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中国44个项目总数居世界第一
北京时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民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例会上通过了审查,巴拉圭,并被列入名单。它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截至目前,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名录,位居世界第一。
说起春节,我们都会记得,每年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人们就开始打扫房屋,贴春联、年画,储存粮食,准备食物。除夕之夜,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饭,熬夜迎接新年。节日期间,人们穿上新衣,祭天、祭地、祭祖,向长辈、亲戚、朋友、邻居拜年……这些可能是每个中国人不可磨灭的集体记忆。
“春节”为何能成为持续、永恒的文化符号?该遗产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对中华文明有何意义,又将如何影响世界?
“百节之年为先,春之四时为先”。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人们称“过年”。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变迁,积累了丰富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伟表示,过年是一个围绕辞旧迎新的农历新年节点的实践过程。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伦理道德和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人和谐相处的价值理念对于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作用。
罗伟:春节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围绕送冬迎春、辞旧迎新、祈福纳吉、团圆和谐等节日文化主题。
回家过年体现了中国人天伦之乐、美满幸福的理念;贴福字、春联、年画,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吉祥、美好的精神追求;购买年货体现了中国人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祭祖、尊祖,在世界上彰显了中华民族的道德;给亲朋好友拜年,体现了人际交往的融洽;社火节和元宵节展现了中国人民乐观积极的精神风貌。
我国将除夕、春节列为法定节假日,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具有新的时空意义。
春节是我国内涵最深、内容最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广泛的传统节日。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系教授肖方认为,由新年送别习俗、新年团圆习俗、拜年习俗和春节习俗组成的年俗长卷,描绘出一道独特的春节文化风景。它不仅体现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家国情怀,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肖芳:人们利用这个辞旧迎新的机会来调整中国人与自然、历史、人的关系,让我们在特殊的节日里有表现。中国人有年轮年轮不断向前更新的意识;此外,还特别强调家庭道德以及回归家庭和社会建设。另一种说法是,春节临近立春,是四时之首。 ,与四个季节循环的自然时间相协调。
每逢春节前后,世界各地的华人都以辞旧迎新、祈福吉祥、团聚和谐为主题来庆祝这个节日。几千年来,春节不断维系和加强了个人、家庭和国家之间的情感纽带,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发挥了重要作用。罗伟认为,随着海外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春节已成为被世界普遍接受、认可和欣赏的中国文化符号。
罗伟:春节所蕴含的宇宙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全面而生动地诠释了中国人民对于“和谐”的知行合一。其中,不仅包括天地的“和”、新旧的“和”、丰俭的“和”,还包括自我的“和”、人的“和”。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2023年2019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定为“新年”。联合国假期。这充分说明春节已经超越国界,其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日益受到广泛尊重和认可。春节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绝佳范例,体现了中华文明将继续为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积极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录),是我国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责任和义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增加。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和履行合同能力。罗伟表示,春节申报世界遗产,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促进人们——民心相通、文明交流互鉴。
罗伟: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国际层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其重点是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提高人们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并尊重文化多样性。观点有利于对话。因此,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的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可以直接体现缔约国履行条约的能力和水平。春节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能够充分展现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肖方表示,“春节——中国人民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增强海内外华人文化认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践行世界文明倡议具有重要意义。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肖芳:春节作为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人类分享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春节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节也能更好地为世界人民做出自己的文化贡献。我想这就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一份特别的礼物。
春节作为中国人民的传统新年,正在用承前启后的活力,传递中华民族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民族价值观。罗伟表示,申遗也将不断更新、开放、包容春节文化,持续为春节传承赋能。
罗伟:首先要着力让春节更有“年味”。比如过年要注重仪式性和象征性的民俗习俗。其次,要尊重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规律,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大众节日文化的需要,在持续的文化语境基础上不断丰富春节文化活动。春节是我们的节日,每个人都是春节的传承人。春节的传承和保护离不开我们每个人。
(中国之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