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算命占卜新趋势:AI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互联网时代,万物都能够通过联网来实现“互联网+”。传统文化中的算命占卜也属于其中,并非例外。进入 21 世纪后,以往那种“神神叨叨”的玄学,在计算机技术以及 AI 技术的辅助之下,会有怎样的不同呢?
前言
五岁的时候,算命先生讲:等你到了二十五岁,会穿上黄袍,并且每天都以鱼肉为伴。二十年时间悄然流逝,而我如今成为了一名美团外卖配送员。
当然,这是一个段子。
但这样的故事如今换了一种方式时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小爱正在某大学读本科。假期期间,她在社交软件上结识了男同学阿星。阿星谈吐较好,外在形象也不错,这对小爱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小爱性格内向,且深信星座。她的手机里有很多与星座相关的内容,其中包括同道大叔、测测星座、八字命理等公众号和 APP。
她将自己与阿星的星座以及生日在不同渠道所进行的各种测算结果进行了综合。她试图从这些结果中找到积极且正向的关联。这些正向关联给小爱带来了正反馈。小爱心里越发觉得两人很合适,并且对阿星产生了更强烈的兴趣。
上面的案例源自一次真实访谈,该访谈处于陌生人社交产品调研《从陌生人社交路径,思考陌生人社交产品》中。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是当代 90 后陌生人社交过程中的典型缩影。当下,年轻人谈恋爱看星座,就如同过去结婚看八字一样,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90 后笃信星座,互联网人给服务器开光。影视 IP 中,《我是个算命先生》火热,盗墓、风水等玄学气息浓厚。社科院开设了周易预测学博士学位授权点。风水、八字、面相这些玄学产品和概念越来越火热。在互联网浪潮推动下,玄学产品进入了线上线下结合甚至纯线上的时代。
玄学是什么呢?当前的玄学产品是怎样开展互联网业务的?玄学产品为什么会存在呢?人们为何会选择相信玄学呢?玄学产品未来的利基市场在何处呢?
为了更客观地阐述这些问题,同时也为了让各位读者能够以更客观的立场去了解玄学产品。不要单纯地迷信,所谓迷信是在不了解的情况下盲目相信;也不要迷不信,迷不信是对其什么都不了解且什么都不相信。四是知来藏往,探讨未来的可能。
01 玄学初探
理解源于共情。要理解玄学产品,首先需拥有同理心。建立同理心需要站在玄学产品用户的视角,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们关于玄学的认知、思维形式和心理活动。同时,为更好地在下文中介绍玄学产品的形态,了解玄学是什么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何为玄学?
玄学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一说其源于魏晋时期对“三玄”的研究与发展,“三玄”分别是《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以及《周易》(易经),而“玄”这个字是源自《老子》里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江湖上有一种说法,四千六百多年前,黄帝时期蚩尤发动叛乱。西王母派遣九天玄女(也就是女娲)去帮助黄帝。九天玄女擅长兵法,传授给黄帝奇门遁甲之术,于是黄帝在涿鹿战胜了蚩尤。黄帝平息叛乱之后,命令仓颉造字,将九天玄女所传授的天书秘术记载下来。由于是玄女祖师所传授的,所以被称为“玄学”。
历史上,魏晋时期玄学成为主流思想。玄学取代了两汉流传的经学思潮。道家玄学成为除儒学外唯一被认定为官学的学问。
说到玄学,就必然会涉及到道教和佛教。人们常说“佛道不分家”。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佛教的传入时间要早于道教的建立。相传在东汉永平七年的时候,汉明帝刘庄在南宫住宿,夜里梦见一个六丈高的金人,其头部散发着金光,从西方而来。第二天,明帝听说西域有一位名叫佛陀的神明,于是就派遣使者前往天竺求取佛法,并在洛阳建立了白马寺。
道教的成立在其后。相传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接受正法,从而创建了天师道,将交纳五斗米作为入道的信物,尊崇老子为道祖,这便是如今的道教正一教。之后张道陵在青城山成道,把印、剑、玉册授予儿子张衡,并立下“非吾家宗亲子孙不传”的天师道传承世袭规定。现今正一教的祖庭依然在江西鹰潭龙虎山。
这些历史和我们说的玄学产品的玄学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知晓佛教有禅杖和钵盂,佛教出家之人在修行途中能够化缘并吃百家饭。那么,为何未曾见过道士化缘呢?
这就不得不提道教可以用于安身立命的玄学五术:山医命相卜。
上述玄学五术是我们目前所见到的大部分东方玄学产品的依据。有了对玄学的大致概念后,我们再来看看现在比较常见的东方玄学产品。
02 江湖现状1. 玄学产品有哪些
暂不把星座、塔罗等西方玄学纳入考虑范围。当前在互联网中,东方玄学产品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命相、卜卦、术数这三方面。我对市面上现有的数十款玄学产品进行了调研,这些产品的下载量从几万到几千万不等,我总结了它们常见的盈利模式。为了便于阐述,我分别从命术类、相术类、卜术类来进行讲解。然而在实际的玄学产品里,为了拓展业务形态以触达更多用户,有相当大一部分产品都涵盖了命相卜这三种玄学业务形态。
(1)命术类产品
命术类的玄学产品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以八字排盘工具为代表的工具类;另一种是以高人汇为代表的平台类;还有一种是以综合各种业务为代表的综合类。其业务形式包含看八字、看姻缘、孩子起名、八字合婚、姓名批注、财运分析、大师测算等,且不限于这些。
常见的命术类应用的界面,从左到右为工具类、平台类、综合类:
盈利模式:
(2)相术类产品
相术类产品主要有面相类和风水类之分。面相类产品多以看面相、手相、痣相为主。风水类产品则以罗盘工具类和风水咨询类为主。在产品形式方面,包含各种看相的 APP、小程序以及网页。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面相识别程序使用的是同一家的程序。并且,这些程序甚至连界面都完全相同。
盈利模式:
(3)卜术类产品
以算卦、占卜、摇签等为代表的有 APP、小程序、应用等。单纯的卜术类应用通常是工具类软件,当前那些包含卜术的软件大多是命相卜三术相结合的应用。
盈利模式:
上述各种网站、APP、小程序的流量哪里来?
有需求的用户会在应用商店自驱动地搜索相关应用。此外,社交媒体平台的引流也是玄学产品流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并且还是主要业务所在。
玄学自媒体包含微信号、公众号、微博号、抖音号、快手号、小红书号、B站号等。许多玄学产品的业务形态是以微信、微博、B站等平台为基础的,像已被封禁的神棍局,还有各类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号等。通过持续发布内容来向微信、APP、小程序、淘宝电商等进行引流。
常见的裂变方式有,以“朋友圈转发免费看手相”这种形式来进行社交裂变,也会通过创作优质内容,进而引导用户主动去分享等。
一般来说,基于自媒体的玄学业务的盈利模式包含以下几种:主要有服务费用,像各种算命、看相、卜卦等;还有电商带货;以及知识付费等。
在玄学产品调研期间,普遍能发现一些较为高危的信息安全风险。比如在录入生辰八字的时候,会有提示让输入本无需输入的个人信息。并且在权限方面,会要求读取手机号、IMEI 值、相机权限以及位置权限。
对于相术类应用而言,若用户提交了个人照片,同时还提交了个人姓名、生辰八字、手机号以及地理位置信息,那么实际上就具备了完整的用户信息。即便用户没有提交详细信息,也大致形成了一个具有商业价值且比较完整的用户画像。
实际上,在使用玄学产品时,用户无需提供如此详细的信息,也能够获得同样的判断结果。
各类野路子的玄学产品,用户无法期望它们能按照数据安全保护条例来保护用户隐私。因为姓名、性别、生日、手机号、位置等用户信息转手出去,会成为一笔不菲的收入。
2. 不得不提的AI算命——AI算命玩的是什么套路
介绍完种类繁多的玄学产品后,需要重点介绍 2019 年极为火爆的 AI 算命。AI 算命曾一度被视作 AI 赋能行业最为成功的范例。那么,AI 算命究竟在玩什么套路呢?
我们以 AI 加相术作为例子,在微信的终端去搜索“面相”,就能够发现数量非常多的由 AI 来进行看相的小程序。
逐个调研后发现,微信里的 AI 算命小程序大多是几套模板程序,很多甚至出自同一套系统。这意味着 AI 算命如同常用的网站 CMS 一样,开发者开发好后直接打包出售就能获得第一笔收入。C 端上线后,用户通过直接付费的方式获取所谓的详细面相报告,进而可以从用户手中获取利润。
AI 看相会以分享打折或免费的方式来促使 用户 自我驱动为产品进行裂变,同时会通过公众号以及微博广告等形式去触达更多的 用户 。当 用户 通过该渠道产生付费费用时,会有一定比例的费用赋予给该渠道,这种情况类似于分销系统。
当前已有的 AI 看相产品,本质而言是一套由简单面部识别算法与写好的测算内容进行排列组合而成的东西。为使用户“放心付费”,在交互过程中,AI 看相会让用户看到程序成功定位到其上传自拍的面部特征,这些特征包含五官的位置以及关键点等。接着,依据所谓的面部识别结果,会返回一套组合好的话术。
有良心的开发者或许会依据不同的面部识别信息,并且结合面相学的某些理论,然后返回与面相学理论分析相关的结果。而其他的开发者则深谙舔狗之道,他们会将好听的话进行排列组合,因为用户花了钱就应该让用户感到愉悦,当一个舔狗肯定是没错的。
我用武林外传里的老白对这些 AI 看相小程序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这些评价都是一些正向且模糊的。并且经过测试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 AI 看相程序,对于同一张照片的不同次识别结果是不一样的。这基本上能够说明,测算答案大多是通过排列组合得来的。
当然,未来有可能会出现真实有效的 AI 算命应用。因为算命看相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算法。然而,当前所谓的 AI 算命只是一种割韭菜圈钱的娱乐行为。
3. 超千亿的玄学市场
除了爆火的AI算命外,整个玄学赛道在资本市场可谓火热。
整个玄学行业有多大呢?
算命公司“高人汇”的创始人袁钰膦曾表示:
中国人口约为 14 亿。16 至 50 岁的这部分目标用户占比约 45%。其中付费用户约占 16%。这些付费用户年均占卜算命的最低消费是 1000 元。综合来看,玄学行业就是一个超过 1000 亿的市场。
创投媒体铅笔道不完全统计,到 2018 年 9 月时,已有数十家玄学相关的创业项目获得了几十万至几千万不等的融资。如今,虽然以神棍局为代表的不少曾经火热一时的项目已成为历史,但以灵机文化为代表的项目却越做越大,现如今很多命理面相等测算应用都出自灵机文化。
在国外,早已存在两家与命理相关且凭借标准化商业模式上市的企业。一家是日本的 Zappallas,另一家是新加坡新天地集团。它们的业务范围广泛,从风水咨询到城市规划都有涉及。不仅各类资本巨头,如跨国银行、房地产企业等,就连中国富豪榜上的富豪,也有不少是它们的客户。
我在调研时普遍发现,当前玄学赛道里,靠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术数并且将其实现模型化、算法化的产品非常少。因为资本没有那么多的耐心和时间,去等待一个很长的周期来验证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常见的玄学创业项目的核心玩法逻辑与各种互联网创业项目相似。可以从研究客户心理和营销方法开始,也可以从爆款战略入手。通过玩概念和 IP 来吸引用户,以矩阵化的产品去触达更多用户。并且能够实现产品商业模式的标准化和可复制化。
常见方式有:在各个渠道发布创作的玄学相关内容以吸粉,从而建立自己的流量池;接着向淘宝、微信、各类 APP 等进行引流;之后通过定制各种付费玄学服务以及售卖玄学周边的方式来获利。例如曾经估值几亿的同道大叔,先是凭借创作星座相关内容吸粉,将星座人物进行 IP 化,最后开展电商业务卖周边获利。
除了上述常见的玄学项目之外,还出现了一个以八字分析为基础的天使投资众筹平台。在创投圈里,对于投资人而言,很多投资是在对人进行识别和投资。那么,怎样去鉴别一个被投资人是否值得投资呢?正是基于这样的利基市场,出现了基于创始人八字分析的天使投资众筹平台,并且据说效果非常显著,“通过这种方式投项目,一年估值能翻 20 倍”。
03 识微见几
我们重新来讲玄学。要理解玄学产品为何火热以及资本市场为何青睐它,一方面要知道玄学是什么,另一方面要清楚玄学产品业务有哪些,同时还要从认知和心理层面去理解这种需求产生的根源,即用户群体的认知体系是如何影响这种需求产生的,以及从心理层面来看人们为何会选择相信。
1. 东西方认知差异
认知是人们获取知识或运用知识的一个过程,它决定着人们的行为逻辑以及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同时也是不同人群需求存在差异的根源所在。基于玄学五术而构建起来的玄学产品,是诞生于华夏文明的一种认知体系。我们分别从语境以及东西方思维这两个方面来对这种认知差异进行阐述。
在谈论语境之前,我们首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场景。场景包含场和景两个方面。场指的是时间和空间。景指的是情景以及交互。当用户处于特定条件的时空之中时,在情景交互的过程中会产生情绪的变化,这就是场景。
那什么是语境呢?
说话的人使用语言所处的环境就是语境,此环境涵盖了时间、空间等方面。就国学的语境而言,我们举一个典型的案例: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如果将诗中的汉字改为阿拉伯数字:
2只黄鹂鸣翠柳,1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1000秋雪,门泊东吴10000里船。
似乎意思未变,但能察觉到,绝句不再是原本的绝句,这便是国学的语境。东方玄学产品的需求之所以产生,是源于我们的国学语境,它也是东方玄学产品存在的大环境。因此,结合国学语境来理解玄学是有必要的,就如同必须结合场景才能谈及需求一样。
上述例子所处的这种语境的差异是从何而来的呢?这种差异的来源首先是因为东西方思维存在差异。这种思维差异能够体现在美国心理学家尼斯贝特所说的话中:
看到一块木头,中国哲学家看到的是由单一物质构成的整体,或是由几种物质水乳交融形成的无隙整体;而希腊哲学家看到的是由多个微粒组成的物体。
这种思维差异源自对世界的看待方式。从社会层面来看,西方社会注重科学与逻辑,科学主要针对自然,致力于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而历史上的中国社会,其学问针对人文社会,强调融入社会与天人合一。“科学”一词原本属于西方语汇,讲科学实际上就是一种逻辑思维,这正是李约瑟所说“近代中国没有产生科学”的原因。
当今中国社会是“讲科学”的,这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差别。然而,华夏文明历经几千年绵延至今未曾改变的是,注重用整体观念去看待事物,能够透过客观现象洞察本质。
中西方的思维差异源于数千年来环境的影响。“科学”是这几千年来环境影响的一种显性表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种影响导致了看待世间万物的思维和认知存在差异,也带来了不同的社会文化体系和为人处世方式。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几千年来,这深深烙印在每个华夏子孙的骨子里,会对华夏社会的认知体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认知完全是在逻辑思维教育体系下形成的人群,他们更难以接受玄学的体系。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中医是骗人的原因。讲完东西方文明所带来的认知影响之后,我们接着从心理层面来看看人们为什么会选择相信玄学。
2. 心理层面分析
我们抛开真实的玄学,仅从当前的玄学产品去思考。从心理层面来看,决定用户热衷于玄学产品的心理因素究竟有哪些呢?
首先,存在巴纳姆效应。巴纳姆效应指的是,人极易相信一个较为笼统乃至空洞的一般性人格描述,并且会觉得这个描述特别契合自己,还能准确地揭示出自己的人格特点。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巴纳姆效应是由“主观验证”所引发的。“主观验证”对人的心理所产生的影响,其根源在于人的自我暗示。
如果人们在一件事情上已有自己的预设立场,即便自身未意识到这种预设立场,也会去搜罗各种能支持自己预设立场的证据来进行验证。即便证据与之毫无关联,“主观验证”这种思维会让人们在不相关的事情里找到一个逻辑,使其符合自己的设想。
我们来看刚才 AI 看相的结果,其一为“能得到长辈或领导的照顾和提携”;其二是“因自己会在名誉和声望上努力营造,所以必然会有所收获”;其三是“重感情,愿意为朋友豁出去”;其四是“在逆境中挣扎生存,却不会灰心失望”;其五是“懂得照顾家人”……这些很多都是模糊化的正向描述,当人们拥有任何一个小的案例作为佐证或者存在潜意识时,就会觉得这种描述与自己相符。
再者是幸存者偏差理论。幸存者偏差指的是,当信息的获取渠道仅仅来自幸存者时,所获取到的信息会与实际情况产生偏差。也就是说,仅仅关注导致结果的过程,就会盲目地认为该过程是导致结果发生的条件,而忽略了其他条件。
幸存者偏差能够被理解为依据小概率事件的结果而得出的结论。例如读书无用论:“读书厉害且考上好大学又有什么用呢,不还是给没念过书的老板打工,像 xxx(某土豪)当年没读大学却同样能当老板。”又如“我有个朋友就是吃这种药好起来的”“那家老板就是通过搞这个赚到钱的”。也就是说,幸存者偏差也是对个别案例的一种迷信。
很多人除了上述两种心理之外,更多追求的是一种心理安慰。面对未知且不可控的事情时,即便再理性的人,也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焦虑。这种焦虑源自未知以及不可控事情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所产生的影响,是科学和理性无法予以弥补的。只要存在焦虑,为了获得确定感,在寻找心灵安慰这件事上就存在商机。在这种情形下,这种被抽象出来的满足用户需求的路径具体为:使用户能感受到同理心;给用户提供正向暗示;实现解压的目的。
所以归根结底,对于现在的很多玄学产品而言,说一些较为笼统且带有暗示性的正向词汇。用户处于焦虑状态时,会自然而然地让自己靠近这些词汇。有相当一部分用户只是需要一个心理安慰,也没有人会不愿意听好话。只要尽可能给予模糊的正向提示,实际上这门生意就做成了。
04 知来藏往
我们先了解了玄学的概念,接着分析了现有的业务形态,并且理解了这种认知和思维方式的产生以及差异,之后再来看未来玄学领域存在的利基市场。
1. 翻译是门好生意
翻译这门生意属于知识付费范畴。它通过用白话来翻译原本晦涩难懂的专业语言,使其能被小白理解,让用户更容易接受和产生获得感,即便用户之后可能根本记不住。
神棍局已被下线的风水课是玄学领域知识付费业务的典型。在现有的知识付费环境中,有知识获取需求且有付费习惯的用户基数很大。因此,直白友好且能让用户更易获得获得感的知识付费产品值得期待。
2. AI赋能玄学
当前的 AI 算命已成为娱乐项目。AI+玄学仍是玄学产品的创新方向之一。但需真正耐住性子,将术数理论模型化、算法化。这需要时间沉淀。在政策风险未知的情况下,不知有多少人愿意耐着性子去做。所以有行业人士认为,若互联网算命业务本身的合法性不存在疑问,那么 AI 算命是一个有刚需且有市场的场景,并且这也是目前能够预见的将“有效的”算命看相占卜成本降至最低的方式。
3. 产品形象人格化
玄学产品可以参考目前星座产品常用的方式,即采用人格化星座形象。还可以考虑引入二次元等人格化方式。人格化的产品形象,一方面能让用户更好地记住和接受产品;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吸引年轻用户。
4. 泛玄学IP的应用
我理解的泛玄学 IP 包含与玄学有关的人物、故事、传说以及风俗等。相当一部分人群对神秘事物有着兴趣,这是普遍情况。然而,近几年不断出现的像盗墓类型这样的玄学 IP,早已提升了观众的眼界。并且在各种风水玄学相关 IP 作品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人群已经不再盲目相信编剧所说的一切。高质量的泛玄学IP应用也是当前可以努力的方向。
我们来看一个泛玄学IP的优秀案例:
《尼山萨满》是腾讯 NEXT Studio 孵化的一款音乐游戏,由六名毕业生设计。它取材于北方少数民族玄学文化,即满族口传文学《尼山萨满传》。这款游戏以中国剪纸的画风为特色,讲述了一位名为尼山的萨满前往冥界为孩童找回灵魂的故事。玩家可以通过“敲鼓”的方式,为尼山手中的萨满神鼓施加神力。
这款游戏虽只是讲了一个萨满的故事,但其推出后获得了广泛好评。它是一款以少数民族传说为背景的音游类功能性游戏,可算是泛玄学 IP 的一次优秀制作。
05 后记
玄学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玄之又玄”。不管它是真还是假,是迷信还是并非迷信。在安全感缺失的社会环境中,面对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恐惧,以及对好运气的渴望,玄学产品的需求将会长期存在。
社会学理论认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预期。然而,如果完全选择相信,就会变成完全的唯心。不管对风水命理有多在意,都无法否认最大的风水在于人心,世间最好的风水是善良。即便很相信玄学,也应该明白一切的缘起在于自己的本心。即便命的好坏在出生时就已确定,但自己的努力与善良仍会让自己获得更多的美好。
魏晋玄学之风初盛之时,互联网浪潮下玄学产品借壳而生。玄学从诞生开始,历经流变、演进,以各类载体为媒介映射生活。其发展的根基在于民众对不确定性的抗拒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希冀,这种根基是根植于生物本能深处的人性。
希望未来玄学产品需要做到的是,不在跑马圈地中收割感情税,也不以科技之名进行圈钱营销。而是在真实需求的基础上,在有限度的商业行为范围内,能够抽取玄学的精华,借助现代化的分析手段,客观地满足受众的需求,或许这便是玄学产品进入精细化发展阶段后的生命力之所在。
本文的部分内容是我在过去几个月参与线下和线上活动后进行整理和思考得到的,同时也是我阅读道教、玄学等资料后进行整理的结果。在此,我要感谢重大北京数字经济分会以及分会玄学坛为我提供的平台和线下活动,还要感谢校友们毫无保留的讲解和帮助。
欢迎留言和我聊聊你的看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