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次元评爱奇艺跨次元新星:辣眼且模式不纯正引争议
实现“共情”才是关键
在“老二次元”眼中,爱奇艺推出的《跨次元新星》被视作一部颇具争议的娱乐节目。
“建模师再回去好好练练。”
“这哪是虚拟偶像选秀,明明是‘程序员101’。”
制作以二次元文化为主题的综艺节目,务必以二次元特有的手法进行呈现,切勿模仿现实世界的选秀形式。
为了推广虚拟偶像这一新兴事物,爱奇艺特别为《跨次元新星》节目打造了一种近似于真人选秀节目的形式,同时在表演环节融入了大量的戏剧元素。
参与节目的明星导师,以及默默在幕后工作的“程序员爸爸”,还有那些擅长“假摔”和“现场故障”的虚拟偶像——这些精心设计的综艺喜剧元素,却被“老二次元”群体认为不够地道。然而,与几年前其他类似的二次元主题网络综艺节目相比,这档节目在激发观众情感、制造网络话题方面显然表现得更为出色。
《跨次元新星》这部并非纯正的综艺节目,标志着中国视频平台初次涉足虚拟偶像领域。这一举措的背后,得益于技术革新、行业的高度关注以及资本的介入,为中国虚拟偶像行业带来了诸多利好。目前,在这个新兴的大众市场中,虚拟偶像如何能够凭借现有优势脱颖而出,已成为其运营团队关注的焦点。
中国虚拟偶像竞争,远比想象的激烈
国内对于虚拟偶像的称呼,早已超越了初音未来、洛天依、新科娘等带有浓厚二次元特色的代表,更涵盖了诸如无限王者团、安菟、涂山苏苏、一禅小和尚、马当飒飒、韬斯曼等众多虚拟偶像和团体,它们分别源自游戏、动漫、自媒体以及演艺经纪等多个文娱领域的不同方向。
他们的目标群体,原本是深受核心二次元文化熏陶的“老二次元”群体,如今已扩展至热衷于游戏、演出、旅游、时尚以及追星等多元娱乐形式的年轻一代。这一变化使得虚拟偶像的应用范围得以拓宽,如今,虚拟偶像已成为科技、商业与文化三者完美融合的产物。
在《跨次元新星》这部作品中,我国虚拟偶像的若干显著特征首次面向公众亮相。
首先是虚拟偶像的多元性。
Mio与秋蒂,这两位二次元萌妹子,以及演唱国风歌曲的寐鱼和扇宝,还有潮流酷炫的小茉莉、留歌与顾城,未来感强烈的Purple、米俪和达米安,甚至包括那拥有火红长尾的狐族兽人社畜——这些形象各异的虚拟偶像,正是我国互联网娱乐内容多样化需求的生动体现。
其次,技术进步让虚拟偶像的呈现更加完美。
在《跨次元新星》这部作品中,那些在小黑屋内操控虚拟偶像的程序员们,明确地展现了虚拟偶像这一现象背后,由科技力量所塑造的根本属性。
与侧重塑造人设的日本虚拟主播不同,无论是扮演者的身份还是技术支持团队,在观众眼中都显得神秘莫测,这样的设定是为了不破坏粉丝对虚拟主播的美好憧憬。然而,在《跨次元新星》这一节目中,或许是为了增强节目观赏性,亦或是为了让大众更清晰地了解虚拟偶像的起源,那些幕后编程人员以关键角色的形象登场,甚至被描绘得有几分像虚拟偶像的“创造者”。
节目本身凸显了科技作为虚拟偶像基石的重要性:通过AI智能建模塑造出多样化的角色形象,使得虚拟偶像能够进行更逼真的动作捕捉,并借助优化动作姿态的AI算法,科技进步的飞速发展无疑使得虚拟偶像的表现愈发出色。
最终,这些虚构偶像的幕后团队,囊括了我国娱乐行业中的众多娱乐企业。
节目展示了二十余位风格各异的虚拟偶像,这些形象背后,体现了众多中国娱乐企业对虚拟偶像领域的探索与尝试。
扇宝背后依托的是齐鼓文化,该公司旗下运营的偶像女团SING,凭借《寄明月》等电子国风曲目在B站赢得了极高人气。
顾城作为一家知名经纪公司——乐华娱乐的虚拟形象,备受瞩目。在该节目中,乐华娱乐的CEO杜华亲自为其发声,同时,旗下艺人孟美岐、吴宣仪、朱正廷也纷纷为其提供支持。
Purple是一个不唱歌曲而专注于打碟的虚拟偶像,该角色由次世文化公司打造。该公司最为人熟知的虚拟形象包括与明星合作的“迪丽冷巴”以及“韬斯曼”两位艺人的虚拟化身。
留歌是安菟女团中的一员,该团由蜜枝科技运营,该公司专注于提供虚拟偶像服务。安菟成军已超过两年,其通过动画作品和直播节目成功吸引了众多动漫粉丝的注意。
这些虚拟偶像所属的企业,仅仅是庞大中国虚拟偶像产业中露出的冰山一角。随着爱奇艺等视频平台为虚拟偶像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在适宜的网络氛围和精准的营销活动中,源自日本的这一亚文化或许将在中国文娱市场掀起一股热潮,引发一阵小规模的风暴。
在大众市场这个蓝海,虚拟偶像依然要和受众共情
实际上,在中国网络综艺节目中,虚拟偶像在几年前就已经在年轻观众群体中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2017年,在深入挖掘歌手毛不易参与的《明日之子》第一季节目内容的过程中,观众们对一位名为荷兹的虚拟偶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位起初仅能在现场大屏幕上呈现、表演时常出现穿帮现象、形象与歌曲都极具“二次元”特色的虚拟偶像,引发了观众与明星导师的持续热议,其人气一时之高,不亚于排名前列的知名选手。荷兹多次闯入前四名,甚至最高时位居第四,这让真人选手的粉丝感到极度不满:那些被资本捧红的卡通形象,又怎能与追求音乐梦想的真人选手站在同一场竞技舞台上呢?
三年前,众多中国年轻人在对虚拟偶像的了解上,仅停留在国产快消品包装上那些洛天依、初音未来的形象。自2016年起,洛天依在电视晚会上与真人歌手的几次同台演出,粉丝们的热情大多只是自我陶醉。荷兹这类试图通过现实综艺来寻求突破的虚拟偶像,其做法并无不妥。然而,鉴于当时我国娱乐市场在技术、市场状况以及观众需求等方面均尚未成熟,它最终仅能成为跟随综艺节目波动的一段短暂营销亮点。
接下来的三年里,荷兹公开演出的机会极为稀少,发行的歌曲数量也极为有限,微博更新频率降至每月一次。而他最近的公开露面,发生在今年九月的《明日之子》家族演唱会上,他以抱枕作为道具,并以“PPT”的形式登台亮相。荷兹的运营历程揭示了一个关键议题:虚拟偶像一旦成为一时的热门现象,如何把握时机,快速提升其影响力,以彰显其价值,并完成从“偶像”向“艺人”的转变?
如今,在我国核心的二次元领域,虚拟偶像领域已呈红海之势,那些为二次元爱好者所熟知的角色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若后起之秀想要模仿这些成功案例,吸引这部分用户,势必要投入巨额资金。然而,让虚拟偶像直接面向更广泛的公众市场的新尝试,或许将带来全新的机遇。
在中国娱乐行业,打造虚拟偶像并非难事,技术、资本和平台都为其提供了可能。目前,众多娱乐公司和平台纷纷加入这一行列,致力于塑造虚拟偶像的个性,并尝试与商业品牌携手,助力品牌焕发青春活力。
然而,虚拟偶像不能仅限于单一形象。作为角色化的内容,它必须持续不断地向观众讲述其故事。即便服务对象数量更为庞大,虚拟偶像的核心特质依旧未变——通过讲述故事来触动观众,使观众体会到其真实的一面。
我们熟知的海外虚拟偶像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借助歌曲、动漫作品以及涵盖直播在内的社交平台的持续运营。以《Letter song》为例,这首献给十年后自己的歌曲,正是众多年轻人喜爱初音未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针对更为广泛的中国年轻群体,虚拟偶像的亮相舞台已经转移至了主流的视频播放平台。
视频平台参与竞争的最大利处是能够吸引大量用户,并且凭借在用户数据深度分析上的优势,为虚拟偶像挑选出最匹配的粉丝群体。对于这些新兴的虚拟偶像而言,这标志着运营策略的一次重大飞跃。在这一过程中,如何维持虚拟偶像与粉丝间紧密的情感纽带,并向粉丝传达虚拟偶像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运营团队和平台都必须深思的问题。
若虚拟偶像在公众领域能够充分发挥其作为角色化内容的潜力,而非仅仅局限于资本运作的范畴,那么这才标志着中国虚拟偶像的真正胜利。
END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