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次元 正文

傅抱石诞辰120周年特展:二十世纪山水画巅峰之作在南京博物院盛大展出

二次元 2024-12-05 26

本报记者 尹晓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 年 12 月 5 日

第12版)

_天真遇见_天真遇到现实什么意思

徜徉太华(国画)

傅抱石 编剧

天真遇到现实什么意思__天真遇见

布拉格皇宫(中国画)

傅抱石 编剧

天真遇见__天真遇到现实什么意思

烟雨万枪(国画)

傅抱石 编剧

今年是著名画家傅抱石诞辰120周年。近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傅抱石:20世纪山水画巅峰”特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展。此次展览以傅抱石山水画为主题,汇集了南京博物院、江苏省美术馆、江苏省国画院、傅抱石纪念馆收藏的精美山水画作品150余幅(套)。这是傅抱石山水画规模最大、最全面、最系统的展示。 。本次特展包括《常醉——游古人诗意之地》、《改变世界——游祖国山河》、《游异域——漫游东欧山河》以及《不到偶然——游历伟人诗境》 4 此版块呈现傅抱石的艺术与精神世界。

展览学术顾问、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万新华介绍,作为新金陵画派的领军人物之一,傅抱石以山水画家的身份参与了20世纪山水画的前两次革命。 、景观理论家和艺术史学家。阶段。第一阶段,傅抱石秉承石涛“笔墨应与时俱进”的艺术主张,创造性地运用笔墨,创新山水画法,改革山水画的构图和笔墨方法,在融会贯通方面颇有心思。颜色变成墨水。第二阶段,傅抱石提出“思变则笔墨不能不变”等艺术主张,用全新的笔墨和昂扬的精神描绘新的山河。外貌。他以自己的艺术理想和创作成就,开辟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新境界,成为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高峰。

徜徉在古诗词中

傅抱石,江西新余人。幼时因家境贫寒,没有师从名师。相反,他经常去西边的画作坊和东边的雕刻摊,看人们雕刻。后来,他得到邻居的资助才得以上学。当时,因尊崇诗人屈原爱国、忠诚的高尚品格,取“宝石怀沙”之意,自取“宝石斋主人”称号。他有常用的“常醉”印章,喜爱师涛,追求天真的审美情趣。

早年在江西,傅抱石看到不少以清初四王为题材的山水画,认为这种风格限制了山水画的发展。这时,他发现了师涛,并为之痴迷。他孜孜不倦地搜集整理石涛失传的诗词和书画跋文,并选取石涛的诗词进行绘画创作。 《萧然放舟学渔》是石涛七幅绝世画作之一。南京博物院收藏的《萧然放舟学渔》就是这首诗的例证。作品中,用斧头劈砍远处的岩石,酣畅淋漓;近观则中央勾画枯柳,笔触飞快,线条飞扬。

抗战时期,傅抱石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住在重庆歌乐山金刚坡脚下。他提到:“四川的山水对我帮助很大。四川雾气湿润,雄伟的山峦植被茂盛。也可以看出,山体结构复杂,真是一幅最好的山水画。”歌乐山山村的八年生活,给了我“寻找精彩创作”的良好条件。

南京博物院藏的《烟雨万枝》是傅抱石金刚坡时期的代表作之一。那时,他每周都要走山路上学,每周往返两次,往返10多里路,都是崎岖的山路。这次旅行成为他观察自然的好机会。大自然不同季节、气候的变化,日照、雨、风、雪的变化,晨、暮、午、夜的差异,都落入了他的眼帘。 《烟雨万枝》是他在山路上遇雨,在竹林避雨时受到美景启发而写成的。

《晓晓黄昏雨》、《风雨归舟》、《巴山夜雨》……这些作品都是他画雨的代表作。谈及画雨,傅抱石认为:“古代画家不直接画雨,但能让人感觉在下雨……到了清代,金东信就开始探索直接画雨的方法。受他的影响,我也吸收了西方水彩画的表现方法,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老师是自然本身。”

祖国山河大游

1949年,新中国成立,山水画创作迎来了新局面。 1954年2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召开山水画创作座谈会,确定了“中国画写生”的创作方针,成为时代潮流。傅抱石紧跟时代脉搏,体验生活,大胆创新,以“思想变,笔墨不能不变”的重要论断,引领了中国画发展的新潮流。

通过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南京写生、1959年的韶山写生、1960年两万三千里的写生、1961年的东北写生、1963年的浙江写生、 1966年写生 经过五年的江西写生活动和一系列写生活动,傅抱石在山水画方面积累了独特的经验,并提出中国山水画的方法论分“行”、“悟”、“记”、“写”四步进行。

在两万三千里的写生之旅中,傅抱石和他的江苏国画家们留下了许多代表作,为新金陵画派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华山期间,创作了《河山图详》等代表作。此次展出的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徘徊太华》就是在途中创作的。虽是画册小品,却很精彩,为《河山图详》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华山险天下”,山壁陡峭,上下笔直,缺乏变化,难画好。傅抱石仍画山势笔直,相互重叠,增强了整体气势的雄伟。再加上山间的浮云,使画面显得生动活泼。更突出的是笔墨技法的创造性运用。华山的岩石结构和纹理多为上下起伏。傅抱石用笔大胆奔放,交替使用大块浓墨和独特的抱石式荷叶倒角法。画中描绘了山上树木的茂盛,带来了山地地貌的丰富变化。

这次东北之行无疑对傅抱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次他游览了很多地方,画了镜泊湖、天池、长白山等关内没有的雄伟景观。画家黄苗子在纪念傅抱石时曾这样写道——

回来后,鲍石饶有兴趣地对我说:“前人早就说过,山水画的画法是可以从画家所接触到的真山真水中体会到的,而不是画家凭空想象的。这次东北之行让我看到了东北很多风景的奇形怪状,绝对不是过去的“斧劈”和“麻覆盖”所能表达的。条件的限制,以前我国的画家很少出国,没有见过我国东北的山水面貌,所以我就来到了长白山、镜泊湖等地,亲身体验了一番。那里崎岖的水和岩石,让我认识到了新的破解方法。”

傅抱石走遍了长白山,觉得那里的瀑布与天台山的石梁瀑布、庐山的三叠泉、贵州的黄果树瀑布都不一样。南京博物院藏《天池瀑布》采用高远的构图方法进行空间布局,用强烈的黑白对比效果来传达东北山水的雄伟、雄伟、辽阔、广阔的地貌,并采用了做到“取上舍下”。凸显了长白山瀑布从天而降的气势。

漫游东欧山水

1957年东欧之行,面对新的自然风光,傅抱石为自己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将西方建筑与中国山水画技法结合起来。这是许多中国现代画家面临的共同问题,而傅抱石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东欧写生系列中,傅抱石采用了西式的特写模式取景构图。但他并没有像西方人那样把建筑放在画面中最重要的位置,而是将建筑隐藏在自然风光中,这在中国画中颇有趣味。特写中高大的树木高高耸立,涂有浓墨;远景中的虚实交织,表现主题的焦点往往在远景中。

南京博物院藏的《布拉格王宫》是傅抱石东欧之行期间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大型作品之一,也是此行的代表作之一。他以平面视角完成构图,突出自然,管理颇有巧妙。近景树木郁郁葱葱,远景布拉格皇宫,十分引人注目。 1962年秋,傅抱石创作了《布拉格回忆》,题词:“布拉格如此雄伟美丽,美得不能再美了。五年前我曾游览过它,两年前我读过月亮。每年当我想到它的时候,我就被它迷住了。”与前者相比,《回忆录》《布拉格》失去了写生的成分,是原汁原味的创作,非常精致。

徜徉在伟人诗意的境界

1950年起,傅抱石开始创作毛主席诗词画。最熟悉的就是挂在人民大会堂的《美女多多》。这幅巨幅山水画是与关山月合作完成的。中国东、西、南、北不同的地貌和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同时出现在画面上。它巧妙地运用了国画中的四时山水或四时花鸟。将广阔的山河表达于一幅画中。

在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手稿《创作毛主席诗词插图的一些经验》中,傅抱石总结了绘制毛主席诗词画的三种方法:一是深刻领会作者的初衷,不限于符号,自然合拍。 。这是最好的绘画技巧;其次,全面地勾勒出课文的全部意思,句子紧密相连,画面与主题相一致。第三,全文内容过多,难以一张图衔接。在这种情况下,允许画出要点的句子、对联或其中的一部分。

南京博物院藏《强渡大渡河》描绘了红军长征期间强渡大渡河的历史事件。大渡河两岸悬崖峭壁,中间惊涛骇浪。 18名红军先遣队员乘坐小船,顶着敌人的炮火和汹涌的江水,冲向戒备森严的对岸。画中用“抱石”来表现大渡河湍急的水流。画面中央的小船采用鸟瞰视角,加剧了危险性。通过光影效果的处理,表现大渡河的波涛和对岸山峦的险峻。 ,将整部作品的气氛渲染到了巅峰。

南京博物院藏品和傅抱石1960年的作品《龙盘虎征服今古》取自齐鲁《解放军占领南京》。南京是傅抱石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城市,这首诗也是他反复创作的主题。作品将沐浴着晨光的紫金山及其周边景色呈现出浪漫梦幻的诗意境界。借助紫金山、松柏、朝霞、远处的烟囱、游艇等山物,象征着新中国的繁荣昌盛。精神氛围。

1965年9月,傅抱石因病在南京家中去世。当时,他的工作室里挂着一幅未完成的作品——《西陵峡》。这幅江苏省国画院收藏的未完成作品也出现在本次展览中。肆意泼墨,留下大片未完成的空白……这幅画永远定格在南京的秋天。

中国春节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冯骥才功不可没
« 上一篇 2024-12-05
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揭晓,上海原创作品亮眼答卷
下一篇 » 2024-12-05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