我太累了。
一路走来,我们太注重眼前的短期利益,希望今天的促销有效果,明天就能下单。如果你不刻意投入精力维护页面、粉丝,你的视野还是太窄了。你做了很多,但思考得不够彻底和长远。今年的Facebook,旧的营销方式基本失效了。
随着大公司技术的提高,大数据的建立,计算机分析能力的进步,现在想要进步确实很难。其实,这六七年的时间,我似乎每天都沉浸在各种无休无止、重复的工作环境中,加班熬夜,赚取每一块钱。虽然有时候很想展望一下未来的方向,但是这个行业还能走多远,有什么前景?但每次最后都没什么事,第二天机械师就又迷迷糊糊地开始干活了。
现在,我无事可做,我必须寻找新的公司重新发展,也许是SNS或者电子商务,也许是另一个行业。生活压力很大,我督促自己不要停下来。
斗争!
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朋友。他们只要一两招就能大红大紫,但缺乏流量体系,完全像野战军。
我们身边有太多由夫妻组成公司的例子。儿媳卖产品、做艺术品、送货,丈夫推广、带动流量。这就够了。去年,央视财经曝光了两对莆田夫妻。他们卖假货,一天销量就高达。它可以达到数百万。
既然1、2个人能赚这么多钱,而且有自己的打法,是因为他们长期不接受正规军的打法,为什么还要去正规公司上班呢?为什么我们要学习他们的规则?
所以,很多流量专家没有运营团队的经验,所以他们走的路会因为缺乏可持续性而非常危险。
小北曾经在一家约有200人的公司工作。公司做决定的速度非常慢。每个请求都被批准并排队。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这就是一家SB公司。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一家公司。当你真正做大之后,你就不能站在小公司的角度看问题。如果决策过程不规范,将会产生更大的不利影响。
所以老板们,现实是你不想要一个可以出现在你面前的专业团队。市场上很多人浮躁,鱼龙混杂。那么如何识别和选择适合自己的电商公司呢?团队,这需要你的眼光敏锐,而不是说,我听不懂,我就投你一票,这迟早会死得很快!
以上观点都是从非常值得尊敬的角度出发的,其中很多都是我的个人经历。我什至是其中的一部分。要知道我也走过这条路,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其中许多可以与大家分享。
—结束—
新产品开发、产品设计,就来建武原创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