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创始人刘征:电商平台“依靠不依赖”
TBO(旅游商业观察报)消息:本期我们介绍的案例来自《新视野》,其创始人刘铮接受了TBO的专访。刘铮给出的答案是:“靠还是不靠”电商平台,借鉴互联网的内功,在资源端建立真正的壁垒——这个壁垒可能来源于旅游范围,也可能超出旅游范围。
公司扫描
刘铮,前“安洁之旅”合伙人,现“新视野”创始人。
综合性旅游批发商“安杰旅游”成立于1997年,从澳洲、新西兰市场拓展至南北美洲市场、休闲海岛市场、日韩旅游、商务旅游及迪拜旅游市场。 2010年,刘铮创立“新视野”。
新视野最初将自己定位为高品质跟团游和定制游。 2013年进军医疗健康体检旅游领域,进一步为中高端客户提供海外就医、海外移民、海外投资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新视野已于2016年1月正式在新三板挂牌,股票名称:“视野股份”,代码:835495。刘征表示,新视野计划明年底在主板挂牌。
TBO:2012年初,您为何放弃成熟的安杰之旅,转而关注新的视野?
刘铮:当时已经有大型批发商做得比较好。 有的已在A股上市,有的正在准备上市,有的已获得大额融资。 与其在红海与他们竞争,不如找到自己的蓝海; 而安洁已经是一家大型B2B批发商,同行对我们的印象已经固化,所以我们成立了一个新品牌在网上尝试。
TBO:从安捷之旅到新视野,实际上是从 B2B 转向了 B2C。 为什么这样选择? 据了解,旅游在线B2B也受到资本和创业者的青睐。
刘铮:B2B企业虽然可以控制更多资源,但分销能力有限。 这些都是过去积累的同行资源。 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扩张就会比较慢——之前我们做安洁的时候,每年10%的速度增长已经很快了。 我们认为市场规模已经到了瓶颈,所以我们开始关注互联网。
此外,在B2B领域,同行愿意销售“熟”产品,而不是“生”产品。 当新产品首次提供给同行时,同行不接受,需要重新培训并需要同行教育客户。 这无疑增加了难度,拖延了周期。 互联网不仅速度快,而且可以准确讨论市场需求。 只要有好的产品、充足的库存,就可以通过互联网瞬间展示给顾客。
事实上,新视野在C端互联网的尝试遇到了很多“陷阱”。 其中有传统旅行社思维惯性和对互联网行业的不熟悉。 刘铮向TBO详细讲解了新视野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过程。
TBO:New Horizons 是如何开始试水网络营销的?
刘铮:一开始,我们和很多线下公司一样,推出了自己的网站,把所有产品放在官网上,打包成PC端展示平台,并做了SEO和SEM(搜索引擎优化)。
一开始效果还不错。 就是利用热门产品吸引流量,导入到自己公司的网站中,增加点击量; 至于搜索关键词,放一些利润高、小众的产品,比如美国的大溪地或者黄石公园,这些都是长尾关键词,成本比较高。 低的。 关键词搜索维护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发现无法支持我们海量产品的转化和销售。
之后我们开始和OTA平台合作,比如途牛、游牙等。 这个时候我们通过线上渠道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5%-10%。
新视野遇到的问题,几乎所有做过类似尝试的旅行社都遇到过。 一位旅行社经营者向TBO透露:“有一段时间,关键词搜索给公司带来了大量订单,但随着关键词成本越来越高,一些中小旅行社已经烧不起钱了。”一个常规的旅游搜索词在3到20元不等,而竞价排名模式要求企业出现在搜索引擎的第一页,这在未来是没有意义的。”
刘铮:后来合作伙伴从我们这里拿走了库存,并在阿里旅游上出售。 结果赶上了之前的“双十一”销售,销量惊人,于是我们开始研究阿里的出行规则。
我们发现阿里旅游的“双十一”优势也非常明显:一方面是巨大的流量,另一方面是实实在在的销售。 除此之外,还可以衡量整体转化率——根据进入商店的流量,可以检测出有多少消费者正在关注新视野。
TBO:虽然双十一流量巨大,但这种合作最终会有一个磨合的过程。 新视野号在此期间做了哪些考虑?
刘铮:我们一开始并没有把所有库存都从网上进口,怕风险太大。 但去年双十一,我们的产品包装策略非常成功。 我们把一条美国线分成了4个产品,销售了3400多个产品。
今年美国一套航线的成交量应该会在万艘以上,一些短线、低价产品的成交量会更大。 因此,值得早做准备,看看自己口袋里有多少张卡,如何推广:新模式下,围绕规则制定产品和计划。
我们正在筹备今年的“双十一”,预计6月份完成相应的销售策略。 今年的库存比去年大很多,60%-70%的产品会上线。
TBO:但是双十一每年只发生一次。 仅凭这一点还不足以让新视野认可阿里旅游平台吗?
刘铮:今年以来,我们参加了很多阿里旅游商家运营培训,阿里旅游帮助我们提高了运营水平; 而且我们已经把日常流量作为发展的重点,而不仅仅是依靠双十一。 这对于销售和品牌推广都有帮助。
新视野的目的是带来流量,让消费者知道我们的主营业务是什么。 然后会包括很多普惠性的产品,包括个人服务产品,比如今年的健康保险和WIFI合作、医疗签证或者旅游签证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新视野与阿里旅游的合作并不是寻找新的线上渠道那么简单。 刘铮很清楚,阿里旅游能带来的是流量和品牌曝光,以及对互联网用户旅游需求的把握。 新视野对阿里旅游一直抱有一种“钻研”的态度——理解并运用这个平台的规则,最终为我所用,提高团队的运营水平和产品策划能力。 这个过程也最终让新视野抛弃了传统旅行社的思维惯性。
TBO:屠龙剑威力很大,但没有扎实的内功和心功就无法使用。 我们关心的是,在与这些网络平台合作的过程中,新视野本身发生了哪些变化?
刘铮:一开始我们在阿里旅游的转化率很低。 后来我们和平台商量如何调整产品、设计,包括引流、找话题,我们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多功课。
例如,我们发现在线上完成高客单价的交易仍然很困难。 因此,新视野一般都会将单价低、性价比高的产品放到平台上。 而且,新视野一开始是团队产品,后来把团队产品的剩余职位和预售都改为独立产品。
我们发现客户更加关注自由行产品,因此我们将跟团游的通用资源匹配到自由行客户,提供碎片化的后端服务或延伸服务。 我们现在依靠阿里旅游的大数据来统计热点,然后做出预测,然后存储和设计产品。
旅游电商的兴起从根本上改变了行业——旅行社只是将线下产品搬到线上,事实上很难与巨头竞争。 虽然借助平台“脱胎换骨”,但新视野也必须弄清楚如何与巨头玩新游戏。 目前,该公司将自己定位为“健康旅行”,以健康为主题,将自由行、跟团游、海外健康等结合起来,希望打造自己的竞争壁垒。
TBO:一个残酷的事实是,虽然你和旅游电商平台合作过,但如果自己的业务没有壁垒,那么这种合作是不稳定的:随时可能有对手与平台协商更优惠的政策,然后你就挤走了。 新视野如何面对这场竞争?
刘铮:我们首先通过互联网和渠道合作的方式进行合作,让C端客户了解我们,有需求。 目前,新视野基本瞄准C端,但未来仍会发展B端渠道,与优秀的传统旅游公司合作,将产品交给传统渠道分销。
健康旅行在2013年和2014年开始逐渐受到关注。这个市场的基础分为两方面,一是自由行客户,二是渠道团体客户。 在我们的线下渠道中,企业客户是主要客户来源,一些大型银行是新视野的客户。 去年我们只与3家银行和2家保险公司签订了合同,但今年数量增加了几倍。
我们现在的模式是提供一个渠道,结合旅游、库存、渠道的优势,然后从国外获得很多医院的独家资源,形成产业链,打造闭环。 比如在美国,我们的产品包括美国排名前十的医院的治疗或体检,我们还提供服务支持:机票、酒店、当地翻译、陪同医生、公寓、签证等。
我们想通过三种模式来做:自助游+健康体验、跟团游+健康体验、体检。 专属医疗资源是我们的竞争壁垒,旅游是基础服务支撑。
而且,未来新视野还将涉足一些影视投资,以及一些户外广告。 今年我们已经通过股东的安排投资了一些健康相关的电影。 相关内容会植入其中,并且会以每年1-3个的速度持续下去。 因此,我们的品牌推广渠道也是多元化的。
文章评论