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周一:日本战后最后一位拥有国民级影响力的学者
加藤星期一,这个现在看来有点陌生的日本名字,属于20世纪日本最著名的思想家、文明史学家、批评家、小说家。 20世纪50年代中期,加藤提出“日本文化混杂性”和“日本法团主义文化”,并出版了代表作《日本文学史序言》,成为日本思想和文学研究的经典之作。他本人被誉为当代日本“百科全书式”学者。他对二战期间盛行的军国主义思潮的观察和反思,也成为永恒的警语。 2008年加藤周一去世时,有人评论日本失去了战后最后一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学者。
加藤星期一(1919-2008):日本思想家、文明史学家、批评家、小说家。 1943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医学系。1946年,他凭借长篇文学评论《1946——文学考察》正式进入日本文坛。他以国际视野开展艺术和社会评论,被誉为日本国家级知识大师。曾任东京都中央图书馆馆长,上智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教授,立命馆大学、耶鲁大学、剑桥大学客座教授。 2004年,作为创始人与大江健三郎等9名日本文化人士组成“九条俱乐部”,反对日本宪法第九条修正案。主要著作有《日本文化的杂合性》、《日本文学史序》、《羊之歌》、《夕阳的谎言》等。
时隔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加藤写于20世纪60年代的第一本散文自传《羊之歌》中文版终于面世。这部被许多日本读者认为是加藤最高代表作的作品,不仅是一部记录这位“知识巨人”成长历程的优秀文学作品,也是记录日本半个多世纪以来命运多舛的珍贵历史档案。 。
不久前,Movable Type与本书主编联合采访了首个中文版《羊之歌》的译者——北京大学日语系翁家辉副教授。翁家辉老师探讨了《羊之歌》的写作特点和加藤依依的思想脉络。就日本国家认同等问题与我们进行了沟通。
今天活字大师与书友们分享翁家辉老师的采访,或许对我们了解日本社会有帮助。
采访 |薛谦、小天
编译|小天
翁家辉,北京大学日本文学博士,现任该校日语系副教授、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成员、世界传记研究中心成员;鲁迅文学院第35期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翻译班)学生。代表翻译作品有日本作家柳美里的自传体小说《伴侣》、《人生》;大江健三郎散文集《广岛笔记》;以及学术传记《大江健三郎传奇》等;并在《世界文学》、《作家》杂志上发表多部译作。
”
《萨特的孩子》和《文化皇帝》
”
活字文化:翁老师,加藤先生的作品与川端康成等其他日本作家相比有何特点?
翁家辉:如果和原文相比,加藤的句子很短。作为翻译者,《羊之歌》的语言风格一开始让我感觉特别轻松。因为我以前翻译过大江健三郎,他的句子确实很绕。幸运的是,我从事的是战后文学研究领域。我大致了解乌江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和背景。我理解没有问题,但我必须把它转换成中国人能理解的句子。 ,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翻译《羊之歌》的难点在于,一是加藤先生的句子太短,我需要将句组整合在一起,翻译成符合我们日常阅读习惯的句子;第二,由于加藤受过科学训练,他写作的显着特点之一就是开门见山,先写结论。有些人不喜欢这种风格,认为它太随意了。比如,在写欧洲文明时,他会先用一两句话阐述什么是欧洲文明,然后再详细阐述。这就是他的风格。因此,他的语言风格明亮、简洁、富有哲理。
我觉得他的风格其实和散文集《培根人生》的风格很接近。尤其是在讨论某些特定主题时,我会想到这种类型的文本。它有一定的哲学、一定的品味,在审美上也有自己的风格。
另外,由于他是批评家,他的作品并不是纯粹的“文学”作品。他曾经写过一部小说,觉得不错,就拿给老师渡边和夫(1901-1975,日本法国文学专家、评论家,东京大学教授,大江健三郎的导师)看,老师就说没关系吧。
活字文化:渡边一夫可能觉得自己以学习为职业更合适。
翁家辉:是的,因为他有太多的东西要表达,他想在文学创作上输出很多想法。与他的小说相比,他的自传其实是最具文学性的,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小说。因为他创作的小说也把主题放在第一位,放弃了人物的塑造。所有的情节冲突都集中在观念的交锋上:男主是逃避世俗的隐居人物,女主是激进的人物。抗日战争期间,即使他失败了,她也会前去救援。这些人物设定,大概就是他当时问自己的。
活字文化:听起来有点像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问题小说”,或者建国初期的“红色文学”。
翁家辉:另外,加藤在《羊之歌》中使用的一些文字是比较古老的。研究人员普遍认为他是故意使用的。虽然他游历过欧洲,外语也很好,但他在选词上并不怎么用外来词。相反,他用的汉字有时在风格上带有中国的声调,类似于中国文言和韵律。我在翻译过程中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我尝试使用稍微古典一点的措辞和句型。
我推测他的动机。他可能还是觉得,现代化之后,日本引进了太多不伦不类的西化东西,这些不伦不类的语言最好不要用。我个人感觉他在词汇方面有这样的用意。我看出来,他在选词的时候,倾向于使用汉字,在句子结构上,他倾向于使用押韵。他强烈推荐的另一种写作风格是散文。
活字文化:作为一部自传,《羊之歌》不同于一般日本私人小说记录自己的事情。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被誉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个人心理的精确而细致的描述为后世开辟了道路。
翁家辉: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羊之歌》是一部欧洲文学意义上的自传。虽然他在写第一篇文章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打算写一部“自传”。也有学者指出,这似乎是对萨特自传《书信中的一生》的戏仿。他从祖父开始写作,在最初的几篇文章中确实可以看到“文学生活”的痕迹。然而,当连载到一定阶段时,他似乎有了别的想法,在内容和风格上做了一些改变。修订。
简单来说,《羊歌》该不该写成自传呢?加藤的计划显然是在写作过程中发生的。 《羊歌》后记中有解释。
此外,加藤还撰写了多篇关于萨特的论文,并大量模仿、研究和参考萨特的著作。 1966年,萨特赴日本发表题为《知识分子的支持》的演讲。萨特回国后,在《摩登时代》杂志上发表了《日本特刊》。加藤负责整理日本论文并发送给萨特。 1980年萨特去世,加藤在日法厅为萨特举行追悼会。
对于任何一位文学传记作家来说,最珍贵的素材就是传记作者本人所写的自述,哪怕只有寥寥数语。本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作家萨特的片段。
从某种角度来看,加藤也受到了法国存在主义学派的影响。包括他的文学创作观念,他认为文学应该介入生活,所以他和萨特一样,成为了作家、批评家、公共知识分子。
私小说作为日本文学小说发展中比较独特的形式,有两个特别明显的特征:一是表白形式,即表白和直接言说兼有。但该说什么呢?在私人小说中,通常会讲述一些丑陋的事情。越丑,感觉越真实,就像比赛式的“比丑”;其次,私人小说的“自传性”,但空间设置集中于作者本人及其周围的生活圈,对时代背景的描述和呈现较少。
活字文化:作为20世纪日本的文化巨人,加藤猴先生提出了“日本文化的混合性”和“日本法团主义文化”,并出版了代表作《日本文学史序》,成为日本思想和文学研究的经典之作。他本人被誉为当代日本的“百科全书式”学者。这让我想起了鲁迅,20世纪中国最具思想性和影响力的知识分子。鲁迅先生对国民性的分析和批判深入人心,经久不衰。到现在为止,我们还用“阿Q精神”或者“精神胜利法”来反思自己。可以说,鲁迅的思想已经融入了我们。在国民日常生活的一些思维模式中。那么我想请问翁先生,加藤一守先生是否已经达到了家喻户晓、深入日本民众心中的程度呢?
《加藤周一著作:日本文学史序言》是一部日本文学史,也是一部日本思想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以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表达的文学史。强烈认识到日本文化和文学是东北亚文化和文学的一部分,本书尽可能超越文化差异,用国际和知识社会能够理解的概念来分析和描述来自不同国家的日本作品和作家。文学时代。
翁家辉:这个要看阶段。在20世纪60年代和1970年代,加藤被称为“文化皇帝”,这意味着他对日本民众思想的影响与历代天皇对民众的影响是一样的。但由于日本社会变化很快,我不能保证加藤先生会成为新一代的“家喻户晓的名字”。我只能保证他还有一批忠实的读者。而且我个人感觉有一群蓝领工人,也就是体力劳动者,是非常尊敬他的。
周一我在日本参加加藤诞辰一百周年研讨会时,会场一位仓库搬运工得知我是中文版《羊之歌》的翻译。会议结束后,他过来告诉我他想把它发给我。我有一张CD。他从 YouTube 上复制了加藤先生的所有广播演讲。而他的日常生活可以说与加藤先生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总的来说,我认为加藤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在大众的阅读领域都是一位非常有可读性的学者。但在他受到日本民众喜爱的同时,也有一些人非常不喜欢他。他们认为他的讲话过于直白,爱批评日本人的缺点。这就是日本一些人讨厌他的原因。当然,右翼分子也讨厌他。
”
日本的现状不会是中国的未来;
与中国相比,日本是一个完全男性主导的社会
”
活字文化:现在的日本年轻人中,是否有类似中国“小粉红”群体的非常狂热的民族主义者?他们会对加藤先生的想法产生敌意或敌意吗?
翁嘉辉:因为我对大江健三郎也做了一些研究,所以网上确实会有很多人攻击大江健三郎;而日本右翼肯定会批评加藤的书。日本确实有一批右翼分子对中国怀有根深蒂固的仇恨,他们对中国人民的印象与多年前一样。而且,一些媒体反华倾向特别严重,甚至在报道中国时撒谎。
日本民众对媒体的信任度还是很高的,所以日本人中有些人可能会因为没有机会直接来中国而被媒体误导。而在我看来,如果你想真正了解中国人,可能需要时间。现在从我们国家的角度来说,只有强大了,才能让大家认识你、理解你。
总体来说,日本民众的政治倾向还是因人而异,非常复杂。确实有一些右翼分子在街上用扩音器喊叫他们的极端想法。但当我在日本参加一个会议时,有件事让我很感动:一个三十多岁的日本男人在会议的茶歇时间向我走来。确认我是中国人后,他用日语对我说:“我对南京发生的事情感到非常抱歉”。那一刻我真的很震惊。日本普通民众对二战期间侵略行为的反思就这样得到了解决。
活字文化:所以日本也有很多年轻人对政治完全漠不关心,沉浸在自己的二次元或御宅族世界中,对吧?
翁家辉:很多。二次元文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御宅族”,在日本原来是一个贬义词。例如,如果两个家庭的妻子聊天时说你的孩子是“宅男”,那么她就会想钻到地里。因为二次元文化的主要参与者最初被认为是社会的失败者,没有办法进入主流。但他们的二次元文化也是日本文化的一个侧面。不能说是阴暗的一面,而是真实的一面。
日剧里住在出租屋里的二次元青年
但日本的另一条社会规则是什么?如果你是政客或者政客,一旦进入公共领域,这些人物的部分私生活就必须被隐藏起来。
这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上层阶级有上层阶级的规则,平民百姓有平民百姓的生活规则。但总体来说,日本并不存在特殊的道德至上。用道德来限制或提倡人们的行为,以道德标准作为社会评价标准,在日本不太可能发生。
日本电视剧《昼颜》讲述出轨的日本家庭主妇的双重生活
活字文化:我们平常看的日剧大多都是关于这个社会上失意的人,或者是不太成功的人。它展示了被阶级固化的社会淘汰的人们如何重建生活的意义。基本上都表达了这个主题。我们在日剧中也看到了很多极其激烈的情节:比如孩子们与怪物般的父母分手,家庭主妇无法忍受婚姻生活而出轨,年轻人在自己的世界中完全与世隔绝。现在有一种说法:日本现在的社会面貌,就是中国二十年、三十年后出现的所有矛盾。您对此声明有何看法?
翁家辉:不,我不这么认为。日本社会之所以有这个问题(人太极端),包括韩国,就是因为他们整个民族太同质化了,就是太纯粹了,语言单一,行为模式单一,生活方式单一。这使得他们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遭遇挫折。 ,没有办法处理。
我个人认为,中国从秦汉时期就开始了多元文化的交流,比如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被推翻和重建,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本身就具有各种文化基因,包容各民族的语言、思想、生活方式,所以我们的文化能够应对各种问题。
我知道你现在谈论的问题已经讨论了很多,但是我认为从我自己这次会议的经历来看,我认为加藤先生的书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提出了“混合文化”,说它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小小的希望。他提出这一理论是针对日本民族及其群体主义,日本民族与日本民族类似,文化过于单一,语言过于单一,行为模式高度统一,即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模式。
加藤周——他主张的是积极看待外来文化和自己文化传统的存在,同时相信自己的文化传统有优秀的元素。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精髓,建设自己的新文化——“混合文化”是健康的文化选择。
在这方面,韩国社会也有相似之处。韩国学者表示,第一,我们相信纯血统,也就是说血统一定是单一的。其次,我们信奉论资排辈,论资排辈的顺序,即一定要论资排辈。
研讨会上,美国、德国、法国的学者纷纷表示,我们今天所拥有的有生命力的文化都不是纯粹的文化。德国学者表示,德国只有在希特勒时代才追求纯种,但最终却导致了毁灭。因为文化的基因越同质,其抵抗力就越弱。
希特勒
当然,日本对于中国的实力还是有些担心的。他们不知道当中国强大后会发生什么,因为毕竟日本有侵略中国的历史。他们是否担心这样下去中国会变得特别霸权?而且,美国在日本也驻有军队。如果中美之间发生贸易摩擦,会影响驰友吗?从地缘政治角度看,日本作为一个夹在大陆之间的岛国,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活字文化:但现在我觉得作为一个生活在一线城市的普通年轻人,我也觉得社会的价值尺度越来越统一,所以当代年轻人越来越“佛系”和“悲伤”。其实,这都是绝对统一的评价体系所带来的压迫感的体现。所以这种压抑感和日本社会还是很不一样的吧?
翁家辉:那肯定不一样,因为日本没有经历过新中国的社会革命,所以它的社会阶级固化现象非常顽固,包括男女的性别差异,以及社会性别认同的差异。日本女性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日本,如果一群男人和女人坐在一起,肯定是女人端茶和水。大家都习惯了,女人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日本的男尊女卑文化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
日本女权电视剧《问题餐厅》截图
活字文化:但是现在国内的性别关系也变得更加保守。
翁家辉:时代的潮流是这样发展的:默认规则一旦形成,中国就很难回头了。所以不用太担心这个问题。因为现在中国男性越来越弱,这也是一个问题,而且男性女性化也是一个问题。
这和你刚才提到的问题有关,这是由于社会制度评价体系的简单化和保守化造成的。
活字文化:让男人感受到更大的压力。
翁家辉:是的,他会慢慢把自己女性化。因为在权力面前,不存在生理上的男性和女性。权力是男性,其他一切都是女性,所以这和你提到的时代现状有关。
木乃伊男孩苏明成在国产电视剧《都挺好》中
活字文化:我很好奇,相比中国女性的地位,日本现在可以说是一个完全男性主导的社会吗?
翁家辉:与我们国家相比,我们可以说是。例如,中国政府机构的行政领导很多都由女性担任,但这在日本还是比较少见的。如果你看看内阁中女性的比例就很清楚了。再比如,一般国内女性休完产假都会回去工作,而日本女性基本要在家带孩子一两年。
活字文化:就像日本东京大学的上野千鹤教授一样,在日本实际上被认为是另一种文化。
上野千鹤从小就开始批判日本的父权结构,是日本最著名的女权主义学者。现任东京大学人文社会学系教授。
翁佳慧:我对她了解不多,但按照他们的一般逻辑,我见过的少数女大学教授在思想和行为模式上都比较男性化。这就是所谓父权社会的影响。有时,女性必须女扮男装才能融入主流社会。如果权力有性别,权力属于男性,其他受权力压迫的人属于女性,与你的生物性别无关。
但问题是这样的:在日本,在公共场合,比如在公司,女性更加温顺、服务型;但当他们回到家后,那就是另一种关系了,她可以弥补。他们的身份转变有点像cosplay。无论我在这里扮演什么角色,我都履行我的义务;但当我去到另一个地方时,我会重新找到自己的角色,不会一直压抑自己。因此日本的各种娱乐、娱乐文化也非常发达。
那么简单来说,他们的女人是不是过着很压抑的生活?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大多数人都和我们一样,都经历着痛苦和快乐。不能说因为她不能工作或者没有事业,她就抑郁了。他们中的许多人把家务当作事业,并且做得很好。在日本,做家庭主妇也是一份工作,社会很尊重她。
日剧《半泽直树》中的家庭主妇和银行职员丈夫
”
“独立思考”是加藤思想最重要的一点
中国和日本的汉字系统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
”
活字文化:您认为加藤先生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方面是什么?
翁家辉:那就是独立思考。这种独立性是加藤这一代日本人最缺乏的。为什么他们卷入战争这么久,却没有一个人、一群人站出来制止战斗?加藤先生认为这是因为日本人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军旅时期,很多人确实被军国主义洗脑了。
加藤先生永远会保持一个旁观者的姿态,与社会上所谓的主流思想保持一定的距离,只是为了避免被所谓的主流所迷惑。所以这是他现在讲的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有参考意义的。
二战期间的日本军国主义
活字文化:您认为他的思想与汉娜·阿伦特的平庸之恶相似吗?
翁家辉:是的,会议上也提出了这个话题,但他用了“群体主义”这个词。
没有人比阿伦特更清楚:20世纪的道德大崩溃并不是由于人们的无知或邪恶以及未能辨别道德“真理”,而是因为道德“真理”不足以作为判断人们可能做出什么的标准眼下。事物。道德需要重建,重建道德的前提是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能在道德崩溃的时代抵制平庸之恶的诱惑,不放弃思考,不逃避判断,承担起应有的道德责任。
活字文化:在日本,追随潮流可以理解为对权威的信仰吗?
翁家辉:不完全是这样。简单来说,就是“随波逐流”。但我们不能称之为权威,因为对于我们必须遵循谁没有固定的观念。但一旦一个人带头,所有人都会效仿。它们特别同质化。比如他们的制服几乎一样,这在日本被称为“制服文化”。但我们国家基本上没有人特别喜欢穿制服。在日本,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学生服,每个在校女生都必须化妆。看来我还是有自己的特点的。我的口红是5号,她的口红是6号,但其实都是一样的。一个色彩家族。这是日本人最显着的特征之一。它们可以在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凸显出一点个性,但又不能过多地打破整体趋势。如果你和别人不一样,你就会被欺负,这也是校园欺凌的一个原因。
在日剧《野猪大变身》中,堀北真纪饰演一名因外表邋遢、性格孤僻而受到欺负的转学生。
这是他们独特的文化结构。我想是因为他们的民族性格比较单一。在我们国家,如果你去一个稍微偏远的地方,比如四川或者甘肃,你立刻就会觉得我的言行和他们不一样。我不会说它有什么特别的不同,但或多或少是不同的。更何况到了藏区,语言就完全不一样了。
但在日本,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样的。无论是本州、北海道还是冲绳,整个国家的心态和行为基本一致。所以,日本人没有这样的意识:我想和和我很不一样的人在一起。而且他会对你有要求。你应该和我一样。你怎么能和我不一样呢?
这是他们单一民族、单一文化、单一语言造成的民族问题。
活字文化:您认为中日之间最大的误会是什么?
翁家辉:我觉得误会太多了。从我自己的研究领域来看,日本人对汉字有非常大的误解。我们认为日本使用的汉字应该与我们的汉字含义相同;他们还认为我们对同一个词的理解和他们的理解应该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是不同的。
孙革,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日本东京都立大学法学部政治学博士。主要著作有:《分散主体的空间》、《竹内好悖论》、《文学的立场》、《为什么谈东亚》、《亚洲意味着什么》、《错误集》等。多年从事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致力于推动东亚知识分子的深入对话。 20世纪90年代,与沟口雄三先生共同推动“中日知识分子对话”。
Sun Ge老师在会议上说,中国学者对日本知识史的研究的结论是,中国的中国人物体系和日本的中国角色体系是两个意识形态系统。当时最大的误解是,两国的人们会认为,相同的汉字,甚至相同的表达方式,都具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实际上,当形成逻辑和思维时,它们的完成结果就会有所不同。我们使用汉字来形成我们的逻辑思维,并使用我们的汉字来形成逻辑思维。而且我也有一种感觉,如果他们不使用汉字的形状,而只使用自己的发音,他们将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因为在使用汉字之前,日本只有一个语音系统,而没有书面符号。
对汉字的误解是导致两国普通百姓彼此误会的最大陷阱。
从“ Man'yoshu:32张李子开花的歌曲”中,“它是早春,月亮饱满,空气温柔,风很柔和”。日本现任皇帝的统治是“ Reiwa”
结尾
新的可移动类型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