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过愤怒的海:青少年心理问题与日本城市颓靡的深度探讨
《涉过愤怒的海》的评价较难。它看上去像是一部在追凶方面带有悬疑色彩的影片,然而其落脚点却在于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要说推荐看点的话,影片的整体色调是阴郁的,情感呈现出 emo 的状态。影片最大的亮点,像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展现等,似乎不太容易成为一个很有力量的宣传点。电影在上映首日票房就突破了亿,这可能主要是因为演员以往在大银幕上积累的号召力。
这部影片很有特点,拍出了一个充斥着城中村、老破小的场景,各种基建都呈现出老化的状态,显得十分颓靡的日本。并且,它还把镜头对准了二次元圈的青少年群体。
外务省为何会允许这样的拍摄存在,这实在令人费解。它简直就像是专门为日本的旅游和留学而量身定制的劝退广告。
我自己看完最大的感触是,当家长太难了。
在我还没有工作的时候,我也曾怨恨父母不理解我,不关爱我。
我自己开始 996 后,上下班通勤要 3 小时,每天都在不合理的业务框架流程中循环,产生内耗。之后我才发现,在这样的状态下,我的精力大概只能用来赚钱支付孩子的吃喝拉撒。身体的照顾都很困难,更别提进行高级的心灵抚养了,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看看我身边的女性朋友,她们似乎很擅长照顾孩子,还能触达孩子的心灵精神层面。这些朋友中,有的是高学历的全职太太,有的是在体制内工作的妈妈,并且她们都不在繁忙的机要部门工作。
网络上有喊丧偶式抚养,还有说女人不应该牺牲之类的话。在那冰冷粗粝的现实面前,这些话只是让人露出苦笑。
或许这个世界真正需要改变的是某些规则,而非女人或者男人。家长们会喜欢这样吗?
在社会内卷的大环境之中,孩子要是没有严重的心理问题,那可以说是完全凭借运气。而孩子若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这属于正常现象。即便有些中产家庭,其妈妈们能够做到全职照顾孩子,但在很大概率上,她们也是被社会潮流所裹挟,从而走上了鸡娃之路。
最近因为家里人看病,接触了一门新兴病科——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最大的两个病人群体分别是青少年和老年人。老年人的问题往往是由大脑机能退化所致,像脑萎缩这类生理因素会引发这些问题。其治疗方案相对简单粗暴,主要是补充相关神经递质药物。
青少年的神经内科情况较为复杂。社会因素以及家庭因素等大小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生理因素。关键在于,一旦对生理上的神经发育造成影响,那么所导致的后果以及带来的痛苦,很可能会伴随人的一生。
最后贴出某在神经内科方面享有声誉的三甲医院的青少年相关科室介绍,大家可以自行去体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