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哥布林文学现象:年轻男性网友的自卑与成长故事
真新镇小茂 | 文
朋友,你最近有见到哥布林吗?
别急着回忆某游戏或者里番啦。这里所说的哥布林,它指的不是奇幻故事里的那种小怪物哦。而是在每天清晨,那个呈现出半死不活状态、睡眼惺忪的,在镜子中映照出来的我们自己呢。
事先声明,BB 姬不会骂各位看官老爷。若你没见到相关内容,或者第一时间有想揍我的冲动,那得恭喜你,我的朋友;倘若你第一反应就联想到自己,想必也能明白我接下来要聊的事情。
听一句哥们的劝吧,现在逃跑还来得及呢。不过要是你真的不在意的话,那我们就开始聊一些别的话题啦。
最近,“哥布林文学”处于一种快速发展的状态。在各大网络平台上,都可以找到数量众多的、自称“哥布林”的年轻男性网友。
他们的共同特点在于对自身外貌存有自卑心理,甚至有可能因为此而遭受过伤害。基于此,他们构建了名为哥布林的心理保护机制,能够躲在其中毫无顾忌地进行自我嘲讽,这种自我嘲讽荒诞至极且引人发笑,他们觉得有如此众多的同类相伴,做个哥布林实际上也并非那么糟糕。
在沸羊羊都变成了舔狗,屌丝进化为鼠鼠的这个时候,有着长久历史的奇幻生物哥布林,自然地衍生出了很多二创版本。有炽热的哥布林、冰霜的哥布林、强壮的哥布林、胆小的哥布林等等。其多元化的程度简直能和如今欧美网站上的性别选项相媲美。
取名规则是容易理解的。例如什么是炽热哥布林呢?它带有少年般的正义感,能够温暖地照耀着身边的人,只是外表存在一些遗憾。邻居大妈常常夸赞你是暖男,然而在某些人看来,只觉得你这个哥布林的温度挺高的。
同理可推,冰霜哥布林的性格是内向的,淫邪哥布林是 LSP,个子高的被划分为巨魔,总之都是依据那套以颜值决定一切的标准。
然而你知晓,生意往往是相互关联、依次递进的。当网络上出现大量哥布林之时,处于上游的“哥布林奶妈”也就自然而然地诞生了。当然啦,“奶妈”这个名字是我随意起的,倘若你乐意,也可以将这些小姐姐称作哥布林杀手。
“哥布林们”一方面嘴硬表示不吃这一套,另一方面却给小姐姐们疯狂点赞。然而总有人喜欢提出一些不合时宜的话语,致使冬天被窝里的温度瞬间又变得冰冷起来。
总之加油吧,每一位“哥布林”朋友们。
01
原教旨主义哥布林
绿色的皮肤,细长的耳朵,容貌十分丑陋,体格较为矮小,个性既贪婪又卑鄙,以群居的方式生活,个体的战力较为平平……随着奇幻题材的游戏以及影视作品的传播,哥布林的形象早已为大众所熟知,不需要进行过多的科普了。
近年来,哥布林在二次元文化中的存在感日益增强。2018 年,日漫《哥布林杀手》大火。去年底,其第二季口碑不佳。然而,相关解说视频在抖音上却极为火爆。
心智纯洁的 BB 姬,也时常能在涩图群中看到些令人看不懂的图片。能看到哥布林们时常以神秘角色的身份客串,与精灵或者女性人类进行激烈的搏斗……
称它为“劳模”是恰当的,如今它进一步在圈外有了影响力,成为一种网络流行文化,这并不是一件令人感到奇怪的事。
在分析哥布林如何从 LSP 转变为屌丝青年的形象代言人之前,我想先花些时间,从最原本教义的小怪物哥布林(goblin)开始谈起。
英语中“goblin”这个词的起源,能够追溯到中世纪拉丁语的“gobelinus”。在大概 12 世纪的时候,它是在法国诺曼制造麻烦的恶魔的名字。当然,对于其起源有多种不同的解释。有的人说哥布林的原型是英格兰传说中会用人血浸润帽子的红帽子小鬼。在德国的民间故事里,也有那种喜欢将小孩引诱到沼泽地进行杀害的狗头人(kobold)。
总之可以确定的是,这货在刚诞生的时候,其形象就是反派,无需给它进行洗白。至少对于屏幕前的“哥布林老哥们”来说,你们的灵魂肯定比它更加纯洁高贵。
哥布林首次出现在游戏界是在《龙与地下城》中,1974 年的初版规则书中就有其登场。《DND》里哥布林的官方评估为 CR(挑战等级,越高越猛),是 1/4,和野猪处于同一个级别,属于新手练级的小怪。
依据 DND 第五版的规则书,1 到 4 级属于村镇级别的英雄;5 到 10 级能够在一个国家内声名远扬;11 到 16 级可称得上是国家的重要支柱;17 到 20 级被称作大陆级英雄,能够拯救世界。《博德之门 3》所采用的是 5e 版本规则,其中玩家角色的等级上限为 12 级。
在后续版本里,哥布林衍生出了很多亚种,其形象逐渐接近如今的认知。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步,这东西就只是个长得恶心且战力低下的杂兵,明显不具备成为流行元素的能力。直到 1995 年,正在制作《魔兽争霸 2》的暴雪看中了哥布林,之后它进入了《魔兽世界》,这才算是真正加入到了光荣的进化之中。
不过国服译为地精
为什么呢?与其他地方那种愚蠢野蛮的形象不一样,在《魔兽世界》里,哥布林被当作精明和科技的象征,并且贯穿了整个游戏的历史。它们在游戏的各个地方都有分布。凭借着先进的科技以及狡猾的经商手段,它们成为了游戏中最强的中立种族。“时间就是金钱,我的朋友”,这句让游戏玩家十分熟悉的口号是从哥布林口中说出的。
一个其貌不扬且行为猥琐的生物,被赋予了狡猾且精明的特质。到了这一地步,你或许已经察觉到有些不妥了。当这一形象跨越海洋抵达本子国后,哥布林迅速与二次元的妹子们融洽相处,诸如哥布林与女勇者、修女、公主、精灵之间的故事,正大光明地持续连载着。
02
LSP哥布林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于哥布林的性别以及繁殖方式,并没有进行明确的讨论。《指环王》的作者托尔金在一封信件里提到,存在女性的兽人和哥布林。然而,在主线故事中,我们只能见到效力于邪恶君王的兽人军队,所以对于女性兽人和哥布林的生活,我们了解得并不多。
然而在新千年之际,许多日式奇幻 R18 作品给哥布林带来了一种“诅咒”。这种“诅咒”是,哥布林这种生物不存在雌性,它们只能借助其他物种的雌性来繁衍后代,并且它们的性欲和繁殖能力都极为强悍。
看起来,是对哥布林这一物种的生态设定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但实际上呢,大家都明白,这种套路主要的应用场景,就是给一些猎奇凌辱系剧情的撰写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拥有随手可用的设定后,作者能够安排哥布林大军随意对人类村庄发动进攻,还能豢养人类女性当作生育机器。美丽的女性被迫与多个丑陋的哥布林同时展开战斗的这种场景,更是一代又一代的作者和观众都喜爱且乐于见到的保留节目。
说到底,它只是成人漫画众多重口题材里的一种。人们在消费工口动漫时,尤其在男性向作品里,常常会有“挑战禁忌”的欲望。画面中心是美丽的女性,与身材瘦小、长相丑陋的哥布林形成对比,这既突出了“小孩开大车”的背德感,又因为对纯洁女性的支配和玷污,使读者产生了罪恶感与刺激感相互交织的矛盾情绪。
深邃黑暗幻想的背后,有着一代代绅士画家的努力。
哥布林本子逐渐普及后,观众对刺激的需求更加强烈。于是,在奇幻作品中通常代表高贵地位的女性角色,如女骑士、圣女、精灵、女王等,成为了哥布林在工口片场里的亲密合作伙伴。
哥布林在 BB 姬的理解中是最低等卑劣的生物,它能够肆意凌辱女性并将原本社会地位高不可攀的女性“家畜化”。对于可能缺乏自信或遭遇过异性伤害的漫画读者来说,这种身份反转所带来的征服感和复仇感是他们喜闻乐见的。
你发现了吗?哥布林尽管在诞生之初就被设定为反派,但其形象和地位却在逐渐降低。它从民间传说里的邪恶小精灵,变成了奇幻作品中的弱鸡怪物,又成为了丑恶欲望的化身。经过无数作品的演绎,哥布林的身份也随着人们的 XP 系统而持续发生着改变。
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哥布林的人生是相当具有讽刺意味的。它只是人类自身恶念的一种投射。为了满足人们的黑暗幻想,它在无数的奇幻故事中辛勤劳作,像 996 一样努力,却让那些没有爱的参与的欲望肆意地疯狂起来。直到迎来了反噬。于是,一种呈现出哥布林很无辜,而精灵才是好色之徒(LSP)的反转漫画又开始广泛地流行起来。
但无论哪一种,其背后所折射出的东西是相似的。人们只是想要在发泄这种情绪与道德这种情绪之间,保持一种脆弱的平衡。这两种情绪相互对立,然而又都是必不可缺的。
03
当代哥布林
最后来聊聊我们的“当代哥布林”吧。在这之前,我留意到一件很有趣的事,那就是自比哥布林这件事,早在前年的时候,就已经被欧美年轻人当作热门梗来玩了,他们的版本比国内沙雕网友的还要超前。
2022 年底,有史以来首次,牛津词典的年度代表词通过公众投票得以选出。官方给出的候选词有三个。其一为当时被资本狂炒的“元宇宙(Metaverse)”;其二是用于表达身份立场的“我支持(IStandWith)”;其三叫做“哥布林模式(goblin mode)”。
哥布林模式是什么呢?牛津大学把它定义为一种行为,这种行为是毫无歉意地自我放纵、懒惰、邋遢或者贪婪的,并且通常是以拒绝社会规范或期望的方式表现出来的。用咱们这边的流行语来说,就是我选择躺平了,你们可以随意。
超过 30 万人参与了投票活动。结果显示,代表摆烂的哥布林模式获得了 93%的支持率。并且以这样高的支持率碾压夺冠。全世界的年轻人都走向了相同的道路,属于是这样一种情况。
TikTok 上的标签#goblinmode 与我们的躺平情况稍有不同,它常被用来反击#that girl 的标签。#that girl 指的是那些早起锻炼、精心保养且在社群媒体上分享这些的女性。简单来说,哥布林模式更像是与高度策划的精致卓越相抵触——我受够了,我就是一只哥布林,无需再讨好其他人。
这种心态意味着人们开始认同世界和自己都是糟糕的存在,于是便舍弃文明的外在,化身为一只模样丑陋的哥布林,躲进温暖的地洞,紧紧抱住可乐和炸鸡。其内核在于,尽管自己丑陋,但依然爱着这个同样丑陋的世界。
对比之下可以发现,近期在国内流行的哥布林文化,与欧美老哥们的版本相比,更加丧一些。
国内的哥布林老哥们除了对外貌不自信外,还有另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渴望被爱。所以在众多搞笑段子里,你实际上能看到一种深深的迷茫,年轻男孩子在自卑与自爱之间不断地来回挣扎。他们会否定,但又不愿意否定自己的价值。他们的愤怒没有地方可以发泄,他们的爱意也没有地方可以传达,最终这些情绪都化成了一场酗酒后的空虚宿醉。
从烦躁不安的梦中醒来后,他们发现自己在镜子中,且变成了一只绿色的哥布林。
成为哥布林,在悲观时期是情绪的开关,你能够主动决定开启或关闭。然而,现今全世界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自己当作哥布林,进入哥布林模式。这种增长态势或许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