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书法对华夏文明的影响及其与唐代书法的传承关系
隋朝作为一个连接南北朝乱世和唐朝的统一王朝,却因为在位时间短而被忽视。甚至只有在与唐朝“绑在一起”的时候才会被提及和关注。事实上,近三百年来隋朝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并不逊色于唐朝。这尤其体现在书法上。
我们熟悉的唐代著名大师,如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他们都经历过几个朝代。如果没有长年累月的深厚积累,他们晚年很难在书法上取得巨大成就。唐代历史爱好者谈论的《唐楷书》,也是以隋朝楷书为蓝本的。
隋代书法作品流传甚少,以墓志铭为主。其中比较著名的《解方堡墓志铭》和《董美人墓志铭》无论文笔醇厚古朴,神韵潇洒,都可与任何唐碑相媲美。自然,他们都更好了。以魏碑、齐碑为代表的北方刚健、瘦弱的楷书和以钟繇、王歇氏为代表的洒脱秀丽的小楷,在统一的隋朝得到了融合。
欧羽、楚雪、颜柳、李禄等人都吸收了隋代楷书的养分。将他们的作品与隋碑相比较,不难看出师父之间的关系。隋代墓志铭具有最高的皇家水准,书法最精湛,雕刻也最精美。 1957年,在陕西西安梁家庄附近发现一座古墓。经专家核实,墓中埋葬的是隋文帝杨坚的孙女李景训。
有人说,李敬勋是“史上最疼爱的孙女”。她的祖父李冲是一位高官,与隋文帝杨坚一起征战天下,担任国家最高官职。其父李旻自幼在宫中长大。后来,杨坚的大女儿杨丽华将独生女宇文鄂英嫁给了李敏作为女婿。李景勋是李敏的四女儿,杨丽华视她为掌上明珠。
大业四年(608年),李景训病逝于宫中,年仅九岁。杨丽华十分悲痛,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在墓中埋葬了大量的珍宝。毫不夸张地说,李景训墓出土的宝物甚至比很多皇陵出土的宝物还要多。
杨丽华请来顶尖书法家、雕刻家为孙女立碑,《李景训墓志铭》由此诞生。此墓志铭全称是《齐州刺史李公四女石志明铭隋左光禄》,共435字,字直径约2.5厘米。此碑书法飘逸,隽永。笔切入纸中,笔划居中。笔画细而直,有明显的停顿和顿挫。升力、重量、方圆的对比是明显的。笔法犀利,笔法沉稳,收笔清脆,颇有功力的表现。
《李景训墓志铭》结局庄严凝重,但也不乏变化。例如,左右结构之间存在高度差异,上下部分之间存在稀疏密度。高度恰当,姿势充满目光。既灵巧又细腻,又不失墓志铭书法应有的庄重。从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隋凯首创了唐凯的严谨和工艺,无论是楚式还是欧式都借鉴了它。
“父母爱孩子,他们有长远的打算。”担心女儿的坟墓引来盗墓贼,杨家特意在棺材盖上刻了“开棺者必死”四个字,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当考古人员进行保护措施发掘时,发现该墓保存非常完好,1300多年来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损坏。
您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