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网综艺质量攀升大火 神后期功不可没 全媒派带你走进网综后期剪辑室
今年,纯网综艺的质量在不断攀升,并且出现了异军突起的情况。从数据方面来看,1 月份《奇葩说》的前两季总点击量突破了 11 亿;在 6 月份,《拜托了冰箱》的点击量突破了 5 亿;到了 6 月底,《火星情报局》播出了 8 期,其数据也成功突破了 5 亿。
网综发展得很火热,“神后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创新的玩法多种多样,魔性的神梗接连不断。在这种情况下,也有一些处于野蛮生长状态的问题。本期全媒派(qq_qmp)带领大家走进剪辑室,去看一看网综后期的世界。
网综后期的清奇套路
跨次元表达+“逗比”、“有毒”风格化
后期团队如同设计剪裁师,凭借逻辑与创意,对庞大琐碎的素材进行剪辑串联。同时,结合字幕、特效、背景音乐等元素,为节目增添光彩。而在网综时代,后期已演变成具备“贱萌”“逗比”“有毒”等特质的网感后期,全力辅助网综的“个性化”和“参与感”。
网综后期的老司机招式
自从网综后期这条拉粉捷径被发现后,各家都在不断翻新姿势。我们可以来看看那些跑在前面的网综老司机们为后来者趟出了哪些路。
《奇葩说》
《奇葩说》作为网综领军人,在后期方面也将档次硬生生地拔高了。以下这些是《奇葩说》的 18 种奇葩片头,能够给后期人员开拓一下思路:
万万没想到有王大锤配音风,有动物世界配音风,有东北话配音风,有奥斯卡颁奖风,有 NBA 开赛风,有三国杀风,有植物大战僵尸风,有新闻联播风;还有人物快剪、混剪;甚至能把英文字幕用拼音混过去,竟然真的有英文字幕,还有英语和蹩脚的普通话翻译混合的旁白。
“植物大战僵尸”版《奇葩说》片头
贴合热点,有大片式的场景,还把中英文东北话进行了乱炖。在严肃的辩论节目里,运用了无厘头配音、热血漫以及鬼畜剪辑等后期手法,《奇葩说》的后期成功地强化了节目的“奇葩”特性。
《火星情报局》
大家都知道,《火星情报局》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污”。后期把节目完全包装成了一个和观众一起“全民合污”的大型聚会。例如,当嘉宾讲了一个段子之后,果断通过花字和表情包来强化他的“污”。
节目中,后期不断进行强化操作。通过这些操作,张宇被打造成了“老司机”IP。后期常用的手段有,在他讲话的时候配上“哔哔哔”的汽车鸣笛声,以及配上“老司机又飙车了”的花字等。
连唱歌都不放过,称他为“司机金嗓”:
《拜托了冰箱》
数据表明,这档节目的观众中 90 后占比为 48.94%,妹子的占比是 61.5%。为了能贴近年轻妹子,让自己成为她们的下饭综艺,“人格化”的后期通过不断与观众互动,来培养她们的“参与感”和“陪伴感”。
比如偶尔吐个槽、卖个萌:
后期吐槽没法剪
后期表示剧情太长懒得剪
以此调戏观众,收获大份“表白”:
《拜托了冰箱》经过两季之后,其后期工作已经成为观众口中所说的“口嫌体直”的那种类型,并且成为了“网红”,为节目增添了很多分数。
花式后期表现大法
划分后期的表现形式后,能更直观地知晓“后期”。下面走来的是各类形式的优秀后期代表方阵:
字幕方阵
字幕一直都是后期的重要争夺之地。通常是借助一些欢快、活泼且有趣的话语来进行表达,以此达到与受众互动的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既可以是翻译,也可以是“空耳”,还可以干脆就是“字幕君罢工”等这类吐槽方式。
保加利亚语的歌词翻译字幕
BGM方阵
二次元动漫音乐常被使用,节目中嘉宾的成名曲也会被使用,B站神曲同样会被使用,这些音乐都与画面相匹配。
P图特效方阵
P 图和特效不再是电视综艺中规模较小的行为,而是规模较大的行为。比如在《拜托了冰箱》里运用的美少女战士、裘千尺、脸糊等造型,就连何老师、小撒等资深的艺术家都未能避免。
表情包+花字方阵
“花字”的定义源自韩综中经常出现的那种带有设计感的字幕,这些字幕要么煽情,要么搞笑。它其实就是应时应景的吐槽。在国内,通常是花字与表情包配合着使用,例如柯南的嫌弃脸以及“求伤害”小人。
动漫、鬼畜方阵
这类方阵的最大特点在于二次元动漫画面的无缝接入。上一秒还处于综艺节目现场,下一秒就能看到超级赛亚人变身。这种情况给观众营造出了一种视觉冲突,也带来了一种期待之外的感受。
超级赛亚人
这样高能的后期,从正经的角度来说就是接地气;从不正经的角度来说就是鬼畜、污且有毒,还说自己人呢。
网综后期为什么“万人疼”?
贴近受众话语,十秒一个翻新梗
总结而言,网综后期很火热。其原因在于,网综本身具备先天优势,同时还拥有自身鲜明的特性。
在碎片化消费的时代,观众已经习惯在网页或移动端去消化快节奏的短视频。网综的长度能够承载繁复密集的后期包装。观众可以借助暂停或者回看的方式,反复去咀嚼每一个“梗”,而这些情况都有利于后期的呈现。
《火星情报局》里有一个典型事例,每次其片头都会有东西一闪而过,就像酱紫的,类似定期的约会烧脑小游戏,能增强观众对节目的黏性。
其次,在综艺节目里增添多样的网络文化元素,着力打造明星、节目等具有个性化的 IP 等做法深得网民喜爱。比如,动不动就炒作“CP”:
《火星情报局》的“枫之夫夫”(薛之谦和钱枫)
《拜托了冰箱》的“薛尔兄弟”(薛之谦和王嘉尔)
另外,网综在后期能够迅速从弹幕、微博微信以及贴吧等渠道窥探到观众的评论,从而获取当下流行的梗,并且据此作出调整。它能够充分地针对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内容产品。网友们纷纷察觉到了节目的诚意,并且给予了好评。
最后,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网综在后期凭借创意和脑洞,运用“无节操”广告大法,将硬性广告进行了软化,从而赢得了年轻用户的好感。
比如某洗发水的广告通过极简“神经风”绘画来呈现。在使用该产品之前,刘备存在头屑问题,并且未能请动诸葛亮;而使用了该产品之后,刘备不再有头屑,随后便与诸葛亮成为了好朋友。
还有自制弹幕打广告等方法,让观众“又爱又恨”,欲罢不能。
那么,究竟一枚优秀的网综后期如何练成?以下满满都是干货。
网综后期有多拼?
一名后期人员的自我修养
目前,网综后期大多以外包的形式存在。像《拜托了冰箱》的后期导演是黑驴传媒的小武,而《约吧大明星》的后期是星驰传媒。前不久,腾讯娱乐对这两个节目的后期部进行了探访,去围观后期人员的生活。他们说,“网综后期人员的日常就是不停地剪辑片子,直到吐,即使有媳妇也不能好好睡觉。”
从创意到产出的艰苦轮回
综艺全面爆发的同时,对后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一般来说,棚录综艺的后期大概需要一个星期,而外景真人秀则需要将近一个月。其流程与电视综艺是相同的,都要经历创意、粗剪、精简直至修改完成的过程,不过需要更精准地捕捉笑点以及具备更大的脑洞。
有毒脑洞从何来?
后期代表君称:只有脑洞大的人才能当后期,开脑洞的途径通常是看片。我们都是经验丰富的人,一有情况就看片,硬盘里存有几个 T 的各类片子,像电影、真人秀、动漫等。平常我们会把灵感记在本子或者手机备忘录上,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创意来源,如此才能在看到素材时快速地复刻出来。偷偷说,B站很有营养,网友能想到一些你想不到的东西,我很喜欢看弹幕。
做电视如果不创新且不学习,根本就难以长久发展。后期君们有这样一个坊间口号,即“多制作片子,少做其他不必要的事”。
初级:撸片和精剪
基本的后期流程包含粗剪、精剪、修改以及完成。节目录制所获得的原始素材通常极为庞大,像《拜托了冰箱》大概有 18、19 个机位,每个机位的录制时长为 2.5 到 3.5 小时。粗剪就是依据核心主题以及大致的逻辑线,在那繁杂的素材中挑选出所需的部分。
即使在初剪阶段,后期人员一般也会对原片进行十几遍甚至二十遍的观看和处理。有时候会对着某一段反复观看,一直到从这段中再也笑不出来为止。
《拜托了冰箱》后期机房小黑屋
接着,剪辑师团队着手进行贴画面、试声音以及调色的工作。与此同时,其他包装人员在剪辑后的版本上发挥创意、贴花字并且制作特效。之后便是没完没了的“改改改”,通常整体修改三四五遍,而细节修改前后加起来二十多遍都属于正常情况。
进阶:网综后期的自我修养
要把握一个综艺的灵魂,就需要用这个综艺的画面来讲述故事。对于处于进阶阶段的后期人员来说,他们必须学会怎样讲好综艺故事。
在剪辑手法方面,后期君说道:“为了契合年轻人的喜好,我们现今主要采用了多元素穿插等较为刺激的方式,力求在十来秒或者一分钟的时间内让观众笑一次。不过,对于画面乱入,我们依然会进行严格的把控。因为如果运用得当,画面乱入能够达到搞笑的效果;而如果运用不当,网友就会产生反感,他们还是希望看到节目的本体。”
在把握尺度方面,后期君表示:可以写一些小孩子看不懂的梗,也可以写一些有两种意思的梗。但是要注意,调侃是可以的,而嘲笑谩骂是不行的。
特效方面,前期导演们会与后期人员持续进行尝试和磨合。例如,《约吧大明星》的漫画书效果,是前期人员与后期人员经过多次尝试之后,最终确定下来的那种比较契合节目的逼格和气质的效果。
后期君表示,要成为优雅的“花字”小公举,平时需要看很多书、真人秀段子以及表情包。除了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之外,还得很有幽默感,具备一定的电视思维,并且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哪些地方应该出现花字。
配乐的话,后期会有巨大的音乐库,根据节目内容量身搭配。
“后期狗”(又名“熬者”)
《冰箱》的后期包含后期导演、剪辑师、特效师、实习生等人员,人数大概有十几人。而像《约吧》这样的外景综艺,其人员大概有 30 人。“其中大部分都是 94 年和 95 年出生的年轻演员,因为他们脑洞大,并且年轻能扛得住。”
网综时代的后期人同样未能逃脱熬通宵赶制节目的命运。我们时常会熬上 3 个通宵或者 4 个通宵,一直坐在机房里进行剪辑工作,期间偶尔会打个盹儿,要一直到最后完成制作。在《冰箱》的第一季时,后期团队曾经在酒店里连续剪辑了一个星期,这一个星期都在吃泡面,那种感觉就像是身体被掏空了一样。
辛苦工作的回报有一定保障。后期君表明:每个月肯定能有上万的收入,甚至能达到几万。
投身网综后期?
考虑好这些问题再入坑不迟
看来,这是一份职业,既有趣又有赚头,前途似乎一片光明。然而,在网综后期大火的背后,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想清楚之后再入坑也不晚。
对网综后期来说:
片长约一个小时的棚拍类聊天、美食等轻量化网综,后期人员还能做到不眠不休,能给节目塞满特效。但未来要是面对像户外真人秀、推理剧情类节目等体量更大的综艺,网综后期的“耐抗”能力就有待检验了。
其次,在综艺节目中添加丰富的网络文化元素,打造明星、节目等个性化IP等等深得网民欢心。例如一言不合就炒“CP”:
《拜托了冰箱》为了调和那种“鸡汤”的味道,在旁边配上了“王嘉尔熬鸡汤”的图片。
对想要投身后期的人来说:
目前,市面上有以 BKW 为代表的后期制作力量,有以幻维数码为代表的后期制作力量,有以星驰为代表的后期制作力量,有以千秋岁为代表的后期制作力量。它们各自有独特的气质,与各个电视团队保持紧密合作,与网综团队保持紧密合作,也常常共同完成一档节目的后期。对于后期专业的学生而言,适应后期市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想要投身影视公司的人来说,适应后期市场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千秋岁文化总经理孙闻认为,在后期人的年龄分布方面:80 后制作团队的思想具有传承传统的“坚守”,这种“坚守”能给投资方带来安全感;同时,80 后制作团队也具备善于发现新事物的“慧眼”,此“慧眼”能给合作伙伴带去新鲜感。或许,这就是 80 后成为后期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星驰传媒创始人朱化凯认为后期需要越来越多的年轻力量。他表示,要成为一名成熟的剪辑师,具备独立的编导思维和重新构架故事的能力,至少需要 3 到 5 年的工作经验。然而,现在他们在逐渐更多地寻找一些比较年轻的剪辑师,比如 90 后以及 95 年左右的小孩,因为这些年轻剪辑师更懂得互联网二次元的思维,也更能理解年轻观众。
在后期影视公司的发展趋势方面,朱化凯有这样的看法:2014 年起,后期团队开始逐渐形成规模。近两年,这类公司的规模化愈发增强,小公司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未来的趋势是大的后期公司会更加体系化且专业细分化,小公司则会慢慢被市场洗礼。对于想从事后期工作的人而言,这些都是值得留意和思考的地方。
未来,网综会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我们感恩网综在后期给我们带来了笑点,同时也期待能有越来越多具有原创性、精致包装且富含“营养牌”鸡汤的“良心网综”。如果还能进行文化输出,那就非常好了。
参考文章:
网综后期的日常是这样的:会一直撸片子,甚至撸到吐;即使有媳妇,也不能睡。
《国内“神剪”哪家强,揭秘当红综艺后期团队》
#wechat_redirect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