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校火热折射年轻人文化需求,二次元游戏受追捧原因何在?
央视新闻评论:夜校的火爆,体现了青少年对文化生活的强烈需求和终身学习、自我提升的理念,“夜校百花齐放”也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走深走实”的积极探索。
01
“二次元”游戏
▌“二次元”游戏,是指采用“二次元”虚拟形象,包含大量“二次元”元素或内容的游戏,包括原创游戏和基于已有“二次元”内容改编的游戏。2023年11月8日,“二次元”游戏类型的代表《原神》4.2版本更新,在国内游戏下载排行榜上超越《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
“二次元”游戏吸引年轻人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沉浸式剧情提升体验感。其独特的世界观(对游戏故事发生地世界的认知)、剧情和人物构建了一个供玩家尽情享受的虚拟世界,丰富了游戏体验;二是独特的美学吸引年轻人。其以中国传统美学、漫画美学等为依据的设计,满足了不同群体对虚拟世界、虚拟人物的审美想象;三是满足了年轻人的心理需求。玩家在其中具有较高的主观性,可以在游戏中“带新人”(带新人玩游戏),在游戏社区中组队交流,从虚拟世界中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
01
新形势下上海青年就业新动向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3年第9期刊登了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新形势下上海青年就业新趋势》一文,利用覆盖全市的就业保险登记数据,结合近期的调查结果,分析了2019年以来上海16-35岁青年的就业结构、就业质量和求职偏好等情况。
就业结构方面,青年人首次进入职场年龄推迟,2022年首次就业平均年龄为24.5岁(2019年为24.1岁);青年劳动者素质快速提升,2022年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4.3年(2019年为13.7年);外地来沪青年占比提升,登记就业青年中上海户籍青年占比由2019年1月的37.1%下降到2023年3月的31.3%。
从就业质量看,薪酬水平提高,2022年平均月薪为11276元,收入较2019年逐年提高;平均就业周期(平均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长)缩短,2022年登记就业青年平均就业周期为37.5个月(2019年为46.6个月)。
从求职意愿来看,调查显示,上海青年总体心态稳定,进企业就业是求职首选,其中,34.8%的青年意向进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5.8%的青年意向“考公务员”。
02
2023年社会大趋势观察报告
▌2023年8月,迷兹咨询发布《2023大社会趋势观察报告》,指出今年大社会领域值得关注的十大趋势变化及相应的社会现象。
(1)亲密关系分裂:
指的是将亲密关系需求解构拆分为不同的浅层社交,如“hookup社交”、“线下cosplay委托”、“crush(短暂、热烈但害羞的爱情)热潮”等。
(2)嘉年华赔偿:
通过密集安排体验游、嘉年华活动弥补因疫情错过的时间,主要活动有“特种兵旅游”“鸟巢外万人五月天演唱会”“嘉年华式出圈本土文化旅游”“上海迪士尼持续火爆”等。
(3)社交媒体调查:
他们利用主动搜索、群管理、订阅服务等方式,有意获取推荐算法之外的内容,并保持基本信息主动可控,比如利用热搜分组打造“热搜庇护所”,自称“momo”对抗大数据定位。
(4)积极做好养老准备: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积极追求退休生活,认为“变老”不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例如,年轻人提前寻找养老伴侣、考察养老公寓、准备肖像、遗嘱、葬礼歌单等,关于中老年KOL(在中老年群体中影响力大、粉丝众多的关键意见领袖)和明星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5)廉洁俭朴:
年轻人用体面的方式减少生活和环境成本,如“剩菜盲盒”、“豆瓣省钱群”、“弯腰捡二手家具”、“腾讯小修图”等。
(6)大观复古:
复古风再度流行,更多体现在对国内外古今中外“黄金时代”元素的关注、捕捉和重新混搭,如“芭蕾风”、“芭比风”、“复古(旧款二手衣)改造”等等。
(7)荒野想象:
“人生是荒野,不是赛道。”在越来越拥挤的上行通道中,人们一边挤在独木桥上,一边想象主流价值观之外的生活方式。比如,“数字游民”、“半农半X”生活方式受到关注,荒野式动作冒险游戏《塞尔达传说:泪之王国》成为爆款。
(8)伪疯狂:
指年轻人以故意装傻或胡言乱语的方式,用严肃、疯狂的方式解构现实烦恼,往往蕴含着反叛、否定权威,例如“疯狂文学”“叛逆”性格,以及青少年与梅西合影的热门话题。
(9)AI插件:
AI工具得到了长足发展,其强大的生产力带来了“插件”般的工作效率,将赋能和重构人类生产和服务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例如ChatGPT、绘画工具Midjourney、AI孙燕姿等。
(10)有利于投资的安全避风港:
依靠或依赖“亲属投资”克服当下个人财务困境,表现在积极筹划获取父母资源、不回避表现出对家庭的依赖,并通过多种观念,如全职子女、“子女竞争”意识、顶层抚养人与假抚养人之争等,将“亲属投资”选择合理化。
撰文:陈璐琪、魏鲁星、白雪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