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经济时代CP卖点在影视综艺中的实践及注意事项
- 烹小鲜,发现娱乐新鲜价值! -
探寻娱乐的新价值
导 语
在粉丝经济盛行的当下,CP现象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也触及了他们的情感共鸣,这一特色在电影、电视剧及综艺节目中将持续得到应用。然而,需引起关注的是,“磁场不合,无需勉强”。若影视作品或综艺节目在选角时将两位“CP绝缘体”搭配,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可能给演员带来额外的麻烦。关于主打CP的营销推广活动,不宜过于密集,过度炒作虽能提升品牌知名度,却可能同时降低公众的好感度,最终导致利益受损。
作者|茴香豆
来源|Vlinkage
对于在英美日韩剧中成长的年轻群体,单纯的营销、炒作和花招,已无法有效激发粉丝经济的潜力。这些观众,如同阅尽千帆的老司机,他们评价一部剧的好坏,演员的演技成为了他们判断剧集品质的关键标准。
与此同时,演员们是否能够塑造出经典的荧幕情侣形象,这已成为他们评价剧集优劣的标准之一。在CP文化在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动漫界乃至现实生活普遍存在的今天,组建CP是否会对影视作品的创作产生影响?作为营销策略的关键手段,CP营销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要点?什么样的CP组合才能成为吸引粉丝的强大工具?
CP文化盛行,不乏消费时代的商业运作
《超时空同居》这部正在热映的电影中,雷佳音赞叹道:“你的那颗虎牙真是十分迷人!”而佟丽娅则笑眯眯地回应:“你的大头也很招人爱。”四周洋溢着甜蜜的气息,他们俩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以及参加的活动中都表现得非常甜蜜,让人几乎要腻得发齁,这又一次证明了“可爱与美丽”的完美结合,让他们的“CP感”直线上升。
CP这个词汇起源于日本的ACGN同人圈,指的是同人作者在创作作品时,将角色之间存在的恋爱或情侣关系进行配对,这种配对被称为coupling,简称就是CP。CP这个缩写来源于英文单词couple,其含义为“夫妻”或“夫妇”,通常用来称呼观众们对他们所喜爱的屏幕情侣的昵称。
起源于二次元同人漫画的CP现象,如今已拓展至多元领域,配对范畴亦不再受限,其中不乏“国民情侣档”、“新兴国民情侣档”、“官方情侣档”、“非官方情侣档”、“男女情侣档”、“男男情侣档”、“女女情侣档”、“可逆情侣档”以及“经典情侣档”等多种类型。
情侣组合的粉丝群体广泛存在,这类粉丝起源于韩国娱乐界,他们通常被称为“CP粉”,这个名字直译即为“狂热喜爱”那些在特定综艺或电视剧中被设定为情侣关系的演员组合。例如,曾经风靡网络的“陆地夫妇”、“石榴夫妇”以及“无尾熊夫妇”等,都拥有数量庞大的CP粉丝。
无论是电视综艺节目、院线电影还是电视剧作品,一旦塑造出一对默契满分的荧幕“情侣”,他们便成了屡试不爽的焦点制造者、票房的神奇良药和收视率的重磅炸弹,众多明星借此大肆吸引粉丝,实现“1+1>2”的叠加效应,粉丝们对此乐见其成,享受着“吃狗粮”的乐趣。
影视剧若缺乏CP感,往往显得平淡无味,即便是像《还珠格格》这样的经典之作,也难以避免被质疑为“强行搭配”的嫌疑。赵薇与苏有朋、林心如与周杰,这两对在剧中成为了陪伴许多人成长的荧幕情侣形象,然而,蒙丹与含香、柳青与金锁这两对情侣,却未能让观者体会到爱情的真谛。
当前,CP文化盛行,这背后少不了商业运作的推动。回想《宫锁心玉》里备受喜爱的荧幕情侣“峰幂”,他们堪称捆绑炒作的先驱,而明星情侣的联合往往能带来更高的商业效益。
然而,炒作CP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撇开那些以爱情为本质的CP,在现实中,所有通过炒作形成的CP,实际上已经转变成了缺乏深度、充斥着利益考量、可以批量生产的商品,其背后隐藏着清晰且强烈的商业动机。
攻受分明出CP?冷暖搭配CP感爆棚?
CP组合层出不穷,不断涌现新的组合,例如在《余罪》、《伪装者》、《琅琊榜》以及《盗墓笔记》等小说及其改编的影视剧中,男主角们往往被设定为CP搭档。
在B站上广受欢迎的“葛优与郭德纲”、“林黛玉与伏地魔”、“万磁王与包贝尔”等组合,被称为“硬性配对”,这类CP大多由粉丝发起,无论是何种奇特的组合,都能在平台上找到相应的CP配对。
要塑造一对备受瞩目的CP组合,究竟需要满足哪些要素?CP之间的默契与演员的个人魅力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联系?首先,新颖独特的CP搭配往往能迅速赢得观众的喜爱,例如“李易峰”与“陈伟霆”在《古剑奇谭》中的组合;“刘昊然”与“谭松韵”在《最好的我们》中的搭档,这两对CP都获得了“天生一对”的赞誉。
再者,现实生活中夫妻或情侣在影视作品中的形象也颇受观众喜爱,诸如《人民的名义》里的吴刚与岳秀清,以及唐嫣和罗晋第五次携手出演的《归去来》。
某些演艺人员与各类搭档的默契度极高,他们往往能自然地将观众引入剧情之中,共同领略颜值与演技的双重魅力,这样的演员被称作拥有“热门CP体质”。
杨幂、赵丽颖、胡歌、雷佳音等明星,在与他人搭档时往往能激发出强烈的化学反应,然而这种组合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以胡歌和闫妮在《生活启示录》中的合作为例,虽然他们各自都有过塑造经典角色的经历,一个是来自仙侠剧的演员,另一个则以喜剧形象著称,但观众似乎对他们的这次合作感到有些出戏,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
某些演员的CP感不强,他们似乎拥有“冷CP体质”,比如刘亦菲,她身上融合了“仙气”和“攻气”两种特质,与吴亦凡在《原来你也在这里》中的CP感并不显著,而与黄晓明在《神雕侠侣》中的搭档,仿佛是来自不同次元的存在。然而,当她与王力宏合作,无论是电影《恋爱通告》还是他们留下的经典大片,都堪称“金童玉女”,由此可见,CP感确实是一门深不可测的学问。
自古红蓝出CP,“满分CP”从何来?
有人觉得攻受明显便能形成情侣搭档,而另一些人则主张冷热相配才是情侣搭档的关键。事实上,我们常见的情侣搭档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相似型,另一类是互补型。相似型情侣搭档门当户对,实力相当;互补型情侣搭档则充满反差萌,冲突不断。然而,无论哪种类型的情侣搭档,在他们半遮半掩、欲言又止的时刻,往往更能激起旁观者的好奇心。
CP有磁场,炒作需谨慎
影响演员间CP感强弱的因素有哪些?是否跟演技有所关联?
钟汉良与唐嫣在《何以笙箫默》中饰演的“何以琛”与“赵默笙”形象相得益彰,演技精湛,两人无论是在剧中还是剧外都鲜有绯闻,完美契合了观众对“门当户对”的期待。相较之下,杨幂与黄晓明主演的电影版《何以笙箫默》中,前者缺乏何以琛的儒雅气质,后者则未能展现赵默笙的激情火花,即便是原本应充满甜蜜的壁咚戏码,也弥漫着一种让人尴尬的霸道总裁风格。
相同的人物设定,若搭配不同的情侣组合,效果便会截然不同。因此,能否让一对情侣产生火花,不仅取决于演员的外貌是否协调,还需考虑他们性格的碰撞以及剧本情节的安排。若仅从CP感这一方面来讨论,无疑是过于片面了。
CP感这种感受极其个人化,就好比各有所好,若两人之间未能激发出那种特殊的默契,那么再吸引人的外表也无法弥补这一缺陷。
《麻雀》中周冬雨与李易峰的情侣感不强,从剧本角度分析,他们无法公开地谈情说爱,只能通过一次次的眼神交汇,传递着愈发深厚的情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看起来更像是被长辈硬性安排相亲的青涩少年。不过,在《春风十里不如你》中,周冬雨与张一山的“乖乖女×坏小子”组合,却深受观众喜爱。
在众多成功的情侣搭档中,他们往往有着诸多共同点,而那些不成功的搭档,则各自有着不同的原因。在陈伟霆与白百何主演的《南方有乔木》里,他们之间的互动更像是外交交流,而非情侣间的甜蜜爱情,更别提与秦海璐搭档的副线CP了。《何所冬暖,何所夏凉》中的贾乃亮与王子文组合,不仅缺乏情侣间的默契,而且完全缺失了原著中那温馨、充满青春气息的氛围。
现在,组建情侣组合已经成为电视剧、电影以及综艺节目营销的关键策略。在市场需求的推动和资本的助力下,众多艺人乐意参与与其他艺人炒CP的活动,以此来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话题度。然而,在商业价值急剧上升的背后,却隐藏着风险。以《爸爸去哪儿》中的“蕾力CP”为例,它就是一个失败的炒作CP案例。
然而,同样存在不少成功的先例,例如去年《双世宠妃》和《大王不容易》等不少低成本制作的网络剧脱颖而出,男女主角以及男配角与女配角之间的甜蜜互动成为了这类甜蜜爱情剧取得成功的关键。而这些甜蜜之所以令人回味无穷,正是因为观众对角色之间的情侣感产生了共鸣。由此可见,唯有真挚、纯粹且触动心弦的情感流露,才能使粉红情侣形象深入人心。
粉丝经济时代,CP既迎合了受众的窥视心理也满足了他们的情感需求,这一卖点还会继续在电影、电视剧和综艺中实践。值得注意的是,“磁场不同、不必强容”。如果影视剧或综艺选角导演把两个“CP绝缘体”放在一起,不但不能实现预期效果,还会给艺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另外,对于主打CP的营销宣传,不应太过频繁,过分炒作只会在提高知名度的同时,降低美誉度,结果得不偿失。
END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烹小鲜】现已入驻
今日头条|百度百家|一点资讯
新浪看点|网易号|凤凰网
新浪微博|企鹅号|UC头条
更
多
精
彩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公众号ID
pengxx01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