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次元 正文

探究日照东夷文化之源,探讨以文兴城之路

二次元 2024-11-21 16

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的高峰期始于龙山时代__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的高峰期始于龙山时代

近日,“鲁东南文明之光”日照史前考古90周年暨东夷文化研究成果交流系列活动在日照举行。也给我们带来了探寻日照东夷文化“源头”、探索日照如何以文化兴城的机会。 “路”的机会。

早在距今5.4万至5.9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东夷先民就在鲁东南地区繁衍生息,播下了文明的种子。进入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创造了史前文明,从北新文化的东梁河遗址到大汶口文化的陵阳河遗址,从龙山文化的凉城、药王城、丹徒等遗址到今天的“文明三要素”商周时期的莒文化中蕴含着文字、冶金、城市等。尧王遗址、凉城镇、东海谷、丹徒、苏家村、刘家庄、西林子头等遗址更是如珍珠般,让东夷文化熠熠生辉。

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的高峰期始于龙山时代_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的高峰期始于龙山时代_

中国考古研究的新视角

“一南一北的古尧国和凉城古国,构成了龙山时期日照地区两个非常重要的古王国,也是展示五千年文明的重要遗址。以这两个遗址为核心,呈金字塔状的聚落格局,表明日照地区的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或东夷文化走在了当时的全国前列。”方辉,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讲座教授。解释。

药王城、凉城遗址的考古历史本身就是一个传说。 1934年,山东省图书馆馆长王宪堂提出在鲁东南沿海进行考古调查。负责此次调查的人员是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队的王翔、齐彦培。他们在鲁东南地区进行了三个多月的调查。在此期间,发现了凉城遗址等多处龙山文化遗址。

1936年初夏,梁启超之子梁思永先生与齐炎培、刘尧一起前往梁城遗址,再次开始发掘。这是山东省古迹研究会联合山东地方政府以名义进行的第四次发掘工作。发掘表明,两镇遗址的文化积淀主要为龙山时期,还有少量周代、汉代遗存。

这一系列考古活动不仅对当时的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后来中国考古学和历史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家峰解读民国时期日照龙山文化遗址发现的大众传播。他说,从1934年到1937年,从正式发掘到公布发掘结果,报告是连续的。根据当时的粗略概括,《大公报》于1934年1月发出初步通知,称古物研究会正准备在胶东进行考古调查。 7月,《申报》报道了王翔、齐彦培等人在胶东调查的结果,称在日照两个镇发现了石刀和石斧。 《大公报》、《第一报》等报纸也进行了密集报道。

1936年4月,《大公报》正式公布日照发掘计划。古迹研究会派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带队梁思勇、刘尧、齐彦培到日照莒县进行调查发掘。

关于英文报纸的报道,《大陆日报》的主标题是“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黑陶的发现”,副标题是“古石器时代城的发掘”,最后有一句话《中国考古研究的新观点》也很重要。1937年1月,《大陆报》发表了一篇比较详细的报道,主要报道了杭州的展览。不过,特别提到了山东的展览。黑陶文化在展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说明当时日照的考古文化受到中国主流媒体和海外媒体的传播。

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的高峰期始于龙山时代_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的高峰期始于龙山时代_

礼制文明的初步形成

从1954年开始,有关文物、考古部门对凉城遗址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摸清了凉城遗址的大致轮廓:凉城镇西北部近海的低山上,北面和东面有一条小河。西南部为低洼地。 ,场地北高南低。整个遗址的文化积淀分为三个部分。中部高地部分文化积淀最集中,面积约25万平方米。东西两侧20万平方米的区域,文化积淀较薄。南方有许多制作石器的材料,可能是工具制造地。

20世纪70年代,临沂区文化管理委员会发掘了药王城遗址。 “尧王城遗址的土壤为沙土,干时坚硬,湿时粘稠。随着发掘的深入,出现了大小不一的‘砖’,即土坯,有明显的接缝。剖面看起来像一个“浮层”,让我怀疑这样的好房子是否是龙山文化时期的?灰坑中出土了一件大腹粗颈的陶瓶,是典型的龙山文化晚期器物,由此确定了该房屋的年代,这是首次发现。”负责药王城龙山文化遗址发掘的文化专家李玉亭说。

“第二个发现是,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炉子,炉子的直径有九到十厘米,深度有六到七厘米。我问人们,你们认为这是做什么用的?人们说“人要诚实,火心要空,是用来生火的,另外,把照明用的木炭放在炉坑里保存火,这就解决了历史的问题。”祖先们是做饭。”李玉婷回忆道,“第三个收获是在101探区三楼发现了铜渣。铜渣刚发现的时候比较大,刮地面的时候铜渣变得越来越大。它很小,只有一颗豆子那么大。发掘报告提到发现了铜渣,但没有鉴定,后来才做了鉴定报告。”

1992年至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药王城遗址进行了发掘。凉城遗址真正系统、科学的发掘工作要从1995年开始。当时,山东大学与美国多所大学联合对凉城遗址进行了区域系统调查和多次考古发掘。 1998年冬天,凉城村一处老宅院落需要整修重建。考古人员趁此机会介入,对老屋进行了首次抢救性发掘。

_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的高峰期始于龙山时代_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的高峰期始于龙山时代

到2001年,考古人员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考古发掘。除了发现该遗址是该地区最大的原始遗址和周围30平方公里的中心遗址外,他们还发现了一条龙山文化时代的护城河。该遗址有三圈战壕:内、中、外。内护城河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大部分都堆放在现代化的村舍下面。除中护城河东侧继续利用河流外,其他三侧均已向外移动,内部遗址面积也有所扩大。外壕面积最大,基本覆盖了两座城镇遗址的整个范围。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时期(距今5000-4000年前),日照就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这里降水充沛,气候湿润。发源于五莲山的短河在沿海地区形成了早期的农业文明。人们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产生活,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古老的文明。这从现场出土的众多文物中就可以看出:石铲、石刀、石斧等农具代表了姚王城的祖先。人们使用的生产工具;黍、黍、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表明当时五谷丰登;还有代表龙山文化陶艺最高水平的蛋壳黑陶高柄杯,以及陶狙击、陶壶、陶鼎、陶块、磨光黑陶杯、大敞口等。盆、壶鼎、盆鼎等,显示了当时手工业的发达程度。

石、陶、玉等材质制成的礼器,表明四千多年前姚城的统治者就能够“以礼治国”,礼仪文明初步形成。截至目前,已发现大汶口文化晚期图画文字30余件。其中,尧王城遗址出土2件,均是在大口尊残片上发现的。这对于研究汉字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是文明的重要标志。 。

_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的高峰期始于龙山时代_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的高峰期始于龙山时代

沿海地区南北交流的通道

在药王城遗址公园博物馆里,三圈古城墙、多种多样的墓葬制度、丰富的礼器、高超的建筑工艺、精湛的制陶工艺等都在展厅里一一呈现。具有彝文化特色的文物和图像展现在眼前,让人惊叹先民的智慧和文明的辉煌。

据中美联合考古队勘察,姚王城遗址所在的聚落群分为大、中、小三级,数量上呈现典型的金字塔状结构。姚王城遗址作为区域中心的大型聚落,采用对周边中、小型聚落的直接管理方式,以及通过二级中心聚落控制外围区域聚落的手段,实现对整个区域的有效控制,形成一种早期的国家形式,具有“城、镇、集”三级结构。

尧城遗址作为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的大型城址,分布面积大,城墙结构清晰复杂,城内分区明显,建筑层次较高,工业经济发达,确立鲁东南地区史前城址地位新模式,是山东省龙山文化尧王城类型的典型代表,为研究海岱地区史前文化和文明进程提供了重要资料。

姚王城与两镇共同见证了龙山时代的“城市化运动”,这是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的巅峰时期。包括北部的石城在内,迄今已发现各类遗址100多处。龙山时代的城市化运动推动和见证了我国文明的起源,呈现出从多元到融合的发展轨迹。

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的高峰期始于龙山时代__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的高峰期始于龙山时代

“尧王城遗址占地近四百万平方米,两镇遗址也占地近百万平方米,有限的面积内有两个巨大的中心,我们称之为尧王城古国和两镇古国,因为它们真正代表了东夷文明的光芒,在4600至4000年左右就非常突出。以前。”方辉说道。

曾参与姚城遗址公园发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梁忠和告诉记者,姚城考古遗址公园对于文物保护和文物保护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日照考古事业。不仅扩大了东夷文化的外延,也丰富了日照的文化遗产。其内涵是,姚王城遗址是海岱地区或黄河下游发现的最大的史前城址。它还具有连续的发展路线,进一步丰富了考古文化谱系。 “我们发现,尧王城古城墙下埋有石头,与古良渚国城墙的基石一模一样,可见古代日照是主要的交通要道。沿海地区南北之间的航线。”梁中和说道。

“古代日照是沿海地区南北交往的要塞,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当地文化的演变,还能一睹与长江下游、中游地区的文化交流。从史前到夏商时期的黄河流域、辽东半岛,都可以看到对中原地区先进文化因素的吸引,同时也可以看到对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平原地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伟说。日照以东夷文化为重要发展方向,探寻其源流,书写古代文明的尝试。新的表述具有非凡的意义。

(大众新闻记者鲁宇通讯员李宇郑波)

艺术类院校多样化艺术乡建举措助力乡村振兴
« 上一篇 2024-11-21
红楼梦与曹雪芹家族的惊人相似,抄家时家产几何?
下一篇 » 2024-11-21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