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老万玉家:美少年历险记与精神成人礼的深刻启示
一个年轻人的精神成人礼
——评张伟小说《去老万玉家》
钟倩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 年 12 月 7 日
版本07)
一个人要经历怎样的经历才能拥有成熟的人生?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伟的长篇小说《去老万玉家》(人民文学出版社),以美少年舒万平的冒险经历为中心进行叙述。主人公经历了种种困难,险些死里逃生。危急关头,他在萧绵雨的暗中帮助下,逃出了魔窟,完成了自己精神上的成人礼,经历了漫长而惊心动魄的旅程。小说开头的第一句话是:“美少年的冒险是迟早的事。”这句话概括了小说的标题“冒险”。冒险意味着面对路障、荆棘、灾难、牺牲等等。冒险本身就是一部惊心动魄的史诗。
不得不说,《去老万玉家》是一本轻松而持久的心灵之书,也是一本写给每个人的青春之书。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北方的胶东半岛。多种力量的强大碰撞与主人公激烈的内心冲突形成互文关系,进一步凸显时代与个体之间的审美张力。 19世纪末,年轻的舒万平从广州同文馆回到半岛探亲。在回家的路上,他被强盗绑架了。幸亏蜀府管家吴元公拼命相救。父亲去世后,经营蜀府的大权就交给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叔叔舒员外。吴元公被赶到蜀府西营,熟料被暗中下毒。生命危在旦夕,原恭吾紧急发电报召回舒万平。在请他“画画”的同时,他还透露了家族令人震惊的秘史,不久他就去世了。这幅画不是别人,正是《骑马的女人》。一幅画和一封信,让舒万平踏上了寻找老万宇的危险旅程。
对于张伟来说,《去老万宇家》的创作花费了前所未有的心血。他曾经参与过历史编纂工作,里面的盗匪信息让他大为震惊。清末民初,一些残暴的土匪占领一地,对人民进行残酷的掠夺和压迫。同时,他们也尝试采用西化制度,在文化上取得了一些成就。这些史料就像“酵母”,在作家心里发酵、冒气,然后就有了小说的初步构思。书中主要描写了吴元公、舒万平、老万玉、冷林都、萧绵玉五个人物。情节饱满,人物生动,语言纯正。情节推动故事的转折,用文物来点缀历史场景,给人一种惊叹之感。真实的存在感和丰富的历史感。舒万平的冒险经历传递着双重精神内涵:一方面,他生前受吴元公委托,寻找老万玉,完成运送任务。另一方面,他也背负着家族的荣辱出走,寻找毒死父母的叛徒,以不辜负教养之恩和报国之志。
《去老万玉家》充分体现了张伟的创作追求。他声称语言始于小说,发酵成酒。他生活在黑暗中,默默耕耘,酿造出充满芬芳的酒窖。这香是字里行间的优雅,是生活褶皱的真实,是拨动心弦的音符,还是粗犷感性的风景。书中详细描述了隆冬时节捉虫的情景,给人以荡气回肠的精神力量。同时,红枣、甜粥等民间美食,以及“海雀”贝壳等爱情信物,都为阅读增添了不少趣味,提供了多重解读的空间,也体现了作者广博的学识和见解。人文积淀。 。正如作者通过一位经验丰富的道士的话所言:“当人体直立起来时,它实际上是一个炼丹炉,有炉座、炉体和炉顶。然而,这个‘体炉’只是炼化了‘体炉’。”心丹,又称‘内丹’,自古炼丹之术无非两种,即内丹和外丹。”懂得向内追寻,是美少年的悟道时刻,而传统文化的根源,是永恒的精神滋养。
告别了疏府的泉水,背着柳条袋,经过重重关隘,水路陆路,舒万平来到了老万鱼营的沙堡岛。当他看到万愚公的时候,“骑马的女人”瞬间复活了。吴元恭的“不守诺言”、冷林都的“万玉雪”、萧绵玉的“身世之谜”一一浮出水面,革命党员的视死如归、奶妈自杀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了舒万平的人生方向——逃亡成为必然。也就是说,他的逃跑,也是他的勇敢进攻。
从《古船》到《你在高原》,从《单身药师》《河湾》到《去老万玉家》,张伟的文学创作一路前进。他以胶东半岛为中心,不断开拓新的文学领域,打通中西文化的血脉,不断提炼和净化诗意语言,再现人性的演变和生命的成长深处。历史,每一次都给读者带来不同的心灵启迪和爱情感动。 《去老万玉家》聚焦心灵之旅,诗韵交织,情感如泉流淌,展现青春的肥沃。这绝对是一部具有非凡意义和开放灵魂的作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