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次元 正文

日本漫画展如何展?大英博物馆与上海艺仓美术馆给出答案

二次元 2025-10-10 2

日本漫画在一百多年里广受欢迎,和西方漫画联系不大。它并非某个特定类型,而是一种表现手段,能够展现超现实的科幻作品、充满暴力色彩的历史长篇,也能描绘细腻动人的爱情故事和日常生活的情感剧,还可以涉及体育竞技等内容。如今,日本漫画已经超越国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大英博物馆当前举办的“Manga マンガ”展览,可以证明这一点。大英博物馆和上海艺仓美术馆最近都举办了日本漫画展。这些展览是专门为日本漫画爱好者举办的吗,还是面向更广泛的艺术爱好者群体?本期评论将以大英博物馆的“Manga マンガ”和上海艺仓美术馆的“天野喜孝艺术展”为例,探讨艺术场馆如何介绍日本漫画。

大英博物馆“Manga マンガ”展览现场

今年3月的数据显示,《海贼王》系列被称作历史上最畅销的漫画作品,总销量达到4.5亿册。紧随其后的是《龙珠》和《火影忍者》。虽然广受欢迎程度未必等同于艺术水准,但销量数据确实能够体现某种文化影响力。

尾田荣一郎的《海贼王》自1997年起着手绘制,是历史上销量最为出色的漫画作品

日本漫画早期多在报刊或杂志上连载,对文字的依赖程度不高,常借助表现力强的线条和角色视觉形象来推动故事,构成一种引人入胜的视觉表达方式。这类漫画便于携带和浏览,常能在书店乃至便利店找到,其影响力比西方图画书更为广泛。在日本社会,漫画被视为对儿童成长有正面影响的媒介。早先时候,日本有位学者樋口祐一,他公开发表过一篇题目叫做“你是个不称职的家长吗”的文章,批评了那些不让孩子看漫画的成年人。

河野史代基于12世纪的鸟兽图创作的伊索寓言中的故事

即便如此,日本漫画和历史奇珍同时出现在大英博物馆,依然令人颇感意外。事实上,大英博物馆举办日本漫画展览并非头一回,早在2015年,该博物馆就举办过名为“现代漫画三世代”的展览,展出了千叶彻弥、星野之宣、中村光三位漫画家的创作,当时参展的漫画家星野之宣就表示,此举将开启新的文化交流。而年纪更轻的中村光同样认为 漫画在博物馆中显得十分不寻常,但她期待日常生活的故事或许将来能作为历史资料被查阅。漫画的传播力持续扩大,由此衍生的动漫作品也对西方电影产生了重大作用。

Manga マンガ

地点:大英博物馆

展期:2019年5月23日-8月26日

票价:19.5镑

这家以陈列古代遗物、启蒙时期雕塑而闻名的博物馆,是否展出现代日本漫画显得不够庄重?尽管这种艺术形式诞生于十九世纪。抑或,正如日本漫画爱好者所盼望的,大英博物馆已经意识到漫画这种载体在百余年间为现代文明带来了别致的价值,并且这种作用至今未减。该馆将漫画看作源自传统却仍在演进的艺术媒介。

评星:三星半

中村光,《圣奥尼桑》

1880年6月某天清晨,日本知名妖怪画家河锅晓斋饮用了数瓶清酒,接着在画室地面铺开一张长达17米的画布,随后他耗费四个小时,绘制完成这幅巨幅长卷,画面中描绘了诸多奇特的鬼怪与恶魔形象,这些吸引人的怪物,构成了大英博物馆举办日本漫画展的精彩部分。河锅晓斋享有漫画界波洛克的别名,他将东京歌舞伎剧场的表演者,描绘成画里既神秘又极富实感的生命体,他挥洒自如的超现实画面,揭示了19世纪后期欧洲艺坛人士为何会从日本汲取创作灵感。

河锅晓斋的作品至今仍具时代感,他1880年为新富座创作的舞台幕布虽已十分残旧,此次大英博物馆的展出或许是这件艺术品的最后一次海外借展,然而,画中弥漫着磅礴的气势和喧嚣的气息,仿佛观众正观赏一部以奇异英雄为主角的特效大片,这种表现方式也成为了日本现代漫画和电影发展的开端。那个年代,月冈芳年所描绘的,头颅环绕发丝的战士形象,同样透着奇幻的气息。

河锅晓斋,《新富座妖怪引幕》(局部)

日本漫画的另一种译法是“图像纷扰”,这指的是自19世纪末日本视觉艺术发展的状况,如今日本漫画在国际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不过从艺术角度讲,现代日本漫画缺乏河锅晓斋和月冈芳年那种开创性的勇气与艺术魅力。

井上雄彦的《浪人剑客》被安置在月冈芳年作品旁边,这部作品描绘了日本江户初期剑客宮本武藏的传奇经历,与灌篮高手共同构成了中国一代人的青春回忆,策展人似乎特意将它们并列展示,以便引发人们的联想与思考。实际上,《浪人剑客》的视觉呈现更具全球视野,宮本武藏在欧美地区被视为传奇剑客,其形象几乎可被当作未来某部太空歌剧的视觉参考。

这个展览的名称虽然是“漫画”,但实际上,这里展示的并不完全符合大众对日本漫画的普遍认知。展览将日本艺术传统的经典作品看作是现代漫画的源头,并且以非常恭敬的态度来展示这些漫画场景。那么,究竟是谁创造了漫画呢?部分人主张日本漫画的起源是葛饰北斋在1814年推出的《北斋漫画》,另有一些人则认为手冢治虫于1947年以竖排格式创作的《珍宝岛》才是日本漫画的最初形态。这两种观点的差异,会进一步引出关于“漫画”本质属性的新讨论。手冢治虫在研究葛饰北斋的版画与绘本时,同时也接触了数量相当可观的迪士尼动画作品。所以当今日本漫画的定义并不简单。

手冢治虫《阿童木》

大家都知道,手冢治虫画的《阿童木》背景设定在日本战后时期,这次展示的新漫画作品也注重社会公德,比如现在很火的野田智的漫画《黄金神威》(这部漫画里包含了明治末年北海道阿伊努族的文化元素),还有为2020东京奥运会准备的漫画作品。

展览里确实有个别部分触及了漫画中的情色内容,展册上把它和浮世绘春画放在一起谈,不过可能因为博物馆来参观的人年龄跨度大,所以主办方特意把这类内容处理得含蓄些,转而把更多精力放在面向普通大众的文化层面。

展览现场

日本漫画艺术展_日本二次元漫画图片大全_大英博物馆Manga展评析

原先以为该展览凭借现代漫画的吸引力,能引导大众深入了解日本艺术史,其实展览意图是让观众认同漫画里大眼睛英雄所宣扬的信念,这个展览在大英博物馆最大的临时展厅举办,此前这里曾展出过宏伟的埃及石像和亚述宫殿的壮丽景象,如此小规模的漫画作品,能否装点这个广阔的空间呢,结果令人失望。 为了填补空间,展览似乎有成为主题乐园的倾向。

这些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无法令真正的日漫爱好者满意,因为展览仅传播了部分漫画的基础知识,并且传递了策展者所认定的文化规范。

(小松/编译)

展览现场

白昼的幻想——天野喜孝艺术展

地点:艺仓美术馆

展期:2019年6月1日-9月1日

票价:120元

评论:大英博物馆的“Manga マンガ”展览,意图通过包罗万象的视角,展现日本漫画的演进历程及其当前状况,同时借助学术研究的方式,向现实世界介绍漫画的艺术脉络。相比之下,黄浦江边的艺仓美术馆则聚焦于“天野喜孝”这位艺术家,以此揭示日本漫画在当代的演变。这类展览的受众群体,或许主要面向天野喜孝的拥趸,抑或是热衷于二次元文化的爱好者。

评星:三星

天野喜孝和最终幻想经常一同被提及,然而对于他的支持者来说,他并非只有这一面。他创作的动画短片《天使之卵》以及为《江户川乱步》、《亚尔斯兰战记》、《豹头王传说》等作品绘制的插画,都在此次展览中有展示。那么,倘若并非天野喜孝的爱好者,这个展览是否仍有观赏的必要?假如从文化分析的角度审视,答案是肯定的。

展览现场

天野喜孝生于1952年,属于战后成长的一代,其人生历程与创作中体现了文化普遍性与艺术独特性并存的特点。在日本,战后出生的群体被称为“香蕉一代”,他们在成长期间深刻体验了东西方文化及生活习俗的广泛融合,年少时法式长棍面包、沙拉菜品、披萨等西式食物,作为珍贵品与流行物融入了他们的日常饮食之中。当今的社会,旧有的思想意识依然在日常生活中缓慢渗透并形成牢固基础,在某个时期,日本经济经历快速上升又遭遇泡沫破裂,这些现象都能在天野喜孝的创作中找到对应。

展览位于美术馆的中间两层,其中二层主要介绍天野喜孝的生平事迹:他出生于一个擅长制作漆器的人家,十五岁就进入了日本最早期的动画制作企业“龙之子”,为科幻小说绘制封面图案,为游戏角色设计形象,最终成长为日本动漫界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1990年代起,天野喜孝开始将创作视野扩展到全球,先后在法国巴黎和美国纽约建立了工作室,而他近年推出的“扁平化”系列作品,已经演变为一种新的文化标志。

天野喜孝近期作品

经过二层的总览,三层便是对总览的视觉呈现,或是源于自幼接触漆艺与日本传统绘画的经历,他的画作里充斥着诸多黑色、红色和金色,其中金色部分被归因于克林姆特,而克林姆特的金色风格又借鉴自日本琳派,琳派作品里鲜明夺目的色彩运用,以及掺入金箔的装饰手法,则源自日本金漆莳绘技艺。

天野喜孝,《蓝色多瑙河》,1993

在天野喜孝的创作中,同样能发现浮世绘的痕迹,他在1996年创作的《一千零一夜》里,有一幅描绘海水冲击礁石的图画,让人联想到葛饰北斋的版画以及漆器装饰的图案,1998年《一千零一夜》在洛杉矶公映,在美国引发了“天野现象”,这部以天野的插画为素材,并搭配古典乐章的23分钟影片,在本次展览里也会放映。

天野喜孝,《樱姬》,1986

天野喜孝同浮世绘的联系在人物画领域尤为突出,他的歌舞伎题材创作,仿佛是浮世绘美人画在当代的延续。早在1990年,他就为著名歌舞伎演员板东玉三郎主演的《NAYOTAKE》戏剧担任了舞台设计和美术指导工作。近年来,他还与山本耀司合作推出了联名设计作品。

摒弃日本漫画的痕迹,近些年天野喜孝的创作呈现出平面化特征,这让我联想到村上隆(或许天野喜孝的拥趸并不认同这种类比),不过这种倾向确实十分明显。展览尾声呈现了艺术家近期绘制的《糖果女孩》与《上海女孩》,两者皆运用了漆器工艺技法,这组《糖果女孩》刻画的是十五六岁的少女形象,天野喜孝笔下的人物正值人生最绚烂的年华,这再次印证了大众对于日本二次元艺术中对少女形象的仰慕之情,仿佛置身于现实中的幻境之中。

(小松/文)

天野喜孝,《Candy Girl》2幅

在日本,相较于乏味沉闷的世俗生活,许多人更倾向于沉浸于富有想象力的网络空间,而如今,许多与传统现实交织的艺术,正借助图像叙事的方式,将文化精神代代相传。日本对三国文化的喜爱程度超过其他中国古典名著,7月初东京国立博物馆将举办《三国志》专题展览,这种偏爱源于日本人对忠诚和正义的推崇,日本浮世绘中常见三国故事题材,三国文化在日本今日的广泛影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1935年日本作家吉川英治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了以曹操为主角的日本版《三国志》,1971年漫画家横山光辉推出了同名漫画,随后《三国志》被改编成动漫和电子游戏,从而引发了日本社会长期的“三国热潮”,如今三国文物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日本漫画在大英博物馆成为研究对象,这些现象都体现了漫画的巨大影响力。

也许,现在步入东京任何一家书肆,若发现手塚治虫、萩尾望都、井上雄彦等画家的漫画,便如同二百年前走进江户某处藏书阁,看见书架上堆放着歌川丰国、喜多川歌麿、葛饰北斋绘制的图画,这现象本身就彰显着时代的更迭。

平淡日常藏温馨美好!5部治愈系百合番推荐,速来一睹为快
« 上一篇 2025-10-10
2025年北京SEO市场竞争激烈,推荐5家专业公司助力企业增长
下一篇 » 2025-10-10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